趙 華 徐 晗
華北水利水電大學法學與公共管理學院,河南 鄭州 450046
我國女大學生被害的現狀分析
趙華徐晗
華北水利水電大學法學與公共管理學院,河南鄭州450046
摘要:受發展水平和法治環境的制約,我國的犯罪學研究起步較晚,即便到了現在,犯罪學仍然沒有發展成為一個獨立的學科存在,而是作為刑法學或者社會學的附屬學科。而被害人學的發展更是顯得不平衡。近年來多發的女大學生失聯被害的案件,也更多的被評價為自然現象,對于其關注程度也隨著時間推移慢慢淡化。因此,對女大學生的被害現狀進行分析有其必要性和實際意義。
關鍵詞:女大學生失聯;女性被害人;現狀分析
2014年的暑假,女大學生被害案件頻頻出現在各大報紙和新聞客戶端上。一時間,“黑色開學季”給社會帶來了心理上的一大重創。關于女大學生被害的討論也越來越熱烈,而社會的看法也不盡相同,雖然也有聲音試著去深入分析案件,但都像一陣風一樣。由“女大學生遇害”而衍生出來的一系列安全問題及防范等引發了社會的極大關注。基于此,本文將對女大學生的被害現狀進行分析。
一、女大學生被害人的定義及其類型
(一)女大學生被害人的定義
本文介紹的女大學生被害人是指受到違法行為和犯罪行為侵害的在讀接受高等教育的女大學生。根據對被害人范圍的理解不同,在犯罪被害人學的研究中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其中一種是以門德爾松為代表的廣義被害人的觀點,認為被害人除了包括犯罪被害人之外,還應當包括其他各種不良社會現象和自然災害現象的被害者;另一種則是以亨迪格為代表的狹義被害人的觀點,認為被害人應指犯罪被害人。[1]本文所稱的女大學生被害人屬于狹義的被害人的觀點,因為女大學生受到非犯罪行為侵害而走到公眾視野的可能性會大大降低,若將此納入調研范圍也會降低數據準確性。
(二)女大學生被害人的類型
從報道和搜集的情況來看,女大學生被害的原因多樣,其中也不乏優于女大學生的處置失誤而導致的被害,基于被害人的在案件中所負的責任程度將女大學生被害人主要劃分為以下三種類型:
1.純粹的被害人
指被害人對于案件的產生不負責任,而是由犯罪人預謀主導的犯罪行為產生的被害人。比如在2014年見同學后回家途中失聯的女大學生,搭乘出租車,而被害的女生。這類案件中,完全由于犯罪人造成的,女大學生被害人沒有任何過錯。
2.有錯的被害人
這又可以分為安全意識薄弱型和社交能力缺陷型的被害人,前者主要是指由于被害人的安全意識薄弱,不能盡到應有的注意情形,而導致的犯罪行為發生的被害人;后者主要是指由于缺乏社會交往能力,在社交場合處置失當而導致被害的被害人。在實際案例中主要有衣著暴露、搭乘“黑車”、夜不歸宿、輕信他人、言語運用不當等原因造成悲劇發生情況。
3.有罪的被害人
有罪的被害人在女大學生被害人中所占比例很小,在此不作贅述。
二、女大學生被害的現狀
2014年暑假后及開學之初,全國發生多起女性青少年失聯事件,媒體公開報道的就至少有15起,事發地包括湖南、湖北、四川、重慶、浙江、江蘇、廣東、山東、遼寧等多個省市,涉及女大學生13人,證實被害4人。[2]
無論是從生理因素還是心理因素來分析,女大學生相對于男性來說都要處于劣勢地位,再加上女大學生的社會交際能力普遍匱乏,而且容易輕信他人的特性,從而使女大學生具有先天性更強的被害性,正是由于這種易感性的被害人特性,使得女大學生被害人被害的特征非常鮮明。
首先,從案件類型上看,此次集中發生的案件,大部分為侵犯女大學生人身權的案件,也有部分是純粹是因財起意的犯罪。其中侵犯人身權的案件多位故意殺人、強奸等,其中既侵犯人身權,又侵犯其財產權的現象占的比重則更多,比如搶劫后殺人的案件。而且針對女大學生的性侵犯后殺人的情況也更突出。
其次,從案發時間來看,主要集中在暑假期間和學期開學的前后發生,夏季為女大學生遇害的高發期已成為不爭的事實。由于客流量大,就出現搭乘“黑車”的現象,導致危險性加大。除此之外,女大學生遇害的時間也有很多發生在深夜、凌晨或傍晚,人流稀少的時間。
再次,從案發地點分析,偏僻的荒郊、校外租住的賓館或出租房、“黑車”,這些地點發生女大學生被害的案件更為頻繁,一來在這樣的環境里,女大學生被害人不易求助,便于犯罪分子實施犯罪,而來在封閉和偏僻的地點實施加害行為,也容易使得被害人屈服。
最后,從案發誘因上說,衣著暴露、口角爭執、感情糾葛(多發生在校園內)、搭黑車等因素在女大學生被害案件中顯得非常突出,這也反映出女大學生遇害絕非偶然現象[3]。由于在很多方面的不注意,女大學生被害的幾率大大上升。
三、結語
本文從犯罪被害人學的角度對女大學生被害人的現狀進行了分析,得出一些被害性因素,但筆者并非要為犯罪人脫罪,而僅是作為學術討論。作為大學生的我們,希望能得到一個更加安全的社會環境,在追訴犯罪人的同時也要做好被害人及其家屬的精神撫慰和安全教育工作,以免帶來被害人的二次傷害。大學生是祖國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切實保護好被害者的權利不僅是相關部門的職責,更是不應推卸的社會責任。
[參考文獻]
[1]張旭.犯罪學要論[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39.
[2]薛在興.女性青少年失聯的社會思考[J].中國青年社會科學,2015(1).
[3]郭曉紅,劉強.2010-2014年45例女大學生犯罪被害案件的實證考察[J].廣州市公安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5(3).
中圖分類號:D91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379-(2016)18-0293-01
作者簡介:趙華(1994-),男,漢族,河南虞城人,華北水利水電大學法學與公共管理學院,法學專業在讀;徐晗(1995-),女,漢族,河南駐馬店人,華北水利水電大學法學與公共管理學院,法學專業在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