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審判》2016年總目錄
本刊聚焦
●本期話題
堅持問題導向,緊盯目標持續發力抓落實/本刊評論員(1-1)
強化工作措施 實現收結平衡 /本刊評論員(2-1)
統籌謀劃,多措并舉,堅決打贏基本解決執行難攻堅戰/本刊評論員(3-1)
把握職能定位,強化工作措施,深入貫徹實施《山東省
多元化解糾紛促進條例》 /本刊評論員(4-1)
堅持全面從嚴治黨,擔當司法職責使命/本刊評論員(5-1)
●專題策劃
實現直接言詞原則的路徑探索——基于審判中心主義語境下的思考 /黃偉東(1-4)
微透與調理:審判中心視角下偵訴審關系之探究——以20例糾錯案件成因剖析為切入點 /楊靖軍(1-9)
回歸審判中心主義的撤訴規制——從刑訴法解釋第242條操作現狀切入 /于向華(1-15)
陪審制度中法律審與事實審分離機制分析——以“要件審判九步法”的嵌入為視角/舒志喜(2-4)
陪審員實質性參與事實認定的路徑探析——以法律商談論為視角 /王卉(2-9)
人民陪審員制度改革之合議庭組成的模式選擇/姜楠(2-14)
人民陪審員對法律審補益作用的探析——以人民陪審員職權改革方向為視角/劉玉慶 肖軍(2-19)
基層法官業績評價機制的實證檢視與功能回歸——以D區法院內部考核辦法為分析樣本/李秀芹 李艷紅(3-4)
何為錯案——以錯案追究制中錯案的定義限制為視角/李洪波 付金良(3-9)
審判權判斷屬性視野下的法官責任追究制度/李秀霞(3-14)
從“同體懲戒”到“異體懲戒”——法官懲戒委員會運行模式之構建 /崔曉鵬(3-19)
從“結果評判”到“行為側重”——我國法官懲戒制度程式化建構 /李娜(3-24)
山東法院推動多元化解糾紛地方立法的探索與實踐/白泉民(4-4)
把握精神實質,明確職能定位,認真貫徹《山東省多元
化解糾紛促進條例》 /李勇(4-8)
認真貫徹實施《山東省多元化解糾紛促進條例》,進一
步深化多元化解糾紛的實踐探索 /惠從冰(4-11)
以《山東省多元化解糾紛促進條例》助推訴調有效銜接
更好地滿足群眾多元解紛需求 /姜樹政(4-15)
突出三個環節,把握三個關鍵,認真貫徹落實《山東省
多元化解糾紛促進條例》 /李杰(4-19)
論國家賠償司法一體化 /唐明(5-4)
激活“休眠”條款:國家賠償追償制度的微觀設計/王穎(5-9)
試論人民法院國家司法救助的法治化——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加強和規范人民法院國家司法救助工作的意見》 /袁鋼(5-14)
司法救助法治化:國家責任視角下司法救助制度的應然選擇 /盧衛國 李正良(5-23)
外部信息對量刑的影響及選擇性引入——基于三起性質相同案件的實證分析/邱金山 周偉(6-4)
司法實踐中“量刑反制定罪”做法之反思與規制/劉慶偉(6-9)
以交通肇事罪為視角看量刑規范化下刑事判決書量刑說理 /王學柳(6-15)
司法論壇
●理論爭鳴
激活休眠:刑事追償的理性思辨與制度完善/榮明瀟 劉曉輝(1-20)
求解侵權法之“戈爾迪之結”——侵權法框架下純粹經濟損失賠償問題的思考/王華 杜素華(1-26)
完善規范性文件一并審查制度的幾點思考/楊如冰 宋冬梅(1-31)
懲罰性賠償的目的與標準 /呂曰東(1-36)
法律推理在文書說理中的應用考察及反思建議/田源(1-40)
環境民事公益訴訟的發展與問題 /張傳毅(1-45)
論基層法官的逆向裁判思維 /石東洋(1-50)
立案登記制的實踐困境與司法因應 /姜樹政(2-23)
心理疏導:解開被害人親屬的心結——以暴力犯罪致被害人死亡案件為視角/趙艷霞(2-29)
探索構建以審判為核心的審判輔助管理模式——以審判事務分類管理為基礎 /賈升宗(2-34)
化解民意之殤:略論“心證公開”當事人選擇權制度之構建 /李愛群 楊美香 梁昊(2-40)
“1+3+1”模式下的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之完善
——從系統論角度的分析 /周輝(2-45)
庭前會議程序的適用與完善 /韓芳麗(3-29)
論刑事裁判文書說理的蝶變——以刑事案例指導制度的完善為中心 /王彥博(3-34)
法官助理的獨立價值解析 /陳召坤(3-39)
專業法官會議機制的脈絡梳理和路徑探索——基于“群體決策支持系統”理論的視角/張閏婷(3-44)
個人網店的民事主體定位 /趙晨笑(3-50)
立案登記制下如何實現訴權保護與濫訴懲治之平衡/宮凡舒(3-55)
細化自由裁量權是否剝奪了執法人員自由裁判的空間——以行政處罰為切入點 /劉赫喆(3-60)
涉眾型經濟犯罪中涉案財物處置問題研究/劉振全(4-22)
正義如何發聲:刑事裁判文書說理問題的反思與超越——從兩份刑事裁判文書的“本院認為”部分說起/王學文(4-27)
“行為”的與有過失和“責任”的過失相抵——以民事侵權為視角 /金文 王信峰(4-32)
網絡購物條件下消費者撤回權制度的法律思考/馬少霞(4-36)
羈束行政行為的合理性司法審查 /武惠惠(4-39)
結構功能主義視闕下民事執行權配置路徑探析/李欣紅 葉伶俐(4-44)
聘用制法官助理選聘機制研究 /苑希悅 項勵(4-50)
司法建議制度的現狀、定位與完善——以人民法院參與社會治理創新實踐為視角/魏培培(4-55)
非法集資犯罪規制路徑的多維思考 /韓振興(5-28)
輕微刑事案件快速辦理機制研究 /李寶忠 牟江濤(5-32)
刑事司法視野下的輿論監督——基于刑事司法公共事件的分析 /楊希(5-37)
法官員額制的功能分析及其路徑探析 /劉娜(5-42)
從一起案件開始可以化解多少糾紛?——從典型案例論“案多人少”矛盾的另外兩條解決路徑 /唐玉沙(5-47)
雙因素理論檢視下的法官助理制度 /于琳(5-52)
犯罪化與非犯罪化:涉專利刑事政策的雙極取向/胡安瑞(6-20)
舉證責任分配的理解與適用 /呂曰東 賈慧芳(6-25)
賠還是不賠:純粹經濟損失侵權法救濟的困境和出路/朱曉峰 崔兆在(6-30)
環境訴訟管轄問題研究 /李寧(6-35)
強制先行調解之理性分析——沖破“合意方能調解”的思維束縛 /梁蕾(6-40)
●實務求真
非法證據排除規則運行情況實證分析 /王德成(1-55)
前期物業服務合同之定性及效力辨析——以一起物業服務合同糾紛案件為例/馬瑋瑋(1-60)
論名為買賣實為擔保行為的性質與效力認定——基于一個《最高人民法院公報》案例的思考/趙振飛(1-65)
行政復議機關作共同被告相關問題淺析/李志強 郭喜珂(1-70)
“審執分離”視野下的“審執統一”——淺談民事判決執行力缺陷的救濟 /王建(1-75)
案外人權利保護制度的若干問題 /馬青悅 馬振春(1-80)
社區矯正社會調查適用舉要 /李召亮(2-50)
新刑事訴訟法實施過程中證人出庭作證存在的問題和對策 /張莉(2-54)
論一人公司法人人格否認的法律適用——《公司法》第63條與第20條第3款適用辨析/劉雅倩(2-59)
農村土地承包糾紛案件若干實務問題 /馮淑英(2-63)
我國消費者個人信息保護實證研究——以典型司法判例為視角 /趙淑鈺(2-68)
不動產物權的變動與權利登記 /邸天利 倪桂芳(2-72)
正義的成本:民事申請再審之運行考察——以R中院近四年民事申請再審案件受理為樣本/劉元元(2-77)
關于中級法院對基層法院審判業務指導工作的思考/王成鈞(2-83)
民事二審案件的幾種調解技巧 /任運通(2-87)
關于應對“案多人少”和推進多元解紛機制建設的幾點思考 /廖偉忠(3-65)
關于對“僵尸企業”處置中幾個法律實務問題的思考——以淄博法院破產案件典型案例為視角/趙玉忠 畢青龍(3-69)
離婚案件中涉及的贈與問題的法律剖析及建議/叢媛(3-74)
民事訴訟中司法鑒定費負擔問題探討 /范少恒(3-78)
國外陪審制度及其運作介評 /余曉龍(3-83)
科技法庭在法官培訓案例教學中的運用 /陳維飛(3-88)
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中受害人法律地位及權益保障研究/馬杰(4-60)
司法裁判創新的邏輯基礎與規則邊界——評首例侵害顏色組合商標注冊商標專用權糾紛案/郭毅(4-65)
網絡證據認定問題淺析——由微信聊天記錄引發的思考 /國洪宇(4-70)
再審新證據界定之主觀要件探究 /王淑玲(4-73)
《聯合國國際貨物買賣公約》的免責條款以及對“艱難情勢”原則和比利時高等法院2009年6月19日裁決的評論 /Harry M.Flechtner 劉學東譯(4-77)
沖突與彌合:刑事與民行牽連案件審理的實踐進路——以對涉不動產詐騙類案件處理的實證分析為視角/張丹 焦煒華(5-56)
關于涉眾型經濟犯罪“受害者”身份認定問題的探析/蔣萌(5-61)
撕毀的借條粘貼后是否具有證明力——從一則案例看經驗法則在民事審判中的運用/常淑靜(5-65)
無險機動車原車主是否應對車輛轉讓后發生的事故承擔賠償責任 /鄒紹莉 安兆寶(5-70)
淺析一審行政案件審理重點的確定——以一起工商行政處罰案為例 /劉萬金(5-73)
審理虐待兒童犯罪應該注意的幾個問題——以《刑法修正案(九)》對虐待罪的修改為視角/馬新(6-48)
善意取得情形下房屋所有權人與實際占有人的利益保護問題——以“連成賢訴臧樹林排除妨害糾紛案”為中心/趙振飛(6-51)
民間借貸案件中借款交付的證據認定 /劉鵬舉(6-56)
環境公益訴訟低適用率的實踐困局及其破解/姜樹政(6-60)
農村土地征收補償費糾紛案件若干實務問題/馮淑英(6-65)
侵權人是否應賠償受害人未繳納的社會保險損失/于金強(6-70)
工作崗位突發疾病的工傷認定問題/楊如冰 張曉倩(6-74)
拆遷案件中一類訴權事實舉證責任的轉承——兼談新《行政訴訟法》第三十八條第二款的適用/王鯤(6-77)
●案例評析
保證人是否應承擔債務人破產后的債務利息/康靖(1-85)
商標權與商號權訴爭中的問題思考/劉偉 李笑梅(1-87)
生產者對工商行政處罰決定的撤銷請求權/劉萬金(1-90)
共同盜竊中轉化為搶劫的人員范圍之確定/王云超 韓振興(2-91)
保證人配偶明知保證之債的應否擔責 /馬翔(2-94)
公司減資未通知債權人時股東補充賠償責任的認定/李騰(3-91)
陶瓷美術作品的獨創性及權屬認定 /陳燕萍(3-93)
情勢變更與情況判決 /陳偉(3-96)
喪葬費分割條件之司法認定 /曹磊 趙慶(4-83)
被訴侵權商品生產者主體身份的推定 /李敏(4-85)
居民身份證年齡與檔案年齡不一致時,如何認定退休年齡 /蘇寧雪(4-90)
未成年人在教育機構受到人身損害后教育機構的責任承擔應如何正確認定 /榮明瀟 胡曉梅(5-78)
對現貨電子交易平臺交易行為的合法性分析/劉正品(5-81)
對注冊商標的不當使用并不必然導致該商標構成通用名稱 /張金柱(5-84)
以借用他人手機打電話為名將手機拿走的行為應如何定性 /黃宇熙(6-83)
承擔債務的法律性質認定及撤銷權行使/苗迎春 王文強(6-85)
調查研究
●重點課題
關于法官與司法輔助人員職責分工的調研報告/淄博市中級人民法院課題組(1-92)
關于法官入額標準和條件的調研報告/聊城市中級人民法院課題組(1-98)
關于強化規則意識、規范司法行為的調研報告/菏澤市中級人民法院課題組(2-97)
買賣式擔保的實踐類型與裁判規則研究/濟南市中級人民法院課題組(2-102)
關于完善刑事訴訟中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調研報告/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刑三庭課題組(3-100)
關于物業糾紛案件法律適用問題的調研/青島市市南區人民法院課題組(3-105)
關于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對法院工作影響的調研報告 /濱州市中級人民法院課題組(4-93)
關于毒品犯罪案件法律適用問題的調研報告/煙臺市中級人民法院課題組(4-99)
關于行政訴訟實質性解決爭議情況的調研報告/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行政庭課題組(5-88)
失信被執行人名單制度研究/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執行三庭課題組(5-94)
●調查報告
關于人民法院機關基層黨組織建設問題的調研報告/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課題組(1-103)
關于民間借貸糾紛案件執行情況的調研報告/李欣紅 葉伶俐(1-107)
關于銀行業借款糾紛案件的司法審查報告/濰坊市中級人民法院(2-108)
關于《侵權責任法》實施后醫療損害責任糾紛案件的調研報告 /胡曉梅 史華振(2-112)
三合一”審判機制下的知識產權刑事審判工作調研——以濟南中院的改革試點為考察對象/濟南市中級人民法院民三庭(3-110)
關于民事案件送達問題的調研報告/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研究室(4-105)
關于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情況的調研報告/楊如冰 郭喜珂(4-110)
關于“執行難”問題成因及對策的思考 /陳明(5-99)
威海法院企業破產審判工作報告/威海市中級人民法院課題組(5-104)
關于近年來減刑、假釋案件審理情況的調查分析/魏玉賅 李思平(6-88)
關于完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的實踐探索/青島市中級人民法院課題組(6-93)
環境公益訴訟實踐現狀與發展的調研分析——以福建涉水生態公益訴訟案件為分析樣本/趙晨笑(6-97)
法院文化
●法治評論
構建系統高效的法院人才培養機制 /王梓臣(1-112)
加強黨的領導,堅定司法自信 /鄭家泰(2-117)
審判中心主義面臨的法外困境及其克服 /方月倫(3-115)
黃志麗審判工作法的思想啟示 /王梓臣(2-117)
從嚴從實施法院健康發展的基石 /孟祥剛(5-108)從規則之治到多元共治 /鄭家泰(5-111
)
先秦儒道思想中的自由“基因” /楊敬栓(6-102)
關于全面依法治國的幾點思考 /劉開元(6-104)●域外擷英
印象新加坡——關于社會管理與民生改善的學習考察隨想/畢惠巖(6-108)
●法苑心語
司改路上三部曲:有我、無我、忘我/李召亮(1-114)
刑事法官辦案手記之死生之痛 /蔣飛(1-117)
拓荒者的春天 /高國強(2-119)
“五筆賬”三字經 /李楠(2-120)
責任與良心——《最后的宣判》創作談 /胡永生(3-117)
君子“九思”與法官修為 /樊艷潮(4-118)
“說”法的藝術 /黃宏偉(4-120)
法官遴選應向聘用制法官助理敞開大門/李忠林 李曌(5-114)
法官教育培訓工作者也當有“四心”意識/王文斌 丘山(5-117)
從信仰說信訪——對信訪工作的一點感悟 /王志華(6-113)
●書香影韻
愿你被世界溫柔以待
——電影《素媛》有感 /王學文(3-119)
從電影《定罪》說起 /胡科剛(6-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