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 瀟
河北省人民檢察院反瀆職侵權局,河北 石家莊 050031
河北省生態環境領域瀆職犯罪情況分析及司法建議
左瀟
河北省人民檢察院反瀆職侵權局,河北石家莊050031
摘要:近年來,伴隨著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一些地方政府一味追求經濟利益,罔顧環境保護,生態環境被污染,生態資源被破壞,環保資金被濫用,嚴重地影響到各地的生產生活環境,危及到人民群眾的生命權健康權,給國家造成無法挽回、不可估量的損失。筆者通過對河北省檢察機關查辦生態環境領域瀆職犯罪情況進行分析,總結特點,發現問題,提出對策,以推動生態環境領域司法保護工作。
關鍵詞:生態環境;瀆職犯罪;司法保護
生態環境是人類社會生存發展的基礎條件。黨的十八大報告首次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總體布局的高度來論述。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必須建立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用制度保護生態環境”。為認真貫徹中央關于進一步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系列重大決策部署,積極回應人民群眾對良好生態環境的新期待,河北省檢察機關自2014年4月至2015年3月,在全省開展了生態環境司法保護專項工作。全省各級檢察機關反瀆職侵權部門增強大局意識和責任意識,主動作為、扎實工作,嚴肅查辦生態環境領域職務犯罪,一年間查辦的生態環境領域瀆職犯罪占同期立案總人數的32.6%,為實現天藍、水清、地綠的目標作出了積極貢獻,贏得了各級黨委政府和人民群眾的廣泛贊譽。筆者通過分析一年間全省檢察機關查辦生態環境領域瀆職犯罪情況,總結生態環境領域瀆職犯罪的發案特點和規律,推動懲治生態環境領域瀆職犯罪工作的深入開展。
一、查辦生態環境領域瀆職犯罪的主要特點
(一)檢察機關自行發現是案件線索的主要來源
生態環境領域瀆職犯罪線索來源以檢察機關自行發現為主,在受理的全部涉及生態環境領域案件線索中,反瀆職侵權部門自行發現占50.4%,上級交辦占20.8%,群眾舉報17.6%,外部機關移送6.4%,其他情況4.8%。
(二)玩忽職守罪和濫用職權罪占絕對比例
在立案查辦的犯罪嫌疑人中,以玩忽職守罪立案偵查的占立案總人數的76%;以濫用職權罪立案偵查的占立案總人數的19.5%,兩者占立案總人數的95.5%。生態環境領域瀆職犯罪主要表現為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亂作為,違法行使行政管理、審批權,致使相關污染企業違規生產;不作為,不履行或不認真履行監管職責,放任相關企業和個人隨意排污、濫砍濫伐;徇私舞弊,不向司法部門移交環境污染犯罪,以罰代刑,放縱犯罪等。
(三)損失巨大,后果嚴重,挽回經濟損失比例小
一年間查辦的生態環境領域瀆職犯罪案件造成16人死亡,直接經濟損失近2.73億。挽回經濟損失963萬元,僅占經濟損失總額的3.5%。這說明,生態環境領域犯罪的后果嚴重,且損失一旦造成,難以彌補。這還突出表現在被污染的生態環境、被嚴重破壞的生態資源,無法在短期內恢復,嚴重地甚至影響到當地的生產、生活環境,危害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嚴重危害生物多樣性,造成不可逆轉、無法估量的損失。
(四)涉案部門眾多,基層執法人員比例高
由于生態環境領域涉及環境污染、環境資源破壞、環保資金落實不到位等多方面問題,因此生態環境領域瀆職犯罪涉及到國土、環保、水利、林業、農業、財政、工信、人社、規劃、質監、工商、發改、鄉鎮政府等十幾個行政執法機關。其中,環保、工信、財政等負責污染治理、環境監察、環保資金審批的部門同比明顯上升。在立案查辦的犯罪嫌疑人中,70%以上為基層行政執法人員。
(五)重特大案件比例相對較低
在所查辦生態環境領域瀆職犯罪案件中,重特大案件占立案總人數的43.4%。與同期全省立案查處瀆職侵權案件重特大案件比例51.6%相比,低了8.2個百分點。
二、查辦生態環境領域瀆職犯罪過程中的困難和問題
一是群眾舉報不積極,不能及時發現破壞生態環境瀆職案件線索。從查處的案件看,相當一批涉及到在農村非法開辦電鍍、冶煉等小工廠、小作坊造成環境污染。因為涉及到農民個人經濟利益,即使對周邊環境造成嚴重損害,農民群眾也不愿到相關部門舉報。個別檢察機關查處類似案件時,還出現過當地農民不配合取證、甚至聯合抗法的情況。
二是兩法銜接不暢,瀆職案件發現相對滯后。生態環境領域行政處罰案件與刑事處罰案件數量對比反差較大,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兩法”銜接交流不暢,環境刑事治理和行政治理之間存在“空白地帶”,以罰代刑、降格處理現象時有發生。
三是涉案部門多,責任追究難度大。破壞生態環境犯罪的背后往往涉及多部門責任,不僅環境監管部門無力監管,也使司法機關在查處犯罪過程中出現立案難、查證難、處理難、阻力大等問題。
四是損害后果鑒定難。查處破壞生態環境犯罪及背后所涉職務犯罪,依照法律規定,須有損害后果且損害后果要達到法定標準,而法定標準需由省級環境監管部門出具技術鑒定予以確定,導致出現鑒定門檻高、時間長、費用貴等問題。且有些鑒定因科技含量高,環保部門不具備相應的技術能力無法鑒定,造成損害后果難以量化。
五是因果關系確定難。查處破壞生態環境犯罪及背后所涉職務犯罪,依照法律規定,要證明損害后果與相關犯罪行為間的因果關系。實踐中,有些污染或破壞環境犯罪的損害后果是逐步積累,并在未來一段時間才可能顯現,使因果關系難以確定,造成對相關犯罪難以定罪追責。
三、懲治生態環境領域瀆職犯罪的司法建議
一是繼續大力查辦破壞生態環境背后的瀆職犯罪。檢察機關應強化法律監督職責,依法嚴肅查辦破壞生態環境背后涉及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對違法排污行為監管不力,造成重大環境污染事故;搞權錢交易,索賄受賄審批違規項目,造成環境污染;濫用職權,隨意免征、減征排污費、環保罰款;對環保專項資金申請、使用監督管理失職,造成環保專項資金未用于環保,給國家造成重大損失等職務犯罪案件,促進環境監管部門依法行政、嚴格執法。
二是結合本地實際,扎實開展查辦生態環境領域瀆職犯罪專項活動。各級檢察機關應根據當地黨委、政府關于環境治理的重點部署開展生態環境專項工作。對環境污染嚴重的地區,要特別關注關于大氣污染、水體污染、土壤污染等環境污染犯罪,嚴肅查處背后所涉瀆職犯罪;對于自然資源豐富的地區,要突出查處非法占有農用地、非法采礦、盜伐濫伐林木等破壞環境資源背后的瀆職犯罪;組織開展針對性較強的專項活動,有的放矢,對癥下藥,有力推動保護生態環境領域司法工作的開展。
三是加強協作配合,進一步完善行政執法和刑事司法銜接機制。檢察機關應認真審視其在促進嚴格執法、保障依法行政中的職能定位,在生態環境司法保護工作中,加強與行政執法機關的溝通協作,推進“兩法”銜接信息共享平臺建設;積極配合落實2015年8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黨政領導干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辦法(試行)》;建立檢察機關與行政執法部門的信息共享、案件移送機制,通過機制銜接拓寬瀆職案件線索發現渠道,完善案件移送標準和程序,及時有力打擊生態環境領域瀆職犯罪。
四是積極探索建立統一的生態環境損害司法鑒定評估體系①。為確保破壞生態環境犯罪案件處理的科學性、權威性和公正性,應當積極推進建立以司法鑒定機構為核心、以省級環保、國土、衛生等部門為輔助的環境損害司法鑒定評估體系。盡快研究制定統一的技術標準、技術方法和工作程序,以滿足環境司法和行政執法的現實需求。
五是加大保護生態環境工作宣傳力度。通過舉報宣傳周、警示教育基地、輿論媒體、微博微信等多種形式開展豐富多樣的宣傳工作,強化人民群眾對生態環境保護“人人有責”的責任意識,暢通舉報渠道,提高人民群眾及時舉報破壞生態環境犯罪的積極性、主動性,形成全民共同保護環境、打擊破壞生態環境犯罪的社會氛圍。
六是加強職務犯罪預防工作。與預防部門密切配合,結合辦案及時向發案單位發送檢察建議,督促建章立制,堵塞漏洞,嚴防扶貧資金使用管理不當、跑冒滴漏現象的發生,努力從源頭上遏制和減少惠農扶貧領域的瀆職犯罪。
[注釋]
①王旭光.環境損害司法鑒定中的問題與司法對策[J].中國司法鑒定,2016.1.
中圖分類號:D91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379-(2016)17-0150-01
作者簡介:左瀟(1976-),女,漢族,河北滄州人,河北經貿大學法律碩士,河北省人民檢察院反瀆職侵權局助理檢察員,研究方向:刑法、刑事訴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