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金蘋
西安財經學院法學院,陜西 西安 710100
?
我國P2P網絡借貸平臺監管問題研究
吳金蘋
西安財經學院法學院,陜西西安710100
P2P網絡借貸平臺監管是近年來的熱點問題。網絡借貸平臺的監管在法律性質,規制對策上都存在著爭議,法律規制依據不足,自律監管也尚在發展。因此,筆者認為宜在銀監會牽頭,聯合聯合多部門共同參與實施功能性監管的框架下,在具體監管上設置市場準入限制、資金存管、保護消費者等具體監管手段,以促進網絡借貸行業的良性發展。
P2P網絡借貸平臺;監管
P2P(Peer to Peer Lending)網絡借貸是指脫離傳統的資金媒介,通過互聯網平臺進行的新型借貸模式。近十年來,P2P網絡借貸在全球獲得了極大的發展。自2012年以來,P2P網貸平臺在我國呈井噴式發展,根據網貸之家數據顯示,截止2016年3月我國P2P網貸平臺數量已累計達3984家,累計交易金額1364億元,發展速度尤為迅猛。與此同時,問題平臺也不斷增多,平臺發生卷款跑路或倒閉現象不斷出現,嚴重地破壞了我國的金融秩序,同時對金融監管也帶來一定的挑戰。
自2007年P2P網貸平臺進入我國以來,已經歷近十年的發展,其發展腳步幾乎與世界同步,但是在平臺的監管上我們仍然處在“摸著石頭過河的階段”。銀監會,人民銀行,工商管理部門,工信部等部門都在自己部門職權內進行監管。2011年銀監會《人人貸有關風險提示的通知》首次就P2P平臺中存在的問題與風險進行了提示;2015年1月銀監會進行部門調整,新設銀行業普惠金融工作部,將P2P網貸平臺等互聯網金融機構納入監管。2015年7月,中國銀監會、人民銀行等十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對P2P網絡借貸的合法性進行了確定。2015年12月銀監會會同工信部、公安部、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等部門研究起草《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但是到目前為止,我國仍未形成明確的P2P網貸監管機制,也沒有專門的法律法規出臺,《征求意見稿》的內容尚無法構成對P2P網貸的有效監管。
(一)P2P網貸平臺的法律性質存在爭議
P2P網貸平臺的法律性質決定了對其監管的方式和以后的發展方向。這也是對我國網貸平臺要進行監管首先解決的前問題。2015年7月,中國銀監會、人民銀行等十部門聯合印發的《關于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了P2P網絡借貸平臺信息中介的法律性質。但學術界對平臺的性質還是存在著爭議,主要持有兩種觀點:一是認為平臺應當回歸信息中介最初的角色,以防其過多的參與借貸進而引發系統性的金融風險;另一種觀點則認為平臺是一類特殊的類金融機構,涉及到相關的金融業務,因此不宜將其定性為信息中介。
(二)P2P網貸平臺的規制對策存在爭議
有學者將網絡借貸還原到自然人之間的借貸合同,網絡借貸平臺只是提供居間服務的居間人,并不涉及到金融牌照的問題,也無需用金融法對其進行規制。也有學者認為應當有刑法來規制,理由是:P2P網貸平臺涉嫌非法集資。根據2010年出臺的《關于審理非法集資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非法集資的認定有四個標準:非法性、公開宣傳、回報承諾、面向公眾。當網絡借貸平臺符合非法集資的認定標準時,由刑事法律對其取締,并不需要金融監管部門的介入。各種觀點的爭議事實上是,在網貸平臺的運營監管問題上,并沒形成統一的理論基礎。
(三)P2P網貸平臺的監管法律依據不足
目前,我國金融監管部門對P2P網絡借貸平臺并無實質的法律法規對其準入和實際運營上進行規制。現行主要依據《公司法》對其進行監管,但《公司法》在準入和實際的運營上并無特殊的規定。同時由于目前監管尚處于試探階段,現存能夠對其能夠起到規制作用的法律法規等不一定適用對它的監管。因此平臺尚處在一個法律監管的真空狀態。
(四)自律監管尚不成熟
猶如P2P網絡借貸行業一樣,行業自律在我國發展也處于較晚的狀態。各自律組織也出臺了相關的自律文件,在一定程度上加強了網貸行業的自律監管。但在行業標準上,眾說紛壇,莫衷一是。2015年12月31日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正式成立,是國務院批準的全國性的行業自律組織。
P2P網絡借貸平臺是應信貸市場融資需求而產生的,彌補了正規金融機構所不愿觸及的市場,是實現普惠金的重要途徑。目前,我國已經明確規定P2P網貸平臺的信息中介的性質;將P2P網貸平臺納入銀監會新設的普惠金融工作部進行監管,同時銀監會牽頭聯合聯合多部門共同參與實施功能性監管。
(一)市場準入制度
目前,我國P2P網貸平臺的準入制度,只要平臺依照《公司法》、《公司登記管理條例》的規定持相關文件到工商管理部門注冊領取營業執照,然后到工信部申請《IC許可證》,這些步驟完成后再到工商管理部門申請增加“互聯網信息服務”經營范圍,就可經營網絡借貸業務,如同上文說到,這種準入制度無疑過低。筆者以為,P2P網貸平臺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從事的也是一種金融業務,銀監會作為其監管部門,在準入上應當由銀監會及其派出機構進行事前審批,同時在注冊資本上也應當實行一定的限制。在英國,ZOPA、Funding Circle和RateSetter于2011年成立英國P2P借貸行業自律協會,發布的十項運營原則①。運營原則中對網貸平臺的最低運營資本規定了具體的要求。2014年3月,英國金融行為監管局(FCA)發布的《關于網絡眾籌和通過其他媒介推銷不易變現證券的監管方法》(以下簡稱《監管方法》)規定:平臺的最低資本按其靜態最低資本與動態最低資本孰高確定,靜態最低資本為5萬英鎊(2014年4月1日至2017年3月31日為2萬英鎊),動態最低資本以平臺貸款資金總額為基礎采取累進制計算②。
(二)客戶資金管理制度
在交易結算過程中,我國P2P網貸平臺通常要求出借人把資金打入其第三方賬戶中,然后經過平臺的賬戶把資金轉給借款人。在資金的運作程中,網貸平臺開設的賬戶形成了中間賬戶,并擁有支配賬戶資金的權利。目前,該賬戶基本上不受監管,客觀上為非法集資的提供了溫床,平臺把資金挪作他用甚至跑路的概率性也大發提升。在國外的監管規則中都很重視客戶資金的安全,英國的監管規則要求公司須將客戶的資金和自有資金進行隔離,存放單獨的銀行賬戶,并要求每年應由外部審計師審計。
(三)信息披露和報告制度
信息披露制度是金融活動中的一項重要制度,而內P2P網貸平臺對自身的財務信息和經營狀況卻很少披露,對此投資者對風險難以做出合理的判斷。美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SEC)就是立足于平臺的信息披露。英國的《監管方法》要求平臺應向出借人披露貸款人的相關信息,違約情況,回報率及擔保情況等相關信息。另外,從2014年10月1日開始,平臺應向金融行為監管局(FCA)提交包括財務狀況、客戶資金狀況、每季度貸款信息等在內的詳細報告。因此,我國應當強化平臺的信息披露義務,包括借款金額、借款期限、違約情況、壞賬率等等。監管機構還應要求平臺定期或者不定期報送財務報告和經營報告,并有權對網貸平臺進行檢查,以便及時了解平臺風險和運營情況。
(四)投資者保護制度
在消費者保護方面,首先,可設置借款人的最高借貸額,如果借款人借入款項超出其還款能力,那么未來的違約率將會大幅度的提高,對此可以參照2013年11月銀監會頒布的《消費金融公司試點管理辦法》。其中規定“消費金融公司向個人發放消費貸款的余額不得超過借款人月收入的5倍”③。這將極大地降低借款人的違約率。其次,在投資者方面,規定投資者在網貸平臺的投資上限。P2P網貸有著一定的投資風險,如果投資者將大量的財產投入其中,其投資風險帶來的損失將大大增加,可考慮將投資上限設置在投資者凈資產的一定比例之內。
(五)市場退出機制
在P2P網貸平臺因各種原因退出市場時,國外均強調尚未到期的借貸合同需要得到繼續有序的管理。Prosper和Lending Club均有破產后備計劃,當平臺破產時,就會有第三方機構接管平臺,繼續運營服務。目前,我國平臺數量還在增長,但隨著監管政策明朗,很多不合格的平臺都將面臨淘汰。因此,確立一套合理的市場退出機制,合理保障相關利益方的合法權益,特別是需要把投資者尚未回收款項得到妥善收回。
(六)征信體系建設
在英美國家,完善的征信體系對網貸行業的健康發展有著很好的保障作用。在美國,有FICO評分體系,第三方征信公司等向P2P網貸平臺提供信用評分,平臺據此可作出等級評定,可以有效保障交易安全。征信體系是P2P行業的控制風險的重要渠道和手段。現階段P2P平臺無法與央行的征信系統對接,雙方都無法進行溝通和管理。因此平臺的通常做法是黑名單曝光,同時嘗試建立自己的征信體系,如果平臺的黑名單機制能夠與央行征信系統對接,這對P2P平臺來說將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注釋]
①十項運營原則包括:高級管理層、最低營運資本、客戶資金隔離、信用風險管理、反洗錢和反欺詐、平臺使用規則、客戶溝通、系統建設、投訴處理以及平臺有序退出等內容.
②平臺貸款資金總額為5000萬英鎊,最低資本比例為0.2%,以此累進不同的貸款資金額度,有著不同的出資比例.
③詳見銀監會頒布的<消費金融公司試點管理辦法>.
[1]李愛君.民間借貸網絡平臺的風險防范法律制度研究[J].中國政法大學學報,2012.
[2]姚海放.網絡平臺借貸的金融法規制路徑[J].法學家,2013(5).
[3]馮果,蔣莎莎.論我國P2P網絡貸款平臺的異化及監管[J].法商研究,2013(5).
[4]劉然.我國 P2P網絡借貸平臺的法律性質[J].法學雜志,2015(4).
[5]吳曉靈.互聯網金融-中國實踐的法律透視[M].上海:上海遠東出版社,2015.
D922.294;D922.28
A
2095-4379-(2016)30-0087-02
吳金蘋(1991-),男,漢族,江西贛州人,西安財經學院法學院,碩士,研究方向:經濟法學-宏觀調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