諶愛群
羅定職業技術學院,廣東 羅定 527200
?
基于家庭教育影響因素的小學生法制教育方式研究
諶愛群
羅定職業技術學院,廣東羅定527200
家庭教育中影響力較大的因素有父母身教、教師教導、朋友溝通、自學領悟、電視電影作品感染、遭遇挫折感受等,這些活動產生有效影響力的實質是楷模力量的帶動、權威第三方的影響、相互溝通的作用、多樣的形式、興趣引導、挫折壓抑等原因給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借助這些原理,小學生法制教育的方法可以進行改革,改變傳統單一宣傳的方式,通過多樹榜樣、增強互動、豐富形式、務實內容、開展挫折教育等方式進行,以學校為主要陣地,構建立體化的法制教育模式。
家庭教育;法制建設;法制教育;挫折教育
弗洛伊德指出,一個人童年的經歷會在潛意識里影響成年后的自己。少年時代的教育對人思想觀念的形成有重大影響,從這個角度思考,小學法制教育是社會主義法制建設基礎環節,關系到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的長遠成效。從2010年至今,我國的教育立法為青少年健康成長創造了較好的法制環境。我國制定了《教育法》、《義務教育法》2部教育法律,國務院制定了5項教育行政法規。另外,青少年加強保護和預防犯罪也有《未成年人保護法》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兩部姊妹法可依,說明國家非常重視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工作。但小學生法制教育還非常零散,沒有能形成有效的機制和氛圍,借鑒家庭教育中的一些有效方式,有助于提升小學生法制教育的效果。
學者趙雨林認為:家庭教育從廣義上看是全面促進家庭建設與發展的教育活動,是受社會各界共同作用和影響的;從狹義上看是指所有促使對1-18歲生命品質成長即生命個體增值的教育活動,是通過家庭內部進行交互作用和影響的。
從人類的成長規律來看,孩子的世界觀的形成是各方面力量的綜合影響,因而我們認為家庭教育理念從廣義上理解更符合教育規律。結合生活中各種教育現象,對家庭教育效果的影響除了父母的教育,還包括學校教育、自我行動、社會經歷等。
(一)父母言傳身教
在中國的家庭教育中,父母的教育是影響孩子認知和價值觀念形成最重要的因素。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言傳,一個是身教,言傳即說教是最主要的形式,影響也最深遠,但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說教的效率越來越低,可能在孩子小的時候會比較聽大人的話,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對于父母說教的接受程度越來越低,很多時候還產生逆反心理,這種由于刺激過多或作用時間過久而引起逆反心理的現象,心理學把這一現象命名為“超限效應”。
身教即父母通過自身的行為去影響孩子的認知和價值觀,身教比言傳的影響力更深刻一些。父母使用身教的方式,孩子能從家長的行動中體會到真實的道理,從而產生行為模仿,身教教育效果相對更好,但對父母的行動能力有較高要求,需要花費很大的精力。
(二)教師教育引導
即教師以課堂教學為主要方式對孩子開展的文化知識和思想觀念等方能的教育。出于對教師的尊重和崇拜,孩子對老師傳授的知識和理念會有較大的認同感,掌握比較牢固,并且運用到實踐中。生活中往往同樣一句話,從父母的嘴里說出來,孩子不當一回事,甚至公開反對,但是從老師嘴里說出的話,他就覺得沒有任何異議,能以較好的態度接受,學校教育在孩子認知中具有權威性,尤其是一些使用較好的教學方法的老師,教育效果更佳。
(三)朋友相互影響
小學生已經逐漸有了自己的交際圈,認識同學、伙伴,還會有一些密友,在中國,孩子在家和學校往往會有一定程度的壓抑,在朋友面前是最輕松自由的,思想也最為活躍。朋友之間的交流影響力全面而深刻,認知、價格觀念、行為習慣等都會受到明顯的影響,但這種交流具有兩面性,好的朋友會帶來好的影響,壞的朋友則容易帶來壞的觀念和行為,因而我國自古就有要交“良師益友”的教育信條。
(四)影視作品感染
現代生活節奏快,家長陪伴孩子的時間都比較短,孩子接觸電影電視的時間非常多,而且看電視、上網、使用手機玩游戲的平均時間都很長,影視作品的特點是種類形式繁多,表現方式形象生動,孩子的認知和行為會不自覺受到影響,從小是動畫片,慢慢長大了是各種各樣其他的電影電視、游戲等。
(五)自主學習領悟
除了學校的學習,孩子還會根據自己的興趣開展一些學習活動,如讀書、畫畫、訓練一些技能等,這類活動主要是建立在興趣的基礎上,學習的積極性最高,學習的收獲是最多的,而且依靠自主學習領悟得來的知識記憶也最為牢固。
(六)挫折遭遇感受
失敗是成功之母,社會體驗會不斷豐富孩子的精神世界,使他們對世界的認知發生改變,尤其是經歷的一些挫折和失敗,會留下深刻教訓,經歷失敗是人生的重要課程,對孩子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念的形成會產生重要影響。

圖一 家庭教育主要影響因素
結合當今社會的一些現象,從實施效果看,在影響孩子家庭教育的影響因素中,反復的說教往往效果不好,而其他的一些因素更能引起孩子的興趣,起到較好的作用,善加利用這類方式方法,對于改進我們的法制教育工作也具有積極意義。
法制教育屬于社會教育范疇,與家庭教育有很多不同點,如施教主體不同,家庭教育的施教主體是家長,而法制教育的施教主體是學校,教育的內容也存在很大的不同,在一定程度上說,小學生的法制教育也屬于家庭教育的一部分。但從這些相似性來看,尤其是遇到了相似的困難和問題方面,家庭教育的一些有效方式在法制教育也可以借鑒使用,作為改革創新工作方法的參考。
首先,教育對象相同,兩者都是以小學生為教育對象。不過家庭教育更突出個體的教育,而法制教育是普遍性的大眾化教育。
其次,對象內容形態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家庭教育是讓孩子認知客觀世界,在感知認知世界的過程中形成自己的價值觀念和行為習慣,是一種深刻的、全面的素質教育。法制教育的針對性則更強一些,重點是培養小學生的法制觀念,但兩者都是屬于思想和意識形態方面的溝通問題,內容的形態上具有相似性。其次是運作原理的相似。家庭教育和法制教育都屬于教育的一種類型,都是通過一定的內容和形式去影響人們對事物的認知,對人的價值觀念進行引導,為社會實踐服務,具有明確的目的性,運作原理基本相似。
再次,遇到的問題具有相似性。主要指傳播效果方面,即單向傳播效率不高,目標受眾對于傳播內容存在不接受、不理解、偏見等方面等問題。家庭教育普遍存在的問題是孩子對家長的說教不認同,不接受甚至逆反。法制教育工作也存在學生受社會觀念和生活環境的影響,對法制存在一定誤解和偏見,造成其法律意識的淡薄。
家庭教育中父母的身教、學校老師的教導、與朋友之間的溝通交流、甚至觀看電影電視節目等方式卻能對孩子的認知產生更有實效的影響,這類方式之所以有效,跟孩子的學習認知規律是相關的,把握住家庭教育中的有效影響力因素,并將之運用到法制教育當中,對推動小學生法制教育方式的改革創新有積極作用。

圖二 家庭教育對法制教育改革的影響
(一)借助楷模的影響力改變小學生對法的認知
身教效果之所以好,是因為有具體的行動,能給受眾真實直觀的感受,在感同身受的基礎上對結果產生價值判斷,進而形成心理認同。身教的實質是以身作則,形成楷模力量來產生影響孩子。聯系到法制教育的改革,一是要借助先進楷模的力量帶動,通過法制建設先進人物的表現來說明法制建設的意義和作用。二是法制教育工作應更深入到基層,拉近國家司法機關與小學生的距離,給學生以更真實、形象的認知,形成正確、正面的認識,讓其認識到法就在身邊,改變司法機關高高在上,神秘莫測的形象。如對法制建設過程中涌現的先進事件、先進人物等多加宣傳,開展優秀法官、警察、法制案例進校園活動等。
(二)利用第三方權威提升宣傳工作的深度和廣度
在家庭教育中,教師實際上是一個權威第三方的角色,即父母和孩子之外的第三方,在認知方面具有權威性,因此能有效影響到孩子的認知和價值觀。
同樣的觀點,由宣傳部門提出和由權威人士提出,其宣傳效果是不一樣的,尤其是一些對小學生有影響力的公眾人物,其影響力更大。我們法制觀念的宣傳要廣泛聯系權威人士,首先是教師,在小學生的生活里,教師的影響力是最大的,對教師進行普法強化教育,加強教師在法制教育中的地位,是深化改革和提高法制教育質量的關鍵。其次是各行業有影響力的公眾人物,如知名學者、明星、外國專家等,鼓勵他們以第三方的身份在各自的行業和領域傳播社會主義法制,在更大層面上對小學生的法制觀念進行引導。
(三)增強與小學生的互動交流,雙向溝通提升教育效果
在家庭教育中朋友之所以有重要影響力,在于朋友之間的交流是相互的、自由的,有來有往的。而傳統的法制教育方式是單一方面的信息傳播,在互動方面做的不足。現代法制教育不僅要進行信息傳遞,還要注重信息反饋,了解受眾的真實想法,及時回復,提高溝通效果。跟小學生互動的方式可以多樣化,如課堂問答、講座現場問答、電話答疑、新時代的互聯網工具例如微信微博進行溝通等,這個方式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資源,容易流于形式。教師需要轉變觀念,在語文、思想品德課堂涉及到法律問題時候,多與學生互動,把握學生對于各種法律問題的看法和觀點,進行針對性引導。
(四)內容務實通俗、形式多樣提升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大的老師,懷著自己的興趣去學習的東西,學習的效果是最好的。小學生大多處于7-11歲階段,對于法的理解和認識較為模糊,在理性認識方面不如成年人。對于法律,他們更關心的是自己能不能看懂和理解,內容是否有趣、對于自己和家人有沒有幫助等,這就給我們以啟示:小學生法制教育資料,如教材、宣傳資料等,內容要通俗易懂,方便學生學習和理解,頁面適當美化、情節設置成為故事等學生樂于接受的形式,還可以適當增加實用性內容,提升學習興趣,引導學生主動學習。
同時,電影電視之所以具有較大的吸引力,在于它有效融合了聲音、色彩、圖畫、動作等因素,創造了一個生動形象的空間,更容易為人的大腦所吸收。小學生對電影電視的興趣是很大的,法制教育應適應時代變化,整合資源、加大投入,針對小學生特點,結合實際需要,制作出高質量的法制宣傳電影電視作品,把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理念用鮮活生動的形式展示出來。
(五)積極解困與引導,重視挫折教育
人對挫折的記憶比普通記憶要強很多倍,有些挫折人一輩子都會記得。有挫折就會有教訓,就會有疑惑,家庭教育中,父母和老師都承擔著為孩子解困和引導的職責,在一定程度上說,遭遇失敗和挫折對于人生的發展不是壞事,遇到正確的引導,壞事也會變成好事。
一方面,更為深入的挫折教育是解決實際問題。當某一學生家庭遇到了法律困境時,有關部門能幫助他解決實際困難,釋疑思想上的困惑,并適時展開法律法規教育,這樣的行動不僅會給本人留下深刻記憶,也會影響到當事人生活圈中的其他人員,產生廣泛宣傳效應。
另一方面,加強反面事例的反思教育。反面事例不同于學生日常生活中所見內容,它有較為完整的因果邏輯關系,且對他人的人生帶來了損害,雖然他人的挫折不一定能感同身受,但是能引發小學生情感上的共鳴,因而反面事例教育也屬于挫折教育的一部分。
綜合來看,法制教育屬于公民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作為參照,西方國家公民教育中法制教育更多的通過實踐教學和各種活動如校內民主生活、社區服務等來開展和實現的,對于教育的模式,美國公民教育學者麥克菲認為,公民教育能否成功取決于三個方面:(1)適當的課程(指學科課程);(2)在班級與學校運作中的民主過程和民主參與模式;(3)校內外可供學生實習民主行為與責任的機會頻率。
這也進一步說明了我們的小學生法制教育不能僅僅依靠課堂教育,而是應該綜合多方面的力量,形成一個多樣化的教育系統,這個系統既有理論引導,也有實踐感受,還有無形的楷模力量帶動,才會形成更深刻的教育影響力。

圖三 立體化的法制教育系統
意大利法理學家切薩雷·貝卡利亞在其名著《論犯罪與刑罰》中明確指出:“預防犯罪,最可靠但也是最艱難的措施是:完善教育”。教育的完善是一個系統工程,當前我國小學生并沒有專門的法制課程,教育的方式也不能僅僅停留在學校的簡單引導,應集學校、教育部門、司法部門及社會等多方力量來開展,構建立體化的法制教育模式。教育部門和司法部門的具有較多的社會資源,應主導教育模式的構建,充分調動社會力量,彌補學校在法律專家、司法環境等方面資源上的不足,用實際行動和更加務實的內容提升宣傳效果,聯合多方力量一起擴大影響。學校是小學生集中學習時間最長的場地,擁有便利的教育資源,應該是法制教育最主要的陣地,學校要注重的教育方式的改革和創新,整合多方力量,形成全方位的影響力,樹立小學生的法律信仰和依法制國理念,才是更深入、具有長期影響力的教育。
[1]任淼.我國中小學法制教育現狀及反思[J].現代教育管理,2014(02).
[2]何銀鳳.在語文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J].文學教育(下),2016(02).
[3]王中容.青少年法制教育的思考[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6(02).
[4]王中華.中小學生法制教育與預防網絡犯罪問題研究[J].基礎教育研究,2013(08).
[5]邱輝忠.營造法治育人環境,推進教育治理現代化 金山區法治教育及依法治理推進的實踐與思考[J].上海教育,2015(01).
[6]聞凌晨.中小學法治教育的學科課程編制與實施:美國的經驗[J].全球教育展望,2016(02).
[7]賴安利.加強中小學法治教育工作的思考[J].重慶行政(公共論壇),2015(06).
[8]孔鍇.美國公民教育模式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8:148.
[9]賈靜.中小學法治教育的實施路徑及存在的問題[J].河南教育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05).
[10][意]貝卡利亞.論犯罪與刑罰[M].黃風譯.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05.
G621
A
2095-4379-(2016)30-0011-03
諶愛群(1982-),女,漢族,湖南安化人,2004年畢業于湘潭大學法學院,2012年獲廣州大學法學碩士學位,羅定職業技術學院,教師,講師,研究方向:法制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