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中輝
通許縣人民檢察院,河南 開封 475000
?
淺析非法生產、銷售、使用偽基站類型犯罪的特征及對策
申中輝
通許縣人民檢察院,河南開封475000
當前,在我國各地,生產、銷售、使用偽基站的案件不斷增多,嚴重擾亂了無線電通訊秩序,影響了手機用戶的通訊質量。針對當前非法生產銷售使用偽基站類型案件的不斷增多的現狀,本文從偽基站犯罪的基本類型、偽基站犯罪的現實特點、偽基站犯罪防控等三個方面淺析該類型犯罪的特征及對策。
偽基站;非法經營罪;干擾無線電管理秩序罪;詐騙罪
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科技水平的不斷提高,移動通信行業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截止2016年3月末,我國移動電話用戶已達到129289.5萬戶,移動電話普及率達94.1部/百人,移動通訊服務的便利性使其成為人們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然而,由于移動通訊服務范圍廣、用戶量大、移動通訊服務監管技術、人員、設備相對短缺、公民防范意識較低等原因,造成不法分子利用移動通訊的技術缺口,進行電信詐騙、垃圾廣告推送干擾無線電管理秩序等犯罪日益激增,嚴重威脅公民的人身財產安全和無線電網絡的正常運行。
偽基站設備是指未取得電信設備進網許可和無線電發射設備型號核準的非法無線電通信設備,具有搜取手機用戶信息,強行向不特定用戶手機發送短信息等功能,使用過程中會非法占用公眾移動通信頻率,局部阻斷公眾移動通信網絡信號,影響手機用戶的通訊服務。需要指出的是我國對無線電實行統一管理,無線電頻譜資源亦屬國家所有。因而,任何未取得無線電臺(站)設置許可,擅自設置或使用無線電臺或擅自使用無線電頻率,干擾無線電通訊秩序的行為都具有違法性,究其具體違法行為可能觸犯以下犯罪:
(一)非法經營罪
《無線電管理條例》中規定無線電發射設備的研制、生產、銷售均需要經過相關部門的核準、備案或批準。所以,不經批準審核的生產并且銷售偽基站的行為符合非法經營罪的構成,同時,也符合擾亂無線電管理秩序罪,想象競合犯,應擇一重罪論處。
對于使用偽基站進行發松商業廣告等垃圾短信獲利的行為是否構成非法經營罪,筆者認為,利用偽基站設備經營廣告短信群發業務的行為雖屬于未經許可從事電信業務經營活動的行為,但相關法律、法規中,也未明確規定短信廣告業務的非法性,因為,到目前為止,電信經營活動中仍然沒有短信廣告業務這一項經營項目。合法經營行為尚且不存在的話,非法經營行為根本無從談起。再者,根據《電信條例》中第六十七條、第六十八條之規定,只有利用電信網絡制作、復制、發布、傳播還有法律、行政法規所禁止的內容信息;實施第五十九條第二、三、四項所列擾亂電信市場秩序的行為,構成犯罪的,才能追究刑事責任[1]。因而,筆者認為,群發商業性短信的行為在構成犯罪時,認定為干擾無線電管理秩序的行為更為合理。
(二)擾亂無線電管理秩序罪
近年來,全國各地利用偽基站發送商業性廣告的案件數量逐年攀升。在《刑法(修正案九)》頒布前,法院在審理類似案件時多以2014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國家安全部聯合頒布的《關于依法辦理非法生產銷售使用偽基站設備案件的意見》為指導,該類案件多以破壞公用電信設施罪定罪。然而,使用偽基站截斷通訊信號的行為并不能認定為截斷通信線路的行為,該類行為非物理性的切斷、截斷行為,其破壞性明顯達不到直接破壞公用電信設施的程度(如剪斷正在使用的通訊線路、損壞無線電信號塔),因而,不能一概以破壞公用電信設施罪論處。犯罪嫌疑人未經有關部門許可,擅自使用偽基站發送商業廣告,干擾無線電通訊秩序的行為完全符合干擾無線電管理秩序罪的犯罪構成。
《刑法(修正案九)》頒布后,修改了原有關于擾亂無線電管理秩序罪的相關規定。將“經責令停止使用后拒不停止使用,干擾無線電通訊正常進行,造成嚴重后果”修改為“情節嚴重”,降低構成犯罪門檻,增強了司法實踐中的可操作性。因而,使用偽基站向不特定人群發松商業性廣告情節嚴重的,應當認定為干擾無線電管理秩序罪而非破壞公用電信設施罪。
筆者認為,這里的“情節嚴重”應當達到以下程度:大范圍手機脫網,嚴重影響手機用戶通話質量;發送短信數量巨大或所發短信具有非法內容;干擾安全業務正常運行的;雖未達到嚴重程度,但經責令停止使用后仍然拒不停止使用的;其他情節嚴重的等等。[2]
(三)詐騙罪
3.高中物理實驗教學模式缺乏創新,部分教師雖然采用了翻轉課堂的教學方法,但是沒有較好的成效.究其原因,第一,部分高中教師沒有正確理解翻轉課堂的意義,雖然重視學生的合作探究過程,但是沒有合理分配課堂時間,導致學生的實驗時間少,在討論過程中,也沒有充分的理論依據,結果偏移了正確的實驗結論.第二,學生沒有養成自主探究的好習慣,教師沒有合理制定小組任務,導致部分學生偷懶,利用他人的實驗成果,長期下去,物理成績持續下滑.第三,小組間目標不明確,在交流實驗成果時,分歧比較大,沒有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直接實驗,實驗結果具有很大的不可靠性.
在現實生活中,不乏不法分子利用偽基站發送詐騙信息,實施詐騙犯罪的情形。犯罪嫌疑人直接發送相關虛假信息,誘使被害人進行銀行匯款、轉賬。如果數額確能查清,且符合詐騙罪的構成要件,那無所爭議的應認定為詐騙罪。在已知的相關案例中,嫌疑人實施的此類犯罪,主要集中在在銀行、商場等人流密集的地方,以各種匯款名義向一定范圍內的手機發送詐騙短信。
然而,利用偽基站所實施的各項犯罪本身就存在著,受害人范圍、人數難以確定的情形,這也造成該類詐騙犯罪的犯罪數額難以認定。2011年兩高頒布《關于辦理詐騙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五條之規定,利用短信對不熱定多數人實施詐騙,詐騙數額難以查證,但發送詐騙信息5000條以上,應認定為詐騙罪(未遂)。但如果出現該詐騙短信發送量未達5000條,且詐騙數額難以查證的情形,法條中并沒有詳細規定,筆者以為,應當依擾亂無線電管理秩序罪論處。
(四)違反治安管理條例
對于非法使用偽基站設備擾亂公共秩序,侵犯他人人身權利、財產權利,情節較輕,危害不大,尚不構成犯罪,但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當依治安管理的相關規定進行處罰。
(一)作案手段簡單、隱蔽性、流動性強
在生產、銷售偽基站的非法經營犯罪中,犯罪嫌疑人所選設備加工、生產、包裝地點均十分隱秘,銷售環節又利用網絡平臺的相對隱蔽性,進行大范圍網絡銷售,偵查人員很難捕捉犯罪嫌疑人的相關線索,提升了偵破該類型案件的難度。
在使用偽基站進行的其他犯罪中,犯罪嫌疑人使用偽基站設備發時,為增加短信覆蓋面,會時時更換偽基站的位置,或直接將偽基站放置在車中進行移動信號發射。同時,由于其選擇發射信號區域多為人群密集區,區域內電磁環境異常復雜,偽基站信號難于甄別,即便是追捕到嫌疑人的位置,也往往趕不上其轉移的步伐。同時,在這些犯罪中,往往出現團伙作案的情形,主犯隱蔽性較強。
在通許縣檢察院辦理的干擾無線電管理秩序犯罪案件中,犯罪嫌疑人均通過網絡或者朋友介紹購買偽基站設備,將偽基站設備放置在車輛內,在人群密集的住宅區、商業區,群發商業性廣告短信,在一區域內的發送短信完成后,犯罪嫌疑人往往會立即關停設備,前往其他區域進行流動作案。往往會導致偵查人員在短時間內無有效甄別偽基站信號、確定信號源,從而很難對犯罪嫌疑人進行抓捕。
(二)短信發送數量大,危害面廣
目前市場上偽基站設備已更新至第四代,該型偽基站比原有類型的發送效率更高,輻射半徑更長,短時間內可發送巨量的短信。
從通許縣檢察院辦理的偽基站案件中已生效判決的案件來看,其中4案6人共發送廣告短信多達1060萬余條,犯罪嫌疑人通過非法占用移動公司通信頻率進行信號攔截、覆蓋,切斷手機與無線電塔之間的聯系,在偽基站信號傳輸時,往往會造成手機用戶8-10秒鐘無法接收信號,從而影響手機的正常使用。2015年,通許縣檢察院辦理的張某某等三人破壞公用電信設施案,被告人劉某某使用偽基站設備發送廣告短信600余萬條,造成60萬以上移動手機用戶通信受不同程度的影響。
(三)利用現有的科技條件,該類案件偵查較為便捷
從已查處的案件來看,1.公安機關可以根據接收到的短信,鎖定偽基站所在的區域和使用的時間;2.移動公司、無線電管理局可以通過自身基站的檢測,提供偽基站使用時間、發射頻段、發射功率的檢測報告;3.公安機關可以通過查獲的偽基站設備確定短信發送數量,確定受害人群數量。該類案件犯罪事實清楚,證據充分,較為易于偵破,公安機關可以快速偵結案件。
(一)加強宣傳教育,構建文明社會
宣傳、司法等職能部門要加大對使用偽基站設備類犯罪的宣傳教育力度,一方面通過宣傳教育,引導民眾法律樹立并加強法律意識,正確認識該類犯罪的危害性集及違法性,引導公眾自覺遵守國家法律法規,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在上海首例偽基站案中,犯罪嫌疑人正是因為沒有認識到利用偽基站發送廣告行為的違法性而鑄成大錯。
同時,應當做好對偽基站詐騙案件的預防性教育宣傳工作,利用網絡、報紙、電臺等宣傳平臺,宣傳防騙技巧,提高公眾對此類犯罪的辨識能力,避免進入騙局,最大程度的保護公民的個人權益。暢通公眾舉報途徑,使公安機關盡早發現并及時破案,保護群眾權益免受損害。
(二)加強部門協作,形成打擊合力
司法部門要加強與通信運營商以及公安部門等部門的配合。一是從源頭上打擊生產商,阻止偽基站流向社會。這類設備多為地下工廠生產,從網上銷售購買或熟人介紹購買,通過隱蔽渠道進行。因此,要聯合相關職能部門,加強對生產廠家、網絡購物的管理,禁止非法偽基站的生產和銷售;盡快建立區域合作機制,從源頭上切斷偽基站的流入渠道,堵住源頭。二是從日常信號監管上打擊非法使用偽基站的行為,運營商在發現網管平臺上出現異常情況時,要及時判別是否為偽基站信號,摸清偽基站的出沒規律、大致方位,為查處工作提供有效線索,通信運營商及時向公安部門反饋、提供線索。同時,在偵查階段,公安偵查部門也應當加強與運營商的聯系,通過信息分享,提升工作效率,以便及時破案。
(三)職能部門要加強新技術的學習和運用,及時監管
相關技術偵查部門要加強學習,及時了解新技術的發展,跟蹤新技術的應用,掌握相關設備的動態和工作原理,開展經常性的監測演練,熟練掌握各種監測設備的操作使用,熟悉各類信號的特征,提高對異常信號的快速反應能力、偵破能力。電信監管部門應組織運營商開展拉網式測試,不斷摸清偽基站的分布情況,利用客戶投訴、小區異常位置更新等多維度定位工具,對偽基站使用情況進行實時監控及分析,并不斷加強網絡巡查和測試,及時化解偽基站對通信網絡的干擾。
[1]喻海松.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關于非法生產、銷售、使用偽基站行為定性的研究意見[A].沈德詠主編.司法研究與指導(總第5輯)[C].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14.
[2]時延安,王爍,劉傳稿.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9)解釋與適用[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15:269.
D924.3
A
2095-4379-(2016)30-0119-02
申中輝(1970-),男,通許縣人民檢察院,檢察長,研究方向: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