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佰濤 苗增慧
吉林省白山市公安局刑警支隊技術大隊,吉林 白山 134300
?
淺析法醫工作的職業安全
馬佰濤苗增慧
吉林省白山市公安局刑警支隊技術大隊,吉林白山134300
隨著我國現代社會的不斷發展,人與人之間的矛盾突出化導致刑事犯罪活動日益增長。法醫作為現場勘查及檢驗鑒定的首要主體其職業安全性不容忽視,故本文主要以法醫工作為主體,對目前法醫工作職業風險進行分析,后在此基礎上提出職業風險規避措施,提升職業操作安全性。
法醫工作;職業安全;規避措施
(一)檢驗鑒定職業風險
1.法醫工作者風險因素分析
檢驗鑒定責任風險方面主要包含人物主體因素以及制度等相關風險因素。法醫作為我國國家司法奠定人之一,在法醫工作中需嚴格按照國家法律規定及要求進行合理及規范性工作,堅守職業道德,但就目前而言,我國法醫工作者中不乏因利益關系及親情關系等因素而違背自身職業道德、扭曲檢驗事實等現象產生,同時法醫工作者在鑒定工作開展中[1],多存在因自身疏忽、責任心較低且專業知識有效等因素導致的職業問責風險。法醫工作者于工作中所得出的鑒定結論多直接影響著案件的性質、進展以及人物關系等多重復雜性問題。因此在案件處理過程中,被害人、當事人等相關案件主體多從自身利益角度出發,批判與自身觀點相違背的人員,產生四處上方告狀等過激行為,對法醫工作者人身安全等造成一定威脅。
2.程序及法制因素影響
目前,我國法律并未對法醫鑒定活動相關因素及存在的爭議性問題進行法律規范,導致目前鑒定活動于具體操作中多存在程序操作混亂等問題,與此同時,同一案件處理時多存在重復鑒定及委托現象,因此在案件受理過程中,若案件鑒定結果及處理結果難以滿足當事人需求[2],未符合當事人相關利益,便會導致案件長久爭紛,且于此基礎上威脅法醫工作者,對法醫工作者產生不信任現象。目前我國法醫奠定標準在具體實施及操作中其部分條款仍存在不嚴謹及不合理問題,如在腦震蕩鑒定時,法醫若未有明確的證人證言,僅憑當事人自述及醫院診斷結果難以實現規范性及嚴謹性診斷。
(二)現場勘查職業風險
1.工作風險
現場勘查職業風險類型具有多樣性及復雜性特征,其主要包含工作具體操作及內容風險及材料送檢等風險。法醫工作者在現場勘查工作中需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及工作責任心,在現場勘查時可合理排除外界干擾,對細微物件及現場因素進行勘查,但若于法醫工作中缺乏有效、細致現場勘查及尸體檢驗[3],則會導致嚴重職業風險產生,同時生物物證提取、包裝以及存放方法錯誤、送檢材料丟失等均會造成重大風險問題產生。
2.法醫人身安全風險
(1)生物因素。法醫工作者在對現場尸體、毒物及不明物體檢測時,由于多因素影響,易使法醫暴露于病原體及毒物感染等危險因素之下,對自身人身安全造成嚴重威脅。一般而言,法醫工作生物威脅因素多指HIV、結核桿菌、SARS病毒等各類傳染病原體以及甲醛、氰化物、無機鹽類等毒性化學物質。據相關研究表明,美國部分區域吸毒者丙肝感染率可高達90%,而在死亡者尸檢中可知HBV、HCV等病原體感染者高達20%左右,且此類傳染性病原體可通過血液及體液等傳染,在尸檢中,法醫則多通過此上途徑感染,感染率高達24%;就以我國而言,我國乙肝病毒、丙肝病毒、梅毒、艾滋病等發病率逐漸增長,檢驗者危害率隨之增加。
(2)物理及化學因素。法醫于現場勘查工作中,為進一步保護現場,法醫多第一個進入案件現場,因此在法醫工作開展中多會面對多種未知風險,如物理及化學威脅等。法醫人員在操作中多因各類銳器碰觸致使皮膚損害,同時部分尸體自身含有放射性及輻射類物質,故法醫在操作中多會因各類因素導致其風險產生,同時在實驗室內部采用紫外線等進行相關物質等檢測時,法醫工作者眼睛及皮膚等多因處于暴露狀態下而受刺激,產生皮膚過敏、表皮組織壞死等問題產生[4],嚴重威脅其身體健康。法醫在工作中會接觸到各類化學品,而多數化學品均具有致癌性及毒性等特征,故于操作中因操作不當等因素對法醫工作者皮膚黏膜及消化系統等造成危害,引起機體不良反應。
(一)加強法醫職業教育,增強法醫工作規范性
1.檢驗鑒定。加強法醫職業教育是減少法醫職業風險因素、增強職業安全的重要途徑。因此在法醫工作中相關單位應對法醫進行崗前培訓,加強職業操作規范性,按照法醫鑒定行業特征制定合理有效的管理機制及運行制度,法醫工作者在面對較難問題處理時,可采用多人參與模式進行相關問題深入性探究,保證結果的準確性及科學性,若在工作中真正難以實現意見統一時[5],則可將鑒定人不同意見記錄于檔案中且不于鑒定書中簽字,不承擔風險,同時于鑒定中還可采用先進儀器予以準確性鑒定,減少風險產生,提升職業安全性。
2.現場勘查。法醫于現場勘查時,可依照規范化操作程序進行嚴格操作,及時避免人為因素所導致的各類風險事件產生,增強安全意識;命案在處理時期家屬情緒多失控,故對于案件過程及結果均有認知差異,故此時法醫需針對當時案件的相關情況,向當事人耐心解釋工作內容及工作程序,減少與當事人之間的沖突,提升職業安全性。
(二)采取有效措施,保證法醫人身安全
法醫在法醫工作開展中多會因各類因素威脅自身人身安全。故相關單位在法醫工作開展中應加強法醫自身防護,于上崗前進行威脅因素預防及防護,后考核合格后便可上崗,同時注重國家《生物安全防護措施》、《消毒技術規范》等相關法律法規的完善施行,制定法醫標準工作流程及制度,有效防止相關人身安全問題產生。
1.生物防范。生物危害方法可規范法醫操作行為,購買必要防護設備,合理劃分實驗室區域,保持良好采光及通風,如若為艾滋病等傳染性尸體檢驗時需于解剖室內進行;完善法醫人員健康檔案,了解法醫工作者現階段健康情況;遵守生物標本采集及操作流程,加強生物標本操作規范[6];若于工作中生物污染物造成環境及法醫工作者皮膚等損傷需立即按規定處理。
2.物理防范。規范操作,加強法醫工作者自身技能的完善,于工作中集中注意力,避免銳器傷害,若于檢查中進行紫外線消毒則避免進入消毒區域,避免與紫外線等接觸,若消毒完畢則需立即通風。
3.化學防范。了解法醫工作中常見化學品,掌握其相關危害性因素;合理掌握消毒劑配置方法,于消毒劑配置期間需佩戴口罩及手套等,對于含氯制劑等易揮發化學制劑于保存時需密封保存,定期開窗換氣,若化學制劑濺到身上需立即處理。
法醫是國家司法鑒定人之一,是公安機關及刑事偵查的核心,在日常法醫工作中,其需在面臨復雜、高壓、特殊性現場環境以及接觸多種危害因素情況下進行規范性操作,因此在具體工作中可加強法醫職業教育,增強法醫工作規范性,提升現場工作效率,保證職業操作及人身安全性。
[1]李玉杰.警察職業風險與執法安全——關于法醫職業風險的探討[J].法制博覽(中旬刊),2014,10:181.
[2]詹偉,李婧,徐思鋼.公安民警職業安全與健康風險防控理論分析與對策[J].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04:29-36.
[3]常凱.職業安全衛生權利與職業安全衛生法治[J].法學論壇,2010,05:135-140.
[4]曹海軍.我國刑事科學技術工作管理模式創新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2.
[5]刁立江,鞠蘭.新的形勢下法醫工作的幾點建議[C].中國法醫學會·全國第十八屆法醫臨床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15:2.
[6]鄧哲先.中外法醫學史比較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14.
D919
A
2095-4379-(2016)30-0136-02
馬佰濤(1977-),男,吉林白山人,2013年7月北華大學臨床醫學本科畢業,吉林省白山市公安局刑警支隊技術大隊,研究方向:法醫臨床、法醫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