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科
廣東海派律師事務所,廣東 深圳 518057
?
淺析有限責任公司小股東的利益保護的法學思考
徐科
廣東海派律師事務所,廣東深圳518057
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認繳制下公司的出現如雨后春筍般涌現,為更好規范公司治理,平衡各股東利益。本文以我國有限責任公司小股東的利益為視角,結合有限責任小股東利益保護面臨的困境,探尋其原因,并有針對性地提出規范地解決途徑,以期對現實中有限責任公司治理的法治化提供參考,也為后期《公司法》對股東利益的不斷完善提供建議。
有限責任公司;小股東;公司法
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修訂的《公司法》頒布實施,有限責任公司成立條件的門檻降低,有限責任公司如雨后春筍般活躍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浪潮中。盡管不斷修訂的《公司法》對有限責任公司的小股東的權益作了進一步的規定和保護,但在傳統公司法理論設計下的“有限責任公司”依舊無法擺脫兼具人合性和資合性的特征,相比于股份有限公司強化的公司財務報告責任制度、獨立的董事制度、嚴格的信息披露制度等,股份有限責任公司的小股東的利益保護遠優于有限責任公司小股東在公司法上處理“弱勢”的保護的地位。
在當前的經濟環境下,有限責任公司的小股東“弱勢”地位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知情權保障難
盡管《公司法》規定了股東的文件查閱權、對公司的經營提出了建議和質詢的權利,但通常情況下,有限責任公司的管理層人員具體由大股東掌握下的董事會選任,與大股東之間的人身依附關系在一定程度上較強,因此會出現管理層受大股東指使,阻擾小股東查閱公司賬簿、了解公司股權分配的合理性和適當性、復制公司章程、會議記錄和決議等行為;另一方面,《公司法》雖然為保障股東的知情權提供的法律訴訟救濟途徑,但《公司法》對公司中的行為和組織責任在民事責任或刑事責任就界限也未有明確區分標準,在實際操作中對小股東的訴訟保護的規定有失明確和具體,法院對公司內部組織和行為糾紛一般也以屬于公司內部管理糾紛為由不予受理,因此在此情況下此一立法對保護小股東的權利極為不利。但隨著法院推行的立案登記制度的實施,該訴訟救濟途徑才慢慢的開始有所好轉。
(二)決策權保障難
傳統公司法理論上在股東決策權上依舊執行和貫徹的是“一股一權”制度,究其原因也有其道理,因為資本多數決原則,反映了風險、投資、決策的有效統一性,強調的是在市場經濟的情況下資本的話語權。因此,如何對“一股一權”制度的基礎上對表決權的合理限制來維護小股東的合法利益,防止表決權的濫用需要進一步的規范。
(三)股權與紅利的處置權難保障
股權是小股東在自己真實意識表示的情況下給自己的合法財產做的一次投資,是一項投資行為。對自己的股權轉讓和股權退出,在不損害公司利益的情況下,符合公司法的法律行為。雖然《公司法》對小股東的合法轉讓和退出開辟了“道路”,準許其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實施行為有法律效力。但在具體執行實施的情況下,小股東的表示需經董事會決議通過或者取決于大股東對小股東的善意對待,否則小股東在公司法的指引下,通過耗時耗財耗力的訴訟情況下才能維護其正常的利益,這樣在實際操作中在公司合法盈利或虧損的情況下,小股東的紅利分配、股權轉讓或退出皆會因大股東的意志而不能得到有效保障。
究其原因除了以上問題中談到的有限責任公司所具有的人合性與資合行并存的特征、《公司法》中存在的“一股一權”制度性及相關法律規定在具體操作或司法實踐中難以執行性外,有限責任公司畢竟有除公司合并、清算、破產與解散等制度外與股份有限公司不同之處。首先,有限責任公司的治理結構簡單、管理層與大股東的身份人員高度一致;其次,有限責任公司的小股東在轉讓時,大股東的同意表決權和優先權,甚至在章程中規定不能轉讓或退伙,只能內部轉讓等;最后,有限公司的人合性特征在成立時具體表現在大多基于朋友或親戚關系信任基礎上所成立,有些股東法律意識淡薄者,當信任基礎消失時便會造成公司的管理事務陷入到僵局的狀態,甚至造成公司的生命短暫終結。因此,有限責任公司的小股東便會更加難以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公司作為市場的主體,對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至關重要。因此維護有限責任公司小股東的利益保護極為必要,正所謂“眾人拾柴火焰高”。為了切實維護有限責任公司小股東的合法利益,保障有限責任公司的正常有序的發展,針對以上在維護有限責任公司小股東合法權益的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有益的嘗試:
(一)借鑒國外立法模式,必要地限制大股東的表決權
大多國家為了預防大股東對公司事務通過自己的表決權來進行干預,都通過立法的形式來對超過一定程度比例的股份的大股東來加以限制。盧森堡和比利時的相關公司法法律規定,掌握超過公司40%的股份的股東在進行表決時,其超過的股份則會沒有表決權。1982年的意大利在其《意大利商法典》第157條規定中明確寫道,股東在100股內的,每5股一個表決權超過該限度的部分,每20股一個表決權。而我國現行公司法對大股東的表決權無相關限制性規定。個人認為在公司董事會、股東會決議上,當大股東利用絕對表決權優勢做出對小股東的利益受損,而單方受益的決議時,小股東可向法院提出確認給決議無效的訴請。此外也要充分利用公司章程的作用,現行公司法允許股東就表決權在章程中進行除資本多數決以外的約定,因此公司以及公司股東應就此在章程中明確約定,以充分維護自身權益,用章程在公司的憲法效力保護自己的利益。
(二)立法保障知情權,內部機制均衡化
有限責任公司的小股東之所以無法履行知情權,更多的是因為在有損小股東利益的決議作出前并不知情,而后對知情權的救濟途徑而不完善可供執行實施,最終導致其知情權無法保障,以致于利益受損。筆者個人認為應從內外兩個方面內確保有限責任公司小股東的知情權,進而更好的維護自身利益。一方面,建立完善的內部治理結構。由于現行《公司法》規定公司決議由公司股東會股份表決,這樣容易造成董事會單方“一言堂”的局面,個人認為可以建立在通過董事會、監事會會議提案時設立該前置程序,即必須征得部分或全部小股東的同意,在組建公司管理層時,各個股東階層的人均委派人員共同構成,在組建時充分考慮各個股東的優勢,優勢資源整合成高效的管理團隊;另一方面,在法律救濟途徑上,可以針對小股東在履行知情權受阻的情況下,走法院途徑救濟時,法院可以裁定委托給專門的專業機構來進行審核,進而提高效率的進行裁定,方便了小股東權利的行使。
(三)擴寬溝通渠道,建立誠信基石
誠信是一個社會發展的基石,是一個國家興邦之要。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誠信更加不可或缺。誠信義務,又稱信托義務或信義義務,廣泛用于公司法領域,成為現今公司治理中的一項基本原則。簡要包括禁止大股東關聯交易、內幕交易,將利用自己股東優勢將公司置身于風險境地,不搶奪公司應有的商機等,該誠信原則有利于對小股東利益的建立和保護。
公司是一個法人,在法律上被賦予生命。在現行《公司法》調整下雨后春筍般的有限責任公司,除了對大股東必要權限的限制,對小股東權益保障,均衡協調地建立誠信合作關系確保公司正常有序發展下去之外,公司也好比一臺機器,各個部件合作協調運行才能共同發展,因此,在維護有限責任公司的小股東利益保護的路上也需要一直探索和前行。
[1]孔祥俊.無救濟無權利—我國股東權利的保護問題[N].上海證券報,1995-9-4.
[2]梅慎實.現代公司機關權利構造論[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6:112.
D922.29
A
2095-4379-(2016)30-0167-02
徐科(1984-),男,湖北隨州人,本科,廣東海派律師事務所,律師,研究方向:民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