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穎 楊濟維
承德醫學院,河北 承德 067000
?
以大學章程為引領構建法治校園
張穎楊濟維
承德醫學院,河北承德067000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建設法治國家成為我國改革、發展的一個重要目標。教育系統尤其是高等學校擔負著培養人才、科教興國的重任,依法治校,構建法治校園越來越受到關注和重視。如何通過大學章程規范學校各方面工作,把高校日常管理納入法治軌道,就成了一個值得深入研究的課題。
章程;引領;法治校園
大學章程是為保證學校正常運行,主要就辦學宗旨、內部管理體制及財務活動等重大、基本的問題,做出全面規范從而形成的自律性基本文件,是大學辦學的綱領性文件。對一所大學紛繁龐雜的管理、教學、科研等諸多事務起到提綱挈領的重要作用。其地位甚至相當于一國之憲法。章程上承國家法律法規,下啟學校規章制度。一經核準,將在較長的時間里保持穩定,成為學校今后發展的指南和宣言。
(一)章程之于大學的意義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發展,大學與社會的關系日益緊密,越來越多的參與到各類民事活動中去,發揮著其他組織機構不可替代的作用。①根據我國《民法》中相關規定,只有具有法人資格,才能依法獨立承擔民事權利和義務。同時,法人的設立,必須提交章程等基本文件。因此,大學要具有法人資格,成為獨立自主的民事主體,就必須有自己的章程,制定高校章程開始被提上議事日程。1995年,我國頒布的《教育法》明確規定,“設立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必須具有組織機構和章程”。1998年頒布的《高等教育法》、2003年7月教育部發布的《關于加強依法治校工作的若干意見》中,都對大學章程的法律效力、內容、重要性等作了相關規定。2006年,教育部倡導高校要將章程制定“作為學校加強現代制度建設,推進依法治校的重要抓手”。但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我國大學并無章程,也由此導致大學依法自主辦學缺乏依據。近年來,隨著對大學“去行政化”的呼吁,大學章程的設立被認為是大學從此將正式明確大學內外部權利義務關系的起點,實現“依法治校”。
(二)章程之于大學的作用
我國高校大多內部組織龐雜,結構功能多元,內外關系繁復,這樣的特點導致了高校的管理難度大、系統性較差。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制定大學章程,使大學管理合法合規、有章可循,條理清晰,權責分明,對于構建現代化大學,形成依法治校的良好局面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大學章程的制定和落實,有利于落實大學辦學自主權、確立師生的主體地位,是溝通大學與外部社會的紐帶,同時也是連接教育法律法規與高校內部規章的橋梁。它具有權威性、規范性、穩定性、可訴性、現實性等特點,對學校辦學目的、發展目標、主要任務等有明確規定。是現代大學制度改革、建設和完善的過程。章程一旦確立,學校就具有“按照章程自主管理”的權利,政府或其他機構對學校的過度行政干預就喪失了法理基礎,“政校分開、管辦分離”的“去行政化”原則,才能在法律框架下真正得以貫徹實施。
(一)章程的設立和修訂
2011年11月28日,教育部頒布了《高等學校章程制定暫行辦法》,教育部辦公廳頒發通知要求全面部署高等學校章程建設工作,推動所有高等學校在2012年內全面啟動章程制定或修訂工作,做好章程制定的分類指導與試點工作,建立健全章程核準程序與機制,并明確了“章程建設在完善現代大學制度,推動高等學校依法治校、科學發展中的基礎性地位和重要作用”。
在內容上,一部章程應該本著“依法治校、民主管理、學術自治、教授治學”的基本理念,涵蓋高校工作中的方方面面,以起到總攬全局的作用。體例上可以參照我國《憲法》,至少應該包括序言、總則、學校功能和教育形式、組織機構與管理體制、教職員工、學生、校友和校友會、經費資產后勤、校標校旗校歌校慶日、附則十部分。
在程序上,應該成立專門的章程制定起草工作小組,理清工作思路:體現國家辦學的共性要求,彰顯不同學校辦學特色;立足實際、系統設計;廣泛征詢師生意見以及社會知名人士意見;充分考慮大學歷史、大學使命。由于章程制定工作系統龐雜、涉及面廣,既要把握大政方針又要考慮學校實際,需要小組成員在深入學習的基礎上進行前期準備、宣傳動員、調查研究、專題推進、初稿起草、征求意見、集思廣益,并在初稿完成后,經教代會、校長辦公會、黨委會審議審定后上報上級教育行政部門核準通過。這樣層層把關才能確保一部大學章程嚴密嚴謹、合法合規、符合實際、操作性強。
章程的修訂,同樣要經過嚴密的程序和充分的論證,需經學校教職工代表大會討論并征求意見,由校長辦公會審議,黨委會討論通過,報河北省教育行政部門核準。報國家教育部備案。
(二)保障章程的執行和落實,將學校各方面工作納入法治化軌道。
章程制定的目的在于執行、實施,從而真正實現一部大學章程的價值。保證章程順利執行,主要要做好以下七部分的工作:
1.完善配套制度。章程是大學的“憲法”,它為大學內部的高效治理提供了基本原則。要利用章程推動整個學校的高效運轉,還必須有完善的制度與之相配套,從而實現章程與學校制度間由原則層面到操作層面的良好銜接。②學校要根據章程對校內各項規章制度進一步修改和完善,使各項配套改革都能夠做到合法化、合理化和規范化。
2.優化內外部治理結構。構建現代化大學,就要強調內外治理結構的優化。既要處理好政府、社會、學校三者之間的關系,又要處理好學校與二級院系之間的關系。在執行章程的過程中逐漸探索,細化具體操作細則,保障學校有良好的外部、內部環境,實現民主管理和跨越式發展。
3.理順校院兩級管理體制和機構設置。目前高校中普遍存在規模龐大、校區分散、院系眾多等現象,如何理順管理體制和機構設置問題不容回避。在執行章程的過程中,實現行政權力、學術權力在校院兩級的合理分配,在保證行政執行力的前提下,進一步激發各院系的活力和改革動力,加強協同發展、促進各項工作效率和水平提高。
4.健全學術制度。章程強調學術自治、教授治學,對學術委員會等學術機構做了突出、明確的規定,詳細載明了各類各級學術組織的職權及人員組成等內容,構建了較為完整的學術體系。學校要進一步健全和落實章程中關于學術制度的各項規定,制定各項實施細則,形成較為完善的學術制度體系。
5.加強民主管理。民主管理是學校章程的重要內容之一,章程中對教師、學生發揮民主管理作用進行了詳盡的規定。學校要通過落實章程,建立和完善校內科學民主的決策體系。要通過章程的執行增強全校師生民主管理意識,擴大民主參與,聽取各方意見,凝聚發展共識,增進校園和諧,進一步推進大學治理的民主化與法治化。
6.推進人事制度、人才培養、科研制度等方面改革。依據學校章程,結合十三五發展規劃,在章程的做好學校各項制度改革的頂層設計,綜合推進教學、科研、人事、人才培養等各方面制度的改革,確立人才培養在教學工作中的中心地位,以內涵發展和優化結構為主線,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強化特色為重點,全面提升學校整體辦學水平。
7.加強監督機制。為保證章程順利執行,做到程序透明、信息公開、民主決策、多方監督,學校要接受舉辦者、政府主管部門的監督、校內民主監督及社會監督。③學校要指定專門機構監督章程的執行情況,依據章程審查學校內部規章制度、規范性文件,受理對違反章程的管理行為、辦學活動的舉報和投訴;要建立和落實好涉及師生權利的申訴機制;要主動接受政府、社會和廣大師生的監督;要通過章程的執行與監督,增強全校師生的法治意識,提高依法治校的水平。
[注釋]
①米俊魁.大學章程法律性質探析[J].現代大學教育,2006(01).
②熊丙奇.談如何依法制訂大學章程[J].中國高等教育,2011(08).
③張斌賢.現代大學制度的建立與完善[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5(11).
D90
A
2095-4379-(2016)30-0187-02
張穎(1986-),女,河北承德人,法學本科學歷,承德醫學院,助理政工師,研究方向:法制宣傳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