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方全
中南大學,湖南 長沙 410012
?
非全日制用工問題的進一步探討和完善
閆方全
中南大學,湖南長沙410012
摘要:新世紀以來,隨著我國經濟的迅速發展,特別是高新產業、服務業等行業的快速發展,對用工的形式不在局限于全職用工,對用工形式產生更多需求。非全日制用工順應社會的需求,近年來呈現迅速發展的趨勢。《勞動合同法》對非全日制用工的合同簽訂、工資報酬等作出了有利于保護勞動者的規定,但相關規定都過于原則性,再加上在現實情況中,出現了諸多未預料的情況,導致不利于非全日制用工勞動者勞動權益的保護和雙方勞動關系的穩定,亟需采取一系列新舉措完善相關法律法規,以更好的服務于社會經濟發展的大局。
關鍵詞:非全日制用工;勞動合同;勞動報酬;社會保險
(一)相關法律規定的界定
2003年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所頒布的《關于非全日制用工若干問題的意見》,將非全日制用工界定為“非全日制用工是指以小時計酬、勞動者在同一用人單位平均每日工作時間不超過5小時累計每周工作時間不超過30小時的用工形式。”
2008年開始施行的《勞動合同法》第六十八條對非全日制用工作出了界定:“非全日制用工,是指以小時計酬為主,勞動者在同一用人單位一般平均每日工作時間不超過四小時,每周工作時間累計不超過二十四小時的用工形式。”
(二)非全日制用工的特征
非全日制用工是一種特殊用工形式,它產生于經濟體制變革和就業的多元化中,與典型勞動用工相比,最大的特征在于靈活機制和彈性特征,具體表現如下:
(1)開放性合同形式。(2)多元化勞動關系。(3)勞動期限短期化。(4)勞動待遇多樣化。(5)勞動關系終止的隨意性。
我國勞動合同法對非全日制用工條文規定,對保護非全日制用工勞動者合法權益起到了積極作用,但在現實施行中還存在諸多困境。
(一)勞動合同的簽訂不規范
1.勞動合同形式存在缺陷
《勞動合同法》第六十九條規定“非全日制用工雙方當事人可以訂立口頭協議”。以口頭協議的形式訂立勞動合同雖然保證了全日制用工的靈活性,但同時也為勞動者埋下了就業風險。非全日制用工合同的簽訂,同樣需要書面的敲定雙方的權利義務,減少不必要的爭議。
2.勞動合同內容不明確
非全日制勞動合同大多以口頭協議的形式訂立,同時《勞動合同法》也沒有對非全日制勞動合同的內容進行規定,導致用人單位和勞動者的權利義務難以確定。勞動者基本信息,工作內容、時間、地點等基本內容都要在勞動合同中予以確定,合同內容不能模糊。
(二)勞動合同解除的隨意性及經濟補償缺失
我國《勞動合同法》第七十一條規定,非全日制從業人員和用人單位雙方都可以隨時通知對方終止勞動關系。非全日制勞動合同的解除和全日制勞動合同的解除條件相差很大,非全日制勞動合同的解除對主體和時間都沒有什么限制,雙方都可隨時通知對方解除合同。非全日制用工一昧追求用工的靈活性,對勞動合同的隨意無有效限制,將會導致我國的勞動力就業市場更加混亂,同時也不利于維護雙方穩定的勞動關系。
《勞動合同法》規定非全日制用工雙方終止勞動關系時用人單位不需支付經濟補償。部分學者認為非全日制員工工作時間、地點隨意,不像全職員工那樣對企業貢獻大、歸屬性強,在合同解除時無需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筆者認為這種觀點是不恰當的,這只單單從用人單位角度考慮,有利于節省用人單位成本,但這對員工是不公平的。他沒有考慮用人單位違反法律、合同約定后隨意終止勞動合同支付經濟補償的必要性。
(三)非全日制用工勞動者報酬標準的不確定性
我國《勞動合同法》第七十二條第一款規定,非全日制用工小時計酬標準不得低于用人單位當地政府規定的最低小時工資標準。因此非全日制用工勞動者報酬標準的確定、完整性對非全日制勞動者來講尤其重要。用人單位當地政府在制定當地最低工資標準時,比較籠統、原則,主要依據全日制勞動者的最低工資和社會保險繳納費用,而沒有考慮非全日制勞動者相比全日制勞動者的不同性質,特別是在工資構成的確定,工資津貼的發放等方面。同時,我國同一地區內,大城市與中小城市、甚至市中心與郊區城鎮之間的差距都比較大,而且不同產業間工資收入差距也尤其大,當地政府依據本地經濟發展狀況制定最低工資標準,已經不適應新時期發展的需求,這樣制定出來的工資標準對非全日制勞動者來說非常不公平,因此,我們要從全局謀慮完善非全日制用工勞動者報酬標準。
(四)非全日制用工勞動者社會保險費繳納義務主體不明確
用人單位有給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的法定義務,但法律對非全日制用工勞動者的社會保險的繳納主體、繳納方式沒有作出明確規定。除了《關于非全日制用工若干問題的意見》對非全日制用工勞動者的社會保險做出些許規定外,其他的《勞動法》和《勞動合同法》都沒有對此作出具體規定。此外雖然一些地方法規規定,非全日制用工勞動者勞動報酬包括法律、法規規定應當繳納的社會保險費。但這些規定的強制力不強,再加上對用人單位的監控的缺失或力度的薄弱,導致了部分單位給非全日制勞動者的工資不包括保險費用,實際情況與預期相差甚遠。現如今,在非全日制用工方面的法律缺失,缺少強制性的規定。沒有強有力的督促措施,用人單位也不會主動為勞動者辦理和
繳納社會保險的積極性,最終危害的還是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一)非全日制用工的書面勞動合同的簽訂并明確合同的基本條款
簽訂書面的勞動合同是解決權利救濟、勞動監察等眾多問題的有效途徑。由于非全日制勞動關系的特殊屬性,用人單位往往很容易規避勞動法的約束,所以通過書面的勞動合同的簽訂,認定勞動關系的存在和明確當事人雙方的權利義務,更有利于非全日制勞動者合法權益的維護,同時也為勞動監察和社會保障打下了基礎。因此,筆者認為,我國應該以立法的形式強制非全日制用工的當事人雙方簽訂書面的勞動合同。
同時為了保證非全日制用工機動靈活性,提高合同的締約效率,可以先由相關政府部門制作非全日制勞動合同的格式化范本,合同范本可以參考一般勞動合同的格式及基本條款,依據相關法律法規預設好規范的合同格式和基本內容。合同范本即堅持簡便快捷的原則,也要包括以下幾方面基本內容:(1)工作時間(2)工作條件。(3)加班費的約定(4)報酬支付(5)工作內容(6)社會保險條款。以確定雙方的權力義務。
(二)非全日制勞動者合同解除保護
既要保護非全日制用工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又要保證非全日制用工的靈活性,筆者認為,應當完善現有規定,特別是進一步規范非全日制勞動者合同解除及終止條件,加強對非全日制勞動者的解雇保護:(1)解除條件。用人單位在以下情況出現時可以解除合同:①用人單位進行裁減職工或崗位調整時②勞動者嚴重違反用工單位勞動紀律和規章制度時。勞動者在以下情況出現時可以解除合同:①用人單位有過錯的情況下②用人單位無過錯,但是提前向用人單位發出通知。解除非全日制勞動合同的條件與解除全日制勞動合同的條件相比,對于用人單位來說方便了許多增加了其一定的靈活性。(2)解除合同的提前通知義務。如果勞動合同規定的期限較長,勞動者和用人單位要解除合同時,都負有提前通知對方的義務。(3)解除合同的經濟補償金。不能因為非全日制用工勞動者的工作屬性而免除在合同解除時用人單位應當支付經濟補償的義務。用人單位應當根據本單位全日制勞動合同對于經濟補償金的規定,把非全日制用工勞動者的工作時間或工作強度與本單位全日制勞動者做比,然后依據比例給予經濟補償。
(三)非全日制用工的工資標準
1.明確小時最低工資的構成:我國應當以立法的形式規定非全日制勞動者的小時最低工資構成,明確規定小時最低工資不包含社會保險費,用工單位應按照規定額外繳納非全日制勞動者的社會保險費用。只有這樣,才能保障非全日制勞動者實際獲得的工資報
酬,不會低于規定的最低工資數額。2.明確非全日制勞動者的工資收入應當與全日制勞動者的工資收入成比例:為了預防用人單位刻意降低非全日制勞動者的工資報酬,保證勞動者同工同酬,應當將同單位的非全日制勞動者與全日制勞動者的工作時間及工作強度做比,然后根據此比率發放非全日制勞動者的勞動報酬。3.設立多元化的小時最低工資標準:我國幅員遼闊,東部、中部、西部之間的經濟發展水平、消費物價指數差距很大,就算在同一地域內,大城市與中小城市之間的這種差距也很明顯。同時由于產業之間差異很大,也導致不同行業之間工資差距很大,高新技術產業的勞動者的報酬不能和普通服務業的勞動者的相均衡,因此設立多層次的區域最低工資標準和多行業的的最低工資標準相結合的多元化最低工資標準極為必要。
(四)明確非全日制勞動者社會保險繳納主體
現如今,雖然非全日制用工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不可或缺的用工形式,但它仍沒有得到應有的看重,特別是其社會保障方面缺少相關法規,因此要以立法形式規定其社會保險繳納主體。實際上,用人單位并沒有為非全日制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而是非全日制勞動者自己承擔了社會保險繳納責任,自己繳納有關社會保險費用,來保障其日后生活所需。用人單位既沒有為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費用,也沒有在勞動者報酬中多發放一部分社會保險費。鑒于此種情況,為了避免用人單位逃避繳納社會保險的責任,應當以立法的形式明確用人單位為社會保險繳納主體,不繳納者應當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同時提高勞動者的權利主體意識,督促用人單位為自己繳納社會保險費用,保護自己合法權益。基于非全日制勞動者可以同時簽訂多個勞動合同的特殊性,為了避免用人單位繳納社會保險費用時相互之間的推諉,我們應采用一個勞動者一個社會保險賬戶(可共用)模式,各用人單位根據勞動者在本單位的工資待遇與勞動者在其他用人單位的工資待遇做比,按照相應的比例分別向此賬戶繳納社會保險費用。
[參考文獻]
[1]鄭尚元.勞動合同法的制度與理念[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8.
[2]林嘉.勞動合同法熱點問題講座[M].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07.
[3]王倩.“非全日制用工規定的缺陷及其完善——以麥當勞低薪事件為例”[J].法學,2007(7).
[4]李秀鳳.“非全日制用工規定的不足及完善”[J].前沿,2010(17).
[5]尉曉瓏.“論非全日制用工的立法完善”[J].法制與社會,2015(1).
[6]鄭孝華,董鳳嬌.“進一步完善書面勞動合同規制的思考”[J].法制與經濟,2008(9).
[7]張鴻浩.“淺論非全日制用工制度”[J].人力資源,2015(10).
[8]浦純鈺,朱竟艷.“非全日制用工制度的缺陷及完善”[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09(12).
中圖分類號:D92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379-(2016)24-0083-03
作者簡介:閆方全(1987-),男,山東聊城人,中南大學,2014級民商法碩士研究生。
Part-time labor issues to further explore and improve
YAN Fang-quan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Changsha 410012,China
Abstract:Part-time labor issues to further explore and improve Since the new century,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especially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high-tech industries,service industries and other industries,it is not limited to employment in the form of full-time employment,to generate more employment in the form of demand.Part-time employment adapt to the needs of society in recent years show the trend of rapid development.“Labor Contract Law” on the part-time labor contract,wages and other ruled in favor of provisions to protect workers,but the relevant provisions are too principled,plus in the real world,there have been many unforeseen circumstances lead is not conducive to the protection and stable labor relations part-time employment of workers labor rights on both sides,the urgent need for a series of new initiatives to improve the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 in order to better serve the overall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Key words :Part-time employment;labor contract;remuneration;social secur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