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素德
遼寧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學院,遼寧 沈陽 110161
?
公安執法工作中風險防控與人權保障的關系淺析*
張素德
遼寧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學院,遼寧 沈陽 110161
公安執法工作是維護城市和社會和諧穩定的重要環節,目前公安執法活動日益面臨著風險防范和人權保障問題的新挑戰。風險防控與人權保障都指向人的安全,兩者之間既有對立性又有其統一性,從公安機關工作性質和現代公安的精神方面來考慮,公安機關在執法工作時,應充分理解兩者間的利害關系,并注意做好協調風險防控和人權保障的權衡。基于此本文就公安指法中作中的風險防控與人權保障進行分析,借以維護與提升公安機關的公信力,促進黨和政府在民眾中的威信。
公安執法;風險防控;人權保障;措施
公安機關作為保障社會穩定、人民安全的重要機關,通過公安機關的執法活動,社會能夠更加和諧,人權得以保證。但是,依照當前的情況來看,公安機關在進行執法工作的過程中,依然存在很大的風險,一方面在于公安機關的執法活動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強制性手段,另一方面,在于公安機關的執法活動極容易造成人權的侵犯,加上近些年不斷爆出公安機關執法過程中對人權侵犯的現象,給公安機關的形象造成極大的影響。因此,探究公安機關工作中風險防控與人權保障的關系,通過相應的措施更好地保障人權就成為相關人員所需要考慮的重要內容。只有堅持把人權放在第一位,在法律規定范圍內更好地進行執法活動才能夠讓公安機關的執法工作更好地開展,才能夠讓公安機關成為人民的可靠“靠山”。
公安執法與人權保障之間相互關系和輔助而又相互制約,是屬于一種辯證的統一關系。公安機關作為可代表國家行使執法權的權利機關,在執法上擔負著極大的責任,其主要任務就是維護社會治安秩序,保護人民群眾的人身安全和財產安全,保護公共財產不被破壞,并同時擔負著預防、警示和成志社會違法活動的神圣使命。公安機構的存在代表的是國家的威信和執行力,人權的真正意義上得以享受和實現要求公安機關公平、公正的行使執法權利,人權保證的充分體現就在于對治法權的有效執行。因此,可以說公安執法的最終目的還是保障人權,公安執法與人權保障之間從本質上來講并不沖突。公安機關代表國家形式有關職責,賦予了公安機關處理和維護國家利益和秩序的權利,在某些特殊情況下,公安機關針對違法行為及破壞社會治安和傷害人民群眾利益的現象可采取一定的限制和剝奪,并可以對其進行相應的經濟處罰或是采取強制性的刑事處罰。這樣的情況下,公安機關通過嚴格準守法律規定,依法辦事,公安執法與人權保障之間的沖突是不會發生的。因此說公安執法與人權保障間存在著相輔相成而又互相制約的辯證統一關系。
首先,這是由公安機關的性質決定的。公安機關是國家的重要職能部門,其與人民的安全、國家的穩定有著密切的關系,擔負著相應的重要責任。只有做好風險防控和人權保障的調解工作,才能夠讓公安機關的保證公共安全、保護民眾利益的作用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并且,協調兩者的關系,并不是對某一項工作一味的打壓,其是對兩者的平衡。只有做好平衡工作,才能夠防止因為對某一種狀態的極端抑制所導致的惡劣影響的產生,才能夠有效防止惡性事件的發生。其次,做好風險防控與人權保障還是當代法治精神的要求,從當前的法治要求來看,其最根本的要求就是保證人們的基本權利,保證人民的根本利益,而這不僅是我國法治的要求,更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基礎,兩者的協調才能夠促進國家的發展達到最佳的狀態。做好風向防控與人權保障能夠從根本上對公權力起到一個制約的作用,能夠防止公權力的過分侵蝕,能夠保障私權利維持在一個最佳的狀態上。第三,公安機關執法過程中的風險防控和人權保障的協調官關乎著政府在民眾心中的形象,對于公安機關、政府的形象樹立影響重大。做好人權的保證,在此基礎上進行風險防控能夠防止冤假錯案的發生,既能夠避免過度追求防空效應,而且還能夠防止人權的被隨意踐踏,也能夠獲得人民群眾的贊同,能夠讓人民群眾對公安機關產生良好印象,有助于公安機關后續工作的開展。可見,做好公安執法工作中的風險防控和人權保障的協調無論對于民眾,還是對于公安機關來說都非常重要,需要引起相關人員的關注和重視。
(一)人權保障理念日益普及與深化
隨著我國法制化程度的加劇,法治理念的普及,人權事業的不斷發展,人權保障理念的日益普及和深化,
判斷法律是否標準與合理皆是從人權保障方面來思考法律與人權互為載體,相互依存,如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人權是否能夠得到保證,已經成為衡量社會、國家法律水平的重要標志。人權保障理念的普及與深化,奠定了保障人權方面的重要地位,使國家法律增加了對其的保護力度,擴大了人權保護的范圍。大多數國家在對國家法律進行修改時,首先要考慮的就是人權保障問題,介于對人權保障的首要位置進行思考,法律中確立了人權的義務主體,對于國家和政府的責任義務予以了明確。警察的執法行為與人民的利益息息相關,一旦在公安執法過程中發生濫用職權的現象將對公民的權利發生很大的侵犯,因此,國家在賦予公安系統足夠的執法權力的同時還要加強對警察的管理力度,保證公安執法與人權保障之間的相互協調和辯證統一的關系。
(二)當前公安執法中的人權保障問題漸趨復雜與多變
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對于人權保障的領域和范圍予以了拓展,人們對于人權的認識在逐步提高,并且人們逐步了解人權保障對自身的利益關系,對一些人權的最基本內容取得了一定的共識。公民也愈來愈利用人權保障條律來維護自身利益,在加上當前信息化程度的加劇,網絡的應用成為人權保障內容寬度和深度拓展的重要媒介,人們對于網絡隱私權、名人隱私權的關注度也在不斷提高,成為人權的重要組成,如今保護網絡隱私已經成為現代社會是否健全的一個重要標志。但是從公安執法角度來看待這種情況,無疑是人權問題越加復雜與多變。網絡信息社會使人權保障更加復雜與難判斷,在當今網絡時代,音頻、視頻、論壇、博客、微博等多種網絡傳播方式并存,以圖片與文字結合的方式,在網絡上產生了極大的號召力,加劇了人權保障問題的多變性和惡變,公安執法中的人權保障問題很容易在多數網民的熱炒和蓄意傳播下改變原有的事情處理方式,極容易造成公安執法形象的歪曲,不僅增加了公安執法的困難,而且還容易破壞社會穩定。因此,公安機關必須認清當前的嚴峻形勢,積極探探究相應的措施和方法,提高執法人員的法治、人權理念,嚴格遵守相應的程序要求,搜集相關的證據,消除在執法人員中所存在的傳統執法方式的錯誤觀念,促進公安執法過程中的人權保證問題向正方向解決。
(三)時代的發展對公安執法中的人權保障實踐不斷提出新要求
我國目前的社會發展核心以經濟建設為主要發展內容,在發展經濟建設的過程中公安執法為其提供必要的秩序掌握并進行保駕護航,此時的人權問題已經不僅僅是一個普通的法律問題,同樣是關乎社會發展的重要的經濟問題。公安執法與人權保障之間的協調可以給經濟社會的和諧發展提供基礎的支持,促進社會的發展。社會執法中,若人權問題處理的合理妥當,利于民眾對國家的歸屬感的增強,可直接促進投資規模、外來資源、經濟結構、經濟發展速度、效益等多方面的經濟發展的達標,影響社會發展和穩定的大局,因此公安執法與人權保障之間的協調對于國家經濟發展有直接的促進和加快的作用,促進兩者間的協調關系至關重要。公安執法中人權保障狀況直接影響警民關系、影響人們對公安執法的態度,進而影響社會的和諧發展。在如今社會轉型時期,多種社會矛盾相對集中表現,接種處理這些矛盾的時候避免不了不符而部分人群的想法和利害關系,因此合理的處理方式和妥善的協調人權保障關系才能避免警民關系緊張,降低群體性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合理合法的協調公安執法與人權關系,在公安工作中對人權保障的高度重視與自身不斷的提出新的要求,利于改善警民關系,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的發展。
(一)教育培養機制建設
為了協調公安執法過程中的風險防控與人力保障,應建設教育培養機制。首先規范執法主體的生成機制,以合格適合的人員在功法執法的相應位置,警察如何待人,以何種措施使人民感受到執法的公正,符合群眾的人權保障利益,都是加強保護風險防控與人權保障的有效措施。因此,為規范公安執法的規范化,應建立警察系統的學習培訓制度,對于不符合要求,無法勝任本職工作的人員進行及時的調整,避免不合格執法主體不合理的執法方式引起對人權的損害。教育培訓是提高執法主體素質的前提和保證,立足公安執法實際,分層次、分警種、分業務開展多種方式的培訓,其公安執法理念為主要核心,通過對法律知識的學習和研究,切實增強民警教育培訓實效增強民警執法能力,以適應不斷變化的公安執法工作需要,保證社會秩序的穩定。日常警務工作和警察生活中加強教育,不斷拓寬民警教育的領域和方法,引導社會對人權保障的時刻關注,對各級各類公安執法人權進行人權教育培訓,以達到保護人權保障的目的。
(二)執法規范機制建設
通過建立規范化的執法機制,不斷完善保護人權方面的法律和法規,加強立法規范建設,可有效的約束國家機構的活動,逐步實現協調各方利益關系,維護大多數人們的利益。結合公安執法實際情況,樹立和歸納公安執法規范,確保公安機關的執法活動符合具體的法律條文和政策,并對各項執法活動制定出具體的操作性強的行為規范,逐步形成良好規范的行為模式。以正當程序的流程來處理相關事宜,合理合法的處理好實際問題,真實發揮法律的效用,真正做到以民為本,為民服務的宗旨,確保公安執法活動程序規范、公平公正,杜絕出現不依法辦案、不按程序辦案,有效遏制少數民警執法過分依賴口供、實施刑訊逼供等行為。在此基礎上,還要建立和完善公安執法的監督體系,對警察內部的即為和法制進行減值,保證從違法犯罪事實到定性,證據、適用法律、從程序到實體,都應當嚴格審查把關。執法規范機制的建設不但可以規范警察辦案和處理問題的更合理化原則,更能夠促進警察和平使者形象的建立,利于社會的穩定和發展。
(三)維權保障機制建設
通過國際人權機構的技術援助等來推動國內的人權保障事業的發展,建設維權保障機制,完善公安執法中的人權救濟體系。聯系當前公安工作實際,可以考慮建立公安機關的責任分別落實到個人的職責機制。對公安機關領導、執法部門、法制部門和執法民警四部分,以上級監督下級的形式來嚴格追究執法過程中所犯的錯誤,并對其職責進行追究,推行執法辦案終身責任制,除追究直接責任人外,還要追究領導監管不利管理松懈等間接責任,從而達到加強執法主體的責任意識的目的。教育廣大執法主體自覺依法執法,嚴守執法規范,民眾的不守法行為將直接影響執法規范的嚴肅性。我國公安執法活動,在執法主體、執法過程、維權保障等方面與國外先進的體制相比還有較為明顯的差距,應加強教育培訓以及執法規范與維權保障等機制的建設,促進公安執法與人權保障之間的協調。
公安機關的執法活動應當以保障人權作為出發點和根本點,在執法的過程中既要樹立好公安機關的形象,還要兼職執法為公、執法為民,只有這樣,公安機關才能夠獲得百姓的認可,才能夠更好地進行執法活動的開展,才能夠保證其執法活動依據的可靠性,才能夠讓公安機關獲得更好地發展。
[1]申洪升.公安隊伍違法違紀風險防控工作的探索[J].鐵道警察學院學報,2015(05).
[2]丁國富.公安隊伍紀律風險防控探析[J].鐵道警官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3(02).
[3]顧祝祥.執勤執法安全防護問題分析及對策措施[J].道路交通管理,2014(10).
[4]詹偉,李婧,徐思鋼.公安民警職業安全與健康風險防控理論分析與對策[J].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04).
[5]段維功.論交通民警執勤執法時的安全防護措施[J].甘肅警察職業學院學報,2011(02).
*2016年度遼寧經濟社會發展立項課題《公安機關執法風險防范機制研究》階段性成果(課題編號:2016lslktzifx-03)。
D631
A
2095-4379-(2016)33-0044-03
張素德(1966-),男,漢族,遼寧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學院,教授,主要從事政治學研究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