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 敏
河池學院,廣西 宜州 546300
?
社會管理創新視角下的行政執法方式變革研究*
廖 敏
河池學院,廣西 宜州 546300
社會管理創新是當前我黨和政府所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行政執法是社會管理最重要的組成部分,行政執法實踐直接影響到社會管理創新的成效,因此,進行行政執法方式變革研究對于社會管理創新有著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社會管理;行政執法;創新
當前,我國的社會管理任務非常復雜與艱巨,面對這一現實情況,溫家寶在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了“要適應新形勢,推進社會管理體制改革和創新。”在社會管理創新中,最具關鍵意義的一環是行政管理創新,而行政執法方式的創新又是行政管理創新的核心內容。因此,在社會管理創新背景下,進行行政執法方式變革研究有著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社會管理創新是我黨在社會主義建設新形勢下所面臨的一個重大的理論與實踐問題,而行政執法是社會管理創新中最重要的實踐方式,因此,我們首先必須要清楚社會管理創新的內涵,然后才能科學的進行行政執法變革。
(一)創新社會管理理念
理念是行為的先導,因此,社會管理創新首先要對社會管理理念進行創新。
首先,堅持法治理念。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第一次全體會議上關于中央政治局工作的報告中指出,依法治國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社會管理法治化是社會管理創新的重要目標,社會管理創新必然會追求社會管理法治化。社會管理法治化是指社會的管理和運行要依照法律規定進行,不能以個人意志為轉移,主要有二個方面的要求:一是法律是社會管理的基本依據,社會管理的一切行為都必須要依照法律的規定進行;二是切實維護和保障法律權威,確立政府依法行政,公民個人和社會組織依法參與社會管理的基本規則,在全社會形成依法行使權力、依法承擔責任的法律信念。
其次,堅持人本理念。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執政為民是社會主義國家的本質要求。行政機關以及行政執法人員要正確認識手中的權力,權力來源于人民,就必須要對人民負責,權力的運行要始終堅持權利本位,把人民群眾是否滿意作為社會管理創新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多為人民行使和實現權利創造有利條件,同時,盡量避免對人民權利造成傷害。社會管理創新的目的就是為了維護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讓人民群眾享受社會發展的成果,實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可見,社會管理創新必須要堅持“以人為本”,否則就失去了社會管理創新的意義。
再次,堅持服務理念。當前,政府是社會管理最重要的主體,因此,社會管理創新必須首先要對政府管理進行創新。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人民是國家的主人,為人民服務是我黨和政府的根本宗旨,可見,建立服務型政府是社會主義國家的本質要求,而政府管理創新也必須要實踐這一本質要求。在政府管理中,最重要的實踐形式就是行政執法,所以行政執法也必須要轉變原來的管理理念,堅持服務理念,以人民群眾為中心,為維護和保障人民群眾的合法利益服務。
最后,堅持和諧理念。和諧社會是人類追求的社會理想,我國明確提出了構建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行政執法直接關系到和諧社會建設,在行政執法中,必須要樹立和諧理念,最大限度減少剛性執法,實現執法主體與執法相對人的和諧,從而最大限度減少社會沖突,在確實需要行政強制時,要堅決避免野蠻執法、過度執法,在能夠有效實現行政目的的基礎上,盡可能采用對行政相對人損害最小的方式,以維護社會和諧狀態。
(二)創新社會管理手段和方式
什么是社會管理,說到底就是對人的管理,目的是為人服務。我國的社會管理手段和方式長期以來比較單一,過分依賴行政手段,而忽視法律、道德等管理手段,認為社會管理就是社會管控,管理就是把人管住,忽視了管理的目的是為了服務人,而不是為了管理而管理,導致社會管理效果并不十分理想。社會管理的成敗關鍵看能不能更好的為人服務。人民群眾的需求是多元化的,為了滿足人民群眾的需求,社會管理手段和方式也必須多元化,多元化的手段和方式也是社會管理創新的應有之意,因此,社會管理創新應該積極順應社會和人民群眾發展的需要,創新管理手段和方式,堅決改變社會管理中重行政強制手段,輕法律、道德等管理手段;重管制、事后處置,輕協商、事前預防的方式,向依靠現代化信息手段綜合運用法律、道德等管理方式,改變控制型管理方式,實現向服務型管理的轉變。
現實是歷史的延續與發展。通過對我國行政執法歷史的回顧,有利于我們全面準確的認識當前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我國行政執法的歷史回顧
我國現代意義上的行政執法是在十一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社會主義法制原則后,才開始真正起步,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一是起步階段(1978-1989年)。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十六字方針”后,我國制定和頒布了大量的行政管理法律、法規,為依法執法提供了法律基礎,行政管理模式由人治向法治轉變,但行政執法方式具有單方的強制色彩。二是發展階段(1989-1996年)。在198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確立了依法行政原則后,我國又相繼制定和頒布了《行政復議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等法律法規,行政執法開始注重執法責任,對違法執法進行國家賠償,重視保障人權,執法方式開始法定化。三是全面規范和發展創新階段(1996年至今)。1996年制定的《行政處罰法》從各個方面對行政處罰進行了規范,標志著行政執法進入全面規范和發展創新階段,之后我國又相繼頒布了《行政復議法》《行政強制法》等法律,行政執法行為不斷規范,行政執法方式隨之多元化、民主化、法治化。
(二)當前行政執法存在的主要問題
通過歷史回顧,可以充分肯定我國的行政執法取得了良好的發展,但以社會管理創新的視角來看,我國當前的行政執法仍然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首先,不文明執法現象屢見不鮮,暴力執法事件時有發生。執法權具有兩面性,一方面,既能為行政相對人提供服務,維護正常的社會管理秩序;另一方面,執法權也有可能會被濫用,對行政相對人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隨著我國改革進入深水區,社會矛盾日益凸顯,暴力執法現象受到了廣大民眾的深切關注,成為行政執法改革的一個難點問題。
其次,行政執法“運動化”。在行政執法領域中,時常會出現執法部門在一定時間內集中人力、物力對某一違法行為進行“從嚴、從重、從快”的處理,這種通常以專項整治形式出現的執法方式被稱著運動式執法。不可否認,運動式行政執法能夠快速恢復被違法行為破壞的市場經濟秩序,滿足社會大眾的迫切需求,有其存在的現實合理性,但是運動式執法存在很大的弊端。首先,容易破壞法律權威,不符合依法行政的要求;其次,容易助長執法的隨意性。運動式執法和平時執法的標準不統一,會使執法人員忽視法律的權威性,造成執法的隨意性。再次,會增加執法成本。運動式執法因其具有臨時性特點,必然會導致執法缺乏科學全面的準備,盲目集中人力、物力不可避免就會造成浪費,增加執法成本。
再次,行政執法不重視回應社會。執法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服務于人民,因此,行政執法離不開人民群眾的參與和需求,而且依法及時滿足廣大民眾的需求也是現代行政執法的一項基本要求。當前,行政執法機關在執法過程中完全處于主導地位,這種無視廣大民眾需求的態度,在信息化時代容易被廣大民眾傳播放大,造成廣大民眾不相信執法的公正性,進而影響執法效果。
執法方式對行政執法目的實現有著直接影響,因此,行政執法方式的變革應當順應社會管理創新的目標。
首先,創新執法理念。執法理念有偏差,執法方式就會有偏差。沒有執法理念的創新,就不會有執法方式的創新,因此,執法理念必須要與時俱進,不斷更新。社會管理理念創新提出了,法治理念、人本理念、服務理念和和諧理念,行政執法理念也應該順應這些創新理念,這也是行政執法方式變革的應有之意。只有牢牢樹立這些執法理念,在執法過程中才能堅決抵御權力、人情等各種不良因素影響,做到公正、文明執法,讓人民群眾對每一項執法活動都能感受到公平正義才有可能變成現實。
其次,改進執法方式。隨著政府從管理型向服務型轉變,執法方式也應該向服務型執法轉變。現實中,不少執法方式簡單、粗暴甚至違法,在社會上造成了很不好的影響,根據創新執法理念,我們應該提倡“人性化”執法。“人性化”執法的核心是堅持執法人員與執法對象的平等,尊重和保障人權,注重服務質量。當然,“人性化”執法也不是只講人情,不遵守法律,而是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努力做到法、理、情于一體,努力實現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有機統一。
再次,提升執法素養。法律要靠人來執行,執法人員的素質直接影響到行政執法方式變革的實現,因此,我們要高度重視執法隊伍素質能力建設。首先,注重執法人員法律知識培訓,只有熟練掌握法律才能做到依法執法;其次,注重語言規范培訓,只有規范的語言才能拉近執法人員與執法對象的距離,減少不必要的沖突。再次,注重為人民服務理念培訓,只有真正做到為人民服務,在執法過程中,才能關心執法對象,做到以法為據、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實現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有機統一。
最后,執法活動積極回應社會。執法活動需要得到廣大群眾的支持,否則,會影響執法環境,造成執法活動困難。信息化時代,消息傳播速度快,影響范圍大,因此,對于執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只要引起了輿情的關注,就一定要高度重視,實事求是、客觀公正的積極回應社會關切,對確有執法過錯的,要嚴格依紀依法處理,決不包庇決不袒護,樹立執法公信力。
[1]崔卓蘭,劉福元.社會管理創新過程中的行政機關及其行為[J].社會科學輯刊,2012(3).
[2]周繼東.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的幾點思考[J].行政法學研究,2014(1).
[3]趙韻玲.以和諧思維引領行政執法或踐[J].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學報,2008(1).
*2015年度廣西高校科學技術研究項目(KY2015LX350):行政執法方式變革研究——以社會管理創新為視角。
D922.1
A
2095-4379-(2016)33-0046-02
廖敏(1981-),男,河池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