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潔
華東政法大學法律學院,上海 200042
?
淺析陪審團制度的法理價值
張 潔
華東政法大學法律學院,上海 200042
陪審團制度是審判制度中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一項古老的司法制度。陪審團制度歷來被人們稱為“自由的守護神”、“正義的捍衛者”,它最早起源于古羅馬的奴隸制國家,在英美法系得以傳承和發展,其中尤以美國將其理論精華和精髓發展的最為到位。本文主要從政治、司法兩個角度,探討了該制度其自身的政治價值以及作為一種司法制度所蘊含的工具價值。
陪審團;政治價值;工具價值
陪審團制度,是指由特定人數的有選舉權的公民參與決定嫌犯是否起訴、是否有罪的制度。該制度起源于英國,但是其價值和精髓卻在美國得到了較大的傳承與發展。關于陪審團的價值,在《論美國的民主》一書中曾經這樣表述過:“在講述陪審制度時,必須把這個制度的兩種作用區別開來:第一,它是作為司法制度而存在的;第二,它是作為政治制度而起作用的。”“把陪審制度只看做一種司法制度,這是十分狹窄的看法,因為既然它對訴訟的結局具有重大的影響,那它由此也要對訴訟當事人的命運發生重大的影響。因此,陪審制度首先是一種政治制度。應當始終從這個觀點去評價陪審制度。”因此,我們可以看出陪審團制度不但具有其自身的政治價值,而且它作為一種司法制度,也具有很大的工具價值。
(一)自由與公正的保障
陪審團制度歷來就被稱為是“自由的守護神”,因為這是公民充分享有政治自由的一種手段和途徑。在一場刑事審判中,被告人為了能夠使自己得到公平公正的審判可以向法庭要求陪審團參與審判,這也是犯罪嫌疑人行使自由的一種體現。因為在刑事審判中,政府是一方當事人,即使法律賦予了犯罪嫌疑人許多訴訟權利,如不得自證其罪,疑罪從無等等,但是在與政府對抗的過程中,個人是永遠處于弱勢地位的。這時候我們必須保證政府的地位是參與方,不是審判方或者管理者,犯罪嫌疑人應當接受人民的審判而不是政府的審判。而陪審團制度正是將這種政府審判轉變為人民審判,因此我們才說陪審團制度是公民個人自由的無價保障。
陪審員與法官不同,他們互不相識,來自不同的崗位,不同的生活環境,也有著各自不同的利益追求,但是他們基于同一個理由而被聚集到了一起。陪審員雖然都不是法律界的專業人士,但是他們僅憑自己的常識和實踐經驗就可以對案件事實做出合理的分析和判斷,并且他們與原被告都是互不相識的,不會也沒有必要偏向哪一方或者是對哪一方存有偏見,因此陪審團做出的決定能夠保證案件結果的公正性,也更能為大眾所接受。
(二)政治參與價值
陪審制度賦予每個公民以一種主政的地位,使人人感到自己對社會負有責任和參加了自己的政府。陪審團制度將街上的普通人變成了陪審席上的法官,公民以陪審員的身份直接參與到司法過程中去,這是公民政治參與的一個重要途徑,也是人民主權原則的體現。刑事審判更能體現出這一點,因為刑事審判比起民事審判而言陪審團發揮的作用更加重要,陪審員的手中掌握著一個公民的生命權。刑事審判原則上必須要有陪審團參與法庭審理,以沒有陪審團為例外,因此陪審團制度可以讓公民參與到司法的核心領域,充分行使自己手中的權利,代表大眾,去發出決定性的聲音。同時人民還可以利用自己陪審員的身份和地位,去監督法官公正合理使用自己的職權,不得濫用職權、枉法裁判。
(三)權力制衡價值
1.陪審團對于權力腐敗的制約
從歷史長河的發展來看,凡是有權力的地方就必定會有腐敗。法官也是人,必然也會有人性的弱點,但是否能夠經得住權力的誘惑還得看法官的內心強大到什么地步。美國聯邦法院的法官都是終身制的,在法官的一生之中都要秉持著公平正義、不偏不倚地斷案其實是很難做到的,只要手中握有權力,不管他們有沒有貪污腐敗,必然或多或少地受其權力的影響。但是有人面對權力金錢的誘惑能夠把持的住,而有些人禁受不住誘惑,這也是人性弱點所在。即使法官自身的素質再高,也很難每次審判都公平公正,而陪審團的存在正是為了防止這種權力的腐敗。陪審員們在審判前是嚴格按照程序挑選出來的,身份不為人知曉,想要接近他們賄賂他們缺乏必要的途徑。而進入審判后,陪審員是嚴令禁止與外界接觸的,控辯雙方試圖接近陪審員也是很難的。而陪審員們只是參與這一場審判,結束之后他們便回到自己原來的身份崗位上去,也犯不著為了一次審判而接受賄賂。而法官的身份一般在審判之前便會知曉,所以嘗試賄賂法官比賄賂陪審員要來的容易。而法官一旦有了第一次接受賄賂,那么接下來的第二次、第三次便會很容易的了。一位濫用職權的法官將會影響今后的許多次審判,一名濫用職權的陪審員影響一次審判,相比較而言,陪審團的存在確實能夠制約權力的腐敗。因為陪審團決定案件事實問題,法官決定法律適用問題,陪審團的存在可以減少法官受到賄賂的機會。
2.陪審團對于權力的平衡
眾所周知,美國聯邦法院的大法官是由總統任命,并經參議院批準,終身任職。但是各個州法院的法官大部分都是通過政治選舉產生,身上或多或少會有一些政治壓力。而且州法官很少有終身任職的,因此有些法官為了能夠繼續連任而偏向政府作出有利的判決。在刑事案件中,政府作為一方當事人,個人處于弱勢地位,而這些通過政治選舉產生的法官有時候會受到來自政府的壓力,做出不公正的判決。但陪審員不同,他們既不尋求連任,也不會受到政府的壓力。他們更多地將精力集中在案件事實的認定上,被告人是否有罪。法官會因為背景或者職位的緣故,可能會偏向政府;但是陪審員卻不會,在被告人和政府之間充當著防護墻的作用,保障被告人不受政府的壓迫,得到公平公正的審判。因此,陪審團能夠起到制約法官、平衡權力的作用。
(四)附屬的教育價值
美國陪審員來自社會各個階層,不乏一些沒有受過高等教育的公民。此刻陪審團可以看做是一所免費的法律學校,陪審員通過參與案件,與這個國家的高級知識分子接觸,學習相關的法律知識和運用法律的技術和方法,看到律師為了爭取當事人最大利益而說服在場的陪審員和法官,從內容到形式體驗一把審判制度的精髓。
(一)認定案件事實,更有利于發現事實真相
陪審團認定案件事實,法官裁定法律適用問題,這是眾所周知的事實。因此,我們可以說,陪審團最主要的任務其實就是裁定案件事實,發現真相。12名陪審員來自不同的行業,大部分人都不懂法律,都不是法律界的專業人士,單個單個的看覺得不算什么,可是當他們12個人聚集在了一起,這種集體的智慧我們是不能忽略的。因為陪審員們沒有接受過專業化的培訓,他們認定案件事實大都依靠的是生活常識和實踐積累下來的經驗。他們從作為人所知曉的倫理、道德和社會上廣泛流傳的社會價值出發,來分析和判斷案件事實,往往更能夠探明真相,也更加能夠代表大眾的心聲。而法官都學習了專業的法律知識,接受過專業化的法律素養和技能的培訓,因此無論單個法官在審判案件時多么英明、睿智,但長期從事法律工作很容易形成職業偏見,難免有時候會走進思維的死胡同而導致看待案件的目光狹隘,對案件當事人產生偏見而導致其受到不公正的判決。古語有云:“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陪審團所代表的民間智慧足以勝過單個法官的智慧和力量。陪審員們雖然不懂法律,可是他們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耳朵去聽,秉持著自己的理性和良知,基于對法律的理解,去決定素昧平生的同胞的生命或者自由。他們靠的是自由心證,是良心和理性,因此陪審團在認定案件事實方面比專業的法官更具有優勢,他們可以彌補法官社會經驗的不足,改變法官的職業偏見,使得案件合乎情理。
(二)有利于審判結果的正當化
陪審團在司法體制中可以起到一種避雷針的作用,也相當安全閥。為什么會這么說呢?因為當事人或者公眾如果對裁定的判決不滿意,那么審判該案件的法官將會受到來自四面八方的批評和責難,尤其是被判處有罪的被告往往會情緒變得很激昂,對社會秩序產生不良的影響。而陪審團制度的施行正好可以分散這種敵意,因為陪審團是臨時組成的,不是常設的,在審判結束后該陪審團便會被解散,對其所做的決定也不用承擔責任,因此相對于法官,批評陪審團要難得多,陪審團便有助分散和消除人們對于裁決的不滿情緒。此外,在開庭審理之前,陪審團的組成人員都是經過雙方當事人的精挑細選和首肯的,凡是當事人認為該陪審員由于某種原因可能會對自己產生偏見做出不利判決的,該陪審員都會被替換掉,直至雙方當事人都滿意。因此,對于陪審團做出的決定,當事人必須無條件服從和執行。古羅馬時代曾有這樣一句諺語“每個人都必須服從自己選擇的法官所做出的決定”司法制度的運作結果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當事人選擇的產物,當事人無從加以攻擊。因此,對于陪審團所做出的決定,只要在程序上沒有任何問題,無論當事人內心有多么不服都必須要執行。陪審團是當事人自己挑選出來的法官群體,其做出的決定對當事人來說也具有更大的說服力。因此,陪審團制度更加有利于審判結果的正當化。
(三)有利于法律的靈活運用
法官的職責就是遵循法律、遵守規則,但有些時候由于立法的局限性,可能當時的法律對于已經發生的案件情況并未涉及,又或者法律條文、法律規范對一項事實問題的規定比較籠統、相互沖突,而又沒有先例可遵循的情況下,案件的審判將會處于一種困難而又尷尬的境地。對于這種復雜的案件,陪審團便會發揮很大的作用。因為陪審團并不拘泥于呆板生硬的法律條文、法律規范,他們只是從正常倫理、道德、習慣去思考問題,設身處地的去為當事人考慮,而這一點恰恰是職業法官在審理案件時所忽略的。陪審團所提供的法律的靈活性,這是職業法官在審判案件時永遠不可能給出的。
[1]威廉·L·德威爾.論美國的民主[M].王凱譯.北京:華夏出版社,2010.
[2]郭光東.陪審團的歷史與價值[D].華東政法大學大學,2004.
[3]徐曉明.英美法系陪審團制度的價值研究[D].蘇州大學,2003.
[4]倫道夫·喬納凱特.論美國的民主[M].屈文生譯.北京:法律出版社,2013.
[5]托克維爾.論美國的民主[M].董果良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6.
[6]湯維建.英美陪審團制度的價值爭論[J].人大法律評論,2000(02).
D916.2
A
2095-4379-(2016)33-0089-02
張潔(1992-),女,漢族,江蘇鹽城人,華東政法大學法律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刑事訴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