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晨
天津市東麗區人民檢察院,天津 300000
?
檢察官辦案責任制中的錯案追究制度
黃 晨
天津市東麗區人民檢察院,天津 300000
長期以來,我國的檢察機關在實踐工作中形成了“三級審批制”的行政化辦案模式。這種逐級審批的辦案模式,使檢察權的運行帶有濃厚的行政色彩,背離了其司法屬性的本質,造成實踐中檢察機關辦案效率低下、辦案責任不明、錯案責任追究制度難以落實等頑癥。隨著我國社會法治的發展,尤其是司法體制改革的深入推進,完善檢察官辦案責任中的錯案追究制度顯得尤為重要。
辦案責任制;錯案追究;《條例》;《意見》
檢察官辦案責任制,指的是以主任檢察官辦案為實現形式,實施檢察人員分類管理,明確了檢察人員的職責權限,規定了檢察人員職務過失的追責制度,建立和完善檢察官為辦案主體的權責體制、組織關系、工作機制、保障機制、追責機制、監督機制等檢察機關內部的權力運作機制的總和。①
在各個國家和地區,檢察官作為辦案的主體,都被賦予了在一定范圍內獨立行使檢察權及其相關的權力,以保障其履行辦案職責,從而維護檢察權的運行。肩負著保障人民權益和維護社會公平正義職責的檢察機關是國家法律監督機關,在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建立完善檢察官辦案責任制,以保障檢察權的合理有效運行,無疑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具體而言,檢察官辦案責任制度是指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遴選具有良好專業素質、較強業務能力和豐富實踐經驗的檢察官,通過賦予一定的辦案決定權,改變“三級審批制”這一帶有強烈行政化色彩的辦案模式,建立以主任檢察官為主體的辦案機制,并建立相應的職權配置機制、監督制約機制以及相應追責機制等一系列配套制度的總和。②筆者認為,以上兩種檢察官辦案責任制的定義在本質上具有同一性。最高人民檢察院的最新規定指出:辦案責任制的根本目的不是為了追責而追責,而是為了劃定責任邊界進而保障檢察權及相關權力的依法獨立行使。
(一)追責機制存在的問題
不論是檢察人員錯案責任追究還是執法過錯責任追究,均要求對檢察人員的行為進行追責。最高檢2007年的《檢察人員執法過錯責任追究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和2015年的《關于完善人民檢察院司法責任制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中均對追責機制做出過規定,但是仍有以下幾點問題:
1.程序啟動難
2007年的《條例》和2015年的《意見》中,均規定了追責的具體行為,有的追責案件需要檢委會或檢察長的批準啟動,但對于某些導致嚴重后果的“錯案”的問責,無需檢委會或檢察長批準同意即可啟動,例如訴后無罪或者捕后無罪的案件。而實際操作中,往往所有問責程序的啟動均需提交檢委會討論并經檢察長同意。這便可能導致個別案件檢察長認為承辦人并無過錯,決定不啟動追責程序或是出現個別案件檢委會討論后沒有后話等情況。
2.追責程序不規范
《條例》第十四條規定,執法過錯責任的線索由監察部門或者政工部門負責③。2015年的《意見》中指出紀檢監察機構負責調查,報請檢察長決定移送審議④。但實踐中,有些檢察機關沒有明確追責審查的具體部門,使追責的調查主體不確定;有些檢察機關沒有對《條例》和《意見》的內容進行深入分析,沒有明確應當追責或不予追責的具體要求,導致追責邊界不清晰。
3.監督主體有缺陷
目前,《條例》和《意見》規定紀檢監察機構或政工部門作為執法過錯的線索管理和調查部門,檢察長或檢委會享有對檢察人員追責的決定權和審核權。但是當這些調查部門因為這樣或者那樣的原因相互推諉時,并沒有明確對應的監督主體⑤。這便導致《條例》和《意見》有關追責內容的執行力因為缺少相應的監督主體,得不到有效保障。
(二)刑事錯案的界定問題
科學的定義錯案標準,是對檢察官追責的前提和基礎。最高檢發布的《人民檢察院錯案責任追究條例》中就對錯案的定義做了規定⑥。因為檢察機關只負責刑事訴訟的中間環節,沒有對案件最終的審判權,因此,在檢查機關追責認定中的錯案有必要與刑事執法錯誤行為進行有效的區分。刑事執法錯誤的外延要比錯案界定的外延大得多。
(三)刑事執法過錯的認定標準問題
檢察人員錯案責任追究也要區別于檢察人員執法過錯責任追究,后者調整對象是錯誤的刑事執法行為,其外延比錯案責任追究要大。我們在既要界定好錯案責任追究同時也應當使其區別于執法過錯責任追究的一些內容,以使責任認定和追責機制更加完善。
(一)完善追責的啟動程序
對錯案追責的啟動程序可以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對已經發生的執法錯誤后果,一旦被發現,只需要紀檢監察機構依法對其進行調查,之后再由檢察長決定是否移交省級檢察官懲戒委員會審議決定;第二種是只出現執法過錯,還未產生后果,應當由檢委會決定進行司法責任認定的初查,之后再交由專門的職務犯罪部門進行調查,之后將調查結果送檢委會審核,最終決定是否進行追責。
(二)完善追責的調查程序
執法過錯線索的調查部門需要有很高的辦案業務素質和相對中立性,可以由案管部門承擔調查主體的職能。案管部門一開始就對偵查機關送來的案件的事實證據進行過審核,對案件的基本情況有一定的了解,同時對偵監、公訴部門的案件進展狀況也都有一定的監控,具備承擔調查主體的能力和資格,同時也保持了其相對中立性。其既可以擔當追責程序的啟動主體,也可以承擔相對應的調查職責,同時也可在檢察長和檢委會審核檢察人員辦案責任時提供相應的證據材料。
(三)完善追責的監督程序
檢委會的職能應更多的定位在決策職能上,各類疑難案件大多都是通過檢委會自身決定的。所以可能存在“錯誤的結果”本來就是檢委會審議通過的此種情況。而在追責程序中又需要檢委會對自己做出的決定進行核查追責,這不免會產生上文所說的不作為的現象發生。因此完善追責機制還要對檢委會的權責劃分以及相關議事規則進行完善。
(四)確立檢察人員豁免制度
檢察人員因為本身的知識儲備、辦案經驗以及對不同學術觀點的認知不同,有可能對某些案件的事實認定及法律適用會產生一定的主觀認識不足,由此其承辦的案件也會存在一些偏差,這應當被體諒。刑事案件的辦理是事實、證據、法律適用的綜合考量,不能一味的以追究過錯的角度來對案件的辦理進行考量。任何國家的司法人員在辦案的過程中都有可能受到證據因素、群眾傾向、社會效果的影響,有些因為辦事不謹慎和辦案素質不高造成的差錯可以通過案件質量評查等制度加以規范,沒有必要一定以過錯責任的角度進行追責。建立檢察人員豁免制度,是對檢察人員承辦具體案件提供的法律保護,這樣才能更好的保障檢察人員依法行使職權,才能更好的提升檢察隊伍整體的工作積極性。
檢察官辦案責任制的確立以及完善,需要根據最高人民檢察院出臺的最新指導意見為基礎,各級地方檢察機關不斷的進行創造性的實踐和理論性的研究,才能逐步完善整體的檢察機關辦案體制,才能更好的落實和推進我國正在進行的司法體制改革。
[ 注 釋 ]
①蔡巍.檢察官辦案責任制比較研究[J].人民檢察,2013(14).
②朱秋衛.我國檢察權的定位及職權配置研究[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2:68.
③最高檢2007年頒布的<檢察人員執法過錯責任追究條例>第十四條規定,執法過錯責任的線索由監察部門負責,如沒有監察部門的基層檢察機關由政工部門負責.
④2015年9月最高人民檢察院下發的<關于完善人民檢察院司法責任制的若干意見>中指出:“主要由人民檢察院紀檢監察機構負責調查,應當報請檢察長決定后,移送省、自治區、直轄市檢察官懲戒委員會審議.”
⑤黃常明.檢察機關執法過錯責任追究制度反思與重構[J].人民檢察,2009(20).
⑥最高檢<人民檢察院錯案責任追究條例>第二條:“本條例所稱錯案是指檢察官在行使職權、辦理案件中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認定事實或者適用法律確有錯誤的案件,或者在辦理案件中違反法定訴訟程序而造成處理錯誤的案件.”
[1]陳旭.構建公正、高效、權威的檢察辦案組織[J].法學,2014(1).
[2]龍宗智.檢察機關辦案方式的適度司法化改革[J].法學研究,2013(1).
[3]鄭青.關于檢察官辦案責任制改革的幾點思考[N].檢察日報,2014-1-8.
[4]潘祖全.主任檢察官制度的實踐探索[J].人民檢察,2013(10).
[5]蔡雅奇.主任檢察官制改革探索調查[J].人民檢察,2013(14).
[6]何超明.澳門司法檢察制度的改革與創新[J].人民檢察,2014(2).
[7]宋烄沙.比利時檢察機構的組織構架限[J].人民檢察,2014(9).
[8]向澤選.檢察權內部獨立行使的模式選擇[J].人民檢察,2014(10).
[9]羅昌平.楊軍偉.主任檢察官制度構建的必然性和可行性[J].人民檢察,2014(10).
D926.3
A
2095-4379-(2016)33-0120-02
黃晨(1986-),男,漢族,天津人,法學學士,天津市東麗區人民檢察院,助理檢察員,研究方向:刑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