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曉曉 熊曉虹
龍泉市人民檢察院,浙江 龍泉 323700
?
檢察院提起環境公益行政訴訟的幾點思考
雷曉曉 熊曉虹
龍泉市人民檢察院,浙江 龍泉 323700
盡管檢察院提起環境公益行政訴訟在當前的我國并無法可依,但是在具體的司法實踐之中已經證明,國家和社會的公共利益,可以很好的通過檢察院提起環境公益行政訴訟進行維護。為了構建我國環境公益行政訴訟制度,必須盡快的通過立法的形式,明確在環境公益行政訴訟之中,檢察院的主體資格,規定訴訟的前提條件,維護的是何種公共利益,以及訴訟的具體程序。
檢察院;環境公益行政訴訟;公共利益
全國各大媒體對全國首例檢察院提起環境公益行政訴訟的案件爭相進行了報道,在內引發了一篇關于公共利益訴訟立法的討論狂潮。事件的經過如下:在修建某大廈過程中,四川省瀘州市某建筑安裝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建筑公司)欠繳噪音排污費12.1萬余元,在當地環保局兩次的催繳之下,在拖欠了一年之久才全部繳清。但當地環保局并沒有對該建筑公司的拖欠行為做出任何的行政處罰。當地檢察院認為此舉以然對國有財產造成了損害,對環保局的行政不作為提起訴訟,在收到法院的《應訴通知書》等材料后,環保局當即對建筑公司做出行政處罰。檢察院隨即撤訴[1]。
在上述案例中,檢察院起訴環保局這一訴訟案件之中,盡管檢察院獲得了社會各界的一致稱贊,但是我們仔細的分析一下該起訴訟案件的法理,就能從中發現,檢察院提起環境公益行政訴訟在實際中還存在著許多問題。例如:檢察院對于環保局的起訴,是否是適合的?在環境公益行政訴訟中,以什么標準來判定公共利益?環境公益行政訴訟需要遵循什么樣的程序?諸如這一方面的問題實在是不勝枚舉,也是當前檢察院提起環境公益行政訴訟的頭號難題。
主要凸顯在三個方面。首先是檢察院提起環境公益行政訴訟的主體資格。盡管在我國當前的相關法律條文中對環境民事公益訴訟制度有所確認,但根據《行政訴訟法》來看,并沒有給予檢察院提起環境公益行政訴訟的主體資格,因此從法律框架的角度出發,檢察院作為訴訟主體并不存在法律上的依據[2]。其次是在檢察院提起環境公益行政訴訟之中,維護的是怎樣的公共利益并不明確。在本案件中,環保局被起訴的行為是未按照規定對建筑公司欠繳行為進行處罰,其行政不作為損害了國家和社會利益,因此在本案中的“公共利益”應該是指國家行政單位依法履行其責任,如果未盡責,則侵犯了公眾利益。第三是檢察院提起環境公益行政訴訟的前提,應該是以維護環境行政執法的合法性為目的。也就是說,環境公益行政訴訟能夠啟動,必須是在負有環境監管部門未履行環境監管職責的前提下,經其上級部門依照法律規定處理之后,仍然沒有達到維護公共利益的目的,才能啟動訴訟程序。本人認為,訴訟程序的啟動只有滿足了所有這些條件,賦予檢察院起訴的主體資格,才能合理合法的維護公共利益不受侵害。
檢察院是公共利益的法定代表機關,當公共利益遭到侵犯的時候,檢察院有職責站出來代表大眾來維護利益,來代替社會團體或者組織、個人,沒有能力或者由于客觀因素不敢對這種侵害行為提起環境公益訴訟的情況。針對學界的其他不同意見,本人更加贊同由檢察院作為環境公益行政訴訟主體,一方面,在《憲法》中明文規定檢察院具有法律監督職責,維護國家以及社會公眾的利益不受侵犯,另一方面,檢察院不受任何其他行政機關以及任何社會團體或者個人的干涉,獨立的行使檢察權,對于該類訴訟案件,具有可行性[3]。本人認為,檢察院提起環境公益行政訴訟必須滿足三個方面的條件,首先是檢察院與訴訟請求之間,不能有直接的利益關系。其次是必須具有公益性。最后是符合法定性,必須有明確的法律來確定檢察院的主體地位。
侵犯公共利益和國家利益的事件仍在不斷地增加,而我國當前并沒有明確的法律規定環境公益行政訴訟主體,嚴重損害了國家和社會的利益。必須盡快的對檢察院的訴訟主體地位通過法律形式給予規范,保證國家和社會公眾的利益。
[1]李艷芳,吳凱杰.論檢察機關在環境公益訴訟中的角色與定位——兼評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改革試點方案>[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16,02:2-13.
[2]呂忠梅.環境司法理性不能止于“天價”賠償:泰州環境公益訴訟案評析[J].中國法學,2016,03:244-264.
[3]黃錫生,謝玲.環境公益訴訟制度的類型界分與功能定位——以對環境公益訴訟“二分法”否定觀點的反思為進路[J].現代法學,2015,06:108-116.
D925.3;D922.68
A
2095-4379-(2016)33-0176-01
雷曉曉(1992-),女,畬族,浙江龍泉人,本科,龍泉市人民檢察院,研究方向:刑法、刑訴法;熊曉虹(1989-),女,漢族,安徽阜陽人,碩士研究生,龍泉市人民檢察院,研究方向:刑法、刑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