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承亮
廣州市海珠區人民檢察院,廣東 廣州 510000
?
淺析販賣毒品案件的證據審查
邱承亮
廣州市海珠區人民檢察院,廣東 廣州 510000
當今,販賣毒品案件高發,但由于行為人多為單線聯系,且場所隱蔽,取證比較困難,使得對這類犯罪的打擊難度增加。因此,為更有力打擊這類犯罪,有必要就辦理販賣毒品案件的證據審查要求、常見問題及對策建議進行一個簡要梳理。
販賣毒品;特情引誘;瑕疵證據
販賣毒品是毒品犯罪中所占比例最高的犯罪,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高額利潤驅使;二是吸毒人員以販養吸。販毒案件中,販毒、購毒者多為單線聯系,且場所隱蔽,取證較為困難,使得對這類犯罪的打擊難度較大。為更有力打擊販毒分子,筆者現就檢察機關在辦理販賣毒品案件過程中,如何證據審查及常見問題、對策建議作以下分析:
(一)重視嫌疑人的辯解
近年來,販毒分子反偵查、反指控能力增強,往往具有諸多辯解,如“不知道所繳獲的物品是毒品、與購買毒品的人不認識、為他人代購毒品等”,對于販毒者這些辯解,往往給我們審查判斷證據帶來更大困難,但有時也是案件的一個突破口。如何通過案件其他證據來判斷其辯解的可信度是我們在審查時需高度重視的。
(二)重點審查客觀證據
販毒案件中,嫌疑人歸案后往往什么都不供述,或供述不穩定,為此,我們一定要重點審查案件的客觀證據,如現場勘驗檢查筆錄反映繳獲毒品的數量及地點、涉案毒品上所提取的DNA鑒定材料等。客觀證據具有穩定性高、排他性強的特點,以此為我們在辦案過程中分析判斷嫌疑人供述辯解是否可信提供有力的依據。
(三)堅持非法證據排除原則
對于偵查機關取證程序違法所取得的證據堅決予以排除,確保案件程序合法,經得起檢驗。如在李某販毒案件中,審查發現對李某隨身物品的搜查是由保安員進行的,執法主體不適格,因此,對于該次搜查繳獲的毒品我們應當不予認定。當然對于刑訊逼供獲取的嫌疑人供述、采用暴力、威脅等非法方法獲取的證人證言、被害人陳述等證據,我們更應堅決予以排除。
(一)“代購毒品”問題
2008年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全國部分法院審理毒品犯罪案件工作座談會紀要》第1條第5款規定:“代購者從中牟利,變相加價販賣毒品的,對代購者以販賣毒品罪定罪。”對于嫌疑人代購毒品行為能否認定為販賣毒品罪,在司法實踐中往往存在不小的爭議,如王某販毒案中,其在歸案后辯稱自己是幫購毒者代購毒品,沒有從中牟利。對于其辯解是否成立,應結合購毒者證言、“代購者”與購毒者之間的日常關系、毒品價格、交易方式等之間進行分析。上述案件中,購毒者明確供述是向王某購買毒品,證據顯示王某與購毒者平時聯系少,關系并不密切,且毒品交易過程屬較為隱蔽型,故結合案件其他證據,對于嫌疑人的辯解不采信,認定其販毒行為成立。
(二)“特情引誘”問題
特情引誘是指為了偵破某些特殊案件,偵查人員或其授權的特情人員,設計某種情景、條件和環境,主動接近正在著手實施或者可能參與這類犯罪的人,為其提供犯罪機會或者某種程度的引誘,偵查機關則在其實施犯罪時將其抓獲的一種特殊偵查方式。在販賣毒品案件中,公安機關的這種偵查方式是常見的,“特情引誘”作為偵查機關偵破線索來源大致可分為犯意引誘型、機會提供型、數量引誘、間接引誘等情形。我們在審查這類案件偵破線索來源時,應重點審查這種“特情引誘”程序是否合法,是否由偵查人員主導下進行,是否屬機會提供型誘惑等,對于制造犯意型的誘惑偵查,我們應盡量作出有利于嫌疑人的認定。而對于機會提供型“特情引誘”所取得的證據,我們可以采信。
(三)“瑕疵證據”問題
瑕疵證據是指證據的形式或獲取手段具有一定瑕疵的證據,對于這類證據我們應區分于非法證據,不應一律排除,在偵查機關作出補正,進行合理解釋后,我們可以采信。在排除合理懷疑時,我們應借助于經驗與常識進行全面、有效地判斷。
(一)引導偵查,提高販毒案件質量
一是加大提前介入力度,引導偵查機關及時固定有關證據。二是有針對性引導,重點引導偵查機關注重現場勘查工作,注重對涉案物證的提取及鑒定。三是引導偵查機關對販毒分子轉移毒品、毀滅罪證等再生證據的搜集。
(二)運用間接證據,完善販毒案件證明體系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刑訴法”解釋第105條規定了如何運用間接證據來審查認定案件事實,在販賣毒品案件中間接證據往往是證明案件的關鍵,如果間接證據具有足夠數量,且能協調一致指向待證事實,能夠排除合理懷疑,其所得出的證明結論也是可以采信的。
(三)加強隊伍建設,提高販毒案件辦理水平
通過業務培訓、經驗交流等方式,提高檢察干警審查證據材料、排除非法證據、運用間接證據、認定案件事實等方面的能力,從而提升販毒案件的辦理水平。
[1]萬春.檢察調研與指導(2015年第6輯)[M].北京:中國長安出版社,2015.
D925.2
A
2095-4379-(2016)33-0181-01
邱承亮(1980-),男,漢族,福建龍巖人,法學本科,任職于廣州市海珠區人民檢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