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佳玉
北京師范大學,北京 100875
?
法官獨立與法院內部管理
陳佳玉
北京師范大學,北京 100875
“讓審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負責”是司法改革提出的重要改革目標,這無疑是對法官獨立的明確指引。而我國長期以來審判運作實踐都在支持法院獨立,并未對法官獨立作明確規定。文章對法官獨立的概念進行了全面的闡述,并在深入分析我國法官不獨立原因的基礎上,為我國保障法官獨立地位的制度構建提出了切實可行的建議。
法官獨立;法官素質;行政化管理;審判委員會
法官獨立是指在履行審判職能中,法官必須綜合運用司法經驗和法律知識,不由其他機關或者個人左右,根據案件事實及其對法律的理解,獨立作出裁決。
根據可能所受影響機關的不同,法官獨立又具有兩方面含義:一是法官內部獨立,即法官不受法院內部其他個人或者組織的影響,獨立的行使審判權;二是法官外部獨立,即法官獨立行使審判權,不受外界其他組織或者個人影響。筆者擬探究在一個法院內部,如何通過完善其管理制度,以保障其法官內部獨立,從而達到司法獨立,提高司法公信力。
(一)法官管理制度不夠合理
法院作為審判機構,其主要任務是作為中立裁判者定分止爭,法官作為審判的具體執行者其必須超然于雙方當事人,不受制于他人,才能保證司法公正。《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法》第18條、第19條規定,法官以其所任職務、德才表現、業務水平、審判工作實績和工作年限為依據分為十二級,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法官的工資待遇、晉升辦法等仍是由全國統一的行政級別有關規定確定的。這種評定方式帶有很濃重的行政色彩,是將相應的行政級別簡單的轉換成法官級別的做法。正是這些行政化的管理制度,使得法院行政化思想濃重,法官難以認識到自己與一般行政人員的區別,不僅不利于提高法官的職業榮譽感,也不利于法官獨立。我國必須探究建立一套合理的專門針對法官群體的管理制度,來保障法官的獨立性。
(二)法官專業素質偏低
我國長期以來并未將法官作為一個技術性強的專門化職業,難免導致進入法官隊伍門檻低,法官素質普遍不高的現象。目前我國既擁有法律實踐經驗又擁有法學理論素養、政治素養的優秀法律人才數量也是少之又少,并且大都集中于最高法院和某些中、高級法院。這是造成法官不獨立的一大重要原因。
(三)提交審判委員會討論案件數量過多
《中華人民共和國法院組織法》第10條規定,審判委員會的任務是總結審判經驗,討論重大的或者疑難的案件和其他有關審判工作的問題。這里的“重大疑難”是一個極富彈性的概念,《法院組織法》并沒有對“重大疑難”做一個明確的界定,沒有具體的可以認定量化操作的標準,就容易導致審委會討論案件范圍廣。因為人都具有趨利避害性,法官也不例外。一旦提交審委會討論案件的標準模糊,就會導致法官或者合議庭將大量的本不該由審委會審議的案件提交到審委會以減輕其責任。因為法官或者合議庭將案件提交審委會的同時,其相應的責任也轉移給了審委會。這也是導致法官不獨立的一大因素。
(一)全面提高法官素質
1.提高法官任職資格
人民法院第四個五年改革綱要,雖然涉及到了部分我國現有法官選任方式的不合理之處,但其規定過于籠統并不細致全面,難以運用于實踐。我們可以借鑒國外有關法官任職資格的規定,并且結合我國的現實國情對我國法官任職資格進行相應的改革。
首先,我國應該提高對法官學歷的要求。由于特殊的國情,目前在我國存在著大量的非正規的高校,像成人教育、自學考試教育等,其目的僅在于傳授書本知識,甚至有的僅是為了一紙文憑,而非思維方式的養成,其畢業生由于對法律知識沒有進行系統學習,未形成一定的法律素養。
其次,我國初任法官的任職年齡應予提高。法官作為一個特殊的職業,只有經過一定時期的法律職業經驗的積累,才能夠熟練的運用法律、正確的使用分析證據技巧、駕馭整個庭審活動,因此,筆者認為我國初任法官的年齡要求應予提高。
最后,我國初任法官的任職考試應嚴格并增加考試環節。目前只要通過司法考試,取得法律職業資格證并通過相應的公務員考試的畢業生就能被法院錄用。筆者認為可以借鑒德國的有關做法。首先對報考法官職位者進行針對性的司法考試,考試通過者再進行為期2年至3年的培訓。培訓結束成績合格者方可進行第二次考試,考試內容不僅包括筆試還包括面試,全部合格者方可進入法院擔任法官職務。
2.加強在職法官培訓
目前雖然我國對于在職法官的培訓數量繁多,但是只注重形式而不注重效果的大有所在,質量較高且有保障的培訓班屈指可數。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關于全面深化人民法院改革的意見》強調要完善法官在職培訓機制,并提出在職法官培訓要著力提升法官的庭審駕馭能力、法律適用能力和裁判文書寫作能力。可見我國已經認識到對在職法官培訓的重要性,并正著手制定在職法官培訓制度。筆者認為,可以借鑒國外有關在職法官培訓制度以構建我國的相關制度。對在職法官進行定期的培訓,培訓內容可以主要是對在職法官已有的知識結構進行更新,并且對法官進行職業道德教育。培訓的形式不僅僅可以以會議形式開展,更多應以研討課的形式進行,以便法官都能夠參與其中,真正起到培訓的效果。
(二)淡化法官管理行政化色彩
目前我國對法官隊伍的管理采用簡單的行政管理模式,對法官隊伍的管理并不合理,是法官不獨立的重要原因。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全面深化人民法院改革的意見》提出要建立符合職業特點的法官單獨職務序列,并且提出要理順法院司法行政事務管理關系,探索實行法院司法行政事務管理權和審判權的相對分離。筆者認為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改革舉措,建立行政管理和審判管理兩大互不隸屬的管理系統,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很好地保障法官獨立地位。在行政方面,法院可以設立專門的行政管理部門,統一獨立的負責法院行政事務,對院長負責;在審判方面,法院可以取消庭長等職務,規定同一審級的法官地位平等,并建立法官管理委員會管理法官事務,法官管理委員會對院長負責。
這樣,行政管理和審判管理界限分明、職能沒有交叉,有利于法官更好的獨立行使其審判職能。
(三)改革審判委員會工作機制
學界對于是否應當廢除審判委員會一直存在很大的爭議。對于現階段,審判委員會對于我國的意義還是重大的,因為目前我國存在法官審判水平參差不齊的問題,必須有相關的組織對疑難問題進行審查,但是我國審判委員會的工作機制必須進行改革。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全面深化人民法院改革的意見》指出要合理定位審判委員會職能,強化審判委員會總結審判經驗、討論決定審判工作重大事項的宏觀指導職能,并建立審判委員會討論事項的先行過濾機制,規范審判委員會討論案件的范圍。筆者認為此意見把握了問題的重點,但除建立審委會討論事項先行過濾機制外,還必須得對討論案件的范圍進行一個明確具體的規定,不能籠統的概括為重大疑難案件,以防止出現大量案件提交審委會討論的情形,使得審委會工作壓力加大。同時,應該允許審委會成員在會前通過查閱案卷材料、案件報告和觀看庭審視頻等方式提前“備課”,以便成員在會上充分討論、發表意見,避免審委會走過場的情況出現,充分發揮審委會職能。
[1]姜世明.法院組織法[M].臺灣:新學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2.
[2]黃石勇.日本的法官教育培訓[J].法律適用,2005(2).
[3]王亞新.法官獨立的政治含義[J].文化縱橫,2014(10).
D916.2
A
2095-4379-(2016)33-0206-02
陳佳玉(1993-),女,漢族,江西人,北京師范大學,碩士,研究方向:理論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