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 媛
貴州省遵義市委黨校,貴州 遵義 563000
?
農村年輕婦女“拋夫棄子”問題思考
冉 媛
貴州省遵義市委黨校,貴州 遵義 563000
在現代的生活中,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多元價值觀的作用,越來越多的年輕女孩出現了拋夫棄子的現象,這種現象在貴州省某些農村非常的突出。本文基于此點,首先分析了有關“拋夫棄子”現象,然后分析了拋夫棄子現象的特征,最后分析了拋夫棄子的婚姻邏輯。
農村婦女;拋夫棄子;婚姻
隨著改革開放的發展,我國的農村地區的大量勞動力進入農村,使得我國的經濟得到更快的發展,人們的生活得到更好的提升。但是,在人們生活提升的時候,卻也發生了很多道德滑坡、婚姻觀變化等社會問題,值得人們深思。
在貴州省的很多地區,家庭的經濟收入主要依靠外出打工的方式取得。在貴州的很多地區,婚姻主要有以下的表現方式:第一,通過正當的法律程序結為合法夫妻;第二,雙方成為事實上的婚姻關系。在本文中,“拋夫棄子”主要是指35歲以下的女性,至少2年沒有回家或者與家人進行聯系,拋棄自己家庭的現象。
(一)文化程度低,年齡年輕
從調查中我們可以發現,在拋夫棄子的年輕婦女中,25歲以下的占到了50%以上的比例,其次是25歲-30歲的占比40%,30-35歲的占比10%。在這些拋夫棄子的女子中,80%的女子的受教育程度是初中,10%是小學文化,10%是高中文化。由此我們可以得知:25歲以下的女子是拋夫棄子的重要組成部分,絕大多數的女子都是高中文化水平。
(二)原因與子女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絕大多數拋夫棄子的現象發生是由于家庭經濟狀況貧困導致的。除了以上的原因之外,還有一些其他的原因,如男方家暴,性格不合等等原因,但是主要的原因還是經濟上的貧困。在生育子女上,絕大部分的夫妻生育了一個子女,少部分生育兩個或者沒有生育;在離婚之后,子女大部分由男方單獨養育。
(三)結婚的范圍與類型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縣內結婚的比例只有5%,跨縣結婚的比例達到了60%,跨省結婚的比例是35%。從拋夫棄子的類型上看,絕大多數的類型是夫妻雙方在同一地區上班,但是各過各的生活,使得妻子逃亡,剩下的類型有丈夫在外打工,妻子跟人逃亡等等。
婚姻主要是為了建立雙系撫養的模式,其是受到社會關系制約的,是進行社會再生產的基本形式。
(一)婚姻目的手段化
從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我省人口流動性加強,越來越多的人跨區域結婚,越來越多的女青年遠嫁他鄉,貴州省很多的適齡男青年沒有找到自己合適的對象。這種現象對于適婚男青年來說更是一大挑戰,對于適婚男青年的父母來說也是一種折磨。為了使家庭的香火得到繼承,千方百計為自己的兒子做媒,尤其是貧困家庭,更是會降低標準,完成婚姻就行。對于適齡大青年來說,婚姻不只是自己的人生目標,還是完成了繼承香火的重任。在這種婚姻觀念之下,我國傳統的婚姻理念、行為等都受到一系列的變動,婚姻越來越呈現手段性。在這種情況下,外出打工成為了適齡男青年找到自己人生伴侶的主要手段。在談戀愛的時期,男青年通過各種方式使女方受孕,然后千方百計讓女方生下孩子,使得女方成為自己配偶,最終完成自己的人生計劃。在這些女孩中,很多人受到的教育程度低,加上自我保護的意識薄弱,很容易使其走錯人生路。當她們醒悟過來之后,為了尋找自己的幸福,很容易做出拋夫棄子的行為。
(二)婚姻意義的個體化
在我們的傳統婚姻觀念中,婚姻是雙方的共同撫養自己的子女。為了使的家庭保持穩定,首先必須是婚姻保持穩定。然而,在現代社會理念影響下,人們不斷追求自身生活的美好,婚姻不再是雙系共同撫養子女,共同承擔責任的婚姻,而是尋找自身幸福的方法。按照貴州當地說法,越來越多的人只顧自己活好,不顧孩子死活。在貧困家庭,家庭如果沒有物質基礎,妻子為了尋求自身的幸福,往往選擇一走了之。而對于很多的男青年,對于自己媳婦外出逃跑的現象也聽之任之。很多的男青年認為主要女方給自己生育了兒子,就完成了自己的人生大事,就對得起父母,自己媳婦逃跑無所謂。
(三)婚姻責任的弱化
在傳統的社會,婚姻不是兩個人的事情,而是整個家族的事情,帶有社會職能。婚姻的當事人雙方不僅需要生育子女,還需要教育子女,完成繁衍生息的重任。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打工潮的出現,婚姻的這種責任不斷弱化,婚姻的工具性特征明顯加強。從調查中,我們發現,物質在婚姻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很多年輕的女性將物質上享受作為了自身婚姻的重點,對于子女撫養的責任義務在進一步的弱化。在一位調查者認為,沒有物質的保障,其他的生活問題很難去思考。當然,除了物質之外,年輕的女孩跨入婚姻是由于一時的新鮮和刺激,當這些新鮮和刺激過去之后,很多人面對的是無助的現實生活,在這種壓力之下,拋夫棄子的現象就隨之出現。
綜上所述,由于現在人們的觀念發生了劇烈的變化,婚姻的個人主觀性不斷加強,對于婚姻的責任和義務卻沒有很好的承擔。再加上貴州地區的經濟發展落后,導致了很多的年輕女子做出了了拋夫棄子的行為。
[1]謝芬芳.打工潮下農村青年婚戀觀的變革[J].傳承,2008(7).
[2]王會.閃婚現象及其村莊社會基礎研究[J].南方人口,2011(3).
D923.8
A
2095-4379-(2016)33-0259-01
冉媛(1975-),女,土家族,貴州遵義人,本科,貴州省遵義市委黨校法學教研部,副教授,研究方向:法理學和行政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