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子琪
煙臺大學,山東 煙臺 264005
?
未成年人審前非羈押性強制措施研究
魏子琪
煙臺大學,山東 煙臺 264005
羈押與非羈押事關國家資源分配,直接影響偵查、公訴、審理的銜接,確實關乎刑事案件嫌疑人、證人、受害人的利益,對我國當前法治體系及刑事法治的建設意義甚巨,其中,特殊群體的非羈押研究更具必要性,亟需建立更為完善的制度系統。
未成年人;審前非羈押;配套措施
(一)審前非羈押
審前非羈押,也稱為“審前不被羈押”,是指在刑事訴訟中應當嚴格限制對被追訴人適用羈押措施,除符合法律規定的羈押事由,且基于訴訟保障之目的而確有必要,方可采用羈押;否則,不得實施羈押。
非羈押性強制措施的一個特點就在于它的強制力不強,并不是以剝奪被追訴者的人身自由權利為目的,而是為了不影響訴訟活動的順利進行,暫時性地約束其人身自由,這是實體正義與程序正義的雙重價值目標的有機結合。
(二)未成年犯罪人非羈押
相較于刑事拘留和逮捕,羈押其實并不是一種強制措施,而是對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適用拘留或逮捕措施后所產生的限制其人身自由的一種實然狀態,并不等于拘留或逮捕。拘留或逮捕本身就意味著羈押,羈押并沒有其獨立的法律地位。如今,全世界對未成年犯罪人身心健康保護給予了較以往更多的關注。但受傳統觀念和社會現實等因素的影響,目前無論是在執法觀念還是司法實踐中,都存在著忽視逮捕必要性條件,不愿或者說是不敢適用非羈押措施的現象。
(一)無罪推定理論
無罪推定原則(presumption of innocence),意指“未經審判證明有罪確定前,推定被控告者無罪”。無罪推定換言之,證明被告犯罪的責任由控訴一方承擔,被告人不負證明自己無罪的義務。因此,在等待法庭審理時,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均應享有自由的權利。
(二)法律法規
新刑事訴訟法修正案中規定對于未成年人適用逮捕措施應進行嚴格限制,后續頒布的司法解釋也作出了進一步的規定。刑事訴訟法第268條;《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試行)》第487條;在最高檢頒布的《關于進一步加強未成年人刑事檢察工作的決定》的第5條也規定對于已經批準逮捕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經審查沒有繼續羈押必要的,應及時釋放或變更強制措施。
根據最高人民檢察院2012年至2016年的工作報告,逮捕率除2012年激增以外,基本處于逐年下降的狀態,尤其是2015年受新刑事訴訟法的影響,逮捕率下降至前所未有的62.8%,可謂在保障人權的路上邁出了很大一步。
羈押率基本上呈下降趨勢,但是,羈押率低并不能代表羈押措施的適用不存在問題,事實上,在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適用羈押措施上,還存在羈押期限長、羈押缺乏適當性等問題。即使后期對其作出免予刑事處罰的判決,也無法改變其前期已被羈押的狀況,并因羈押而產生的一系列對其不利的影響,羈押措施的采取缺乏相稱性、適當性。
為了完善未成年人審前非羈押制度,除應當規范羈押措施的審查程序及改革取保候審制度、取消監視居住制度、引入新的非羈押措施外,還需完善并建立一系列的配套措施,為未成年人未決非羈押制度的構建提供支持與幫助。
(一)建立風險評估機制
法律失范造成司法實踐對“社會危險性”的自由裁量空間過大,為防止主觀恣意,需要建立一套評估機制,規范自由裁量,使之科學化。非羈押措施可行性評估機制旨在通過評估非羈押的風險,正確判斷未成年人適用非羈押強制措施的可行性。
(二)建立幫扶教育基地
為呵護無羈押必要涉罪人員,我國成立了非羈押幫扶教育基地。以山東東營河口“黃河驛站”為例,在東營市河口區,有一座由該區檢察院牽頭成立的“黃河驛站”。
以“黃河驛站”為范例,我國在此后推廣建立觀護基地時,不僅可以借鑒國外的先進經驗,也可以參考本土試點單位的工作模式,結合各地的具體實際情況,建立符合當地情況的觀護基地。
我國現代未成年人刑事司法的發展史僅20多年,它的發展主要是基于司法改革的不斷推進和司法實踐部門的不斷創新。現階段的整個刑事強制措施制度也存在諸多弊端和問題,對于刑事強制措施體系的完善也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我們可以先以未成年人未決非羈押制度的實施為突破口,通過理論與實踐的探索形成一個較為完善的未成年人未決非羈押制度,通過該制度在理論上以及司法實踐中的不斷完善推動整個刑事強制措施制度的改革。
[1]王貞會.審前非羈押原則和人權保障[J].中國法律,2014(6):25.
[2]陳思博.非羈押性強制措施制度研究[D].遼寧大學,2012.
[3]馬麗.未成年人未決非羈押制度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15.
[4]門美子.未成年人犯罪適用非羈押性強制措施可行性評估機制研究[J].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5):92.
D925.2
A
2095-4379-(2016)33-0265-01
魏子琪(1995-),女,山東臨沂人,煙臺市煙臺大學知識產權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