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洪雪
河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河北 石家莊 050024
?
唯物史觀視域下“人”的問題的四大理論辨析
趙洪雪
河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河北 石家莊 050024
“人類解放何以可能”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理論主題,也是哲學史上對人的最深切最真實的關懷。然而對于人的研究略顯不足,缺乏對人的問題的系統和深入的探討,隨著社會水平的不斷全面發展,人也在不斷的發展然而這種發展似乎又是在面臨著極其復雜的環境中的發展,改革開放特別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一方面,為人的發展提供了一個更廣闊的空間和條件,另一方面,又衍生出一些制約和阻礙人的發展的新的問題,給人的生存發展提出了新的挑戰。這就要求我們對關于人的發展的深層次的問題作深入的理論分析,直面時代和實踐中提出人的問題,并作出深刻的解釋與說明。
馬克思;唯物史觀;人的問題
馬克思唯物史觀考查社會歷史的前提和基礎是人,馬格斯所說的“人”是針對費爾巴哈抽象性的人本學而提出來的“現實的人”,而這種現實的人是在實踐的基礎上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并受到在實踐的基礎上所形成的社會關系的制約,在此基礎上,馬克思又從不同的角度闡釋了人的屬性進而揭示人的本質。因此,要想達到對人的本質的正確理解,就必須從分析人的實踐活動入手,進而研究人們在實踐基礎上所形成的社會關系,探討人的屬性,揭示人的本質。進而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的價值目標?,F實的人——社會關系——人的屬性——人的本質——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是構成科學的揭示人的奧秘的一條基本思路。
歷史從來都是人的歷史,因此任何唯物史觀的基礎和前提都是人,但不同于以前哲學中考查的人,馬克思所指出的人“不是處某種幻想的離群所居和固定不變狀態的人,而是處在現實的、可以通過經驗觀察到的、在一定的歷史條件下進行的發展過程中的人。只有要描述這個能動的生活過程,歷史就不在像那些本身還是抽象的經驗論者所認為的那樣,是一些僵死的事實的匯集,也不再像唯心主義者所認為的那樣,是想象的主體的想象的活動。”[1]由此,我們可以看出馬克思所指出的人是現實的人,這種現實的人又是處于一定歷史背景中的能被“經驗觀察到”的人。使唯物史觀與唯心史觀區別開來。
馬克思將現實的人作為唯物史觀的理論前提和出發點:“我們開始要談的前提不是任意提出的,不是教條,而是一些只有在想象中才能撇開的現實的前提。這是一些現實的個人,是他們的活動和他們的物質生活條件,包括他們得到的現成的和由他們自己的活動創造出來的物質生活條件。因此,這些前提可以純粹經驗的方法來確認?!盵2]馬克思將現實的人作為唯物史觀的出發點是在揚棄費爾巴哈的“自然的人”和黑格爾的“無人身的自我意識”的基礎上提出來的。吸取了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原則和黑格爾的思辨主義的能動性,加之生成了以現實為基礎的新的思維方式。馬克思認為只有回到現實中去考查人才能克服舊哲學的局限性,才能正確的闡明歷史的根本觀點提供研究歷史的根本方法為進一步深刻而科學的研究歷史創造了條件。“我們不是從人們所說的設想的、所想象的東西出發,也不是從口頭說的、思考出來的、設想出來的想象出來的人出發,去理解有血有肉的人。我們的出發點是從事實際活動的人?!盵1]在這里馬克思對唯物史觀的出發點做出了科學的概況并指出這種概括并不是主觀臆想的或抽象出來的“類”本質的人,而是從事著實際活動的人,即從事物質生產活動的現實的人。
實踐是人的根本存在方式和本質活動,人的出生賦予人生命,使他成為自然的人生物學意義上的人,而出生只能是個人成為人的可能性,卻不是現實性。在馬克思哲學視角中,作為對象的人是現實的人,是通過對自然的實踐而存在的“有生命的個人”即現實的人是從事實踐活動經過社會化的人。所以只有從實踐出發才能把握現實的人進而揭示人的本質。
首先,實踐生成和發展著人的自然屬性,人是自己的實踐活動的產物和結果。人是環境的產物,人在他所處的環境下謀求生存但人和動物有著本質的區別,這種本質區別在于人是從事實踐活動的人,人可以通過實踐獲得自己生存所需的物質生活資料,而物質生活資料的生產正是人區別于動物的本質性活動。同時,環境正是由于人的物質生產實踐活動而改變,環境創造人同樣人也創造環境,人是他自己的物質生產活動的產物和結果。人的自然存在驗證著人的自然的本性和需要,而人的自然的本性和需要又只能是通過生產實踐來滿足。
其次,實踐生成和發展著人的社會屬性,人們在通過生產實踐活動來滿足自身的本性和需要的過程中,人們不僅與自然界發生了聯系,而且人與人之間也必然結成一定的社會關系,而這種社會關系又直接的塑造了人的社會屬性。
最后,實踐生成和發展著人的精神屬性,人們通過實踐來滿足自身需要,而這個實踐的過程又會作為目的以觀念的形式存在在實踐者的頭腦中,決定著人們活動的方式和方法。可見,人的意識是在實踐過程中生成和確立的。實踐使人的生命活動成為有意識的生命活動。
總之,人在實踐活動中成為一種“總體存在物”,實踐生成和發展著人的自然屬性、社會屬性和精神屬性,實踐是人的根本存在方式和本質活動。
馬克思曾經對人的本質下過定義,認為人的本質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馬克思批判費爾巴哈將人的本質解釋為一種抽象的類本質,闡明了人的本質是社會關系的總和是實踐的產物。當把實踐作為對象性的活動展開時,你會發現作為主體的人也成為了對象性的存在物。這種對象性表明了一種關系性,而人正是在實踐中結成了人與自然的關系、人與人的關系以及人與其意識的關系。通過對這些關系的展開可以使人的本質具有全面而豐富的規定性。
首先,在人與自然的關系中,在馬克思看來,人首先是有生命的自然存在物,人的自然存在是人性的自然基礎,是“肉體的、有自然力的、有生命的、現實的、感性的、對象性的存在物”[2],人是具有自然屬性的。同時,正是由于人是一種自然存在物決定著人具有自然本性和需要,而這種需要只有在生產實踐才能得到滿足,人通過生產實踐使自然界變成自己的“無機的身體”,建立了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
其次,在人與人的社會關系中,現實的人是社會存在物,具有社會屬性。任何人始終處在特定的歷史環境之中,脫離社會的孤立的個人是思維中的抽象,是不存在的。歷史無非是各個時代的人在其特定的歷史環境下的實踐活動。在實踐中人與人之間相互交往發生聯系結成一定的關系,實踐本身就具有社會性,人們的實踐活動無論是就其存在方式還是內容來說,都是社會活動。
最后,在人與其意識的關系中,現實的人是有意識的存在物,具有精神屬性。首先人是有意識的,其次,人能夠認識到這一點,最后,人能過發揮意識的能動作用,正是基于這三點人能夠將自己與自己的生活區別開來,將自己生活乃至將自己的生命活動當作是自已的意識的對象,并能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而動物并不把自己和生命活動區分開來,由此,有意識的生命活動將人與動物的生命活動直接區別開來。同時,意識是實踐的產物,是作為目的以觀念的形式存在在實踐者的頭腦中,并決定著人們活動的方式和方法。
總的來說,馬克思從實踐展開過程的具體關系中全面而深刻的把握人的存在,把人看作自然的、社會的和有意識的存在物,具有自然屬性、社會屬性和精神屬性,并在具體的關系和人的屬性中探究出人的本質“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
唯物史觀是“關于現實的人及其歷史發展的科學”,也是探究人類歷史及其發展規律的科學,是在對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社會歷史條件的系統闡釋中展開的。現實的人不僅是唯物史觀的理論前提和出發點,更是唯物史觀的理論歸宿。馬克思基于資本主義現實中人的生存狀況的分析,對社會現實特別是資本邏輯批判的結果體現著實際的反對和改變人受到剝削、被奴役狀況的訴求。追求每個人的自由與解放是馬克思全部理論的根本宗旨,也被看做未來共產主義社會的基本準則,需要馬克思主義者終身不渝的實踐。
現實的人是現實性與歷史性的統一,在馬克思看來,人不僅是一種現實存在,而且是從事歷史實踐活動的人,是在社會歷史的大背景,研究人的存在與發展的。現實的人是處在一定社會歷史條件下從事實踐活動的人,而歷史實踐活動是歷史主體與歷史客體雙向活動的過程,人既是歷史的“劇中人”又是“歷史的劇作者”。歷史是由人創造的,但創造歷史的人是處于特定歷史階段的人,受當時的歷史階段人的實踐活動所創造的物質條件的制約,也就是說,人不能隨心所欲的創造歷史,并要在前人所創造的既定的社會歷史條件的制約下,從事自己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體現他們活動的受動性;然而,人又是歷史的“劇作者”,在創造歷史時充分的體現了他的自覺性與能動性。人與其他動物的最大區別就在于人是有意識的,人不僅有意識,更重要的是人能意識到自己是有意識的,這就使人在從事實踐活動時有了自覺性和能動性,而不是簡單的被動的順從現實。
馬克思在考察人的任何問題時,總是力圖將這一問題放到發展歷史問題中去考察,并力圖在發展歷史中找到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和途徑。在馬克思看來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實現是一個歷史過程,而這一過程主要包括三個階段:“人的依賴性”、“獨立的個人”和“自由而全面發展的個人”。馬克思考察了資本主義社會中人的發展狀況,資本主義之前的社會中人的發展狀況,并相比較??吹搅速Y本主義社會的進步,但從未來理性的共產主義社會的這一歷史高度來評價從人的真正的自由和發展來看,論證了資本主義社會的局限性。
在馬克思看來,共產主義不過是“聯合起來的個人”所組成的“自由聯合體”,“在那里,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3]因此,“完成這一解放世界的事業,是現代無產階級的歷史使命。深入考察這一事業的歷史條件以及這一事業的性質本身,從而使負有使命完成這一事業的今天受壓迫的階級認識到自己的行動的條件和性質,這就是無產階級運動的理論表現即科學社會主義的任務”[3]。
[1]馬克思,恩格斯.費爾巴哈[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
[2]馬克思.188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3]中共中央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B038
A
2095-4379-(2016)33-0276-02
趙洪雪(1989-),女,河北滄州人,河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學碩研究生,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