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亞婕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山東 青島 266580
?
論懲罰性賠償的環境法適用
孫亞婕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山東青島266580
我國當前環境侵權案件的懲處力度明顯小于違法成本,造成的后果就是違法企業有恃無恐,環境侵權案件屢禁不止。懲罰性賠償是我國民事權益保護領域的法律制度,主要是對于那些故意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經營者進行懲罰的措施。經過相關實踐的檢驗,懲罰性賠償制度具有良好的預防和懲治作用。這就給我們一定的啟示,在我國環境侵權案件處理的現實中,引進懲罰性賠償制度,顯得尤為必要。
環境侵權;懲罰;賠償
懲罰性賠償制度,具體規定在我國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食品安全法》等相關法律中。主要是在發生因經營者故意,引起消費者合法權益受到損失,或者造成人身傷害的情況下,對經營著處以雙倍三倍甚至十倍處罰的措施。該類措施在消法和食品安全法中規定的比較詳細。懲罰性賠償制度的價值,一方面是給受害者經濟上的補償,減小因經營者侵權造成的經濟和精神的創傷,另一方面對違法經營者起到震懾作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預防作用。懲罰性賠償具有報復性,它規定賠償額度往往數倍于違法行為所得,這就極大的提高了經營者的違法成本,使得經營者在為行為時權衡利弊,放棄僥幸心理,誠實守信,從而達到預防違法,維護正常的市場秩序的效果。
我國關于環境侵權案件的賠償制度中,并沒有懲罰性賠償的規定。雖然環境法對環境侵權行為進行了相關立法,對這類侵權行為的懲處也有多種責任承擔方式,但是力度仍然不夠。環境侵權案件一旦發生,對環境造成的影響,對受害人的損害都是巨大的。但是違法者受到的懲罰與其實施行為得到的利益相比很小,這就助長了違法者實施違法行為,侵害被害人的合法權益的勢頭。
環境法是關于環境侵權案件及相關問題的專門法律,對于懲治環境侵權案件,保護被侵害人的合法權益有著重要的作用。但同時由于立法的不足,對環境侵權案件的處罰力度明顯偏輕,被侵害人的合法權益得不到有效的保護。而懲罰性賠償制度通過相當時間的實踐,顯示出了其預防、懲治、救濟等方面的優勢,因此在環境法中引進該制度十分必要。
(一)環境侵權案件頻發,處罰手段乏力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各種各樣的企業數量增多,因此帶來的廢水廢氣廢料排放,各類污染事故數量和規模也呈現上升趨勢。環境侵權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其在空間上涉及的范圍大,人數多,后續效果持續時間長,一般對被侵權人造成的影響是不可估量的。但是我國關于環境侵權中對被侵權人的保護手段有限,主要是對相關的侵權人進行罰款,責令其對被侵權人進行賠償。但是賠償的額度遠遠不能折抵對被侵權人造成的損失。因此引入懲罰性賠償制度,增加侵權人的違法成本,才能對其造成心理上的震懾,起到預防這類案件發生的作用。
(二)彌補立法不足,完善法律構建
面對當前環境侵權案件頻發的情況,在相關環境立法中引入懲罰性賠償制度勢在必行,但是我國相關立法中并沒有具體規定。環境侵權是一種特殊的民事侵權行為,雖然在其他民事立法,如侵權責任法中有關于懲罰性賠償的規定,但是這畢竟不是規定在環境法中,在相關司法實踐中帶來不便。故而將懲罰性賠償明文規定在環境法中,對于彌補立法的不足,構建完善的法律制度有著重要作用。
(三)保護被侵害人合法權益的要求
社會的進步,法治的完善,都對強調對公民權利的保護。環境侵權案件侵犯的是廣大人民群眾的權益,從法理和情理角度都應該受到嚴厲的打擊,但是我國相關法律的不健全,使得對被侵權人的保護力度明顯不足,這與我國建設社會主義法制社會的初衷是不符合的。
懲罰性賠償適用于環境法十分必要,但是該如何適用仍需要進一步明確。在立法層面,應將懲罰性賠償明確的規定于環境法。作為位階較高的法,法律有著更高的權威性。將懲罰性賠償作為一項具體的法律規則寫進環境法,體現了我國對于環境侵權案件的重視,和對受侵害人的救濟程度。將該制度寫進法律,這就為環境侵權案件的處理提供了參照。但是,法律語言具有限制性,限于篇幅,不可能將所有的細節一一羅列,對于具體的細節,可通過出臺相應的司法解釋來規定,這樣整個立法體系就趨于完善。在司法層面,對于環境侵權案件,由于每個案件都有自身的特點,這就要求在處理具體案件時要結合案件的具體情況和相關法律規定,對于具有指導性的案例進行借鑒,使得案件的判決結果更接近實質正義。對于守法層面,要加強宣傳教育,讓人們認識到懲罰性賠償的嚴厲性,在內心產生敬畏,從而達到預防的作用。要采取多種形式將懲罰性賠償作為一項完善的制度引入環境法,達到保護被侵害人合法權益的目的。
[1]汪勁.環境法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201-202.
[2]王燦發.環境法教程[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7:256-258.
D923;D922.294
A
2095-4379-(2016)30-0217-01
孫亞婕(1992-),女,漢族,山東青島人,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碩士在讀,研究方向:刑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