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冠軍 許 薇
北京市延慶區人民檢察院,北京 102100
?
土地流轉起貪心虛構事實騙補償
范冠軍許薇
北京市延慶區人民檢察院,北京102100
摘要:本案中涉及的占地補償正是該區生態智能發配用一體化示范項目,這不僅給靠土地賴以生存的農民帶來了一筆數目可觀的經濟利益,同時也為犯罪分子提供了犯罪契機。
關鍵詞:土地流轉;騙補償
一、案情介紹
2010年底,北京市電力公司“智能電網項目”在某區A村承租土地,該區鎮政府成立了五個小組負責地上物普查統計工作,苗某為第一組組長、馬某為第三組組長并配備了相關人員協助。張某是該區某鎮政府農業服務中心退休人員,在得知智能電網項目要承租該村土地時,感覺到這是有利可圖的時機。
張某在A村的鳳橋有一塊地,但該地塊上并沒有什么值得統計的補償物,不過張某并不死心,在看到同村村民袁某家的土地上種了很多葡萄樹,便預謀將袁某家的葡萄地當作自己的給統計人員統計,以便達到詐騙巨額補償款的目的。事后,有人舉報這件事,張某得知鎮紀委要來復查,便提前找到負責指認地塊的同村發小韓某并說明實情,讓其幫忙將紀委的人帶到袁某的葡萄地復查,就這樣張某躲過了紀委復查并得到302288元補償款。經過詐騙得手后。2011年初,馬某熱情款待這位退居二線的同僚。聊天過程中,張某說明了來意,想讓作為第三組組長的馬某在統計自家土地時給予照顧。沒過幾天,馬某負責的第三組來到張某位于小石橋的地塊附近時,張某跑到馬某跟前,并將馬某一個人帶到自家地邊,讓馬某多做點兒。實際上,張某的這塊地上只有幾顆雜樹和一些搶栽的蘋果樹苗,根本不值幾個錢。但是馬某為謀取個人私利,這塊地按照50多萬元的標準出個單子,張某從中獲利。隨后馬某便指使他人偽造了一份地上物統計單,并報鎮經發辦制定了534400元的補償協議書。2014年12月19日,北京市某區人民法院以詐騙罪、貪污罪、行賄罪判處張某有期徒刑17年;以玩忽職守罪判處苗某1年有期徒刑,緩刑1年。涉案的馬某、劉某和時某已另案處理。
二、法律解讀
張某觸犯詐騙罪、行賄罪和貪污罪三項罪名,為何判處有期徒刑17年,本案中,張某詐騙公私財物72萬元之多,屬于詐騙數額特別巨大,應判處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向時某行賄2萬元應判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張某、馬某犯共同貪污罪且貪污數額53萬元之多,應判處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無期徒刑。張某在本案中具有立功表現、認罪態度較好且積極退回一部分贓款,屬于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的量刑情節。因此,法院在認定犯罪事實的基礎上又充分考慮量刑情節,才依法判處張某有期徒刑17年。本案中,苗某不具有非法占有補償款的目的,也沒有使用欺騙的方法騙取公私財物,在整個過程中苗某只是被張某的行為所欺騙,但是作為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苗某沒有認真負責,在有能力履行職責的情況下卻沒有正確履行職責導致國家遭受重大損失,因此法庭認定苗某構成玩忽職守罪。
三、對策建議
(一)加強農村和基層組織的法律知識普及,尤其是涉農領域的犯罪警示教育
農民和基層干部的文化水平相對偏低,對法律知識的了解少之又少,因此加強法律知識的普及,對提高涉農領域的犯罪預防工作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一是在農村和基層組織建立常態化的法律知識宣講組。區縣政府牽頭,檢察院和法院提供法律人才,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配合涉農領域的典型案例給農民和基層干部上一堂法律課。二是開展具有針對性的法律宣傳警示教育。每當有土地流轉的涉農補償工作時,要提前對參與的農民、農村干部、基層干部等開展法律警示教育,讓所有人員能夠充分知曉觸犯法律是需要支付昂貴的代價。
(二)進一步完善農村土地流轉制度的法律法規,從源頭上堵住漏洞
我國土地流轉補償制度尚不完善,尤其在很多農村土地流轉不規范,私下亂換土地現象嚴重,這就給以后的土地流轉補償工作埋下隱患。一是加強農村土地確權工作。隨著國家進一步放開農村土地流轉限制,土地管理部門應盡快完成土地確權登記工作,私下流轉的土地應向土地管理部門登記備案方可生效。二是完善土地流轉補償制度。土地流轉補償涉及農民的切身利益,因此土地補償必須以土地確權的書面材料為前提,防止虛假土地權屬人進行冒領補償款。三是建立第三方土地補償標準評估制度。地上物的補償標準千差萬別是導致土地流轉補償犯罪的重要原因,因此建立第三方評估機構對地上物的價值進行實時評估作為補償的前提條件之一的制度。
(三)加強對土地流轉補償工作的管理,嚴格審查補償程序,由形式審查走向實質審查
一是完善土地流轉補償工作的程序管理。在土地流轉補償工作的程序上要嚴格管理,促進土地流轉補償工作有序進行,防止農民和基層干部相互勾結,杜絕暗箱操作。二是提高土地流轉補償工作的科學性,避免“一言堂”的發生。在確認土地權屬、地上物數量、補償標準等方面,要進行科學性的分工負責,多人確認簽字方可生效,徹底規避一人說了算的亂象。三是加強發放補償款的終端實質審查。犯罪的目的是為了得到補償款,那么終端實質審查就顯得尤為重要,在進行終端審查時要嚴格審查土地權屬的書面材料,并通過實地考察、抽查、暗查等方式進一步加強實質性審查。
[參考文獻]
[1]李智.“智能電網創新示范區”建設研討會在京召開[J].電氣技術,2014(08).
[2]喬梁,楊紅玉.食品監管瀆職罪立案標準探討——兼談立案標準的明確性原則[J].公民與法(法學版),2013(11).
中圖分類號:F301;F2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379-(2016)20-0177-01
作者簡介:范冠軍(1983-),男,漢族,北京人,本科,北京市延慶區人民檢察院,檢察官,研究方向: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