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印斌
前不久,海南三亞一份“客房價格最高不過5000元、自助早餐最高不過350元”的“限價令”,引發輿論熱議。對此,三亞物價部門回應,限價旨在為高端酒店劃一條“紅線”。據披露,在2015年備案的旅游飯店中,僅有28家自助早餐核準備案價格達350元/位,大部分旅游飯店早餐價格適中。
很多人都在調侃、質疑三亞限價令的荒誕,指出所謂的“紅線”很難真正限價,反而會將天價消費合法化,甚至有“假借限價助漲價”“假借干預助宰客”的嫌疑。這樣看似嚴厲的行政管制,只會讓企業有動力、有底氣將政府最高限價移作普遍價格,而消費者卻根本無力維權,只有被動接受的份兒。
事實上,盡管從2011年開始,三亞即對節假日酒店客房、早餐價格進行“政府指導”,可現實的情形并不樂觀。據報道,2015年春節期間,面對物價部門的“限價令”,三亞仍不乏3萬至5萬元一晚的“天價房”。
且不論政府限令的實際效果,我更感興趣的是限價之外的另一條“紅線”。既然350元早餐確實存在,且有28家酒店之多,那就意味著,在三亞事實上存在著兩個方陣:一個是可以負擔5000元房價、350元早餐的富裕人群;而另一個則是雖然也想“躲霾”“洗肺”,支付能力卻相對不足的人群。
一般而言,兩者并不是一碼事,不通聲氣,也未必愿意通聲氣,彼此隔膜甚至完全割裂,各自過著不一樣的生活。只是因為政府一則“限價令”這個“共同話題”,才偶爾有了些許交集。而從內里看,即便是在輿論擾攘的漩渦中,彼此的感受也未必相同。有能力享受海天盛宴的繼續享受,陽光沐浴、沙灘按摩、游艇兜風、美女養眼……而吐槽房價太貴、餐費太貴的,則照樣援引街頭的油條、包子做參照,以為早餐太貴的鐵證。
這實在是一種語境的混搭與錯位。原本只能接受油條、包子的游客,還在那里以極大的義憤指責政府沒有管住350元的早餐;而那些平素一直享用高品質頂級早餐的人群根本不以為意。其實,三亞政府部門在回應中已經透露出來,備下350元早餐的乃是28家高端旅游飯店,主要分布在亞龍灣區域、海棠灣區域、大東海區域。這是什么地方?去過的想必知道,這些地方是三亞“五大名灣”之三,風光旖旎,且沉寂異常,那是高端人群的目標地,而非尋常百姓盤子里的菜。
類似的割裂與疏離,一直隱隱存在于現實人生,民眾也能感覺到這種存在。本來,在尋常生活中,各自循著各自的軌跡游走,鮮少交集的機會。到三亞旅游,往往也各有各的消費預期和承受力。住快捷酒店的無意敵視住高端旅游飯店的,反之亦然。這是市場識別的常態,只是因為三亞市一紙“限價令”,才共同出現在公共討論的空間里。
這條貧富差距的“紅線”,可能是合理的,卻也那樣凌厲刺眼。尤其讓人擔心的是,有朝一日我們從舒爽的海風中醒來時,可能會真的發現,我們原本可以承受的油條、包子居然開出了350元的天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