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志剛

資本是逐利的,但并非是盲目的。當前中國體育產業“大”與“小”之間的巨大落差給了中國體育產業無限想象空間。
與歐美發達國家相比,擁有最龐大人口的中國體育產業,卻只能用微不足道來形容。然而,“46號文”(即《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的發布,卻在瞬間點燃了中國體育產業市場。種種跡象表明,中國體育產業正迎來屬于自己的黃金時代。而“嗅覺”最為靈敏的產業資本則沖在了最前面,大有先下手為強的態勢。
體育被“資本”盯上
2015年,是中國體育產業發展的“大年”,而這與資本息息相關。
2015年12月28日,萬達體育控股有限公司全球總部正式落戶廣州。通過一系列資本布局,萬達體育在短短一年時間內就成長為世界最大體育產業公司。
2015年1月,萬達集團以4500萬歐元收購西班牙足球俱樂部馬德里競技隊20%股份;2月牽頭并購全球著名體育媒體制作及轉播公司盈方體育傳媒集團100%的股權;緊隨其后收購美國世界鐵人公司(WTC)。
盡管成為了世界第一,但在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看來,全球總部的設立只是萬達體育過去一年內各種并購和布局的一個階段性升級,“它不是終點,相反會是一個新的開始”。
除了萬達,資本強勢介入體育產業的大手筆著實不少。
2015年10月28日,2016~2020年中超電視公共信號制作及版權合作伙伴簽約發布會在北京舉行,中超聯賽正式宣布與體奧動力簽約合作,價格“5年80億”,轟動業內。要知道,中超版權的起拍底線被設置在3億元,但體奧動力一出手年均價格就超過15億元。對于這樣的高溢價,體奧動力執行董事李義東卻覺得“值”。
還有風光無限的廣州恒大淘寶足球俱樂部,于2015年11月6日在新三板正式掛牌上市,成為亞洲首家登陸資本市場的足球俱樂部,估值高達176億元,一舉超過曼聯、拜仁等歐洲豪門,位列皇馬、巴薩等之后,成為全球價值第三的俱樂部。
為什么體育產業如此吸金?王健林在接受《經濟觀察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體育產業有巨大發展空間,接下來將實現跨越式發展,體育產業是一個前途非常看好的朝陽產業。“中國電影行業已連續六年實現環比35%的增長,創造了世界電影史的奇跡,相比之下體育產業更有價值,因為它不僅像文化產業一樣提供精神層面的享受,還提供身體健康,把娛樂和健康結合在一起。”
體育產業的“小”與“大”
資本是逐利的,但并非是盲目的。當前中國體育產業“大”與“小”之間的巨大落差給了中國體育產業無限想象空間。
按照政府部門公布的信息:2014年中國體育及相關產業收入不到3000億元。按照國際慣例,只有體育賽事、體育經紀、體育傳媒這些內容才是真正的體育產業。如果按這個標準,中國體育產業規模最多也就1500億。
對比一下美國,美國體育產業在過去10年間以數倍于GDP倍數的速度在擴張。2014年美國3億人口,體育產業收入達到5000億美元,相當于3萬多億人民幣。
全國政協委員劉敬民介紹,我國人均體育消費與發達國家還存在著較大的差距。相關抽樣調查顯示:2014年,我國體育消費數據為645元人民幣,約折合105美元,而英國2013年為619.6美元,法國2013年為310.4美元,德國2011年為470.4美元。
體育產業是一個龐大的產業鏈條,是橫跨生產、服務、消費的產業,涵蓋體育用品、體育賽事、體育服務等板塊,從美國等體育產業發達國家情況看,物質層面的體育用品只占很小的比例,真正的大頭是體育服務業。
在劉敬民看來,與發達國家相比,體育服務業是中國體育產業最大的短板,體育教育培訓、體育金融、體育廣告、體育轉播等體育產業鏈延伸不足,未成規模。即便體育用品市場,整體上也處于“大而不強”的狀況,缺乏國際競爭力。中國體育用品制造業占據世界體育用品業65%以上的份額,但在世界體育品牌100強企業中,沒有一家中國企業。
差距意味著落后,但對一個產業而言,更意味著潛力。中國經濟正處于轉型升級期,體育產業的“綠色消費”屬性無疑與新常態發展趨勢相契合。而日漸富裕的國人,健身意識和體育消費能力也會逐步增強。
而在政策層面,國家也為體育產業發展規劃了宏偉藍圖。
2014年10月2日,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把增強人民體質、提高健康水平作為根本目標,提出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達到5億,力爭到2025年體育產業總規模超過5萬億元。這意味著未來10年,中國將超越美國成為世界最大體育產業大國。
如何“激活”龐大市場
資本的強勢介入,點燃了中國體育產業發展第一把火。然而,從產業可持續發展角度看,要想徹底激活龐大市場,除了依托資本的助推,還需要“上下”一心的力量。
從“上”來看,除了“46號文”,還需國家政策的持續給力。全國政協委員駱沙鳴認為,應將體育產業列入我國“十三五”綠色支柱產業發展規劃,而且應予政策扶持,資助業余體育健康發展。要充分發揮政府在體育產業發展方向、人才流動與資金流向上的引導作用,加大對體育產業支持力度。
從“下”來看,體育產業的潛力源于民眾。泰山體育產業集團董事長卞志良認為,中國體育產業發展的突破口應當是全民健身。“全民健身是一個無限大的市場,只有全民健身市場實現了大突破,體育消費才會有質的飛躍,體育產業才會有大的發展,我國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國,經濟規模全球第二,全民健身這個大市場在全世界是獨一無二的,也是前景無限的。”
駱沙鳴也認為,應把我國全民健身活動與做大做優我國體育產業有機結合,加快我國體育產業行業協會建設,成立我國體育聯盟。引導支持我國體育經紀業和體育贊助業、體育健身娛樂業健康發展。休閑健身娛樂業可帶動旅游、交通、食宿、體育用品設施等方面消費,存在巨大商機。
在卞志良看來,要打開體育消費市場,除了政策支持、物質投入,還要著力提升民眾體育消費意識,“經濟發展了,人們的生活富裕了,但受傳統文化思想的影響,廣大基層群眾往往把主要消費放在吃穿住行等方面,寧可就醫,也不愿健身,更多的人根本沒有把體育當作消費,對體育消費熱情普遍不高。全民體育消費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