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 鵬
天津市南開區人民檢察院,天津 300000
?
安全生產中法律實施的完善
晏鵬
天津市南開區人民檢察院,天津300000
摘要:針對安全生產現狀,結合我國立法情況,分析當前安全生產存在的諸多問題,剖析原因并提出相應對策,同時結合法律的實施及檢察機關的介入,提出自己的思考。
關鍵詞:安全生產;法律;對策
隨著我國經濟總量的增長,尤其是第二產業的蓬勃發展,生產安全事故逐漸增多,我國也高度重視這類情況的發生,采取多種措施進行綜合整治,取得了顯著效果,但應該看到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時,還是存在諸多問題,我們面對的安全生產隱患仍然比較嚴重,本文從法律層面著手,找尋問題突破口,深挖其在法律層面的根源,謀劃具體法律手段和措施來破解安全生產事故這一難題。
一、安全事故的概念及我國立法現狀
(一)安全事故的概念
明確安全生產的概念,對于我們進一步分析安全生產的原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和價值,生產安全事故是指生產經營單位在生產經營活動以及與生產經營直接相關的活動中突然發生的,傷害人身安全和健康,或者損壞設備設施,或者造成經濟損失的事件。而安全生產主要是要預防各類生產安全事故的發生,提高應對各類生產安全事故能力,避免和減少生產安全事故造成的傷亡和損失。①
(二)我國目前在安全生產方面的立法情況
在刑法上,將對于安全生產方面的犯罪行為主要規定到刑法第二章,即危害公共安全罪這一章,列舉了包括鐵路運營安全事故罪、重大勞動安全事故罪等九種罪名來處置相關違法犯罪行為,在刑法第九章,用瀆職罪這一罪名,對于那些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濫用職權或者玩忽職守,致使公共財產、國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行為進行了刑法層面的規制,此外還規定了一些涉及環境污染層面的犯罪,比如說重大環境污染事故罪等。同時在安全生產法,勞動法、勞動合同法、礦山安全法等各具體的單行法也有著明確的規定。我國還設立了大量行政法規,部門規章等用以規制安全生產方面問題,使我國在立法層面能做到有法可依。
二、我國安全生產領域法律實施存在的問題
(一)法律法規實施監管不完善
對企業來說,在日常工作中,安全生產監管并未有效運行,企業內部監管部門不能有效履行職責,在具體操作上欠缺辦法,對于違規違法行為缺乏有力的監督手段和警示措施,監管工作存在著短期性和臨時性特點,做不到常態化,專業化和規范化,國家制定和頒布的法律法規不能得到很好的落實,給經濟社會的發展帶來隱患。
對于國家的管理部門來說,尤其是安監部門,存在人員工作量比較大,人員不足且整體素質參差不齊等狀況,執法人員不足,機構運行不暢,在實際工作中,單位會雇傭臨時人員,而恰恰這些工作人員直接承擔很大一部分監管工作職責,但這部分人員大多不熟悉安全監管業務和相關法律法規,在具體的工作中很難將工作任務具體落實,致使安監工作的效果大打折扣。
(二)職工安全法律意識薄弱
我國重視法律的宣傳教育,著力提升職工法律意識的提高,企業運行越發規范,守法懂法用法意識逐步提升,但在現實中,仍然發生大量違法違規現象,企業以生產經營盈利為主要目的,對于法律的宣傳大多處于從屬性地位,在一些企業,由于生產任務重,學習政策法規的時間較少。在組織員工學習時,偏重知識傳授而忽略內涵解讀,偏向法律講解而輕視與實踐結合,導致干部不能完全理解安全生產的重要性,尤其缺乏相關考評程序,對于法律的學習很難提升到重要的地位。職工重視生產經營性工作,個人學習的積極性不高,對法律知識的運用能力不強,諸多因素造成了目前職工安全法律意識薄弱這一問題。
(三)工會沒有充分發揮其維護職工權利的作用
工會是企業職工利益代言人,對職工保護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對維護職工勞動生產權益,營造科學安全的生產環境應該發揮積極作用。工會應依法組織職工參加本單位安全生產的民主管理和監督,維護職工合法權益。但在現實生產工作中,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對勞動合同安全內容缺少話語權,勞動者拒絕違章指揮和強令冒險作業的權利得不到保障,工會履行群眾監督職責的要求得不到貫徹,工會的職能很難得到有效的發揮。
三、我國安全生產領域法律實施的完善
(一)發揮工會在維權層面的監督作用
工會充分發揮作用是由其性質特點決定的,作為工人階級的群眾組織,應該強化對職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訓職能,工會要積極參與企業安全生產相關的規章制度制定的過程中去,結合本單位生產經濟情況實際,從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的角度出發,及時反映安全生產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工會要大力推動企業職工代表大會制度,提高職工在企業運行過程中的話語權,企業安全生產必須按照相關的規范要求,充分保障職工的知情權,接受工會及職工的合法監督。
工會組織要參加到安全生產工作的監督檢查工作中去,主動組織、參與企業的安全生產檢查活動。督促企業解決和消除存在的勞動安全衛生問題和隱患,工會組織要以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為重要內容,以保障工人能夠在安全的生產環境中生產為重點,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安全宣傳教育主題活動,與企業,職工一道營造安全生產,講法守法的企業氛圍,為保障企業安全生產鑄成第一道堡壘,進而推動企業提高安全生產管理的整體水平。
(二)完善法律在管理層面的構建作用
立足于現有法律法規,要最大程度實現立法效果,建立有效法律法規運行機制,制定切實可行的貫徹落實制度,是保障實現立法效果的必然途徑。通過建立目標責任管理機制,將實施過程情況納入日常工作管理范圍。必須常抓不懈地執行各項安全生產要求,落實各項規章制度,樹立安全生產意識,根植安全生產思想,才能真正避免事故的發生。
一旦安全事故不幸發生,我們也應沉著應對,也有賴于安全生產保障機制的建立。生產安全應急儲備必須充分具有針對性,僅僅依靠企業自覺自發是不夠的,必須借助法律來進行保障。從法律層面明確必要的人身、財產保險的強制性認購和專業隊伍的組織和培訓任務,以最低的成本實現最大的經濟社會效能。
(三)強化檢察機關法律監督職能,有效降低安全生產風險
在綜合運用行政監督,社會監督,行業監督等多種手段的同時,積極發揮法律監督職能,借助新興媒體擴音器作用,拓展法律監督的效果,進而發揮更加積極的震懾作用。強化主體責任,突出政府部門負責人,生產經營責任負責人,企業直接從事生產經營工作這三類人員的責任,對于涉及到行政責任的,按照《生產安全法》等法律法規追究其責任,對于涉嫌違反刑法,構成刑事犯罪,由公安,檢察院機關進行立案偵查起訴,涉嫌職務犯罪的由檢察院自偵部門展開工作,檢察院的作用應該覆蓋安全生產全過程,從生產之初,檢察院預防部門應主動與企業溝通,摸清情況,有針對性開展法律知識宣講,預防重特大安全事故的發生;在生產過程中,時時與企業互動,隨時掌握企業生產安全情況,加強與安監等部門協調配合,進一步理順各個部門關系,有效整合各種資源,及時進行信息互通資源共享,解決和幫助企業化解安全生產的難題,為企業安全生產保駕護航。
(四)充分發揮檢察機關職能,有力打擊違法犯罪行為
檢察院要充分履職盡責,首先要嚴肅查處直接造成安全生產事故的違法行為。強化重特大事故的應急管理,增強檢察機關的責任意識和職業敏感性,做到第一時間到達現場,第一時間控制嫌疑人,第一時間固化證據,對不執行安全生產標準,違規生產的單位責任人,加大懲處力度,檢察機關要從對人民負責的高度,從維護社會經濟發展的角度,積極開展工作,對于違法犯罪分子絕不姑息。
其次要深挖安全事故后的職務犯罪行為。檢察機關要做到不僅查處事故的直接責任人,對涉及職務犯罪,構成刑事違法的,檢察機關要積極介入,嚴厲查處相關人員的貪污腐敗失職瀆職等行為,在辦理案件的過程中,與上級院及時協調溝通,克服可能涉及到的辦案阻力。在法院審判環節中,對于認定事實,適用法律錯誤,違反訴訟程序的,堅決依法提出抗訴,對于違法減刑、假釋、暫予監外執行等問題,檢察院及時提出檢察意見予以糾正,保證法律權威。
最后要樹立協調意識,形成合力。行政機關與公安、檢察、法院之間要統一思想和標準,理順各機關的關系,避免標準不統一的問題,各自積極履行職責。公安機關應該對于安全事故的原因、事故的傷亡人數及傷亡情況及時出具調查報告,控制事故直接責任人。安監部門應該找尋事故發生的直接原因,及時找出疏漏環節,認定具體哪個崗位存在監管失職行為,對涉及刑事違法的及時移交公安機關或者檢察機關。檢察機關應及時掌握線索,以事立案,在配合公安機關查清重大事故的同時,重點調查事故背后有無相關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存在貪污,受賄,玩忽職守、濫用職權等職務性犯罪,嚴厲打擊相關責任人,最終實現有效預防同類犯罪案件發生的積極效果。
[注釋]
①司海燕.安全生產應急管理法制的完善[J].廣西社會科學,2012(8).
[參考文獻]
[1]司海燕.安全生產應急管理法制的完善[J].廣西社會科學,2012(8).
[2]李柔剛.中西方安全管理對標與企業工會促進安全生產的探析[J].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學報,2011(4).
[3]李運強.英國安全生產行政許可制度初探[J].華北科技學院學報,2012(9).
[4]張森.我國安全生產基層執法隊伍建設問題與對策[J].中國安全生產科學技術,2014(8).
中圖分類號:D92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379-(2016)14-0154-02
作者簡介:晏鵬,男,天津市南開區人民檢察院干部,研究方向: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