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櫻茜
上海海事大學,上海 201306
?
中國銀行業在巴塞爾協議Ⅲ的影響下對資本的管理
王櫻茜
上海海事大學,上海201306
摘要:巴塞爾協議Ⅲ的出臺體現了全球銀行業在監管風險領域做出的努力及發生的變化。資本監管始終是巴塞爾監管體系的核心,也是銀行風險管理的關鍵。中國2009年加入巴塞爾委員會。從我國商業銀行目前的利潤水平和資本質量來看,正適于轉變銀行的經營模式,繼續加強資本的管理水平,尤其在信貸規模和不良貸款方面。本文通過對巴塞爾協議Ⅲ及中國版巴塞爾協議Ⅲ的介紹,從不良貸款率的角度研究了我國銀行業在資本充足性方面的監督,并結合我國國情給出建議。
關鍵詞:資本充足率;中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
一、巴塞爾協議Ⅲ及中國版巴塞爾協議Ⅲ
為增強中國銀行體系穩健性和國際競爭力,中國銀監會制定了《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試行)》于2013年1月1日起實施,標志著中國版《巴塞爾協議Ⅲ》正式落地。經對比,“中國版巴塞爾協議”在資本充足率中的普通股核心資本充足率上要比《巴塞爾協議Ⅲ》的4.5%高出0.5%,杠桿率高出1%,“中國版巴塞爾協議”為各指標預留的過渡期比《巴塞爾協議Ⅲ》縮短了2年。這表明中國本土銀行業監管標準要比國際通用監管要求更嚴格一些。根據2013年的同行評議結果來看,中國實施《巴塞爾協議Ⅲ》得到了巴塞爾委員會的高度認可。然而,從全球銀行業的擴張規模來看,爆發式的增長已經使原本全球化程度、復雜性、關聯性和負外部性并不高的中國銀行業,躋身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之列。我們不得不深入思考如何為中國銀行業的發展保駕護航,使其在國際競爭中獲得公平的舞臺。
二、從不良貸款角度看我國商業銀行對資本的管理
不良貸款量過大會導致風險資本高,資本充足率低。過高的不良資產率會增加風險資產的比例。作為資本扣減項的呆賬貸款對資本充足率的影響很大,會增大銀行的信用風險。不良貸款阻礙了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的提高,不良資產問題也一直制約著商業銀行的發展進步。
最能反映銀行破產風險概率的指標是不良貸款率。若銀行的資本充足率與不良貸款率之間呈現負相關的關系,那就說明資本充足性的管理有效。用模型結合中國實際情況來研究資本充足率管制的有效性:
CARi,j=αo+α1SIZEi,j+α2ROAi,j+α3RISKi,j+α4CARi,j-1+α5STOCK+μi,j
RISKi,j=β0+β1SIZEi,j+β2CARi,j+β3RISKi,j-1+β4STOCK+νi,j
ROAi,j=γ0+γ1SIZEi,j+γ2CARi,j+γ3ROAi,j-1+γ4STOCK+εi,j
CAR:資本充足率。RISK:銀行不良貸款率。ROA:銀行資產收益率。SIZE:銀行規模。STOCK:銀行是否上市。i,j分別表示第i家銀行和第j年。可以看出,銀行經營狀況好時,盈利水平高,就會通過留存收益補足資本金,或者用留存收益沖銷呆賬壞賬,以降低不良貸款。因此,資本充足率與不良貸款率為負相關,與資產收益率為正相關。2003年我國四大銀行的不良貸款比率超過25%。其原因首先是我國對兩高行業(即高能耗、高污染)的需求旺盛。導致對兩高行業的投資過度,但是為了保護環境、節能減排,關閉了很多兩高企業,當初的信用貸款蒙受了巨大損失。再來我國的房地產發展迅猛,很多地方政府靠其追求業績。但如此迅猛的發展不符合經濟規律,存在很大的泡沫,商業銀行將大量貸款注入房地產市場的每個環節,承擔了所有風險。最后,信用體系不健全,銀行未儲存過貸款人的信用記錄,不符合貸款條件的人也能貸款。但從2003年開始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呈下降趨勢,得益于我國長期對不良貸款的處理。
三、對我國資本充足性管理的建議
在控制商業銀行風險的同時應加快金融創新的腳步,發展資本消耗小的業務來提升銀行的盈利能力,作為資本節約型的中間業務不依靠銀行資本,不受銀行資本充足率的制約,具有低成本、低風險、高收益的優勢。商業銀行應建立完善的風險控制機制和銀行內部評級機制來在銀行系統內實施全面的風險管理,提高監管的有效性;銀行業應加強金融數據體系的建設,為提取商業銀行資本損失準備提供有效依據;商業銀行可以開展銀行資產證券化業務,通過將缺乏流動性但具有未來現金流的信貸資產進行證券化,調整風險資產的規模和數量,實現減少加權風險資產的目的;豐富資本補充途徑,發行次級債、優先股或其他二級市場的金融工具來擴充有效資本以提高資本充足率,引入戰略投資者和民間資本來補充銀行資本,在一定程度上還能夠完善公司治理結構、提高銀行經營管理水平。
四、總結
巴塞爾協議Ⅲ和“中國版巴塞爾協議”都對過去的資本監管框架進行了調整和完善,對我國乃至全世界的銀行業的發展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尤其是加強對資本充足率的監管,既增強了銀行抵御風險的能力,又提高了銀行經營的穩定性,所以對我國商業銀行資本充足性的研究很有價值。我國不良貸款的狀況有所好轉。然而,更高的資本充足率會導致我國商業銀行的融資壓力。目前來看在由外部監管的同時加強內部管理也是相當重要。加強風險控制,轉換經營模式,豐富資本補充模式等,都能夠增強商業銀行自身抵御風險的能力。只有這樣我國的銀行業才可以在未來的競爭與機遇中生存下去,并繁榮發展。
[參考文獻]
[1]馬園園.巴塞爾協議Ⅲ的資本監管改革及其影響[J].黑龍江科學,2016(1).
中圖分類號:F83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379-(2016)14-0259-01
作者簡介:王櫻茜(1993-),女,漢族,山東煙臺人,上海海事大學國際法學專業,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海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