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山大學馬克思主義哲學與現代化研究所”成果推介“毛澤東與當代中國”叢書首批研究成果出版
日前,由中山大學馬克思主義哲學與中國現代化研究所暨哲學系博士生導師、廣州大學教授徐俊忠主編的“毛澤東與當代中國”叢書第一批研究成果已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
該套叢書力圖堅守嚴肅的學術立場,立足重大社會現實,在把握好“學術性”與“現實性”之間張力和彈性的前提下,以認知性研究視角和理念,通過深入挖掘文本、爬疏義理,重新清理毛澤東時代的一系列重大概念和重要思想,全面總結毛澤東為中國現代化留下的豐厚歷史資源。叢書第一批成果包括:《毛澤東與當代中國——認知性研究的視角》、《中國革命的現代變奏——毛澤東革命思想研究》、《現代中國文藝的價值轉向——毛澤東文藝思想與研究新探》。
徐俊忠教授在叢書序言中指出,將毛澤東研究作為其治學領域的一個重中之重,既包括著對未來學術規劃的考量,更體現了當代中國學者對于國家的歷史和未來應有的關注:其一,中國的馬克思主義研究者應著力于對中國問題的原創性研究,而不能滿足于充當西方學術領域的“搬運工”或“學徒工”;其二,毛澤東的思想與實踐,諸如關于“虛君共和”的改革思路、中國農村現代化的路徑選擇以及社會主義民主等,都具有非常獨特的魅力,在經過了兩個三十年后愈益顯現出其價值與意義,是值得深度開發的學術富礦;其三,在堅持應有的基本價值前提下,針對當下社會政治思維對立和混亂,學術界學風空疏、‘曲筆’盛行、歷史虛無主義泛起的狀況,應強化對毛澤東思想的“認知性研究”,走史學與哲學相結合的毛澤東研究路向,重視多元史料的發掘,重視方法論的匯通,重視學力、學識、學品和學德的培養,重視學術“戒世”與“示后”功能的發揮,形成多向度相統一的研究特色。
《毛澤東與當代中國——認知性研究視角》(徐俊忠等著)集中體現了叢書主編所提出的毛澤東研究的新思路與新方法。該書收錄了徐俊忠教授研究團隊近年來所取得的一批理論成果,圍繞毛澤東研究理論與實踐的諸多重大問題,如毛澤東的國家治理思想、農治思想、中國現代化問題、革命、文藝、教育等思想加以探討,力圖做出符合其發展的內在邏輯分析和符合歷史實際的學理分析。
《中國革命的現代變奏——毛澤東革命思想研究》(宋婕著)立足于“現代性”視角,以貫穿毛澤東一生思想與實踐的“革命”作為關鍵詞展開研究。該書深入分析并揭示了毛澤東“革命”思想所獨有的邏輯與特質,從政治、經濟、文化三個側面,結合中國現代化的歷史進程,對毛澤東時代的重大革命事件以及由此所體現出的毛澤東“革命”思想的獨特意蘊進行了解讀。該書認為,毛澤東的“革命”,既是一場驅動著古老中國由傳統走向現代的卓絕的努力,又強烈地體現出對于“現代性”弊端進行反拔的價值維度。走向現代性與超越現代性,是毛澤東“革命”的永恒主題。
《現代中國文藝的價值轉向——毛澤東文藝思想與實踐新探》(羅嗣亮著)以“文藝”為關鍵詞,探討兼具哲人、詩人、政治家等多重身份的毛澤東對文藝問題的重大而獨特的思想和實踐。該書沒有選擇一種單純的理論論說方式來構建毛澤東文藝思想的精整體系,而是緊緊扣住“價值訴求”這一維度,通過詳實的文獻梳理和細致的理論和歷史研究,還原毛澤東對文藝問題的真實思考及其蘊含的價值訴求,并在此基礎上探討它對中國文藝價值轉向和現代轉型的意義。對于毛澤東時代文藝發展的曲折,該書亦試圖從毛澤東與文藝知識分子的價值沖突中來尋找答案,體現了其獨特的思考視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