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生命進化與宇宙意識——柏格森的生命哲學本文為國家社會科學*

2016-02-02 05:58:13
現代哲學 2016年1期

鄧 剛

?

生命進化與宇宙意識
——柏格森的生命哲學本文為國家社會科學*

鄧剛**

【摘要】柏格森的生命哲學是一種“關于生命的哲學”,但并非一種“基于生命的哲學”。柏格森區分了生命概念的兩種含義,而他在《創造的進化》一書中所討論的生命主要是生理生命。這樣理解的生命,實際上是宇宙的兩種運動,物質和意識的互相作用的結果。但值得注意的是,意識概念在一種宇宙論的意義上來加以理解,因為柏格森哲學有一種宇宙論的轉向。

【關鍵詞】柏格森;生命;意識;綿延;宇宙論

在人們眼中,柏格森往往與狄爾泰、齊美爾等人一起被歸入“生命哲學”思潮。這一分類不無道理,但也過于簡單化。在柏格森的思想之中確實有一種“關于生命的哲學”,他關于生命的思考,幾乎見于他的所有著作,特別是1907年發表的著作《創造的進化》(L’évolution créatrice)*此書有多個中譯版本,大多譯作“創造進化論”,容易讓讀者誤認為書名原文用的是“進化論”(évolutionnisme),而書名所用的卻是進化(évolution)一詞。關于這一點,王理平辨析甚詳。參見:王理平:《差異與綿延:柏格森哲學及其當代命運》,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148頁,注2。之中。這部著作并不只是“在綿延中思考”(penser en durée)這一方法在生命領域的應用和發展,同時也是他對19世紀的生命科學和生命哲學的總結和反思。不過,我們還得進一步追問的是,這種“關于生命的哲學”是否就是“基于生命的哲學”?換言之,柏格森是否基于某種“生命”原則或者某種生命理論,以之為出發點,從而建構出其整個哲學?在筆者看來,答案是否定的。實際上,對于柏格森而言,并沒有什么先天的(a priori)體系或者原則,而只能有一種“后至的和諧”(harmonie en arrière)*這一說法來自于法國學者米格爾。參見:Paul-Antoine Miquel, 《Une harmonie en arrière 》, in Frédéric Worms (éd.), Annales bergsoniennes, vol. IV, Paris, PUF, 2009, p. 133 sq.。這種“后至的和諧”是生命沖力(élan vital)、物質、人的智力等多方面綜合作用的結果,而就每一個體、每一物種所體現的生命進化運動而言,都是一種無法預期、不斷變化、不斷創造的運動。同時,柏格森認為,生命現象及生命各物種的形態,可以視作宇宙中的兩種根本運動互相作用的結果,即朝向精神的運動和朝向物質的運動,可以視作精神或者生命既接受物質界的限制又努力突破物質界的束縛從而頑強地將自身表現出來的結果。因此,我們認為柏格森哲學是一種精神論(spiritualisme)*Spiritualisme一詞,常被譯作唯靈論。此詞有多種含義,但在柏格森這里,此詞主要與matérialisme(唯物主義)相對。二者皆涉及對精神之觀點,后者認為一切精神現象、心理現象皆可化歸為生理現象,并最終化歸為物理化學過程;前者則認為精神、意識、心理相對于生理活動有其獨立性,并往往主張精神和物質二者并存的二元論。。本文試圖說明,柏格森哲學是一種“關于生命的哲學”,但并不是一種“基于生命的哲學”,而是一種“精神哲學”,或者說一種基于“精神”的生命哲學,從而可以視之為一種新的“精神論”。

一、生命的雙重意義

討論柏格森的生命哲學,當然應該重點考察《創造的進化》。不過,在進入這部作品之前,有必要解讀柏格森在1901年的一個重要文本。1901年5月2日,柏格森在“法國哲學學會”(Société fran?aise de philosophie)作了一場學術報告,并與多位學者展開討論,此次討論的筆錄經過整理后,被命名為“心理物理平行論和實證形而上學”(Le parallélisme psycho-physique et la métaphysique positive),出版于該年的《法國哲學學會學報》,后來收入1972年出版的《雜著集》(Mélanges)*《雜著集》,第463-502頁。(Henri Bergson, Mélanges, Paris, PUF, 1972, pp. 463-502.)。柏格森指出,心理物理平行論并非一個嚴格的科學命題,而是一個來自形而上學中的命題,因此,有必要通過實證的經驗研究,來確定這種平行論在何種程度和何種范圍內有效、在何種意義上僭越了經驗。他在文本中如是說道:“如果經驗研究是可行的,它將更好地衡量思維和思維自身開展活動之際所憑借的物理條件之間的關系。換言之,經驗研究將更好地揭示出作為思維的存在的人(l’homme, être pensant)和作為生命存在的人(l’homme, être vivant)之間的關系,并因此揭示出生命的意義(la signification de la vie)”*同上,第464頁。。在另一處,他說道:“由此,在我看來,以經驗方式循序漸進地規定我所說的‘生命的意義’是可能的,也就是說靈魂與身體的區分的真正含義和二者之間融為一體并相互協作的理由”*同上,第478頁。。由此可見,在柏格森這里,生命的意義揭示的就是身心關系,即身體與靈魂、精神與物質的關系。

我們還注意到,柏格森在文章中作了一個重要的區分,即生理生命(vie physiologique)和精神生命(vie spirituelle)之區分。而在“生命的意義”這一表述中,所說的生命正是前者,生理生命*同上,第493頁:“我應該更清晰地定義在此討論中我所用的‘生命’(vie)一詞的意義。此處所涉及的是生理生命”。。所謂生理生命,指的是人作為一個生命體的各種生理過程,這些過程一方面不同于用來構成生命體的各種物質和組織的物理化學過程,另一方面,又不同于人的心理過程和思想活動(這些構成人的精神生命)。也就是說,生理生命處于物質和精神生命之間。不過,生理生命并不與精神生命完全分離,相反,生理生命對于精神生命而言,既為其提供基礎,又構成其限制。而柏格森的方法在于,始終基于這種限制,基于這種生理生命的基礎來考察精神生命。另一個問題在于,為何在一個物質世界之中,會有某一部分或者某些部分,可以同時既是物質,又同時某種超越物質的東西(即生命)?而且,生命現象不同于物質,生命不斷地創造出新的形式,其本身就是一個充滿不可預見性的過程,生命去到哪里,哪里就體現出自由、新奇和創造。

在1901年所作的上述思考,是與柏格森之前的研究一脈相承的。在1896年發表的《物質與記憶》一書的結論之中,柏格森寫道:“在意識和科學的旁邊,還有生命……個體意識被賦予以通過行動來表現自身的能力(le pouvoir),從而要求形成某些互相區別的物質區域,這些物質區域正好對應于生物的身體”*《物質與記憶》(Henri Bergson, Matière et mémoire, 1896, Paris,PUF, 2008),第221頁。此處“科學”和“意識”指的是兩種符號體系,前者指的是用物理化學等數理科學所描述的世界,即物質世界。。也就是說,生命在延續不斷的物質世界之中建立了一些與不同于物質的不連續的區域。但是,個體意識憑借什么能力,通過何種方式,出于什么原因,得以在物質世界之中建立起有別于物質的特殊區域?對于這些問題更為系統和深入的探討,需要我們進入到《創造的進化》一書中加以考察。

二、物質、生命、精神的辯證運動

毫無疑問,1907年出版的《創造的進化》是柏格森思想成熟時期的作品,也是最能代表其生命哲學的作品。出版后引起了同時代人的驚奇和贊嘆,美國哲學家詹姆斯寫道:“這是哲學史上的一個真正的奇跡;從根本上來說,這是一個全新的時代的開端”*William James, Extraits de sacorrespondance, Paris, Payot, 1924, p. 293.轉引自Alexis Philonenko, Bergson ou de la philosophiecomme science rigoureuse, Paris, Cerf, 1994, p. 243.。全書多處談論生命,但是1901年時對兩種生命的區分,即“生理生命”和“精神生命”之區分,在這本書中仍然有效,雖然并未明言。而且,《創造的進化》中使用“生命”(vie)一詞時,大多數情況下是在“生理生命”的意義上來使用的,當然也有個別地方,同時兼顧兩種意義。這樣,世界中的存在就可以歸結為三個層次:物質的、生命的、精神的(意識的)。在柏格森看來,精神生命,或者說人的意識活動和思想活動,無法被簡化為人的生理活動;同樣,人的生理活動,亦無法被簡化為物理化學過程。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生物學、生理學、心理學,滿足于從外部來描述生命現象和精神現象,從而根本不可能把握到生命之本質?!霸诩兇膺壿嫷男问较?,我們的思想沒有能力呈現出生命的真正本質,呈現出進化運動的深刻意義”*《創造的進化》(Henri Bergson, L’Evolution créatrice, 1907, Paris, PUF, 2007),VI頁。。因此,必須重新思考生命問題。

表面看來,由低到高,依次有三種層次的存在:物質、生命、意識。因此,有必要進一步澄清生命概念,以及生命與物質、生命與意識之間的區別與聯系。實際上,三者之間呈現為一種互相聯系、彼此交錯的復雜運動,而意識始終扮演一個核心的角色?!秳撛斓倪M化》的前三章,正好呈現為物質、生命、意識三者之間的辯證運動:第一章,研究物質和生命的關系,并揭示出某種超越個體、超越物種的普遍生命;第二章,討論生命和意識的關系,揭示出進化的各種趨勢、各個方向;第三章,研究智力和物質的生成,這勿寧是從意識(宇宙意識)出來,返回到物質和生命。

在《創造的進化》中的第一章,柏格森在無機物(corps inorganisé)和生命體(vivant)之間建立了區分。在物質世界之中,有著各種各樣的物體,有些是生命體,有些是無機物,而二者之間似乎很難找到清晰的界限。在柏格森看來,無機物首先似乎表現出一些與綿延相反的特征。與之相反,生命體有其歷史,有其綿延。如果說數學化的、空間化的時間支配著無機物,那么,在生命體這里,體現出來的卻是綿延的時間。對于柏格森而言,這種空間化的時間,其實是將時間轉化為空間,從而最終與真正的時間無關,所以:“我們對于物體的全部信念,我們對于科學所孤立的各種系統所作的操作,實際上都基于這樣的觀念:時間與之無關”*同上,第8頁。。而唯有在生命中,我們才有可能擺脫空間化的時間觀,重新回到綿延之中,因此,“在有生命的任何地方,都是在某處敞開一個新的書冊以書寫時間”*同上,第16頁。。

在區分了無機物和生命體,從而也就是區分了物質與生命之后,柏格森接著證明,存在著一種超越個體的普遍生命(la vie en général)?!斑@種生命之流,穿過逐個逐個形成的軀體,從一代傳到另一代,分散成各個物種,分散在各個個體之中,但絲毫不散失其自身的力量,并隨著自身的前進而不斷強化”*同上,第26頁。。在柏格森看來,生命體一方面自身形成為一個系統,一個個體(individualité);另一方面,生命體自身又孕育著個體的對立面,這種對立面表現在生殖現象體現得尤為明顯。因為,如果一個生命體是一個個體,那就意味著它的身體的任何一個部分,一旦與之分離就無法單獨存活。但在生殖現象中,分離的部分(例如,受精卵)與生命體脫離之后,卻可以形成一個新的生命體。這也意味著,在生殖現象中,有著某種東西,從一個生命體過渡到另一個生命體,從一代過渡到另一代。由此推論出,億萬年前的祖先的某個部分,可以一直傳遞到今天的物種,這一點似乎也為今天的基因科學所證實。因此,柏格森的普遍生命概念,并無神秘之處,而只是基于當時的生物學知識作出的合理推斷。

柏格森進一步指出,生命的個體之間、代際之間遞相傳送的這種普遍生命,同時應被視作一種努力,一種沖力,一種需要克服物質和環境的種種困難從而表現自己的生生不息的卓絕抗爭,從而這種普遍生命同時也是一種“生命沖力”(élan vital)。在許多無比艱苦的環境,例如靠近火山熔巖的高溫地域,以及溫度極低的極地,人們都發現了生命的跡象。在光禿禿的石頭的縫隙之間,偶然落下的一粒種子,卻能夠從縫隙間慢慢發芽、長大,直至把石頭撐開,成長為一棵大樹。所以這些現象,無不顯示出生命的“沖力”和“威力”。生命現象所表現出來的“努力”(effort),使得柏格森得以引出“一種生命的原始沖力”(un élan originel de la vie)的觀念。這種沖力從這一代的胚胎傳到下一代的胚胎,而生命有機體本身似乎成為實現這一沖力的中介或者載體。所以柏格森寫道:“生命如流,以發育充分的有機身體為中介,從一個胚胎傳到下一胚胎”*《創造的進化》(Henri Bergson, L’Evolution créatrice, 1907, Paris, PUF, 2007),第27頁。。我們可以從三個方面來理解生命沖力概念:1)這種生命沖力,是一切生命得以可能的源頭(origine);2)這種生命沖力受到物質的限制,物質構成生命沖力的障礙(obstcale);3)生命沖力是一種努力,類似于斯賓諾莎所說的Conatus*Frédéric Worms, Vocabulaire de Bergson, Paris, Ellipses, 2000, pp. 22-23.。

接下來,在《創造的進化》的第二章,柏格森討論的是生命進化的各個方向。生命的分化的第一步,在于動物和植物的分化。實際上,在動物和植物之間,根本不可能找到一條清晰的分界線,但是二者分別代表著兩種不同的趨向,代表著生命本身的兩種基本活動:收集能量和消耗能量。植物偏向了收集能量的活動,于是它們具有收集、儲存、制造能量的優勢,因此它們不需要運動和感覺。而動物自身無法收集和制造能量,不得不直接或間接地以植物為食,而為了獲得食物不得不四處移動。正是對兩種不同活動的取舍,決定了不同的進化方向,而在較為原始的一些生物那里,仍然兼具這兩種活動。動物和植物各有其優點和缺點,各自體現著生命沖動的不同方面,從生命的角度來看,并無高低優劣之分。生命分化的第二大階段在動物界進行。柏格森認為有四大方向:甲殼動物,軟體動物,節肢動物,脊椎動物。前兩類動物,都一定程度地放棄運動,從而走向麻木(la torpeur),從而在這方面和植物歸為一類。節肢動物代表著本能的方向,脊椎動物則代表智力的方向。在后兩個方向,生命得以表現出較為自由的運動和較為清醒的意識。節肢動物這一方向,其發展的最高點是昆蟲,尤其是某些膜翅類昆蟲,如螞蟻、蜜蜂。脊椎動物這一方向,其發展的頂點是人類,代表著智力的最高發展。本能和智力都是意識,只是表現的形式不同。

在第二章的最后部分,柏格森進而討論了關于生命和意識之關系的兩個命題:一,生理生命是意識的原因;二,意識是生理生命的原因。依前一命題,認為生理活動和意識活動之間有著某種嚴格的平行對應關系。這一命題其實都是現代哲學中的身心平行論命題的翻版,在《物質與記憶》中對此已作嚴格的批判*關于柏格森對身心平行論的批判,參見拙著《身心與綿延:柏格森哲學中的身心關系》(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第一章。。身心平行論的根本謬誤在于用物質科學的方法和概念來言說精神科學的對象,從而根本無法正確地把握意識和精神的本質。身心平行論本身并非一個科學命題,而是來自于現代哲學,特別是笛卡爾和斯賓諾莎哲學中的一個形而上學命題,但是卻被19世紀的科學家們當成了普遍適用的真理。

在柏格森看來,只有從第二個命題,“意識是生理生命的原因”這一命題出發,才有可能真正地澄清生命和意識之間的關系。為此需要結合柏格森在第三章中關于熱力學第二定律的討論來加以考察。在第三章中,柏格森討論了物理學的兩大定律:一個是能量守恒定律,一個是熱力學第二定律,并且從形而上學層面加以詮釋。根據熱力學第二定律,一切物理變化,最后都趨向于溫度相對穩定的狀態,在這種狀態下一切趨向于靜止。柏格森認為,這一定律,實際上是物理學中“最形而上學的一條法則”*《創造的進化》(Henri Bergson, L’Evolution créatrice, 1907, Paris, PUF, 2007),第244頁。,因為它描述的實際上只是一種趨勢、一種走向,而不是兩個變量之間的不變關系。根據這一規律,物質世界沿著這一趨勢發展,將走在一條漸漸下降、分解和衰弱道路,其最終的結果,將是一個靜止和死亡的世界,在一種穩定狀態中,一切都是均質的、一切都不斷地重復自身。如果說,大部分物質都是朝著這個方向演進的,那么,卻有一小部分物質,似乎是朝著與之相反的方向,這就是生命的方向。如果說物質是一種自我分解的實在(une réalité qui se défait)*《創造的進化》(Henri Bergson, L’Evolution créatrice, 1907, Paris, PUF, 2007),第246頁。,生命則是透過這些自我分解的實在來自我實現的某種實在(une réalité qui se fait à travers ce qui se défait)*同上,第248頁。。生命并不違背熱力學第二定律,也不改變物質不斷衰減和分解的趨勢,但卻能夠一定程度上延緩這一趨勢,從而將物質和能量在一定的方向上以特定方式聚焦起來和組織起來,從而形成有機物和生命體,從而在一定范圍內能夠逆轉物質運動的方向,能夠一定程度上抵抗物質的運動,表現出生命與自由。這就好比,水往低處流,但是通過風車、水泵等機械手段,有可能把水引往高處。于是宇宙的兩種運動得以描述為兩種方向相反的運動,一種朝上的運動,朝向生命、意識、精神;一種朝下的運動,朝向物質。而這兩種運動的極端,分別是物質性(matérialité)和精神性(spiritualité)。物質性不同于物質,而是意味著物質衰減到極點、下降到極點的狀態,從而是一個純粹幾何的、靜止的、不斷重復的世界。而精神性,則是純粹的綿延,意識完全如其自身呈現出來,在這之中,一切意識狀態都不分彼此、互相滲透,過去、現在、未來都彼此交融為一。純粹的物質性和純粹的精神性都只是一種理想狀態,實際存在的世界,則是介于二者之間的由兩種運動互相作用而形成的無數中間層次的存在。

在這樣一種形而上的宇宙圖景之中,生命就成為宇宙的兩種運動,即物質運動和精神運動的綜合作用的產物,似乎生命體只是一個中介,借以讓意識得以通過某一部分物質(這一部分物質形成有機生命體)表現出來。因為物質是趨向于分解的,所以生命的原則不可能是物質,而只能是精神或者意識。在物質之中,始終潛伏著意識,而一旦有機會,就將物質重新組織起來,使之形成生命。于是,正如我們之前所說的,生命最終要通過意識來解釋,柏格森的生命哲學,不是一種基于生命的哲學,而勿寧是一種精神哲學,或者說意識哲學。也就是說,柏格森所說的“生命”、“生命沖力”,都不過是精神的某種變體或者表現,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我們說柏格森哲學是一種精神論。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此處的精神或者意識,應該放到一種宇宙論的背景來理解。

三、柏格森哲學的宇宙論轉向

深受19世紀的法國實證主義和英國經驗主義的影響,柏格森哲學在方法論上,要求成為一種“真正的經驗論”;只有“這種真正的經驗論才是真正的形而上學”*《思想與運動》(Henri Bergson, La pensée et le mouvant, Paris, PUF, édition critique, 2009),第196頁。。因此,柏格森的哲學,始終在與各種具體的實證科學的對話中展開,因為唯有這樣,才有可能使得哲學思考擺脫抽象概念和個體感受的局限,才有可能成為一種“整體經驗”(expérience intégrale)*同上,第227頁。。正是這樣一種追求,使得柏格森哲學有可能超越主體哲學和意識哲學,在一種宇宙論的視角之中展開。

當代法國學者米格爾(Paul-Antoine Miquel)在一篇文章中指出,在《創造的進化》中有一種“宇宙論轉向”(tournant cosmologique)*米格爾,“《創造的進化》第三章之評注”(Paul-Antoine Miquel, 《Commentaire du chapitre III》, in Arnaud Fran?ois éd. L′Evolution créatrice de Bergson, Vrin, 2010, p. 178.)。他認為,在20世紀的哲學家之中唯有柏格森和懷特海進行了這種轉向。在他看來,柏格森是從一種宇宙論而非人類學的角度來處理各類形而上學問題,從而指出綿延不只是自我的綿延,也是世界的綿延。但是,世界的綿延先于自我的綿延,唯有從前者出發,才有可能解釋和設想后者,也就是說,在自我之中發現綿延,其實只是整個宇宙內部的一個事件,正是通過這個事件我們賦予世界以意義,并在自我與世界之間建立某種差異,并因此形成各種的關于世界的觀點。

另一位法國學者蒙特貝羅(Montebello)也認為,柏格森和尼采等人一起,代表著在某種宇宙論中來建立本體論的努力*蒙特貝羅,《另一種形而上學》(Pierre Montebello, L’autre métaphysique, essai sur Ravaisson, Tarde, Nietzsche et Bergson, Paris, Desclée de Brouwer, 2003)。他在《自然與主體性》(Nature et subjectivité)關于何謂“宇宙論”寫道:“同時堅持諸多差異的共同體和共同者的差異化,這就是宇宙論觀點所要求的。諸多差異的共同體和共同者的差異化所意指的不是別物,就是單義性。自然哲學是這樣一種單義性,所有的差異都互為本質性的差異,這些本質性的差異同時只是某種共同存在的差異化的不同級別”*蒙特貝羅,《自然與主體性》(Pierre Montebello, Nature et subjectivité, Grenoble, Edition Jérme Millon, 2007, p. 263-264.)。簡言之,在蒙特貝羅看來,一種宇宙論觀點意味著,一切現象都可以理解為某個共同存在(宇宙)的差異化運動以不同方式、在不同階段的產物。很多被視作有著性質的差異(différence de nature)的現象,如果上升到更高層次,特別是從整個宇宙的綿延來看,不過只是程度的差異(différence de degré)。只有從這種觀點出來,才得以透過事物“已然生成”(déjà fait)的各種狀態,去回溯到事物之所以如此的“生成著”(se faisant)。不再執著于各種差異本身,而是尋找使差異之所以可能的宇宙運動。

以上兩位學者的觀點,有助于我們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柏格森的方法和理論。柏格森自己也說過,形而上學的任務在于:“逆著物理學下降的方向溯流而上,把物質帶回到其起源之處,從而循序漸進地建構起一種宇宙論,而這種宇宙論將是一種倒轉的心理學”*《創造的進化》(Henri Bergson, L’Evolution créatrice, 1907, Paris, PUF, 2007),第209頁。。不過,具體說來,柏格森的宇宙論轉向是如何實現的?筆者認為分為三個步驟:1)在自我之中發現綿延(《論意識的直接材料》);2)將綿延的概念擴展至宇宙(《物質與記憶》);3)在宇宙的運動之中設想智力和物質的生成(《創造的進化》)。我們對此作簡單的描述。

在《論意識的直接材料》一書中,柏格森在綿延和空間之間建立了一種對立關系。表面看來,似乎是以一種新的方式重建了一種類似于笛卡爾的二元論。笛卡爾把物質簡化為廣延,把靈魂簡化為知性(entendement)。在柏格森看來,笛卡爾的做法是將幾何式思維方式運用于物質和精神,從而無法把握到精神的真正本質,也忽略了世界的豐富性和多樣性。只有重新返回到意識的直接材料,在綿延之中才有可能重新把握到精神。也就是說,綿延和空間是用來把握精神的兩種方式,那么這兩種方式也應該可以用于物質。不過,此時的柏格森明確地拒絕把綿延賦予外在的物質。因此,柏格森的二元論亦以不同方式遭遇笛卡爾曾經遭遇的身心論難題。

在《物質與記憶》之中,柏格森嘗試克服他在第一本著作所遇到的二元論困境。概括而言,他的解決方案在于把綿延擴展到物質,并進而擴展到整個宇宙。對于整個柏格森哲學而言,這一步至關重要。物質與綿延的這種溝通,主要借助于純粹記憶理論,從而使得綿延不再只是意識的特權,也可以歸諸于物質。我們在此無法展開全部的論證,只是指出一個關鍵要點。在討論記憶的保存問題時,柏格森指出,記憶不同于物質,物質需要保存在一個容器之中,而保存的問題對于記憶實際上只是一個假問題。相反,與其設想記憶如何保存在物質之中,不如設想,物質本身即潛在的包含有記憶,只是大多數情況下,這些記憶無法顯現出來,而僅僅在某些生命體特別是某些動物之中,這些記憶才得以顯現出來。物質也有記憶,這一說法,從科學的視角來看,似乎顯得荒謬,不過柏格森本人也并不認為這是一個科學命題。在柏格森看來,許多科學問題,如何僅僅停留在科學領域,是無法得到解答的,唯有走出科學領域,科學與形而上學的反復對話之中,才有可能找到答案。于是,綿延也被賦予給物質,從而物質與精神之間不再是本質的區別,而只是程度的區別,這樣,身心二元的困境也被化解了。

不過,通過《物質與記憶》,柏格森只是把主體重新置入到宇宙之中,還需要進一步從宇宙出發來考慮主體問題。因此,只有在《創造的進化》之中,才能找到其宇宙論轉向的最完備的形式,柏格森不僅描述了宇宙的運動和生命的進化,并且把物質和智力闡釋為宇宙運動在不同方向上的產物。正如我們前面所說的,宇宙的運動分為兩種,一種是上升的運動,朝向生命,精神,自由,創造;一種是下降的運動,朝向純粹的物質,朝向均質的空間,重復,機械論,這兩種運動互相補充。兩種運動的互相作用,使得宇宙意識得以在不同的點形成一些片斷化和個體化,從而形成了各個物種和各個生命個體。而由于人類能最充分的表現意識自由和行動自由,因此宇宙意識在人類這里就表現為人格(personne)。人類的智力,作為朝向精神性的上升運動的產物,畢竟未能達到純粹的精神性,而是在物質的作用和影響下有所下降,從而表現在智力總是傾向于在空間中和概念中表象事物和把握事物,從而忽視了生命的真正意義和綿延。另一方面,物質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分有一定程度的精神性,這就導致,人們在用空間來把握事物時,總發現物質的某些特征被遺漏了。因此,人們常常在兩種秩序中表現自然,一種是幾何秩序(ordre géométrique),一種是生命秩序(ordre vital)。實際上,這兩種秩序表現的不過是智力對物質的不同把握方式。對于柏格森來說,物質和智力是相互補充的,對物質的認識的深度和廣度擴展到哪里,智力就擴展到哪里;而一切物質,都現實地或潛在地是智力的對象。而物質和智力二者之間,之所以始終有著某種相應,只是因為二者皆是同一宇宙運動在不同方向的產物,都是同一宇宙意識的分化的產物。

四、小結

簡單總結一下本文的主要觀點:一、柏格森區分了生理生命和精神生命,生命一詞多指生理生命;一、在柏格森哲學中,生命是一種意識和物質互相作用的產物;三、生命通過自身的不斷努力,最終在某些物種之中,突破物質障礙,最終表現為自由的運動和清醒的意識;四、這種意識是一種宇宙論意義上的意識,在柏格森哲學中有一種宇宙論轉向。因此,柏格森的生命哲學,不是一種基于生命的哲學,而勿寧是一種意識哲學或者精神哲學。也許正因為這一點,法國學者維亞爾—帕隆(Jean-Louis Viellard-Baron)將柏格森稱為法國的黑格爾,正如黑格爾影響和決定著19世紀的德國哲學,柏格森也影響和決定著20世紀的法國哲學*Jean-Louis Viellard-Baron, Bergson, la durée et la nature, Paris, PUF, 2004, p. 23。他不僅直接影響著法國的現象學家,如薩特和梅洛—龐蒂,而且也對20世紀法國的知識論(épistémologie)(巴什拉、康吉耶姆)有著直接的影響。在我們看來,在現象學和分析哲學之外,柏格森的哲學為我們提供了一種新思路,有助于我們重新理解科學與形而上學、主體(自我、意識)與世界(自然、宇宙)之間的關系。

(責任編輯任之)

中圖分類號:B565.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7660(2016)01-0071-07

作者簡介:鄧剛,(上海200240)上海交通大學人文學院哲學系講師。

*基金重大項目“歐洲生命哲學的新進展”(項目編號:14ZDB018)子課題“法國生命哲學的新發展”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日韩国产精品无码专区| 国产综合亚洲欧洲区精品无码| 99视频国产精品| 国产靠逼视频| 成人精品免费视频| 激情无码视频在线看| 亚洲三级片在线看| 欧美区一区二区三| 97人人做人人爽香蕉精品| 又大又硬又爽免费视频|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97超人| www.亚洲国产| 日本日韩欧美| 色综合婷婷| 亚洲第一视频网| 国产精品视频猛进猛出|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奇米777 | 亚洲狠狠婷婷综合久久久久| 91探花国产综合在线精品| 亚洲欧洲AV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天天色| 老司机aⅴ在线精品导航| 毛片卡一卡二| 久久人人妻人人爽人人卡片av| 91小视频版在线观看www| 91美女视频在线观看| 免费无码AV片在线观看国产| 黄色网站不卡无码| 国产女人在线视频| 国产成人久久综合777777麻豆| yjizz视频最新网站在线| www.91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不卡永久免费| 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二区在线| 国产一区在线观看无码| 伊人查蕉在线观看国产精品| 欧美精品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小视频网站| 亚洲精品第一在线观看视频| 青青草国产精品久久久久| 黄片在线永久| 国产一级做美女做受视频|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A∨在线播放| 国产三级国产精品国产普男人| 色欲国产一区二区日韩欧美| 亚洲swag精品自拍一区| 日韩午夜伦| 日本成人精品视频| 亚洲日韩Av中文字幕无码| 亚洲日本www| 又粗又硬又大又爽免费视频播放| 国产成a人片在线播放| 天天色综网| 老司机久久99久久精品播放| 国产乱视频网站|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国产区| 国产男人天堂| 中文字幕乱码二三区免费| 国产在线麻豆波多野结衣| 欧美午夜在线播放| 亚洲视频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超薄丝袜足j国产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自在自线免费观看| 久久久久久尹人网香蕉| a亚洲视频| a天堂视频| 高清国产在线| 成人年鲁鲁在线观看视频|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97超人| 婷婷五月在线| 久久综合五月婷婷| 亚洲中文字幕国产av| 一级毛片a女人刺激视频免费| 丰满少妇αⅴ无码区| 亚洲欧美不卡中文字幕| 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免费看av在线网站网址| 色欲国产一区二区日韩欧美| 免费一级毛片| 中字无码av在线电影| 不卡色老大久久综合网| 亚洲福利视频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