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娜
遼寧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學院,遼寧 沈陽 110161
?
校園暴力下的校園安全立法和校園警察制度構建問題研究*
李麗娜
遼寧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學院,遼寧 沈陽 110161
近年來校園暴力事件頻發,引起了社會和政府的廣泛關注。導致校園暴力發生的原因有很多,要從根本上消除這些暴力因子,出臺校園安全立法和構建校園警務制度是一個有效途徑。
校園暴力;校園安全立法;校園警務制度
近年來,校園暴力傷害事件頻發,有些事件情節惡劣,令人震驚。尤其是2015年,情況更為觸目驚心。面對如此嚴峻的形勢,家庭、學校和社會必須多方面聯合、共同努力采取有效措施來進行控制。筆者認為通過完善校園安全立法和構建校園警察制度可以解決目前的校園安全危機問題。
(一)有關校園安全立法的空白與缺位
校園安全立法上的滯后性是造成我國目前校園暴力形勢愈演愈烈的重要原因。我國至今也沒有一部專門的校園安全立法,一些規定只散見于部門規章當中。這些規定根據形勢需要做了多次修改,在執行上也缺少連續性。現行的規定不僅效力層次低,而且內容粗糙、簡單,缺乏可操作性。總之,目前我國校園安全立法尚處于空白狀態,校園安全的執法機關仍然缺乏行使職能的法律依據。
(二)校園內外環境復雜,存在大量的安全隱患
市場經濟的繁榮和發展在給人們帶來巨大的物質財富的同時,也擴大了貧富差距,激化了各種各樣的社會矛盾,各類犯罪也出現了不斷增長的勢頭。有些犯罪分子為了報復社會、發泄私憤,將罪惡的雙手伸向了學校,嚴重侵害了在校師生的人身、財產安全,影響了學校正常的教學秩序。
學校以往被認為是一方凈土,學生在象牙塔里“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可如今校園也失去了昔日的寧靜,有些學生受到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尤其是一些沉迷于網絡暴力游戲的學生們,不僅荒廢了學業,更在虛擬的網絡世界中迷失了自我,變得性格乖張,崇尚暴力。
(三)校園安全人員素質差、能力低,缺少執法權能
目前,我國的校園安全保衛工作主要由學校保衛隊來完成,學校保衛隊的組成人員包括以保衛處(科)為主的保衛人員和外聘的保安以及校衛隊。學校保衛隊普遍存在的問題包括:一是保衛人員人數過少,力量明顯不足。二是保衛人員多數是高中以下學歷,年齡偏大,缺乏專業知識和法律知識、欠缺學習、運用新技術的能力,體能上也無力對抗各種校內外的暴力行為。三是因為受自身素質條件的約束,多數保衛人員服務意識差,工作方式僵化,方法簡單粗暴,不能與師生們進行良好的交流和溝通。四是學校經費有限,對安保工作重視不夠,落后的安全防護基礎設施不能被及時更換,新的技術手段無法得到及時應用,這些都直接影響了保衛工作人員的工作效能。五是根據目前的法律規定,校園保衛工作人員不享有執法權,使得校園保衛處常常成為一個虛設的部門,難以勝任新形勢下的校園安保工作需要。
美國校園安全立法始于20世紀40年代,在60代時形成立法高潮。因為當時美國的校園矛盾沖突加劇,各類犯罪頻發,嚴重威脅到了師生的人身財產安全,影響了正常的教學秩序。在這種形勢之下,各州紛紛制定校園安全立法,確立校園警察制度。1990年,美國國會通過了《校園安全立法》,以聯邦法的形式確立了校園警察制度。該立法對校園警察的授權標準、工作要求、執法權能等都做了詳細的規定。該法的制定實施為美國的校園安全保衛工作確立了法律依據。歸納起來,美國的校園警察制度有下列一些特點:
(一)美國校園警察的任職要求
校園警察分為三種類型,一是享有執法權的高級校警,同地方警察一樣可以配槍,行使調查權、拘留權和逮捕權;二是根據地方法規和學校的規章制度配備的學校保衛人員,這些工作人員不配槍,不享有拘留權和逮捕權;三是從校外保安公司聘請的保安。同樣也不配槍,不享有拘留權和逮捕權。校園警察的錄用人員范圍包括大學畢業生、具有本科以上學歷的退役警察和軍人。經過嚴格考試程序被錄用后,校園警察還要接受為期14-16周的警察職業培訓,并且經過“警察訓練監督委員會”的審核通過才能正式上崗。就職期間,校園警察每年都要參加不定期的警察職業培訓和考核,如果考核不通過,就會被淘汰。
(二)美國校園警察的職責
美國校園警察的職責主要包括:一是防止和處理校園暴力犯罪。美國公民享有合法持有槍支的權利,導致槍支泛濫、校園槍支暴力等嚴重犯罪行為頻頻發生。校園警察的任務之一就是保障師生的人身財產安全;二是防控恐怖襲擊,美國高校多是可以自由出入的開放式校園,恐怖分子常常會將其作為襲擊的目標。校園警察的任務就是要與美國聯邦調查局密切合作,防止恐怖行為的發生;三是日常的治安維持行為,校園警察需要充分利用先進的科技手段做好學校的防盜、防火等工作,維護和保障校園正常的教學秩序。
(三)美國校園警察獨特的管理體制
校園警察機構是校長和董事會根據法律建立起來的,經費由學校負擔,人員的聘任、升遷和淘汰均由校長決定,校園警察直接接受校長的領導。校園警察的工作除了要遵守聯邦和州的法律法規之外,還受學校規章制度的約束。校園警察機構與州和聯邦的警察機構沒有隸屬關系,只是平等的協作關系。
(一)填補校園安全立法空白,構建校園警察制度的重要性已經獲得了認可
警察權是一種行政權,行政權的取得和行使必須有法律法規的授權。校園警察屬于一類特殊的警種。但是,如果沒有法律的授權,校園警察的執法活動就會缺乏法律依據。校園安全事關我國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和國家社會的和諧穩定,立法空白是造成目前我國校園安全形勢嚴峻的根本原因,國家和政府對此已經給予了高度的重視。
(二)借鑒美國校園安全立法和校園警察制度的成功經驗
通過前面的介紹我們可以了解美國在校園安全立法和校園警察制度的構建上經歷了長時間的探索并且取得了豐富的經驗,用實踐證明了制定校園安全立法和構建校園警察制度對解決校園暴力問題的有效性。當然,我們也應當認識到中美兩國在政治、社會、經濟、文化環境上的巨大差異,不能完全的照搬美國模式,但美國的許多成功經驗會給我們以啟示,為我們提供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
(三)出臺校園安全立法和構建校園警察制度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理論和實踐基礎
近年來,校園安全立法和構建校園警務制度逐漸成為法學理論界的一個熱點課題,很多法學工作者參與進其中進行調查研究、著書立說,為校園安全立法和構建校警制度奠定了理論基礎。早在2002年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上,就有700多名代表提議制定校園安全立法。不久,浙江、遼寧等省都先后出臺了關于校園安全的地方性法規,對校園安全立法進行了有益的探索。此外,多地公安機關在處理校園暴力事件中,不斷吸取經驗教訓,總結出了很多行之有效的防范和處理校園暴力的工作方法,這些都為校園安全立法和校園警察制度的構建奠定了實踐基礎。
(一)校園安全立法原則
1.相互協調,貫穿一致的原則
首先,校園安全立法必須在憲法的指導下確立其立法原則。其次,《教育法》是校園安全立法的上位法,校園安全立法的原則也應該與《教育法》的原則保持一致,不能發生沖突。最后,校園安全立法還應該與《刑法》、《治安管理處罰法》、《教師法》、《義務教育法》、《高等教育法》等法律法規協調一致,形成合力,共同對校園的安全法律關系進行有效的調整。
2.預防為主,防患未然原則
校園安全立法應以預防校園安全事故為基本原則,制定的目的主要是為了預防和減少校園安全事故,消滅各種校園安全隱患。在校園安全立法的制定過程中,要明確學校各個職能部門的權責,劃分好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學校、學生當事人、學生監護人的責任界限。
3.原則性與靈活性相結合的原則
校園安全立法的適用對象既包括實行義務教育的中小學,也包括高中和各類高等院校,同時,由于我國各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的不同導致了教育資源分布的不均衡,因此,地區之間、城鄉之間的各個學校的具體情況千差萬別,在這種現實情況下,校園安全立法不宜采取“一刀切”的做法,應在原則性規定的前提下,留下靈活變通的空間。
4.權責明晰、協調合作的原則
樹木在視覺環境上是繁雜的,因此你最好靈活選擇一支變焦鏡頭,比如70-200mm來簡化畫面,壓縮樹木的透視,創造一個緊密的視野。沿用傳統的構圖三等分原則,即地平線在下1/3處,讓枝葉填滿畫幅的上半部分。整體畫面充分體現森林的繁茂,帶給觀眾最直觀的沖擊。
確立校園安全防范工作的指導原則,加強各部門之間的緊密合作。在開展校園安全保衛工作的過程中,要將責任落實到位,做到“誰主管,誰負責”,形成校園安全工作領導負責制,防止工作中出現互相推卸責任或者相互爭搶功勞的現象。
5.賦予校園警察執法權限
校園安全立法當中應當對校園警察的工作方式、權限和處罰方式等作出明確規定。授權并規范校園警察的執法行為可增強師生們的信任感和安全感,加強警察和學校之間的合作關系,為維護校園的安全環境提供立法保障。
(二)校園警務制度的具體構建
1.構建體制的安排
美國的校園警察制度實行校長負責制。考慮到現實國情,我國尚不適宜建立這種完全獨立的校園警務制度,可以考慮構建由當地的公安機關在學校派駐警員或者警務站的校園警務模式。校園警察在行政編制上和業務上仍歸屬當地公安機關,但同時也要遵守學校規章制度,實現警務進校園,維護校園的安全秩序。
根據《刑事訴訟法》、《治安管理處罰法》的相關規定,只有公安機關對治安、刑事案件才有偵查、拘留、執行逮捕和預審的權力,現在的學校保衛機構是不具有這些執法權力的,所以對于校園暴力事件的處理,學校保衛機構常常不知道該管的界限在哪里。因此,在《校園安全法》當中,應當規定校園警察為人民警察的新警種,和其他特殊的警種,如民航警察、森林警察、海關緝私警察等同樣享有警察執法權。擁有了執法權的校園警察才可以對校園暴力事件獨立行使職權,如果涉及到校外的犯罪案件,校園警察可以與當地的警察協商一致確定管轄權或者通力合作共同偵破案件。
3.校園警察的具體職責
校園警察除了承擔一般的刑事任務之外,其他的具體職責還包括:對校園周邊的娛樂場所進行摸排,及時發現不良商家的違法行為;關注問題學生,對其偏差行為及時糾正;了解學生們的內部情況,調查校內外是否存在幫派現象;對住在校外學生的住宿情況進行安全訪查;對校園周邊的一些可疑人員進行調查;調查學生當中是否存在吸毒和暴力行為等等。
4.校園警察的任職資格和培訓制度
針對目前我國校園保衛人員普遍存在的文化素質低的問題,校園警察在錄用時應限定為本科以上學歷,并且要規定嚴格的錄用程序,接受至少4-6個月的專業培訓,經考核通過之后才能上崗。校園警察在任職期間要接受定期的培訓和考核,考核沒有通過者需要重新接受培訓,連續幾次考核沒有通過者要給予一定的行政處分及至被解聘。同時,為了吸引更多的高素質人才加入到校園警察隊伍中來,應該給予校園警察較高的待遇,表現優秀、成績突出者也應當享有在公安機關獲得晉升的機會,最大可能的激發校園警察們的工作積極性和熱情。
[1]周向紅,丁陶.美國校園警察體制及對我國的啟示[J].青少年犯罪問題,2008(6)
[2]文達.關于我國校園安全立法和校園警察制度的思考[J].法學雜志,2009(12).
[3]周博文.美國校園警察制度及其對我國校園安全管理工作的啟示[J].公安研究,2010(10).
[4]王越.構建我國校園警察制度的法律思考[J].中國農業銀行武漢培訓學院學報,2010(5).
[5]黎慈.美國校園警察制度及借鑒[J].新疆警官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0(4).
*遼寧經濟社會發展立項課題《校園警務與校園暴力治理問題研究》(課題編號:2017lslktqn-067)的階段性成果。
D922.14;G
A
2095-4379-(2016)36-0033-03
李麗娜(1979-),女,遼寧東港人,遼寧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學院法律實務系,副教授,研究方向:民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