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鋒
安徽省高級人民法院,安徽 合肥 230031
?
論司法反腐的權力制約功能*
張國鋒
安徽省高級人民法院,安徽 合肥 230031
司法權作為一種權力,具有制約從而預防腐敗的功能。我國反腐主要存在兩種手段,即黨紀反腐和司法反腐。同時,由于我國的司法機關的設置不同于西方三權分立模式,檢察院、法院都是司法機關,分別獨立行使檢察權和審判權,要求相互配合、相互制約,因此在司法反腐之中,也必然伴隨著檢察院和法院的權力制約功能。本文從司法權作為一種權力在權力分立的配置模式中所具有的制約功能、黨紀反腐和司法反腐的關系以及司法機關內部的權力制約等來研究司法反腐的功能。
司法;反腐;權利制約
司法反腐,顧名思義,即是指通過司法的手段達到懲治腐敗和預防腐敗的目的。司法權作為一種與行政權平行的權力,在我國權力分立的模式下,必然起到權力制約從而預防腐敗的功能。加之我國反腐主要存在兩種手段,即黨的內部組織——中國共產黨紀律檢查委員會運用黨的紀律反腐和司法反腐,這就不免涉及黨紀反腐和司法反腐的關系以及各自職權行使的邊界問題。不僅如此,由于我國的司法機關的設置不同于西方三權分立模式,也就是說西方國家只有法院才能獨立享有司法權,而我國檢察院、法院都是司法機關,分別獨立行使檢察權和審判權,要求相互配合、相互制約,因此在司法反腐之中,也必然伴隨著檢察院和法院的權力制約功能。
雖然司法反腐主要強調的是通過司法手段懲治腐敗的行為,但與普通的刑事犯罪不同的是,職務犯罪是一種權力侵害行為,它侵害的對象是社會管理機器本身,而普通刑事犯罪主要侵害的是公民的人身權和財產權。①既然司法反腐就是要糾正此種權力侵害行為,用司法權來修復權力失衡狀態,因此就證明了司法反腐進程中是存在權力制約功能的,此種制約主要表現在司法權對行政權的制約。
我們知道,司法作為社會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是解決糾紛和問題的最徹底的一種方式,司法機關的主要職責就是適用法律。既然把司法定位為社會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不論是理論還是司法實踐中,世界各國都賦予了司法權對行政機關的行政行為合法性的審查權。在我國司法權對行政行為的審查雖然主要集中在具體行政行為,但職務犯罪主要就是由于享有行政權的國家工作人員濫用職權,也就是在具體行政行為中存在越權行為、行政不作為等違反法律法規對行政權行使要件的規定。由于未依法行政,在權力濫用時必然伴隨腐敗的產生,而司法權作為一種裁判權就具備了審查行政行為合法性的權威。
再回到司法反腐問題中來,司法反腐就是檢察機關行使偵查、起訴權,再由法院作出最終的裁判。法院對職務犯罪的審判過程,實質上就是法官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職務行為作出的法律上的評價,這種評價的結果直接導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或無罪。如果法院對其做出了否定性評價,也就是認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職務行為不合法,而利用職務行為收受賄賂和貪贓枉法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在這種情況下,可以說是司法權對行政權的制約,而這種制約又是通過法律適用得以實現的,在此過程中,司法權對行政行為合法性的審查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法律適用過程中的權力制約主要表現在事后的懲罰,而這種懲治的目的就是要恢復因職務犯罪行為而遭受破壞的社會管理體制和權力分立中的失衡狀態。
“黨紀反腐是執政黨運用黨內紀律和法規治理腐敗的職能活動,是黨的紀律檢查機關對黨員腐敗行為的紀律評價和紀律處置。”②黨紀反腐主要規定在《中國共產黨章程》和《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司法反腐乃是指通過司法機關的偵查、起訴,并最終由法院作出裁判通過刑罰的方法懲罰職務犯罪行為。
關于黨紀反腐和司法反腐的關系已有學者做出了充分的論述,即“在法治反腐語境下,黨紀反腐嚴于司法反腐、司法反腐強化黨紀反腐、黨的執紀與國家司法在腐敗治理中各司其職、相輔相成,共同實現‘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的預防價值。”③但是其仍未回答黨紀和司法各自職權的邊界問題。紀委作為中國共產黨的紀律檢查機關,不是政府部門也非權力機關更不享有司法權,其主要依據《中國共產黨章程》和《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開展工作,針對違反黨的紀律的黨員進行黨內紀律處分。司法反腐主要是指通過司法手段懲罰腐敗,預防腐敗,司法機關行使的是司法權,主要依據《刑事訴訟法》、《刑法》開展工作。
《中國共產黨章程》和《中國中產黨紀律處分條例》規定的違紀處分方式主要包括“警告、嚴重警告、撤銷黨內職務、留黨觀察、開出黨籍。”④可以看出,黨
紀處分主要是基于黨員身份而對相關人員作出的和黨員身份資格有關的一種特殊處分,處分的結果是對這種資格的限制或剝奪,絲毫不會涉及刑罰權的行使。司法反腐表現為司法機關對職務犯罪的犯罪嫌疑人的人身自由和財產的剝奪,是一種刑罰權,主要規定在《刑法》分則第八章和第九章的貪污賄賂罪、瀆職罪。
司法反腐作為一種專門活動,必須由司法機關行使偵查、起訴和審判權。我國在司法反腐中主要有兩個機關行使司法權,即檢察院和人民法院。其中檢察院行使偵查、起訴的權限,法院行使審判權,對犯罪嫌疑人是否構成犯罪以及構成何種罪名做出最終的裁判。根據《刑事訴訟法》的規定,檢察院在行使偵查職能時可以采取刑事強制措施,如拘留、取保候審、監視居住等,同時檢察院也享有調查取證權。
針對黨紀反腐和司法反腐,雖然在理論上存在是否應當并軌的爭論,但本文無意參與這場論辯。拋開理論上的分歧,立足于中國反腐的實踐,如同上文所言,筆者主張:既然《中國共產黨章程》和《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并未規定紀委享有類似于檢察機關的權限,其就應該僅僅依據黨紀對違紀的黨員做出紀律上的處分,這種處分的結果就是黨員資格的限制或剝奪。而對職務犯罪行為的偵查、調查取證、采取刑事強制措施、起訴、審判是司法機關的權限,應由檢察院和法院獨立行使檢察權、審判權,并最終達到通過刑罰的手段懲治犯罪和預防犯罪的目的。
“權力天生具有被濫用的傾向,作為一種運用法律裁決社會糾紛、解決社會矛盾的權力,司法權理應接受社會對其運行正當與否的評價與監督,以保證其在預期的、合法的軌道中進行。”⑤職務犯罪不僅包括上述的行政權領域,司法腐敗也頻頻見諸報端。加之我國的司法權由檢察院和法院分別獨立行使,司法反腐中的權力制約功能得到更好的體現。
《憲法》第135條規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應當分工負責,互相配合,互相制約,以保證準確有效地適用法律。”具體到司法反腐中,權力制約功能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即檢察院對法院的權力制約和法院對于檢察院的權力制約。
檢察院對于法院的權力制約主要表現在檢查監督方面。“檢查監督是以檢察機關為主體而進行的法律監督,是檢察機關依照法定職權和程序對司法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司法活動是否符合憲法和法律進行監視、檢查、控制和糾偏,并產生相應法律效力的行為活動總稱。檢查監督包括審判監督,審判監督是人民檢察院依法對人民法院審理案件的整個訴訟程序、審判活動和審判結果進行監督,是為了防止審判權的濫用,實現司法正義。”⑥司法反腐的目的就是通過司法手段達到懲罰腐敗和預防腐敗的目的,如果在審判的過程中,法官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存在利益關系或收受賄賂就極易可能造成枉法裁判,損害司法權威。為了防止這種情況的發生,賦予檢察院檢察監督權以此制約審判權,從而保證審判權的行使符合憲法和法律的規定。
我國檢察機關可以獨立行使檢察權,而且職務犯罪的立案、偵查、起訴也都屬檢察院的職權,加之上文所述的檢察監督權,從而使得在司法權內部,形成了檢察院對法院有效的權力制約功能。這種權力制約功能,使得法官在行使權力的過程中不敢腐敗,在審理腐敗案件中不敢枉法裁判。如果檢察院認為法院在司法反腐中適用法律不正確或存在其他違法行為,可以通過抗訴或審判監督程序啟動再審程序從而糾正審判權不當行使的行為。因此可以說,在司法反腐的整個過程之中,檢察院的權立制約貫徹始終。
另一方面,就法院對檢察院的權力制約而言,主要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首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否構成犯罪以及構成何種罪名,最終的裁判權掌握在法院手中,盡管檢察院享有強大的監督權,但如果法院依法作出裁判,那這種裁判結果具有最終的法律效力;其次,一旦反腐案件進入法院的審判程序,法院就可以審查檢察機關偵查過程中采取的刑事強制措施以及證據收集的手段是否合法,在符合法律規定的情況下,甚至可以啟動“非法證據排除程序”,和普通刑事案件相比,職務犯罪行為雖有其特殊性,但在刑事訴訟過程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應當享有的權利方面卻是一致的,因此,法院對檢察院的權力制約可以起到保護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依據《刑事訴訟法》所享有的訴訟權利,防止檢察機關的權力濫用;最后,法院作為法律適用機關,是社會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任何違法犯罪行為,任何職務行為的合法性問題都要受到法院的審查,檢察機關也不例外,雖然檢察機關對法院享有審判監督權,但如果檢查機關出現職務犯罪行為,最終還是要受到法院的審判直至定罪量刑,所以,法院的審判權對檢察院的檢察權是一種強有力的制約。
綜上所述,司法反腐雖然更強調運用司法手段對腐敗行為的刑事懲罰,是一種法律適用過程,但是在權力分立的制度背景下,其權力制約功能始終貫徹司法反腐的整個過程,包括對行政權的制約,與黨紀反腐的相互關系,以及司法權內部的監督與制約等。通過這種權力制約功能,從而可以更好的預防腐敗、懲治腐敗。
[ 注 釋 ]
①吳建雄.論司法反腐的價值功能[J].法學雜志,2015(1).
②吳建雄.論黨紀反腐與司法反腐[J].中共中央黨校學報,2015,4,19(2).
③吳建雄.論黨紀反腐與司法反腐[J].中共中央黨校學報,2015,4,19(2).
④<中國共產黨章程>第39條,<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第7條.
⑤卞建林著.中國司法制度基礎理論研究[M].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13:215.
⑥卞建林著.中國司法制度基礎理論研究[M].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13:219.
*安徽大學廉政法治協同創新中心公開發表課題,“國際司法反腐”項目課題組階段性成果(課題編號ADLZFZ15ZD02)。
D
A
2095-4379-(2016)36-0042-02
張國鋒,男,安徽省高級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委員,審判管理辦公室主任,正處級,香港城市大學法學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