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喜艷
北京工商大學,北京 100048
?
試談我國人壽保險金信托的財產權歸屬*
顧喜艷
北京工商大學,北京 100048
近年來,金融機構相繼推出了保險金信托業務,但人壽保險金信托的財產權歸屬尚不明確,直接影響了我國人壽保險金信托的發展。本文通過對保險金信托財產的歸屬進行分析,研究我國保險金信托中信托財產歸屬。
人壽保險金信托;信托財產;委托人;財產權歸屬
我國《信托法》規定委托人基于對受托人的信任,將其財產權委托給受托人。按照我國法學界的通說“委托”并不產生財產所有權轉移的效果,只是委托人將財產的管理權轉交給受托人行使。依據該法條的規定,信托合同設立后信托財產的所有權仍屬于委托人。我國《信托法》第8條規定受托人承諾信托時,信托成立,該條也沒有強調信托合同的設立必須轉移信托財產的所有權。從我國信托法的條文來看,信托財產應歸屬于委托人。
人壽保險金信托屬于信托的一種,參照我國信托法的有關規定,采取將保險金歸屬于委托人。但是,在人壽保險金他益信托中,保險合同的投保人或者被保險人去世后,由于主體不存在,其不可能占有、處分保險金,也不再擁有保險金的所有權,保險金作為一種特殊的財產而存在,在此種情況下,將保險金的所有權歸屬于委托人有所欠妥;在人壽保險金自益信托中,如果保險金歸委托人所有,受托人因不能管理信托財產導致信托不能設立。不管是保險金自益信托還是保險金他益信托,將人壽保險金的財產權歸屬于委托人均存在諸多缺陷。
(一)背離了信托的宗旨
人壽保險金作為信托財產,其所有權歸委托人所有背離了信托法的宗旨。傳統的信托必須轉移信托財產的所有權,我國《信托法》并不要求轉移信托財產的所有權,委托人和受托人之間的信托構成了一種債的關系,信托財產作為物權制度的屬性被削弱,背離了信托的本源。人壽保險金的財產權屬于委托人,受托人只能根據委托人的意愿管理和處分信托財產,其權利受到很大的限制,而真正的信托應是受托人享有信托財產的所有權,受托人管理和處分信托財產金受到信托目的的約束。
(二)受益人的收益權缺乏法律依據
根據民法理論,在委托合同中,受托人從事委托事務產生的法律后果由委托人承擔承擔,在他益保險金信托中,信托財產交付給受托人后,委托人便與信托合同無直接關系,受益人直接取得信托收益便缺乏相應的法律依據,從而難以保障受益人的權利,有礙實現信托的目的。
(三)難以防范保險金信托終止的危險
在保險金信托關系存續期間,委托人對信托財產享有所有權,而信托公司享有的處分信托財產的權利與委托人授予的管理權相對應的處分權,委托人的處分權基于所有權,信托公司的處分權基于管理權,后者的行使與信托財產的運作有關。如果人壽保險金信托參照我國《信托法》的規定,由于法律并沒有禁止委托人在信托關系存續期間使用處分權,委托人可以隨時終止信托,不僅違反了誠實信用原則,也會損害受益人的利益。將保險金的財產權歸屬于委托人,可以到達限制受托人的權利的目的,但是委托人享有人壽保險金的所有權確難以防范保險金信托終止的風險。
(四)與人壽保險金的屬性相違背
人壽保險金是金錢。民法上針對特殊的種類物在所有權的歸屬及所有權的轉移上都有了特殊的規定:保險金作為一種金錢,其占有權與所有權合二為一,金錢的占有人即為所有人,所有權的轉移以生效為要件,只要發生轉移即轉移的是所有權而非使用權。在人壽保險金信托中,委托人將保險金委托給受托人,相當于把保險金的財產權權轉交給了受托人,受托人當然享有保險金的財產權,如果堅持委托人在信托合同存續期間繼續享有信托財產的所有權,將于保險金的貨幣屬性相違背。
信托財產所有權的歸屬是法學界一直爭論不止的話題,它關系到我國人壽保險信托業的發展,因此,完善我國人壽保險金信托的相關制度顯得尤為重要,也能為我國人壽保險金信托在將來制度發展和實務上提供參照。
明確信托財產權歸屬于受托人。英美法系國家關于信托財產的所有權采取的是“雙重所有權”模式,雖然,我國不承認雙重所有權制度,但是這種模式卻充分發揮了信托的核心功能。我國應該從立法上明確信托財產的所有權,將信托財產的所有權歸受托人享有,在人壽保險金信托中,保險金的財產權歸受托人所有,受托人能夠充分的行使對信托財產的處分權,最大限度的發揮信托財產的效用。將信托財產歸受托人享有,受托人可以直接以自己的名義處分信托財產,無需處處委托人的授權,這樣可以節省交易的成本,提高交易的效率。
[1]周小明.信托制度:法理與實務[M].保健:中國法制出版社,2014.
[2]胡笳.信托財產的所有權歸屬探討[J].新經濟,2015.11(中).
[3]于海涌.論信托財產的所有權歸屬[J].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
*北京工商大學研究生科研能力提升計劃項目“保險金信托變更與撤銷法律問題探究”成果。
D
A
2095-4379-(2016)36-0059-01
顧喜艷,女,漢族,河南周口人,北京工商大學2014級學生,研究方向:民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