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林
北京市通州區人民法院,北京 101101
?
從書面證言到當面質詢:刑事證人出庭作證難的反思與對策
王 林
北京市通州區人民法院,北京 101101
在刑事司法實踐中,證人出庭率極低。究其原因,我國的刑事訴訟長期以來深受大陸法系國家影響,實行職權主義的訴訟模式,重視對案件事實的調查,輕視程序的公正性,容易損害被告人行使辯護權,從而造成冤假錯案。新刑訴法雖然確立了強制證人出庭制度,但在對證人的保護方面依然不夠具體,在制度層面和操作層面還需要進一步完善。
刑事訴訟;證人;出庭作證;問題;對策
證人出庭作證的本質意義在于通過客觀陳述其所感知的案件情況,幫助法院查明案件事實。法庭辯論是以證據為基礎的,證人出庭作證是證人證言這一證據得以查證的必要形式。司法實踐中,證人出庭難、出庭率低的現象已經是相當之普遍。刑事證人出庭作證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既是交叉詢問規則的必然要求,同時也是直接言詞原則的客觀要求,更是程序正義的內在要求。
(一)立法尚未確立傳聞證據規則
2012年刑訴法的修改,建立了我國證據規則的雛形。但是,令人遺憾的是它并沒有確立傳聞證據規則。傳聞證據規則是為了保障被告人與證人、特別是與己不利證人對質的權利而設立的證據規則。然而第190條規定對未到庭的證人的證言筆錄應當當庭宣讀,證人提供書面證言的方式都是履行了他的作證義務。
(二)證人特殊保護受限
刑訴法在對證人的特殊保護只針對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黑社會性質的組織犯罪、毒品犯罪案件四類案件,但證人出庭作證的危險性并不僅僅針對于這四類嚴重的暴力犯罪,證人出庭作證的危險性在于證人的出庭作證導致犯罪嫌疑人被判處比證人不出庭作證更加嚴厲的刑罰。
(三)只重事后保護而不重視事前、事中保護
刑訴法明確規定了對證人進行特殊保護的條件。而我們知道,在這種已經存在現實危險的情形之下,如果公權力機關的這種特殊保護不夠及時,那么證人及其近親屬所遭受的人身危險性是極大的,很可能被犯罪嫌疑人或者其親屬朋友所報復,后果將不堪設想。
(一)確立傳聞證據規則
傳聞證據規則的核心就是要將證人的書面陳述排除在法庭之外,讓證人能夠在公開的法庭上接受質證,以保障被告人的對質權或者說是控制法官的自由心證。對不出庭證人提供的書面證言證據能力問題要通過法官的自由裁量權解決,司法實踐就依然面臨著被告人被剝奪與證人對質權的危險。筆者建議對經人民法院通知,證人拒不出庭作證的,該證人的書面證言不得作為定案的根據。
(二)擴大證人特殊保護的罪名范圍
筆者認為,對證人的保護應當以犯罪嫌疑人或者其同一犯罪網絡上的人對證人及其近親屬有可能構成人身現實危險性作為唯一標準,比如侵害人身的暴力型犯罪、巨額貪污賄賂犯罪等其他類型的嚴重犯罪行為。
(三)加強證人保護立法
在運用強制手段要求證人出庭的國家,證人保護制度都十分成熟。2004年8月,深圳市寶安區人民檢察院施行了證人保護制度,曾被媒體形容為內地首創。該院在全院實施《證人保護工作規定》,將保護分為三個階段,即偵查中保護、起訴中保護和起訴后保護。但是這些司法實踐中零散地區規定,適用范圍有限,尚不足以構建一個完善的證人保護制度體系。因此,立法可以借鑒域內外的有效經驗,盡快在證人保護方面立法。
(四)建立事前、事中、事后三位一體的證人保護制度
1.事前保護。公安、檢察等偵查機關應當承擔更多保護證人的責任,切不可為追求單純破案、為追求個案的司法公正而有意無意地去做有損于證人保護的偵查行為,對證人應當建立起一種足夠的保護意識。主要表現為:在收集證人身份資料的同時為每一個出庭證人建立身份檔案,并不得向第三人進行任何披露;偵查機關和檢察機關在非必要時應當切實履行保密義務,禁止被告方與證人單獨接觸等等。
2.事中保護。事中保護主要強調證人在審判階段的人身安全保護問題,應當由法院對證人加大保護力度,擴大保障空間。比如,在作證方式上,要大力推廣隱蔽作證這一先進方式,在不暴露證人身份信息、面貌甚至聲音的情況下,通過特定的法庭隱蔽設備,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如現場閉路電視、電腦多媒體等,使證人接受法庭的詢問和質證。
3.事后保護。事后保護是指證人出庭作證結束后一段時間內證人的人身安全保護問題。公安機關作為偵查機關,同時具有治安行政管理的職權,有與其職能相適應的各種偵查手段和管理手段,還有遍及全國各地的派出所和治安網點,具備為證人提供全面保護的條件。所以公安機關不僅在偵查階段有保護證人的職責,而且在訴訟后對仍有需要保護的證人也負有保護職責,并具有法檢所不具備的優勢。待到條件成熟以后,組建一個獨立于公檢法三機關的證人保護機構,則是比較理想的選擇。
[1]薛向楠.對我國證人出庭作證制度的幾點思考——兼評<刑事訴訟法修正案(草案)>[J].黑龍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2(2).
D
A
2095-4379-(2016)36-0156-01
王林(1986-),男,漢族,安徽合肥人,北京市通州區人民法院,審判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