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亞青
河北經貿大學法學院,河北 石家莊 050061
?
借助司法公開深化司法改革的思考
許亞青
河北經貿大學法學院,河北 石家莊 050061
司法公開是司法機構工作的基本要求,而司法活動由于司法權的功能和價值導向,也注定了要遵循司法公開的要求。司法公開是透明的司法過程的保障,也是司法過程改革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換而言之,司法改革的前提就是要保證司法公開。我國當前階段的司法改革也是樹立司法權威性的基礎。而這項制度中有很多需要注意的重點,本文也將基于司法公開制度,探究如何進行深化司法改革。
司法公開;司法改革;思考
了司法體制和工作機制的改革,并在數年的發展過程中取得了非常明顯的成就。司法公開指的是六個方面的公開:立案公開、庭審公開、執行公開、聽證公開、文書公開和審務公開。而司法改革是對司法系統的一系列改革措施,目的在于保障社會和諧、提升司法能力、保證司法公正等。尤其是司法公正,這是司法工作的最終目的。
(一)維持司法的公正性
司法的公正性是司法工作的重點工作之一,因此只有進行司法公開,才能將各種糾紛和問題最有效解決,讓當事人能夠依照實際情況進行闡述,而法官才能辨別是非,從而將真實情況公布于公眾面前。盡管在現階段的社會背景下,各種矛盾和糾紛是不可避免的,但是通過司法公開卻能夠通過多種方式,通過國家的司法舞臺來解決問題,保證司法的權威性,使之更好地為公眾所服務。
(二)取得公眾的信任
司法工作的要點在于對當事人負責,所以公正性和客觀性成為了處理案件的原則。而要實現這一目標就需要當事人能對司法機構信服,并給予足夠的認可[1]。對于任何矛盾和糾紛來說,利益沖突都是擺在首位的,而判決必然會使得一方的利益甚至雙方利益受損,因此司法公開成為了最好的解決方案。通過將案件審理的過程進行公開,讓雙方都能了解到判決的原因和依據,就能讓判決有理有據,使人信服。
(三)維護司法機關的審判權
我國憲法明確說明,審判獨立是司法機關的特有權力,也是我國一直以來所實施的“依法治國”的理論依據。換而言之,就是其他機構是沒有審判獨立的權力的,這與司法公開看似有沖突的地方,因為一旦司法公開可能會使得審判獨立性受到影響。但是實際情況并不如此,司法機關的審判都是以法律作為基礎的,都是以各項制度作為理論依據的。一旦有違法行為的出現,司法機構就可以通過司法公開的過程將這些細節公布在公眾面前,讓這項工作真正落到實處,從而與社會現狀相適應[2]。
(四)樹立司法機關的權威性
司法機關是服務于公眾的,所以司法機關要具備權威性。換而言之,就是要有公信力。而這一目的是通過公眾的認可。公眾的信任和支持是離不開司法機關的公信力的。只有當公眾了解司法機關的辦事方式和途徑,才能有認可的可能,才能將司法機關的公信力樹立在公眾面前。同時,司法公開也是司法民主性的保證。
(一)全面性
這一原則是將司法公開的內容全面公開,也就是將法律規定外的其它信息全部公布于眾。公開的內容除了判決,還需要包括所有庭審筆錄,或是影響案件判定的條件和線索等,這些都需要被公布。
(二)廣泛性
廣泛性指的是司法公開的群體不僅僅是當事人,更應該是全部公眾。換而言之,就是司法公開的內容要面向全社會,這也是司法機關公信力的一種體現。
(三)即時性
即時性指的是司法公開的信息必須要具備時效性[3]。司法信息對于當事人來說具有重要的租用,是及時了解事件進展情況和影響判決的最重要因素。而對于公眾來說,這也是及時了解案件情況的渠道,特別是社會關注度非常高的案件,司法公開信息的即時性會對這個社會的現狀和社會情緒產生重要的作用。現階段很多司法機關都因為社會輿論的壓力或波動而將信息延遲公布,然而這種做法反而會讓公眾對信息的真實性產生懷疑。所以即時性也是司法公開的公正性的體現,對于事件的解決也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一)具體方式
司法信息公開,必然會有如何具體操作的問題,也就是具體的形式。在現階段的事件中,一般情況下除了當事人在場以外,并沒有多余的旁聽者,所以此時如果要進行信息公開,直接安排當庭旁聽即可,不需要時候再將信息公布于網絡或媒體之中,更不需要安排事后的新聞發布會等。如果是社會輿論廣泛關注或是容易產生重大社會影響的案件,在這些案件中的信息公開就成為了關鍵的因素。除了本身在場的人群以外,則需要召開類似新聞發布會的,將法庭上的全部細節進行公開。而司法公開的基礎也要基于司法公正的原則。公開的信息除去法律允許內的信息以外,甚至于一些審判的細節等也需要進行公開。換而言之,就是這項制度需要多部門多項工作進行配合。但是在現階段的實際情況下,并沒有司法機構能真正將所有的信息都進行公布,原因有兩個方面。首先是信息的公布需要將信息進行分類、整合等,這需要大量的時間和人力,而這些條件顯然是有限的。另一方面,如果信息公布過多,也會導致信息堵塞,對于公眾的影響程度會更大。所以司法信息公開需要結合事件的實際情況,并考慮到可能產生的社會影響,從而將信息進行分類,以不同的途徑和方式,選擇公開范圍。
(二)遵循原則
司法公開盡管是將全部細節進行公開,但是涉及到私人信息或是容易產生安全問題的信息,也需要進行必要的處理方式,例如將信息部分隱藏等。然而這一過程是非常復雜的過程,需要司法機關在信息公布與保護之間作出權衡,加大人力的投入,將信息進行優先的分類和整理,而不僅僅只是將信息單純的公布出去,保證信息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但是需要注意的一點是,司法公開盡管是司法改革的一項重要途徑,但是卻不是唯一的一項途徑,且面臨著很大的挑戰。要進行司法公開,作為辦案法官也必定會承受更大的壓力,不僅有內部工作的壓力,更有社會輿論的壓力,會直接影響到最終的辦案結果。另一方面,有些司法機關盡管將信息公布出去了,但是并沒有從真正意義上提升司法水平,沒有得到實際的提升。而這種情況產生的原因是因為司法公開并沒有和其它改革措施相配合。而將司法公開單純地理解為判決信息的公開也是現階段我國司法機關存在的主要問題,也是司法改革的關鍵問題。因此,司法公開制度要更加深層次地進行改革,并要與其他改革措施相配合,形成有效的管理模式,對于司法機關內部的管理模式和整體結構都將產生重要的促進作用。
綜上所述,不難看出司法公開是一種全新的改革模式,在未來的司法機關中必然得到廣泛的使用,也是司法改革的一項重要途徑。而這項措施是與司法機關的日常工作分不開的。所以,改革的重點仍然是體制上的創新和管理模式上的變化,使司法公開能夠體現其公正性,在公眾之間的公信力也會隨之提升。
[1]朱江.關于全面深化司法公開工作的思考[J].前線,2014,01(31):20-22+26.
[2]王晨光.借助司法公開深化司法改革[J].法律適用,2014,03(08):51-56.
[3]洪碧華.新時期全面深化司法體制改革的若干思考[J].法制與社會,2014,33(41):161-162.
D
A
2095-4379-(2016)36-0222-02
許亞青(1987-),女,漢族,河北趙縣人,河北經貿大學法學院,法律碩士在讀,就職于河北省石家莊市公安局裕華分局裕華路派出所,研究方向:刑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