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思伯
沈陽師范大學,遼寧 沈陽 110034
?
試論強迫交易罪此罪與彼罪的區分
陳思伯
沈陽師范大學,遼寧 沈陽 110034
強迫交易罪是維護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發展的科學立法。本文就強迫交易罪一些較有爭議的問題進行了探討,重點分析了強迫交易罪與敲詐勒索罪、尋釁滋事罪、搶劫罪的區別。
強迫交易罪;暴力;威脅;交易
(一)案情介紹
案例一:2015年12月20日6時許,被告人王某某等在高速公路綏中服務區內,采用言語辱罵、威脅和拍、踹車門等手段多次強行向停車休息的貨車司機張某某等人銷售“平安符”,共計人民幣180元。法院經審理認為,被告人王某某等以暴力、威脅手段向多人強迫銷售“平安符”,其行為已經構成強迫交易罪,公訴機關的指控成立,應予支持。判處王某某等人犯強迫交易罪,每人判處罰金人民幣5000元;并沒收作案工具玻璃掛件28個;追繳犯罪非法所得人民幣180元。
(二)具體的區分
第一,在侵犯的法益方面,強迫交易罪侵犯的法益是市場中正常的交易秩序和公民的人身和財產權利;敲詐勒索罪侵犯的法益是公私財物。
第二,在客觀方面的表現,強迫交易是發生在正常的交易中的,是行為人通過暴力、威脅等手段在違背他人意愿的情況下進行的交易行為;而敲詐勒索罪是對公私財物的所有人、保管者進行威脅、恐嚇,逼迫被害人交出財物的行為,不發生在市場的正常交易中。
第三,行為方式不同,強迫交易罪是行為人對被害人實施暴力或者威脅;而敲詐勒索罪是以威脅或者要挾的方法,如果行為人使用了暴力就超出了敲詐勒索罪的范圍。
(一)案情介紹
案例二:2014年9月20日晚上,林某與寇某等人在電話中發生口角后召集被告人張某等人,在某市場附近,用刀將被害人薛某等人無故扎傷。經法醫鑒定,被害人薛某等人身體損傷程度均為輕微傷。法院經審理認為被告人張某等人隨意毆打他人,破壞社會秩序,其行為均構成尋釁滋事罪。
(二)具體的區分
第一,主觀故意的內容不同,強迫交易罪與尋釁滋事罪均表現為主觀故意,但強迫交易罪是行為人實施暴力或者威脅強迫他人與其進行交易,從而獲得一些非法利益;但尋釁滋事罪是行為人毫無理由的找借口,無事生非、肆意挑釁,進行隨意的毆打、攔截、辱罵、恐嚇等,追求毫無來由的刺激,希望可以稱王稱霸等。
第二,客觀表現不同。強迫交易罪變現的是一種使用暴力、威脅的一種強迫交易行為;而尋釁滋事罪是行為人無事生非、隨意毆打、故意挑釁,多次追逐、辱罵恐嚇他人,造成了惡劣影響,引起民眾強烈不滿,又或者是強拿硬要、隨意毀壞、占用公私財物的行為,并不是一種交易行為。
(一)案情介紹
案例三:2016年4月2日21時許,在原某小學附近,被告人顧某對下班回家的被害人黃某實施搶劫并遭到黃某的反抗和呼救,黃某丈夫謝某聽到呼救聲趕來。顧某用刀將黃某面部和頸部扎傷,將謝某胳膊、胸部、腹部扎傷。法院經審理認為,被告人顧某以非法占有為目的,當場使用暴力,持刀截取他人財物,并致一人輕傷,一人輕微傷其行為已經構成搶劫罪。
(二)具體的區分
第一,侵犯的犯罪客體不同,強迫交易罪侵犯的是復雜客體,包括正常的交易秩序和公民的人身財產權利;搶劫罪侵犯的也是復雜客體,侵犯的是公私財產所有權和人身權。
第二,強迫交易罪使用暴力、威脅的手段要低于搶劫罪。強迫交易罪是要求行為人使用暴力、威脅是被害人被迫與其進行交易,以造成輕傷為限;而搶劫罪是需要讓被害人無法反抗或者足以壓制對方反抗,并且要達到輕傷及以上程度。
第三,主體不同,強迫交易罪要求主體是16周歲以上的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或者是單位;而搶劫罪只能是14周歲以上的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單位不能成為搶劫罪的主體。
強迫交易罪是屬于“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罪”中的,比起搶劫罪、故意傷害罪這些罪名來說是比較冷門的,相關研究也不是很豐富,但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公民們觸犯強迫交易罪的情況時有出現,但我國法律對強迫交易罪的很多具體情況規定的并不是很明確,因此強迫交易組應該得到應有的重視。分析強迫交易罪,首先要從暴力、威脅的角度入手,必須是真實存在的合法交易,以造成被害人輕傷為限,并且要考慮到強迫交易罪侵害的法益是社會生活中正常的交易秩序。
[1]高銘暄,馬克昌.刑法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108,109.
[2]楊永華.強迫交易罪若干問題研究[J].商業經濟,2005(9).
[3]邵海鳳.強迫交易罪研究[D].華東政法學院,2006.
D
A
2095-4379-(2016)36-0236-01
陳思伯(1996-),男,蒙古族,遼寧朝陽人,沈陽師范大學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