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珊
南昌大學法學院,江西 南昌 330031
?
代言人承擔連帶責任基礎分析
——由新《廣告法》第56條引發的思考
李 珊
南昌大學法學院,江西 南昌 330031
新《廣告法》規定了代言人承擔連帶責任的二分原則,即關系生命健康領域的無過錯原則和非關系生命健康領域的過錯原則。文章探討完善代言人承擔連帶責任的基礎,希冀更有效地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代言人;連帶責任;共同侵權;特定身份關聯說
2015年4月24日最新修訂的《廣告法》第56條全面規定了代言人承擔連帶責任的二分制即關系生命健康領域的無過錯連帶責任和非關系生命健康領域的過錯的連帶責任,但該法并沒有明確代言人承擔連帶責任的基礎,其在保護消費者的合法利益上存在一定的缺陷。
(一)產品代言民事責任不是基于違約責任而發生
誠然,產品代言是一種合同關系,是產品代言人與廣告商以及生產者或者銷售者之間訂立的廣告代言合同,但基于合同的債權相對性原則無法突破到代言人與消費者之間存在合同關系的程度。因此,以違約責任作為產品代言連帶責任的法理基礎并不充分。
(二)產品代言人的民事責任的法律基礎是產品侵權連帶責任
1.代言人的侵權責任是從屬于經營者的產品侵權責任
有種觀點認為代言人的侵權責任是獨立的,因此從侵權責任的四大構成要件分析代言人獨立的侵權責任。這種看法在分析侵權行為與損害后果的因果關系上難以說服,因為被侵權人的損害后果是直接來源于產品缺陷責任,而代言人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沒有相當因果關系。所以,筆者支持楊立新教授的觀點,認為產品代言行為必須與產品生產者或者銷售者的侵害行為相結合,才能夠成立產品代言侵權責任,不存在單獨的產品代言侵權責任。
2.代言人承擔的是產品侵權的連帶責任
按照《侵權責任法》第41條、第42條和第43條規定,承擔責任的主體應當是缺陷產品的生產者或者銷售者,產品代言人既不是產品生產者,也不是產品銷售者,所以,此處的連帶責任是特別法明確規定的連帶責任,那么,此處的連帶責任的產生基礎在哪?
對于代言人承擔連帶責任基礎的有力學說是共同侵權說,但該學說并不能說明清楚在代言人無過錯的情況下承擔無過錯連帶責任的原因,所以,筆者提出了特定身份關聯說。
(一)連帶責任的基礎是共同侵權說
該觀點的支持者是楊立新和姚輝等學者,他們在2009年頒布《食品安全法》時對共同侵權的理解是基于我國尚未頒布《侵權責任法》的前提下,針對我國2003年頒布的《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3條,認為行為客觀上直接結合發生同一損害后果的也構成共同侵權。但是,隨著2009年的《侵權責任法》的頒布,客觀說并沒有規定為共同侵權,《侵權責任法》第8條對共同侵權規的規定本質上還是主觀說。此外《侵權責任法》的第11條和12條分別規定了累積的因果關系的連帶責任和共同的因果關系的按份責任,而代言人的連帶責任也無法用累積的因果關系解釋。
(二)連帶責任的基礎是共同侵權和特定身份關聯二分說
新《廣告法》56條將連帶責任二分,即無過錯的連帶責任和過錯連帶責任。就過錯的連帶責任而言,代言人和廣告主符合共同侵權的主觀說。因為,在代言人有過錯的情況下,要么二者是共同故意,要么是廣告主故意而代言人是過失,這都符合共同侵權主觀說。而無過錯的連帶責任的基礎不是共同侵權,因為筆者在上文就說明了共同侵權是主觀說,那么,無過錯的連帶責任的基礎在那里呢?縱觀連帶責任在歷史上的適用,其關聯性分別體現為主體特定關系的關聯,主觀關聯和因果關系關聯。所以,筆者認為,代言人和廣告主基于合同關系而形成一個緊密的共同體構成特定身份關聯說,雙方就因共同體一方的行為而承擔連帶責任。事實上,特定身份關聯的理論可以解釋許多新型的連帶責任設定的原因,成為其法理基礎的兜底理論。如網絡服務提供者承擔連帶責任也是因為網絡服務提供者與網絡用戶之間存在身份關聯及利益關聯。綜上所訴,代言人的連帶責任的基礎應該二分,就關系生命健康領域的無過錯連帶責任的基礎是基于合同關系而成的特定身份關聯說;就非關于生命健康領域的過錯連帶責任的基礎是基于共同侵權說。
[1]楊立新.論產品代言連帶責任及法律適用規則—以<食品安全法>55條為中心[J].政治與法律,2009(10).
[2]陽學雅.連帶責任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150).
[3]李珊,楊峰.旅游糾紛中的連帶責任基礎分—以特定身份關聯說為視角[J].學術探索,2016(6).
D
A
2095-4379-(2016)36-0254-01
李珊(1994-),女,江西南昌人,南昌大學法學院,法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