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佳媚
北京工商大學,北京 100048
?
科斯基本理論的法律思考
孫佳媚
北京工商大學,北京 100048
本文將從羅納德·哈里·科斯的著作《企業、市場與法律》出發,重點對科斯社會成本理論中蘊含的法律思想和法律適用情況加以討論,使其有關交易成本和產權配置的經濟分析回歸到法律本身,充分發揮其在法學領域內的實踐價值。
科斯定理;法律分析
《企業、市場與法律》的《社會成本問題》一文中,科斯提出了某工廠的煙塵給鄰近的財產所有者帶來的有害影響應如何處理的問題。在法律意義上則可表述為:
1.當交易成本為零時,法律所規定的法定權利的初始分配并不影響效率和資源的最優化,即使存在分配不當的情況,市場均衡也將對其進行校正。
2.當交易成本不為零時,法定權利的初始配置不同,資源配置的效果也不同。
3.在2的條件下,產權制度的設置是實現最優化的基礎。
對這一定理的法律分析包含以下幾個方面:
由于當事人雙方存在著一方權利的實現將造成另一方受到損失的關系,在此基礎上,當不存在交易成本或交易成本可以控制到很小時,無論法院對產權的劃分如何,雙方都可以通過談判的方式實現最優化;當存在一定的交易成本時,法院對產權的劃分將直接影響雙方其后的經濟活動。
另一方面也應注意的是,在權利配置中引入產權制度后,并不意味著法律的穩定性和指導性將因此受到破壞。有害效果問題的相關判例差異巨大,其中蘊含的經濟因素及判決所造成的經濟影響也難以一并衡量。法院的判決首先應與案件的實際情況相聯系,明確基本的權利義務關系,劃定產權范圍,認定侵害事實與損害結果,保障判決的平等與公正,同時發揮法律在經濟活動中的引導功能,避免片面地追求經濟效果而忽視法律的基本價值。
在理想狀態中,即使當事人雙方的權利分配存在嚴重問題,在完全的公開競爭的市場均衡之下,由于交易成本為零,雙方也可以通過談判而達成協議,最大程度地發揮市場的調節作用。只要當事人雙方能夠以真實自愿地意思表示就權利分配問題進行談判,并且所提供的補償金足以彌補因放棄權利行使而帶來的損失,同時又小于因對方放棄權利而增長的收益,則法律層面的權利配置瑕疵可以完全通過經濟手段予以平衡。
然而零交易成本的情況在現實中極少存在。一般而言,在交易活動中,法律適用和權利分配的目的應是最大程度地減少成本,而非通過限制交易活動的發生從而消除成本。就交易成本而言,法律并不應直接予以干涉,而需要對自由市場的運行規律和雙方的談判意愿予以充分尊重。即使在存在交易成本的情況下,市場的平衡作用也并未完全被產權設置所取代。法律或政府僅參與到明確產權的環節中,從而給予市場交易更多的自主性。
科斯認為,在通過產權配置實現最優化的過程中,當政府管理費用低于市場交易成本時,政府通過確定產權能夠對法定權利的初始配置產生積極影響(假設政府能夠做出正確的決定),但同時,政府不應也無法對于市場交易進行過多干涉。
在此之前,對于有害效果問題,政府傾向于向造成侵害結果的企業征稅,迫使其生產成本增加,從而調整生產規模以降低損害。對于企業而言,稅收將使得企業生產要素的價值下降,這將不利于防止損害。另一方面,當損害程度降低到受害者防止損害的成本大于損害本身時,受害者可能選擇承受該損害,而這又將使得企業造成的損害程度增加。在這一過程中,政府的管制并不能起到消除損害的作用,而僅能夠將損害穩定在產值及利益的最大值。限制政府管制不僅是充分利用市場自由交易的前提條件,也能夠避免由此造成的資源浪費。
綜合上述分析,盡管科斯定理在其經濟假設及法律推理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其就法律的經濟分析研究的理論價值和指導意義仍十分明顯。法律并非要為市場交易活動設置障礙,而是要為權利的行使劃定范圍,為經濟活動的開展創設相對自由的空間。在市場均衡作用下,當事人同樣可以遵循自愿真實的意思決定是否進行產權配置的談判,是否進行交易成本與收益的平衡,從而滿足自身的經營需要,達到效率與資源的優化配置效果,同時發揮法律的公平公正與經濟的產值最大化效能,實現法律在經濟活動中的實踐價值。
[1]羅納德·哈里·科斯,盛洪,陳郁.企業、市場與法律[M].上海:格致出版社.上海:上海三聯書店.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2]理查德·波斯納,蔣兆康.法律的經濟分析[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
[3]凌斌.經濟運行的法律影響——論法律界權在科斯框架中的功能與成本[J].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27):88-99.
[4]喻中.科斯的法律經濟學思想述論[J].政法論壇,2014,32(3):162-171.
[5]簡資修.科斯經濟學的法學意義[J].中外法學,2012(1):63-72.
F
A
2095-4379-(2016)36-0266-01
孫佳媚(1991-),女,遼寧人,北京工商大學,民商法學專業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