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婷婷
北京理工大學法學院,北京 100081
?
淺談無罪推定原則與被告人舉證責任的承擔
孫婷婷
北京理工大學法學院,北京 100081
無罪推動原則作為刑事訴訟的基本原則,對刑事訴訟中控辯雙方舉證責任的分配起著重要的指導作用。在中國,刑事舉證責任分配制度仍未明確構建,被告人在刑事訴訟中應承擔舉證責任這一說法也尚未被法律接受。對無罪推定原則含義的偏差把握是問題不能解決的主要原因。在辨明無罪推定原則含義的前提下承認被告人在某些情況下負有舉證責任,是我國刑事舉證責任分配制度建立健全的必經之路。
刑事舉證責任分配;無罪推定原則;被告人舉證責任
無罪推定原則,最早由意大利法學家貝卡利亞于1764年在其論著《論犯罪和刑罰》中提出。聯合國對無罪推定原則的含義進行四點總結:第一,基于無罪推定,對控訴的舉證責任由控方承擔;第二,在對指控的證明達到超出合理懷疑的程度之前,不能推定任何人有罪;第三,對疑案的處理應有利于被指控人;第四,所有的公共當局都有義務不得預斷審判結果。
在無罪推定精神指導下,應當承認我國刑事訴訟中被告人承擔舉證責任的觀點,分析理由如下:
首先,在正確準確把握無罪推定原則含義的基礎上,被告人承擔舉證責任是不與該原則相沖突的,二者能夠在一個邏輯通順的理論體系下和諧共存。無罪推定原則四點內含其中前兩點為對控訴的舉證責任由控方承擔,在對指控的證明達到超出合理懷疑的程度之前,不能推定任何人有罪。可見,一旦控方承擔了應承擔的舉證責任并且達到了證明被告人有罪的證明標準,控方即推翻了無罪推定,通過舉證行為說服了法官,在庭審過程中形成了有罪推定,至此時,便以沖出了無罪推定原則的適用范圍。在這之后的被告人提出正當防衛等阻卻事由的舉證責任便不再由無罪推定原則調整。
此外,我國學界很多情況下表述無罪推定原則時,加上“被告人沒有證明自己有罪或者無罪的義務”一句,“被告人沒有義務證明自己無罪”這一表述則非常易于使人產生無罪推定原則與被告人承擔舉證責任是相沖突的認知。筆者認為,這種對無罪推定進行的表述同被告人承擔舉證責任不是一個層面的問題,不存在沖突性。在前者語境中強調的是在控方指控被告人有罪的情形下,被告人不能被逼迫通過證明自己無罪來推翻控方認為其有罪的指控,而應讓控方對其指控被告人有罪的主張承擔舉證責任。最終仍是強調針對指控被告人有罪的舉證責任的問題,該段表述同被告人不承擔舉證責任并非同義。繼而,有學者認為被告人提出正當防衛等阻卻事由是行使辯護權利的表現,從辯護權利這一權利概念中生發出“責任”一詞實屬荒謬。但筆者認為,辯護權利的行使和相關事項舉證責任的承擔亦是兩個層面:被告人提出正當防衛等有利于己方的主張,屬行使自己的辯護權利,隨后在庭審過程中提供部分證據佐證自己的主張,便屬其要承擔的責任,因為被告人如果不能提供出使法官對控方的有罪指控形成質疑的證據時,其將承擔不利于自己的后果。在法理學中,被告人的該行為是權義附和的一種表現。
其次,從前瞻理論研究的角度去研究該問題并且力圖指導我國立法司法的立足點使問題的研究更有進步意義。我國刑事訴訟法第四十條和第五十條分別規定了刑事案件的舉證責任和證據收集的一般原則,規定的特點是在公訴案件中檢方不僅承擔收集指控被追訴人有罪、最重的證據,還要收集無罪、最輕的證據。對于檢察機關來說,法律賦予其控訴職能的同時,亦令其兼顧客觀公正。該規定的操作有兩點困難,其一,司法機關用證據來證明一件沒有發生的事情是非常困難的,而被告人作為事件的親歷者更容易察覺到對自己有利的案件情況,所以,規定被告人在某些情況下承擔舉證責任本質上是在法律層面明確其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可能性,使案件更大程度地接近真實;其二,在公訴案件中,部分檢察機關人員未能踐行職責去搜取即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利的證據,在中國被告人辯護力量薄弱的當下,立法層面對被告人辯護權利和舉證責任分配規定的模糊,更使得被告人無從得知自己是否被公正的對待,更無法得知如何通過己方的力量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在立法層面滲透某些法定情況下由被告人承擔舉證責任是利大于弊的。首先,這有利于我國在刑事訴訟模式改革中更優效地實現控審分離,控辯平衡;其次,優化司法資源配置,使公訴機關能夠更集中力量完成控訴,堅守司法機關客觀公正的核心精神。所以,在立法層面上,明確規定確立何種情況下應由被告人承擔舉證責任以及其證明標準是很有必要的。
[1][意]貝卡利亞.論犯罪與刑罰[M].黃風譯.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6.31.
[2]陳光中,張佳華,肖沛權.論無罪推定原則及其在中國的適用[J].法學雜志,2013(10):1-8.
[3]卞建林,韓旭.刑事被告人證明責任研究[J].法學論壇,2002,17(3):98-106.
[4]卞建林譯.美國聯邦刑事訴訟規則和證據規則[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6.21.
[5]黃永.刑事證明責任分配研究[M].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6:134.
D
A
2095-4379-(2016)36-0267-01
孫婷婷(1992-),女,蒙古族,河北唐山人,北京理工大學法學院,碩士,研究方向:訴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