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沛馨
西北政法大學刑事法學院,陜西 西安 710122
?
淺析附條件不起訴的適用條件
楊沛馨
西北政法大學刑事法學院,陜西 西安 710122
我國新刑訴法首次建立起未成年人附條件不起訴制度,成為我國未成年人立法的重要里程碑,這為具有悔罪表現、罪行較輕的未成年人提供了改過自新的機會,也充分體現了我國在刑事訴訟中對未成年人實行“懲罰為輔,教育為主”的原則。本文將從法律適用的角度,解讀我國附條件不起訴制度,細化其適用條件。
不起訴;未成年;考驗期
設立附條件不起訴制度,其目的是對未成年人的教育、挽救、感化,成年犯罪嫌疑人當然不適用。同時,未成年犯罪嫌疑人不應局限于起訴審查是為未成年,而應當是犯罪行為實施時是未成年人。
我國刑事訴訟法對附條件不起訴制度適用的案件類型做了限定,規定未成年人只有涉嫌刑罰分則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規定的犯罪,才可以適用該制度。觸犯其他犯罪的,即便情節輕微,根據硬性規定,也不應適用附條件不起訴制度。對于規定在其他章節,但是同時規定應當按照《刑法》分則第四至六章規定定罪處罰的,同樣可以適用附條件不起訴。
這是適用附條件不起訴制度的重要條件,但由于規定不明晰,存在一些具體問題需要我們進一步探討。
(一)“可能判處一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是指最高法定刑還是結合具體案情所應當判處的刑罰?
《刑事訴訟法》已經將附條件不起訴制度適用的范圍限制在刑罰分則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規定的犯罪,若再將最高刑為一年以下有期徒刑作為適用條件,僅有刑法第252條規定的侵犯公民通信自由罪和第322條偷越國邊境罪兩種犯罪符合,這樣使得附條件不起訴制度的適用范圍極其狹窄。筆者認為,“可能判處一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應當認定為是結合具體案情所應當判處的刑罰。
(二)“可能判處一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除了包括有期徒刑,是否包括管制、拘役或者單處罰金?
法學專家們在提交的立法建議中均將附條件不起訴的適用范圍表述為“可能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單處罰金的案件”。而最終修訂的法律條文僅規定了一年以下有期徒刑,筆者認為,這是因為“管制、拘役或單處罰金”的刑罰較輕,犯罪人的社會危害性較小,更容易被教化,可以依法適用附條件不起訴,并不違反立法原意。而如果同等情況下仍對可能判處管制、拘役或者單處罰金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提起公訴,則會導致司法不公以及司法資源的浪費。
我國刑事訴訟法的規定符合起訴條件的案件必須是犯罪事實、情節清楚,證據確實、充分,犯罪性質和罪名認定正確。適用附條件不起訴的案件也必須符合上述要求。基于起訴便宜主義,我們將起訴裁量權交給檢察院,便宜的前提是有足夠的證據證明有犯罪嫌疑并且具備起訴條件。如果犯罪情節較輕微,不構成犯罪,人民檢察院應當做出不起訴的決定。如果證據不足、事實不清,則應當通過補充偵查調查事情原委,待事實查清后,再作處理,杜絕將“下臺階”案件以附條件不起訴的方式來消化。
已有悔罪表現作為附條件不起訴的主觀要件,是要求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認識到自己所犯罪行的社會危害性,從而真心悔過和改正。因為一旦適用了附條件不起訴,無論最終期滿是否被起訴,都意味著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要在一定期限內進入社會生活,因此其人身危險性必然成為人民檢察院應當考慮的因素。但悔罪終究是一個人的心理狀態,我們只有細致分析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言語和行為了解其心理狀態。
通常認為以下幾個方面屬于悔罪表現:
(一)坦白交代自己所犯罪行。包括如實供述重要犯罪事實、配合司法機關的偵查工作。
(二)有立功表現。如在歸案以后檢舉揭發他人的犯罪行為,提供重要證據促使案件迅速查清。
(三)積極退贓或賠償被害人的損失。
(四)主動向被害人賠禮道歉,取得諒解。
上述五個條件是從正面對是否適用附條件不起訴考驗期的作了限定。但在司法實踐中,很多案件情形復雜,干擾因素較多,為了使未成年附條件不起訴制度得到正確適用,我們可以根據以往司法實踐中出現的問題,總結出可排除適用該制度的情形:(1)曾因故意犯罪被判處刑罰;(2)曾受到二次或以上治安管理行政處罰;(3)有組織犯罪的主犯;(4)所涉嫌的犯罪系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死亡、強奸、綁架、嚴重毒品犯罪等犯罪;(5)其他不適宜適用附條件不起訴的情形。
[1]吳燕.附條件不起訴適用規則詳解[J].青少年犯罪問題,2015(3).
[2]陳光中.關于附條件不起訴問題的思考[J].人民檢察,2007(24).
[3]張中劍.檢視與完善:我國未成年人附條件不起訴制度若干問題探討[J].中國刑事法雜志,2013(7).
D
A
2095-4379-(2016)36-0280-01
楊沛馨(1995-),女,漢族,山東平度人,西北政法大學刑事法學院,本科生,研究方向:刑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