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純純 陳 潔 徐 芳
華南農業大學,廣東 廣州 510000
?
“珠三角”農村飲用水安全保障問題調研報告
——基于廣州市番禺區金山村、江門市新會區古井鎮、廣州市白云區鶴亭村的調研
許純純 陳 潔 徐 芳
華南農業大學,廣東 廣州 510000
現今我國的農村飲用水安全保障問題日益嚴重。本文通過對較為典型的“珠三角”農村地區進行調研,獲取農村飲用水安全保障情況的第一手資料。在總結調研結果后,分析并得出初步的結論,從而對農村飲用水安全保障問題的解決提出建議。
珠三角;農村;飲用水;調研
作為我國農業經濟比較發達的地區之一的“珠三角”地區,其農村飲用水安全保障的發展狀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為了更好地對“珠三角”地區農村飲用水安全保障的實際情況進行了解,本項目組在廣州市番禺區金山村、江門市新會區古井鎮和廣州市白云區鶴亭村調研。在調研前期,本項目組通過收集和整理相關資料,獲得農村飲用水安全保障發展現狀的第一手資料。下面就本次調研的相關結果、初步結論和解決問題的建議進行陳述。
(一)廣州市番禺區金山村
廣州市番禺區金山村是革命老區村,位于番禺區石碁鎮的北端。該村的面積為4平方公里,全村人數為3792人,其中常住人口為973戶,而外來的暫住居民為430人。該村共有14個生產隊。共有8個自然村歸屬于該村。由于第1隊至第7隊與第14隊總共八個生產隊都由金山坊村負責,所以金山坊村是其中較為代表性的大村。金山村的集體總數占人口比重的58%。魚塘發包、耕地、企業租金、少量廠房和商鋪發包用地發包的收入為該村集體的主要經濟來源。該村的農業常年耕作面積和魚塘面積共為1820畝。通過在廣州市番禺區金山村進行了為期兩天的調研活動,并且重點對當地的農戶進行了調研,例如:采訪當地的農民,發放調查問卷等等,項目組成功收集到了有效的第一手資料,且對資料進行了統計。
(二)江門市新會區古井鎮
由竹灣、官沖、霞路、文樓、長樂、長沙等多個村組成的古井鎮,坐落于新會區的南部、銀洲湖的東岸,該鎮的總面積為113.2平方公里,全鎮人數為43200人。同時,該鎮也是著名的新會區僑鄉之一。該鎮的農作物主要有兩種,一是水稻,二是甘蔗。但是,耕種并不是當地農民的主要經濟來源。由于當地居民的生活水平普遍明顯不高,所以大多數農民選擇外出前往附近的城市打工以維持生計。通過在江門市新會區古井鎮進行了為期兩天的調研活動,并且重點對當地的農戶進行了調研,例如:采訪當地的農民和生產大隊的隊長,發放調查問卷等等,項目組成功收集到了有效的第一手資料,且對資料進行了統計。
(三)廣州市白云區人和鎮鶴亭村
項目組所調研的鶴亭村坐落于白云區人和鎮南邊,該村的北邊臨近自西向東流向的流溪河,且該河穿越該村的北部。來利食品集團是村內較具代表性的企業。鶴亭村的面積總共約為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為2690畝。人和鎮有四個村,共13個經濟社。鶴亭村現共有26間廠房(總面積為58300平方米),此外,還有土地劃入區——云和工業聚集區(總面積為2500畝)。通過在廣州市白云區人和鎮鶴亭村進行了為期兩天的調研活動,對當地的農田狀況進行了進一步的實地調研,同時,還重點對當地的農戶進行了調研,例如:采訪當地的農民,發放調查問卷等等,項目組成功收集到了有效的第一手資料,并對資料進行了統計。
(一)問卷反映的內容
項目組對調研三個地區進行了問卷調研,共發放問卷100份,實收問卷100份。結合調研情況和問卷統計情況,可以初步得出如下數據:
1.受訪者的基本情況
農民為受訪主體,大部分受訪者的年齡為25至65歲,初中水平文化程度為主,家庭人口數量為5至12人居多,耕種和外出務工為家庭的主要收入來源。
2.受訪者對農村飲用水安全保障情況的了解程度
受訪者中,將近90%的人聽說過水污染事件或相關報道,但對其不是非常了解。而知道飲用水安全保障情況的占61%,但僅有3%的受訪者認為自己比較了解。
3.飲用水安全保障問題產生的來源
受訪者中,將近90%的人在日常的生產過程當中會使用化肥、農藥,甚至是過量地使用。此外,約70%的受訪者表示認可周邊工廠的生產活動會對飲用水的安全保障有影響。同時,約60%的受訪者表示村內的生活垃圾處理不當。
4.飲用水安全保障缺失的危害情況
將近60%的受訪者承認偶爾會出現身體不舒服的情況;此外,還有將近80%的受訪者表示近幾年的糧食產量呈減少趨勢;約90%的受訪者表示近幾年生活環境惡化嚴重。
5.政府對飲用水保護的情況
三個調研地點中,根據將近90%的受訪者的描述,基本上沒有相關部門到當地的水源地進行抽樣或者調研等工作。同時,受訪者均還表示,相關部門也未能定期地開展促進飲用水安全情況得以改善的工作。
6.受訪者維權途徑的情況
幾乎所有的受訪者均認為,倘若當地的飲用水被污染了,相關的單位(如:工廠以及政府)應該承擔相應的責任。在問卷調查中,針對“如果飲用水被污染,并因此造成您的損失,您會進行哪些維權行動”這個問題,將近95%的受訪者的首選途徑是向村委會反映以尋求解決之道,很少有人會選擇到法院或者政府部門。
7.受訪者對飲用水安全保障問題的意見情況
將近90%的受訪者明確表示,假若當地的飲用水被污染了,政府部門等單位由于需要對其進行修復而迫使他們暫停例如耕種等生產活動,他們則是不愿意的,但如果政府部門給予他們合理的補貼以維持生計,那么他們則愿意配合。理由主要為,當地居民靠土地養活自身。然而僅僅有30%的受訪者表示愿意參與到飲用水安全保障的管理之中,并積極配合。
(二)實地考察的情況
關于廣州市番禺區金山村:該村的生活垃圾沒有很好地處理,而是堆放在農田上,且該村的灌溉水源大多已被污染。同時,項目組還在調研中發現,該村的塑料廠在生產過程中將固體廢棄物隨意放置,且該塑料廠靠近水源地。此外,也有大量的廢氣從該塑料廠中排出,排出的廢氣中,污染物通過大氣沉降等方式進入飲用水中。總體而言,該村的生態環境較為惡劣。
關于江門市新會區古井鎮:該鎮水源地的周邊環境同樣十分惡劣。鎮中的大型造船廠和水源地之間沒有設置隔離帶,該廠產生的工業“三廢”直接造成水源污染。另外一個重要的污染源是:水源地附近有一條通往城區的馬路,機動車尾氣中的污染物質經過大氣沉降同樣會直接進入水源中。總的來說,該鎮的生態環境也是較為惡劣。
關于廣州市白云區人和鎮鶴亭村的調研中發現,村內的河水渾濁,有大量死魚浮在水面上,且該河流發出陣陣惡臭;該村的工廠分布較為密集,工廠廢氣排放嚴重;水源地附近的鄉村公路車流量較大,汽車排出的尾氣和揚起的塵埃使得附近的空氣質量很差;村民大部分是使用未經處理的污水進行灌溉農田。歸納總結,當地的飲用水安全是缺乏保障。
(三)訪談筆錄的內容
通過和廣州市番禺區的農民進行交談,項目組了解到:當地村民大部分都知道飲用水和水源是會被污染的,然而卻不覺得這和自己的身體健康具有重要的關聯性。他還提到,在日常的生產過程中,大家不可避免地會使用化肥和農藥,但他認為這應該不會與飲用水和水源的污染無關。他亦認為,倘若灌溉水源被污染了,造成污染的工廠和監督不力的政府均需要承擔相應的責任;若因此問題需要維權,他會選擇到村委會解決,他們均對法院或政府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效力持懷疑態度。當被問及由于飲用水和水源被污染的原因,政府部門需要進行水體修復,因此迫使他們暫停耕種能否接受時,當地農民則表示,如果有關部門給予合理的補償,那么就可以接受的。
通過與江門市新會區古井鎮某生產大隊的隊長交談之后,他表示:“我們生產大隊糧食產量近幾年呈現下降趨勢”;“大家的受教育水平不高,不清楚水源到底會被何種物質污染”;“倘若出現糧食減產或者身體狀況異常的情況,通常大家都覺得是天災造成的,而不會聯系到是我們的飲用水和水源被污染的原因”;“為了減少蟲害和增加產量,大家在種植糧食時必然會使用化肥和農藥,可大家不覺得這樣會造成任何危害”;“基本沒有相關部門到鎮上進行水體抽樣調研之類的活動,飲用水及水源的保護工作也沒有落實到位”。當被問到他們會使用何種途徑進行維權時,該大隊長則回答:“假若飲用水或者水源被污染了,產生污染源的工廠、未盡職責的政府都應該負責;如果飲用水和水源被污染,且造成損失的話,我們通常找村委會反映。畢竟找法院或者是政府不一定能夠有效地解決問題”。他還提到,若飲用水被污染需修復而迫使大家停耕的話,可能大家不會配合。畢竟依靠土地生存,若停耕則難以維持生計,但若有補貼則另當別論。
而在與江門市新會區古井鎮的某位農民進行訪談時,當提到關于水源地附近的污染物時,該村民顯得異常激動,不滿當地市場的污水、垃圾等廢物均未經處理便直接排放或放置;而且附近的造船廠的“三廢”排放問題十分嚴重。然而相關的部門卻沒有對這些問題進行管理和懲治,他們更沒有見過相關部門的工作人員進行水體抽樣調研或者定期開展水體保護工作。此外,倘若飲用水和水源被污染并因此遭到相關損失的話,他會先到村委會尋求問題的解決之道。他認為找村委會解決問題省時省力,但去法院或者是政府既較耗時耗力又不一定能夠做到不偏不倚地幫助農民解決相關問題。被問及假使由于飲用水和水源被污染的原因,政府需要進行水體修復工作而令他們暫停耕種是否可以接受時,該村民坦言,僅可以接受間歇性的修復,且需要在農閑的時候進行修復,因為農民主要還是依靠土地生存,如果完全地停止耕種,吃飯就成了大問題。
當與廣州市白云區人和鎮鶴亭村的某位農民進行談話時,該村民則表示,他們村土地由生產大隊進行統一的管理。如果在耕作方面出現問題,村民們一般會保安向生產大隊反映,由生產大隊統一地解決。而在日常生活中,政府等相關部門缺乏有效的監管和管理,沒有對水體定期檢測,也沒有進行誰提的修復和維護。受訪的村民表示,強烈希望政府能夠健全相關的檢測機制,以保障他們的生存安全與生活質量,能夠吃上放心的食物,住上舒適的房子,呼吸新鮮的空氣。如果飲用水和水源被污染了,他認為政府應當負主要責任,有關進行水體修復并進行維護,此外,他還表達愿意配合政府的工作的意愿。
結合項目組前期的調研資料和以上的調研內容,且經過初步分析,結論如下:
(一)“珠三角”地區農村飲用水安全存在多方面問題
1.工業污染嚴重:如今產業不斷升級,使得工業不斷地向農村地區轉移,尤其是許多污染較重的工業企業遷至農村地區。由于企業以經濟利益為重、政府監管不力等多方面原因,這些工業企業的“三廢”大多未經處理就直接排放。工業排放的污水污染物含量一般較高,污水未經必要的處理而直接排放必然會污染水體。而重污染企業的“三廢”排放,也能夠通過大氣沉降、水體流動等方式造成水體污染,從而導致飲用水污染。
2.農業污染加劇:由于糧食需求的不斷上升,部分農民會為了提高農作物的產量而過量地使用化肥和農藥。這在一定程度上會使得農產品的產量在短期內增加,但是長遠而言會對水體和農作物產生諸多不利的影響,這也是導致水體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時,在很多的農業生產資料中,例如地膜中的熱穩定劑,含有一定的污染物質,如果大量施用亦會對導致水體污染。
3.城鎮生活安全問題增多:因為農民環保意識較低、政府等部門監管不力等原因進而導致農村的水體進一步污染。此外,機動車的使用率也在不斷的上升中,汽車的尾氣通過大氣沉降等方式也在不斷地威脅著農村的飲用水安全。在調研中發現,公路的兩側形成了較明顯的污染帶。如江門市新會區古井鎮,水源地位于城區周邊,很多生活垃圾未經處理便被丟棄在水源地的附近,造成了嚴重的污染。此外還有公路從農田區域穿過,加重了農田水體重金屬污染。
(二)農民對飲用水安全保障的認識不足
通過上述的問卷調研以和訪談筆錄等資料,我們可以得出結論:農民對于飲用水安全保障這一問題的認識十分有限。
第一,受訪者大多是通過近幾年的新聞媒體的廣泛報道才初步了解到飲用水和水源被污染的破壞性和嚴重性,然而還只是暫時停留在“初步了解”這一層面,并沒有進行深入的關注與了解。
第二,不少受訪者表示,飲用水安全保障應該對于自己的生活而言影響甚微。這幾年來,雖然他們察覺到自己的身體偶爾會出現異常或者是糧食的產量呈現下降的趨勢,可是他們卻不認為這和飲用水安全保障的破壞有任何的關聯性。
第三,本項目組調研的區域的水源缺乏相關部門到當地定期地抽樣調研,此外,該地區的水體保護工作也不到位。然而,當地農民們卻基本上都認為這是比較正常的,他們對此并沒有任何意見揮著建議,這表示他們對相關主體的權責的認知還處于缺乏階段。
(三)相關部門工作嚴重缺位
在調研的過程中,經過訪談和問卷調查等方式,我們了解到,日常生活中,很少甚至幾乎沒有相關部門的工作人員到項目組調研的三個地點進行抽樣調研,水體保護也沒有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水體修復工作更是沒有很好地落實到位。從中不難看出,政府在農村飲用水安全保障的發展過程中沒有充分發揮其積極、主動的作用,沒有盡到其應盡的職責,而是在其中擔任一個相對而言比較消極、被動的角色。在另一方面,農村飲用水安全保障問題的解決具有高度的技術性,難以通過農村自發地行動而解決,此外,農民的環保意識較低,難以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基于以上多種原因,農村飲用水的安全保障工作亟需政府等相關部門發揮其自身的作用,扮演好牽頭和引領的角色,從而更好地促進相關的工作地進一步開展。同時,政府部門將農村飲用水安全保障的狀況進行公開,真正把信息公開制度落實到位,進一步地保障當地農村居民的知情權、參與權的話,農村飲用水的安全保障情況定會有所好轉。還有一點不置可否的是,應該盡快將相應的制約監督機制應該真正地建立起來,對相關部門不作為的行為進行徹底、終身的責任追究,從而促使相關部門對水體進行定期保護。
(一)堅持基本原則
整體而言,農村飲用水安全保障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飲用水安全保障的發展要遵循我國《環境法》中提及的“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綜合治理”的原則。從某種程度上而言,農村飲用水的污染源具有隱蔽性,不易觀察,潛伏期長,并且不易分解。由于對技術的要求較高,所以水體修復工作顯得格外不易。另一方面,該問題的整治周期較為漫長,而且治理的成本頗高。基于以上多方面的原因,相對而言較為有效且較為經濟的解決飲用水安全保障問題的方法便是對該問題進行更加全面的預防。因此,加大力度對農村飲用水安全保障的發展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預防是最重要的措施之一,在日常的生產生活中應該要真正做到“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綜合治理”。
(二)落實政府職責
政府部門應明確其職責,保障農民的知情權,在農村飲用水安全保障的發展過程中擔任積極、主動的角色。根據我國的政府信息公開條例,行政機關必須依職權公開與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等主體的切身利益具有密切聯系的政府信息,此外,需要社會公眾廣泛知曉或者參與的政府信息也應該定期公開。如果信息公開制度落實不到位,將會導致有關飲用水安全保障問題的傳言較多,造成對農民的誤導,從側面而言,也會導致政府公信力驟然下降。飲用水安全保障問題的防治和解決亦需要公眾一起參與,所以政府應該定期公開飲用水安全保障的數據,為飲用水安全保障問題的相關工作的開展提供依據與支持。除此之外,政府部門還應加強其執法力度,建立健全相關機制,實行終身追責制。政府有職責和義務嚴格監管對工廠和企業的工業“三廢”排放,并定期開展農村地區的水體保護工作。
(三)提高農民環保意識
提高農民的飲用水安全保障的防治意識具有重要意義。不可否認,要想更好地解決農村飲用水安全保障的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是需要多方主體一起共同努力的。政府主體方面,政府必須保障農民的知情權、參與權,定期將當地的飲用水安全保障方面的內容進行公開,發揮其積極、主動地作用;媒體主體方面,媒體應客觀、公正、廣泛地報道農村飲用水安全保障相關方面的資訊,提高農民對這一方面的了解;村委會主體方面,作為農民最為信任的主題,村委會應該大力地宣傳有關農村飲用水安全保障的知識,提高農村對相關方面重要性的認識,奠定公眾參與的基礎。
(四)增加違法成本
我國現行的環境方面的法律法規對農村飲用水安全保障的破壞方面的規定較少,違法成本過低,這便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工業“三廢”的排放行為難以得到有效地控制和禁止。與此同時,相關部門在農村飲用水安全保障方面的職能分工不明確,缺乏公眾參與機制。綜上所述,我國確有必要制定單行的“飲用水安全保障防治法”。
[1]孫宏亮,李璐,張濤,劉偉江,郜志云.我國飲用水安全保障現狀與對策分析[J].環境與可持續發展,2015.05.
[2]謝玲,黃錫生.城鎮一體化背景下農村飲用水安全法律制度的重構[J].華中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03.
F
A
2095-4379-(2016)36-0292-04
許純純(1995-),女,漢族,廣東陸豐人,法學學士,華南農業大學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