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亞真
(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觀音山音樂學校,福建 廈門 361004)
趣味有效的初中音樂教學課堂構建策略研究分析
何亞真
(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觀音山音樂學校,福建 廈門 361004)
音樂是一門藝術,隨著音樂的不斷發展,新課標對于初中音樂教學這方面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1]。不僅要求音樂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制定科學的教學目標,選擇適合初中生的教學內容,也要求音樂老師在提升學生學習音樂興趣的同時,更要挖掘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在貫徹實施新課標的要求過程中,必須保證音樂課堂上的教學效率。本文就是針對如何構建趣味有效的初中音樂課堂進行的策略研究分析。
趣味有效;初中音樂;構建策略
音樂作為義務教育中的一門基礎學科,和語數外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初中生正處在從童年向少年過渡的時期,思維方面都還未定向,在這個階段如果能用音樂對學生進行正確引導,很容易塑造其正確的情感價值觀和人生觀。而對初中學生音樂的指導則離不開課堂教學,因此,如何構建初中音樂教學課堂的趣味高效,對初中教師來說,就是一個急需解決的重要問題。
(一)教師對于音樂內涵的了解有所欠缺
隨著新課改的全面推行,對初中音樂老師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雖然音樂教師的整體水平呈上升趨勢,但是依舊存在很多初中音樂老師,對于音樂教材中部分作品的內涵不能完全理解和掌握,在情感方面的挖掘依然有所欠缺,對于內涵深度較高的音樂更是無法駕馭的情況。這樣的音樂老師,也就無法將音樂中所包含的情感正確傳遞給學生,學生在歌唱技能和形體表演方面均不能學習到位[2]。
(二)教學活動停留在淺顯的層面,學生無法挖掘深層次的內容
雖然隨著網絡技術的廣泛應用,現在學生在課堂上學習知識不僅能通過老師和書本,還能通過多媒體和老師準備的課件等各種途徑,視覺上獲得了美的享受,感官上也享受了愉悅感。但是初中音樂老師的教學活動大部分就停留在這個層面,并未引導學生對音樂進行深層次的挖掘,只是讓學生一味的聆聽和模仿,以達到讓基本學會的目的。這樣就會讓很多有音樂潛能的學生無法得到良好的施展舞臺。
(三)音樂老師只注重教學進度,忽視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
很多音樂老師為了趕教學進度,達到快速完成教學目標的目的,不能及時發現學生在音樂學習中遇到的問題[3],例如學生的發音節奏不合理,老師也就不能及時發現和糾正,導致學生的音樂成績越來越糟糕,到最后完全喪失對音樂的學習興趣。
(四)老師的教學模式出現問題,導致學生的整體水平不能得到提高
部分音樂老師還遵循著傳統的教學模式,將自己對音樂作品的看法聲情并茂的給學生講解,導致學生沒有對作品進行獨立的思考,不能站在自己的角度,用自己的觀念去看待作品,導致最后一個班級的學生對一部作品都持著同一種看法[4]。
(一)提高老師的音樂素養
對于音樂這門學科,筆者認為對音樂教師的音樂素養和基本功更應該嚴格要求,這時音樂屬于一種表達情感的藝術,如果音樂老師的音樂素養不高,對于音樂的內涵不能正確掌握,就更不能把音樂所包含的情感正確傳遞給學生。例如音樂老師在對德彪西的《月光》獨奏曲進行課堂講解分析時,如果不能掌握作品的內涵,就不能把德彪西獨特的曲風給學生準確表現出來[5]。如果老師的音樂素養提高了,老師不僅能夠正確了解和把握德彪西的《月光》,還能給學生拓展講解貝多芬的《月光》,讓學生在對比欣賞中學習,不僅會讓學生學習德彪西《月光》時得其要領,不僅提升了學生在音樂欣賞方面的造詣,還充滿趣味,學生在欣賞的過程中得到了身心的愉悅。
(二)制定科學的教學目標
新課標上對初中音樂的要求,是達到價值觀與情感態度、方法與過程以及技能知識三者結合的目標。初中音樂老師如果想要貫徹實施新課標的內容,就需要深入了解初中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初中學生在這一時期的情感價值觀和欣賞水平來制定。例如在對音樂作品《優美的情思》進行學習的時候,音樂老師首先要制定好教學目標,譬如讓學生在欣賞歌曲的同時能夠正確把握音樂內涵,或者讓學生通過這首歌曲的學習來定義抒情歌曲的含義等,這樣在進行課堂教學的時候就能更加保證課堂的教學效率和趣味性。
(三)選取合適的音樂作品進行課堂教學
在課堂學習中,學生以教材為依托,教材不僅是學生的學習工具,同時也是老師的課前備課工具。但是老師并不能完全以教材為主,特別是新課標推行之后,更應該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尤其初中生,很多方面都還處在完善階段,每個人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也不一樣,教材是一種針對大眾化的教育工具,老師不能完全根據教材來進行備課講解,應該針對自己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最合適的教學內容進行課堂教學,最大化發揮出學生的音樂潛能。在課堂教學內容中,適當調整教材中的音樂作品,對教材內容進行更新調整,爭取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學會,都有所獲。音樂作品的選取,不僅需要結合學生的興趣,還需要全面思考相關作品的價值取向以及創作目的。教師需要保證音樂作品的主題是積極向上的,并且需要具備對學生道德修養或者人生志趣的培養作用。這樣以來,學生就能從音樂作品中獲得必要的養分,獲得良好的發展。
(四)增強師生間的互動,活躍課堂的學習氛圍
良好的師生關系是課堂教學高效的一大重要因素。老師在課堂教學時不僅要保證教學效果,更要將其核心凸顯出來,讓學生踴躍表達自己對于作品的情感。音樂老師不能一味的給學生灌輸自己對于作品的理解,而應該把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把自己對于作品的情感表達出來,這樣可以有效提高課堂上的學習效率。
初中學生正處在從童年時期到少年時期的一個過渡階段,也是身體和心智都在成長的一個階段,這個時期如果能用音樂來引導學生,讓學生形成正確的情感價值觀和人生觀,就會高效得多。這樣也就對初中的音樂教學課堂有嚴格的趣味和效率要求,因此,初中的音樂老師更應該將教育理論和教育實踐完美結合起來,達到初中音樂教育的真正目的。
[1]孫莫日基夫.音樂欣賞知識在器樂教學中的意義[J].文教資料,2010,(13):05-09.
[2]眭輝軍.課堂器樂教學的“相對”關系[J].中國音樂教育,2010,(03):12-14.
[3]竇曼莉.借鑒 融合 創新——關于器樂教學中怎樣運用“綜合音樂感”教學法的思考[J].中國音樂,2009,(04):21-23.
[4]陳云峰.讓琴聲乘上音樂的翅膀——淺談如何走出課堂器樂教學的困境[J].中國音樂教育,2009,(09):12-15.
[5]華志紅.初中音樂課堂生成性教學策略探析[J].青年教師,2009,(04):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