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慧(江西于都縣第二中學,江西 贛州 342300)
淺談初中音樂課的合唱教學
劉 慧
(江西于都縣第二中學,江西 贛州 342300)
在近些年,我國的教育愈加重視孩子們的全面均衡的發展。在初中的教學安排中關于音樂方面的培養安排有專門的課程。在合唱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始終遵循的都是以生為本,結合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使其所教授的音樂知識與每個學生現有合唱能力相接軌,從而最大限度最快的時間提升學生的合唱能力,合唱的主旨在“合”所體現的是團隊的協作,這就需要老師注重組織工作,帶領學生應用統一的方式節拍來達到合唱的最佳效果。另外教師還應注重以學生的審美為核心,真正的做到以生為本,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的同時,進而提高學生合唱的能力。
初中音樂;合唱教學
在我國目前針對初中學生的音樂教學中,在培養學生音樂才能與愛好的同時,對合唱教學的開展是決定學生合唱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們也都經歷過初中生活,可以對比當下的初中回想一下我們曾經的初中生活。不難發現我國在教育上正在從應試教育向全方面的素質教育方向發展。其中音樂就是重要的一項。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缺點,上天是公平的不會過分的給予某個人全面的才能,同樣也不會對任何人過分吝嗇。我國目前的教育越來越注重孩子的綜合能力的培養。本文以初中的音樂教學為例,每個學生對音樂學習天分是不同的,接受的速度也是因人而異。所以初中音樂教學過程中,合唱的教學就需要老師結合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而展開針對性的教學模式以確保整體的合唱水平。在此過程中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在合唱訓練中存在的問題,進而完善整個教學計劃。在演唱的作品的選取上,要根據學生的實際嗓音特點選擇不同的音樂作品,并不是某一作品適合所有學生演唱。針對性的選曲可以充分的發揮學生的嗓音優勢,進而使學生在合唱的過程中獲得自信增加積極性。
合唱主要訓練的是團隊的節奏與合作。要想做到整齊劃一,這就要通過漫長的刻苦訓練才能在具體的樂曲節奏方面做到同步。在對學生合唱訓練的同時,在這個過程中要注意學生氣息相關的訓練,另外要在多次的訓練中提升合唱學員的聽覺能力。合唱需要整體的不斷融合,在不斷地演練的過程中循序漸進,不可能是一蹴而就。教師在由易到難的教授中,還應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合唱畢竟不是誰的個人秀,也決不允許個人英雄主義的存在。教師應把整體的效果時刻放在第一位。
在此過程中并要注意,教師應根據學生不同的嗓音特點分聲部進行演唱,畢竟不同學生之間的嗓音條件是存在明顯差異的。針對同一首樂曲進行不同的演唱風格訓練可以培養學生多種合唱能力,提高了學生的音樂素養和合唱能力。通過學生統一的聲音進行整齊劃一的演唱才是合唱訓練的主旨。
(一)從學生審美出發,提高學生合唱的水平
對于初中的音樂教學,音樂教師不僅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選材,還應充分體現作品的多樣性。這樣一來既可以使學生在合唱中感受到合作所帶來的樂趣,也可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在日常的訓練中,教師給學生欣賞不同風格的樂曲,讓學生領略不同樂曲帶來的不同風格,完善學生全方面的認知進而提升對音樂的審美能力、音樂鑒賞能力以及音樂表現能力。教師應通過合唱訓練來鼓舞、感染和教育學生,通過對學生音樂能力的培養,從而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提升學生的心理素質。
(二)采用多樣性的訓練方法,旨在提升學生的合唱水平
在從當下初中生音樂合唱的訓練中,最突出的問題就是不同學生之間的演唱能力參差不齊,很難做到相互融合形成齊頭并進的整體。這就需要教師通過多樣化的訓練方法使其形成一個整體,并結合音樂基礎知識與個人實際情況教學。在合唱過程中對氣息、吐音、節奏以及站姿的訓練都是十分重要的,可以說是每樣都是必不可少的。教師應通過不同的訓練方法引導學生掌握不同的合唱技能,通常教師會采用先哼后唱、以哼代唱的訓練方法。這樣不僅可以尋找聲音高位置的感覺,還可以指導學生在氣息訓練中提高演唱技巧。在初中音樂合唱訓練過程中,教師應通過培養學生的節奏感來使其聲帶得到正常的鍛煉,促使口齒伶俐清楚,從而提高學生的合唱水平。
總而言之,在初中教學中針對合唱的教學中,教師需因人而異的進行教授。不同的學生制定不同的合唱方案,能否銜接每個學生的當下水平因材施教,這才是提高學生合唱能力的關鍵。相信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改革與逐步完善,在不遠的明天,我國的初中教育尤其是針對音樂合唱的教育會有質的飛躍。
[1]涂驊.談合唱教學中的主要問題及對策[J].九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03).
[2]段玲麗.中學合唱教學實踐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