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萌 王晶
(河北民族師范學院,河北 承德 067000)
音樂真人秀《蒙面歌王》創作手法研究
佟萌 王晶
(河北民族師范學院,河北 承德 067000)
音樂真人秀《蒙面歌王》是一檔非常優秀的音樂類節目,也將我國音樂真人秀節目制作的效果提到了一個更高的層次。本文主要對音樂真人秀《蒙面歌王》的創作背景、傳播技巧以及存在不足和改善措施進行了論述,期望對今后類似節目的制作產生積極的作用。
音樂;真人秀;《蒙面歌王》;創作手法;研究
《蒙面歌王》的創作有其特定的背景,它在音樂真人秀節目方興未艾時應運而生。
(一)中國音樂真人秀節目的發展背景
中國音樂真人秀節目經過近些年的不斷發展,逐漸成為受眾收視的主流收視節目。它以真人秀節目電視競賽的節目形式,加之音樂藝術獨特的魅力,備受受眾的追捧與青睞,一再引領收視狂潮。中國的音樂真人秀節目雖然起步較晚,但仍然在中國綜藝節目銀屏中獨占鰲頭。
中國音樂真人秀從自創到改造,經過了自己獨特的發展歷程,首先,在初期階段,以《中國青年歌手大獎賽》為代表,開始了中國音樂真人秀的發展歷程,雖然為本土化節目形態,且節目形式單一,但還是起到了中國音樂真人秀的點擊作用。其次,發展到借鑒改造的階段。從國外購買節目版權進行本土化改造的作品層出不窮,以《超級女聲》、《夢想中國》、《快樂男聲》為代表。再次,發展到現在的完善翻新階段。雖然仍然模仿國外節目形式,但自身也經過了完善翻新,以近兩年出現的《中國好聲音》、《我是歌手》、《中國好歌曲》、《蒙面歌王》為代表。
(二)音樂真人秀《蒙面歌王》的創作背景
音樂真人秀《蒙面歌王》就在中國音樂真人秀節目方興未艾的發展過程中營運而生。正當受眾還沉浸在《中國好聲音》、《我是歌手》中時,江蘇衛視從韓國MBC電視臺引進了同名音樂挑戰類真人秀《蒙面歌王》。每位知名歌手均以面具遮面,由于無從辨別歌手身份,所以投票標準只以歌手的歌聲為考量依據,既卸下明星光環,回歸音樂本真,又洽和了面具之下,音樂平等的理念。劇院式的舞美體驗,高水準的音樂品質,以及歌手身份的懸念設置,不斷激發起受眾的收視熱情。
音樂真人秀《蒙面歌王》以其傳播技巧不斷燃起觀眾的觀看欲望。
(一)準確捕捉好奇心理
好奇心是驅使受眾繼續收看的有效手段,《蒙面歌王》準確捕捉到了這一點,以面具遮面的形式讓每位知名歌手登臺演唱,并通過猜評團的語言、表情等設置疑團,緊緊抓住受眾的好奇心理,讓觀眾不斷燃起觀看欲望,達到連續傳播的效果。
(二)傳者受者充分互動
互動越來越成為電視節目的重要元素,《蒙面歌王》有效利用了與觀眾的互動。在現場,三百位觀眾行駛受眾的投票權,決定歌手的去留。在場外,以微信的方式參與歌手身份的競猜?!叭魏我环N問題、意見、商品乃至人物、組織或社會活動,只要得到大眾傳媒的廣泛報道,都會成為社會矚目的焦點,獲得很高的知名度和社會地位?!薄睹擅娓柰酢烦浞掷酶黝惷襟w,有效整合媒體資源,增強媒體報道的同時,加強與受眾的互動,這些都極大地調動了受眾的收視積極性,擴大了傳播效果,提高社會知名度。
音樂真人秀《蒙面歌王》在創作上有其自身的閃光點,但也存在著一定的不足之處。
(一)音樂真人秀《蒙面歌王》的優勢
《蒙面歌王》中面具的設置成為節目的最大特色,面具營造了“面具之下,音樂平等”的創作理念,也突出了懸念的作用,這都大大提高了節目的優勢。登上《蒙面歌王》舞臺的知名的歌手,均以面具遮面,使得觀眾無法辨識其真實身份,這不僅使受眾充滿好奇心理,設置了懸念,還營造了“面具之下,音樂平等”的理念。由于無法辨識歌手身份,歌手卸下了明星光環與身份的包袱,觀眾沒有了對歌手的心理預期,只憑歌手的唱功與現場來評判表現的優劣。一改歌唱競賽類節目舍本逐末,煽情、比拼顏值,忽視音樂本質的弊端,回歸了音樂藝術的本真。
(二)音樂真人秀《蒙面歌王》的問題
音樂真人秀《蒙面歌王》雖然獨具特色,但也存在過分包裝、過度商業、盲目跟風的弊端。
1.過分包裝、略顯虛假。通其他類音樂真人秀節目一樣,《蒙面歌王》也存在著過分包裝、情感空化的問題。比如猜評團表演痕跡太重,為了增強節目的懸念效果,猜評團的成員即使知道了歌手的身份,還在洋裝不知情,顯得過于虛假。
2.過度商業、藝術貶值。作為真人秀節目,不可避免地要有商業成分的存在,但是商業痕跡如果太重,就會降低節目的藝術質量。《蒙面歌王》同樣存在著商業痕跡,如植入廣告的泛濫,葉子面膜、樂視手機等不僅不斷出現商標的特寫鏡頭,主持人的語言中也不斷重復。這無疑降低了節目的藝術質量,打斷了受眾的審美進程。
3.盲目跟風、創新不足。盲目跟風是中國電視行業的通病,一系列的音樂真人秀節目就是在盲目跟風中產生的,《蒙面歌王》也是在《中國好聲音》、《我是歌手》的余溫中產生的,除了“蒙面”營造懸念,創造平等這一點外,仍然是其他音樂真人秀的套路。音樂真人秀節目若一味跟風,缺乏自身的創造,就會造成觀眾的審美疲勞,影響收視效果。
音樂真人秀《蒙面歌王》在音樂真人秀節目方興未艾之時應運而生,以“面具遮面”的形式,讓知名歌手陌生化,使歌手的真實身份成為懸念,成功捕捉觀眾的好奇心理,加之劇院式的音畫效果,傳者受者的充分互動,營造出了良好的傳播效果。其“面具之下,音樂平等”的創作理念,以及懸念的設置手法都值得贊揚,但其存在的過分包裝、過度商業、盲目跟風等不足之處也有待改進,希望日后的音樂真人秀類節目能夠借鑒其優勢,改進其不足,是音樂真人秀節目真正提高藝術質量?!?/p>
[1] 童慶炳.文學理論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 彭吉象.藝術學概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