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龍鳳
(銅仁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貴州 銅仁 554300)
玉屏簫笛文獻研究資料綜述*
汪龍鳳
(銅仁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貴州 銅仁 554300)
本文主要從可查閱文獻看玉屏簫笛的研究緊緊局限于制作工藝、生產流程、歷史及文化傳承保護等方面,而沒有將產學研有機的結合起來,將玉屏簫笛的產學研當作一個整體來研究,組成一個龐大的產業鏈,互為依托,形成一個品牌。
玉屏簫笛;文獻研究;綜述
玉屏簫笛作為我國兩種著名的竹管樂器,曾于1913年和1915年,相繼在國際上榮獲大獎,其聲譽早已斐聲海內外。為了探究其發展規律,通過查閱銅仁市圖書館、玉屏侗族自治縣文化館、黔東侗族獨特文化叢書《平簫玉笛》和《玉屏簫笛》等文獻資料,走訪老一輩藝人以及利用中國知網、維普等網絡平臺,將搜集的玉屏簫笛產學研資料分類綜述如下:
在玉屏侗族自治縣文化工作者和玉屏簫笛研究學者多年的努力下,先后出版了黔東叢書《平簫玉笛》、《笛緣》、《中國簫笛史》和《玉屏簫笛》等著作。特別是《玉屏簫笛》一書從玉屏簫笛緣起、發展、產品與工藝、文化與傳承、名人與玉屏簫笛、同聲薈萃等六個方面闡述,具有全面性和完整性,既保持了原有的風格,又為深入研究玉屏簫笛的歷史發展提供新的線索,同時還為玉屏簫笛增添了新的文化內涵。
通過書刊及中國知網、萬方、維普網的查詢,目前所能找到的論文有50余篇。根據其內容可以劃分為:
1.歷史文化傳承與保護類:劉渝安的《試論玉屏簫笛的起源》;汪興的《論玉屏簫笛產品深度開發與簫笛文化發展》;吳紅春、張紅波、楊海燕、文葉飛的《“平簫玉笛”賦新聲——玉屏簫笛文化傳承與發展之路》;張煒的《以玉屏簫笛為例談技藝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保護探索》;姚暉的《貴州民族民間吹管樂器的傳承與發展》等文獻載明,玉屏簫笛由藏品、貢品、贈品向產品、藝術品等多元化格局并存的轉變,其發展經歷了一個個艱難而曲折的過程。玉屏簫笛經過幾百年的傳承和發展,不僅壯大了玉屏簫笛產業,而且孕育了濃郁的侗鄉文化底蘊,成為侗鄉乃至中華大地上的一顆璀璨明珠。
2.生產工藝與流程類:汪興的《玉屏簫笛:翠竹鳴清音》;陳光華、雍朝柱、徐來富的《玉屏簫笛蠹蟲無毒防治試驗報告》中闡明玉屏簫笛既是一種樂器,又是一種工藝品,名揚國內外。但是,長期以來蟲蛀霉變使產品質量和出口聲譽受到一定影響。為此,省科委于一九七八年把解決玉屏簫笛蟲蛀霉變問題,列為重點科研項目,由省林科所主持與玉屏簫笛廠協作,采用無毒技術進行了研究;潘光白的《玉屏簫笛史話》中又載明:玉屏簫笛有“神簫魔笛”之說。
3.現狀與文化產業發展類:吳紅春的《做大北侗簫笛文化產業 助推玉屏文化旅游產業發展》闡明了玉屏簫笛發展存在的問題:一是缺乏創新意識。玉屏簫笛雖經幾百年的發展,其生產規模、產品的質量、檔次都有了較大幅度的提高,但產品開發力度減弱,墨守成規于現有的生產格局,加之市場競爭日趨激烈,使玉屏簫笛廠處境舉步維艱。二是資金投入不足。新產品的開發需要一定額度的資金投入才能組織實施。然而在現有的市場外部環境下,爭取有限的資金投入難度非常大。三是人才嚴重匱乏。玉屏簫笛廠自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成立以來,通過自己培訓和送出去培訓等多種方式,培養了一大批的熟練工人,他們成為廠里的骨干,有的擔任廠里的負責人。然而,進入九十年代后,這一批懂技術、會管理的人員先后到了退休年齡,而招收的年輕人刻苦學業、勤奮敬業的精神不夠,造成青黃不接。四是市場競爭意識不夠。玉屏簫笛廠由于在職職工少,僅為6-8人,基本上都是等客上門,向外宣傳、推介商品相對較少,再加之所生產的產品幾十年一貫制,市場潛力挖掘不夠,造成市場占有率逐漸下滑。五是無固定原材料基地。經調查,生產玉屏簫笛所使用的原材料大都是從外地購進,造成材質不夠穩定,運輸成本增大等諸多困難。余方的《玉屏簫笛傳承難題》載明:玉屏簫笛在推廣和傳承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總的感覺是投入產出比不夠理想,品牌發展策略上仍顯粗放,品牌推廣手段新意不足,對細分市場需求的研究不夠。因此,玉屏縣委、政府結合實際,提出了“做大北侗簫笛文化產業,助推玉屏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的目標。
4.音樂課堂教材類:汪興的《玉屏簫笛》一書中闡明:2006年,為深入貫徹省委、省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民族工作,加快少數民族和少數民族地區發展的意見》文件精神,玉屏縣選擇了侗族文化氣息濃郁、民風純樸的4所初級中學和8所中心完小作為民族文化進校園示范學校。并于2011年8月組織編輯出版了《簫笛》1-4冊,作為貴州省玉屏侗族自治縣中小學地方教材。幾年來,玉屏縣共舉辦了六期簫笛師資培訓班,受訓教師500多人;在玉屏中等職業技術學校成立簫笛人才培訓基地,引進專業人才,開設簫笛專業課;全縣有12所中小學開設簫笛演奏課程,接受簫笛教學的學生達8000余人;創作了《侗族山歌唱不完》、《笛鄉歡歌》等簫笛曲譜。同時,為了檢驗簫笛文化進校園的成果,從2005年開始,每年舉辦全縣簫笛演奏大賽和縣級“校園簫笛藝術節”活動,進一步擴大了簫笛文化的影響面。
目前現有的音響光碟資料:《簫笛聲聲》、《平簫玉笛》、《笛鄉歡歌》、《山歌潤笛鄉》等。
總之,從可查閱文獻看玉屏簫笛的研究緊緊局限于制作工藝、制作歷史等方面,而沒有將其結合起來。對此,作者立足于玉屏簫笛現有的文獻研究資料,就玉屏簫笛產學研一體化發展及演變進行探討。將玉屏簫笛的產學研當作一個整體來研究,可以組成一個龐大的產業鏈,互為依托,形成一個品牌。
銅仁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2015年專項課題《玉屏簫笛產學研一體化可行性分析》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