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濤
日照市中級人民法院,山東 日照 276800
?
“唯一住房”不是被申請執行人的“尚方寶劍”
周濤
日照市中級人民法院,山東日照276800
本文將法律規定所涉及到的“唯一住房”相關法條提煉出來,按照相關法律法規的頒布時間的先后順序,通過法學理論、法律法規與執行實踐的結合,分析申請執行人與被申請執行人之間的產生對立的原因,進而展開敘述“唯一住房”執行難的根本原因,主要包括執行難的社會原因和法律原因。
唯一住房;豁免執行待遇;執行困難;執行路徑
“唯一住房”概念是被申請執行人及其所扶養家屬生活所必需的居住房屋的簡稱,即被申請執行人名下供其及其所扶養家屬生活所必需的、僅有的一套居住房屋。《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民事執行中查封、扣押、凍結財產的規定》于2014年11月4日頒布,該規定頒布前,唯一住房僅是一個社會生活上的概念,2005年1月1日起,該規定正式實施后,唯一住房概念由原先的社會生活層面上升到法律層面。《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民事執行中查封、扣押、凍結財產的規定》第六條規定,對被執行人及其所扶養家屬生活所必需的居住房屋,人民法院可以查封,但不得拍賣、變賣或者抵債。自此,“唯一住房”的說法被正式寫入到了法律。該規定頒布后,立刻得到了社會公眾的廣泛關注和討論。
(一)“唯一住房”執行難的社會原因
1.外界對最高法相關規定的誤讀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民事執行中查封、扣押、凍結財產的規定》的規定,其立法初衷是保障民生,保障被申請執行人本人及其所扶養家屬最低的生活水平。根據最高人民法院執行局副局長張根大的解釋來看,如果執行標的系被執行人本人及其所扶養家屬維持生活必需的居住房屋,可以豁免執行。但并非被執行人只要僅有一套房屋,就一律停止執行。如果被執行人名下的唯一住房,超出了被執行人及其所扶養家屬生活必需的范圍,人民法院可以執行。①
此外,司法解釋起草人范向陽也指出,法院保障的是被執行人及其家屬生存所必需的居住權而不是所有權,而且這種保障是有期限的,所謂“救急不救窮”,不能將本來應由政府承擔的社會保障義務轉嫁給申請執行人。同樣要杜絕以保障生存權為由逃避執行的行為。②為吸引大眾眼球,該規定經過媒體的加工、報道,向外界傳遞唯一住房不可被執行的訊號,在大眾中引發強烈討論,并深入人心。
2.房屋自古以來就是家庭的象征
2000年以來,伴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房地產行業迅猛發展起來,不斷攀升的房產價格,加之中國歷史傳承下來的家本位的思想,大多數家庭不惜花費半生積蓄,開始購置或者改善自己的住房。慢慢的在人們心中,家庭開始與房屋畫上等號,當被申請執行人可供執行的財產僅剩唯一住房時,房屋便成為被申請執行人心中最后的防線,若該住房被執行,被申請執行人則認為整個家庭便“家破人亡”,因此,被申請執行人有強烈的抵抗情緒,不惜拖家帶口對抗執行。另一方面,房屋上附著的戶籍,以及如戶籍產生的就醫、子女教育、社會救濟等隱形的福利,也是被申請執行人不愿放棄的。③
(二)“唯一住房”執行難的法律原因
1.無明確認定標準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民事執行中查封、扣押、凍結財產的規定》第六條所規定的“對被執行人及其所扶養家屬生活所必需的居住房屋”,缺乏必要的認定標準。準確認定該問題,需要綜合考慮生活所必需的居住房屋的特性,諸如房屋面積、所處地段、建筑類型等。被申請執行人一家三口,擁有一套面積60平方米的房屋,但是所處一線城市核心商業區,且是獨門獨戶別墅式建筑類型,也不能因房屋面積小,人均居住面積僅20平方米,認定該套房屋是被申請執行人及其所扶養家屬生活所必需的居住房屋,因為該套房屋實際的價值已經大大超過房屋本身的居住價值。
沒有一個嚴格確實的認定依據,不便于把握,每個人心中都會有一個自己的認定標準,這樣極易造成法官的自由裁量權過大,自由心證主義泛濫,給被申請執行人留下申請執行異議的空間,造成權利濫用,浪費司法資源,破壞執行效率,案件久拖不決。當不同的認定標準平相互碰撞,定會產生摩擦進而迸出火花。實踐中,申請執行人與被申請執行人雙方各執一詞,將希望寄托于法官,但是沒有具體的認定標準,法官缺乏認定唯一住房的積極性與主動性,考慮到辦案風險,雙方當事人都不想得罪,執行法官也是對執行唯一住房顧慮重重,一而再,再而三的采取拖延戰術,損害了申請執行人的利益。
2.無具體的執行路徑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執行設定抵押的房屋的規定》中第二至第六條規定都比較明確的制定了執行路徑,但是實踐操作性仍然不強。其一,未設立抵押登記房屋的“唯一住房”執行路徑不在此規定范圍。其二,申請執行人提供臨時住房困難重重,而且在實現執行利益之前,又要為被申請執行人投入租賃臨時房屋產生的租金成本,挫傷申請執行人的積極性,且在執行程序中,增加了房屋租賃、房屋占用等法律關系,容易導致案外案,激化矛盾,影響“唯一住房”的執行進程。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民事執行中查封、扣押、凍結財產的規定》的立法本意是好的,但實施后卻被心懷詭異的被申請執行人利用,轉移名下其余房產,享受到該規定的紅利。這嚴重損害了法院的公信力,申請執行人拿著生效判決,卻因被申請執行人可供執行的的房屋被認定為“唯一住房”而無法執行,或因是否認定為“唯一住房”久拖不決得不到執行,手中的判決書變成了一紙空文,助長了“老賴”們的不正之風。尤其體現在一些特殊類型的案件上,例如交通肇事、人身傷害、撫養費、贍養費、勞動報酬等案件,申請執行人往往是受害者,且沒錢看病或難以維持基本的生活,是社會弱勢群體,如果因“唯一住房”執行困難而無法執行,拿不到本該屬于他們的款項,他們將面臨是否能夠繼續生存的問題。法治的社會,當債權與生存權競合時,應當毫不猶豫的作出判斷,生存權優先于債權,要以人為本,回歸法律設立的本質,只有充分的保障弱勢群體的權益,才能真正體現法律的公正爭議。為了維護會的穩定,故頒布新規,勢在必行。
上述規定頒布后,“唯一住房”不能被執行的情況得到改善,但并未根本解決。規定延續了《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民事執行中查封、扣押、凍結財產的規定》精神,保障被申請執行人及其所扶養家屬生活所必需的居住權,并確定了兩種基本安置模式,即申請執行人提供房屋的住房安置模式和申請執行人提供房租的貨幣安置模式。但兩種安置模式無法根本上化解雙方對立的矛盾。
首先,住房安置模式,申請執行人可能提供自己名下的房屋,也可能租賃其他房屋提供給被申請執行人,但這種模式最突出的問題是,申請執行人與被申請執行人之間存在天生的矛盾,被申請執行人會拿出各種理由拒絕申請執行人提供的房屋,讓其另行提供房源,而申請執行人所能提供房源的能力有限,最終無法提供適格的房屋。
其次,貨幣安置模式,該模式是基于拍賣或變賣被申請執行人的“唯一住房”所得款項,優先預留租金。但實踐中,當買受人得知被拍賣變賣的房屋是被申請執行人的“唯一房屋”,這種類型的拍賣或變賣的成交率極低,極大損害了買受人的利益。
另外,該規定中“扣除五至八年租金”,申請執行人一方會爭取扣除五年的租金,而被申請執行人一方會極大爭取八年的租金,以二線城市的房屋租賃市場價格計算,會產生一個3萬到5萬的爭議空間,且沒有明確的認定標準,舊矛盾還未消除,又增添了新的矛盾。
為完善“唯一住房”的執行路徑,要從全局出發,制定執行框架,豐富執行手段。
首先,申請執行人要申請執行被申請執行人名下的“唯一住房”,法院不應主動向其釋明,申請執行人要求執行的,應當向人民法院提交拍賣申請書。
其次,應當將廉租房機制引入到執行“唯一住房”的程序中來。因申請執行人提供房源的不確定性,導致住房安置模式進展緩慢,若法院與廉租房管理部門建立長效的合作機制,為解決“唯一住房”問題預留一定數量的廉租房源,由于被申請執行人不會主動找廉租房管理部門簽訂租賃合同,故由法院與廉租房管理部門簽訂租賃合同比較妥當,廉租房管理部門長期向法院提供一定數量的廉租房,然后允許法院按照廉租房的申請條件轉租給被申請執行人,用于解決“唯一住房”問題,這樣既保證申請執行人的利益,又保障了被申請執行人的基本居住權;既發揮了司法職能,又保障了社會的公平正義。④同時,這種轉租是有條件的,即被申請執行人不符合廉租房租住標準,可以終止合同,形成一個浮動的轉租模式,盡可能讓每一個被申請執行人的基本居住權得到保障。
[注釋]
①朱召國.最高法:被執行人名下唯一住房同樣可以執行[EB/OL].http://news.xinhuanet.com/house/xa/2015-05-06/c_1115190592.htm,2015-05-06.
②最高法:欠債者唯一住房,也可執行[EB/OL].http://kb.dsqq.cn/html/2015-05/06/content_397193.htm,2015-5-6.
③吳夏青.唯一住房執行難的原因分析[J].司法實踐,2014(9).
④葉建國,厲培軍.廉租房――解決唯一住房執行難之初探[J].上海法學研究,2012(2).
D926
A
2095-4379-(2016)25-0109-02
周濤(1980-),男,漢族,山東日照人,本科,日照市中級人民法院執行一庭,庭長,研究方向:民事訴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