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璐
呼和浩特鐵路運輸法院,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0
?
關于審理自然人簽訂建設工程合同糾紛案件的調研報告
張璐
呼和浩特鐵路運輸法院,內蒙古呼和浩特010020
自然人承包建設工程,其主要從事的是工程基礎施工,施工內容簡單,技術水平和機械水平要求較低。但自然人簽訂的建設工程合同卻因當事人權利義務關系復雜、合同約定的可變因素多、自然人對糾紛癥結舉證困難而成為近年來民事審判工作的一個難點。筆者通過對近五年的相關案件進行分析和總結,闡述了自然人簽訂建設工程合同糾紛案件的特點、產生原因及審判現狀,并針對此類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建設工程合同;自然人;特點及成因;審判現狀;處理策略
近年來,由于鐵路持續地進行大面積網路建設和改造,一些資質等級較低或是沒有資質的施工企業指派包工頭,甚至有時是自然人個人(也稱包工頭),帶領一支固定的或臨時組建的農民工隊伍,以借用、掛靠、分包或轉承包的方式,從有資質的施工企業手中轉包或分包建設工程。由于承包人已從轉包人手中收取了高額的管理費,因而其對工程質量的優劣不甚上心、對工程款的索要也不積極,導致建設工程施工鏈最末端的農民工“要債無門”,嚴重影響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的穩定。隨著該方面案件數量的增多及案件類型種類化特點的加強,對該方面案件的成因、特點及審判現狀、處理策略的研究,就顯得尤為重要。
根據呼和浩特鐵路運輸法院司法統計,從2012年至2016年3月底,該院受理涉及建設工程合同糾紛的相關案件共計24件,涉訴標的額合計3194.987244萬元。其中,原告或被告一方為自然人的13件,占涉及建設工程合同糾紛相關案件總數的58.3%,已逐漸成為呼和浩特鐵路運輸法院受理的涉及建設工程合同糾紛的主要案件類型。該類案件目前已呈現出如下特點:
(一)被告一方人數眾多。在受理的13件自然人簽訂的建設工程合同糾紛案件中,被告為兩名以上自然人或法人的案件為10件,占自然人簽訂的建設工程合同糾紛案件總數的76.9%。
(二)法律關系不再局限于建設工程承包、分包合同,還包括民法體系下的保修義務履行及不當得利返還。
(三)爭議焦點集中于工程款的計算方法,包括工程量的確認方式、工程量的大小、驗工報告的約束力、工期約定的變更、合同單價條款的效力、第三方轉支付及代扣稅款行為的確認、管理費在工程結款中的扣除等,都可能成為當事人的分歧所在。
(四)自然人一方舉證困難。在審理該類案件時,自然人手中所持有的能夠表明施工過程及工程款結算情況的證據,多數是領取工程款的收據、工程量的簡易確認憑證或自記的流水賬。這些“白條”因無法體現其客觀性,而不具備證據的可采性。
(五)案件難以調解。根據司法統計,從2012年受理第一起自然人簽訂的建設工程合同糾紛案件至今,尚未在當事人間達成過調解意向。
通過對合同簽訂、履行情況進行分析可知,自然人簽訂的建設工程合同糾紛案件產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合同雙方未訂立書面合同或書面合同對工程量的大小、工程款的計算方式、工程質量標準、工期的期限等條款約定不夠明確,致使雙方當事人對待結算的工程價款產生分歧;二是在層層轉包過程中,每一層轉包人都會對其承包人收取5%至15%比例不等的管理費,而該管理費往往是在工程結算款中先行提取。基于此,多個前手因怠于“催要”工程款,導致自然人權利受損;三是由于鐵路線路基礎建設工程對質量、工期的嚴格要求,導致多個前手為確保己方完成合同義務,而縮短后手施工工期,未按期完工成為合同相對人解除或終止合同的理由;四是包工頭惡意拖欠工資,農民工為“討薪”而阻礙鐵路線路正常施工。此時,墊付“工資”成為無可避免的結局;五是法律處罰措施缺失,行政機關監管不力,致使建設工程被多手轉包或違法分包。
(一)合同效力
在我國建設工程市場,自然人承攬工程項目屬于一種常見現象。然而,我國《建筑法》和《建筑企業資質等級標準》卻明確規定了承包人資質。因此,自然人因不具有法定的建設工程承攬資質,其簽訂的建設工程施工合同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而屬于無效合同。
(二)合同無效后的相關問題處理
合同無效,則自始無效。針對自然人簽訂的建設工程合同,若一方當事人已經履行了合同義務,對方當事人則應當履行支付對價義務,而尚未履行的合同義務則不再履行。針對一方當事人就違約金、保修義務和管理費等條款提出的訴訟請求,法院通常會采取如下處理方式:
1.違約金。一般在合同中約定的都是關于自然人未在工期內完工而應承擔的高額賠償責任。根據合同無效的處理原則,相對方對自然人提起的違約金之訴,法院不予支持;而自然人提起工程款給付之訴時一并請求逾期付款違約金的,筆者認為可以比照《建設工程糾紛解釋》第十七條之規定,要求相對人按照中國人民銀行同期貸款基準利率承擔違約責任。此種裁判尺度的確定,一是對合同無效折價補償思想的體現,二是表明裁判者認為自然人也應當對合同無效承擔過錯責任的司法態度。
2.保修義務。此處所討論的保修義務,并不是指《建設工程糾紛解釋》第二條規定的驗收不合格的修復義務,而是指在建設工程合同中,約定的自然人于竣工驗收后一定期限內對工程承擔的保修責任及費用承擔。根據合同無效的處理原則,合同相對方提起的保修義務之訴,法院不予支持。
3.管理費。由于我國法律明令禁止轉包和違法分包,而自然人能夠承包建設工程,是其上手實施了違法行為的后果。所收取的管理費是違法所得,應當依法沒收。
(三)自然人對工程款請求權的實現
1.請求權的取得
我國現行法律體制,尚未創設“實際施工人”這一法律概念,而此概念只是被引入《建設工程糾紛解釋》中。該解釋雖未對“實際施工人”的行為能力、責任能力作出規范性闡述,但卻賦予了實際施工人針對發包人、轉包人、違法分包人的工程款請求權。司法實踐中,一般認為實際施工人是指無效合同的承包人,包括轉承包人、違法分包合同的承包人、沒有資質借用有資質的建筑施工企業的名義與他人簽訂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的承包人。①據此,自然人因符合實際施工人的條件,而取得《建設工程糾紛解釋》中法定的實際施工人工程款請求權。
2.工程量的確認
筆者認為可以采用以下幾種做法,來實現工程量的確認:(1)雙方協商,共同測量,以完成面實際工程量結算;(2)委托雙方認可的中立第三方,確定完成的工程量;(3)若涉案工程是國家財政投資的建設工程,且雙方無法按照合同約定確認工程量,可根據案件實際情況,經雙方當事人協商,依據財政評審中心出具的評審結論結算工程價款;(4)若涉案工程經過審計機關審計,且雙方無法按照合同約定確認工程量,可根據案件實際情況,經當事人雙方協商,依據審計機關出具的審計結論結算工程價款;(5)根據合同約定的工程款計算方式,經當事人協商,委托雙方認可的中立第三方進行造價決算。
3.工程價款的確認
合同無效,合同中約定的工程價款或工程價款計算方式是否也當然無效?筆者認為,合同無效的理由是違反法律及行政法規的規定,只要沒有證據證實存在乘人之危、重大誤解或受脅迫、欺詐的情形,就可以認定工程價款或工程價款計算方式的約定是雙方當事人真實意思表示下的有效民事法律行為。因此,建設工程合同無效,合同約定的計價方式或計價標準對工程款的結算仍具有約束力。
從調查情況來看,審理自然人簽訂的建設工程合同糾紛案件,存在查明案件事實難、自然人舉證難、下判難的問題,針對此類建設工程合同糾紛案件,筆者認為應采取以下處理策略:
(一)提高立案審查標準,禁止自然人濫用訴權。自然人的工程款請求權由法律直接規范,是突破契約之相對性原則的請求權。從法理上講,契約的基礎就是相對性,法律準許自然人突破相對性主張權利,是存在法律上的缺陷的。因此,適用《建設工程糾紛解釋》第二十六條第二款時,應當采用限縮解釋。
(二)弱化作為實際施工人的自然人的舉證責任,加重合同相對人的舉證責任。筆者認為,在自然人簽訂的建設工程合同糾紛案件中,無論合同相對人是借用、掛靠有資質企業的轉包人,還是違法分包人,相對于實際履行了施工義務的自然人,其處于工程款結算過程中的主導地位,且具有對前手合法的工程款請求權。以合同相對人對前手涉及轉包工程的工程款請求權來限定自然人的工程款請求權范圍,可以彌補自然人的舉證不能。
(三)主動啟動法院調查取證權,盡可能還原案件原貌,審慎啟動司法鑒定程序。在審理自然人簽訂的建設工程合同糾紛案件中,法院應當主動啟動調查取證的權利,依據自然人與其上手簽訂的施工合同、施工保證書、上手內部或上手與上上手之間形成的會議紀要、簽證、往來函件、工程聯系單等書面文件,盡可能地還原案件原貌,確認工程價款的結算依據和方法,禁止隨意啟動司法鑒定程序。
自然人簽訂的建設工程合同糾紛案件,特點鮮明、類型單一且審理難度較大,是目前鐵路基礎設施大型改造和建設工程涉及的突出案件類型。在審理此類案件過程中,一方面要熟悉案件特點、掌握司法審判主流觀點,另一方面要貫徹落實處理策略,保護自然人合法權益。
[注釋]
①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審判第一庭編著.最高人民法院建設工程施工合同司法解釋的理解與適用[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11:218.
[1]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審判第一庭編著.最高人民法院建設工程施工合同司法解釋的理解與適用[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11.
[2]吳慶寶主編.最高人民法院專家法官闡釋民商裁判疑難問題(合同裁判指導卷)[M].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11.3.
[3]郭丁銘,肖芳.建設工程施工合同法律實務精解與百案評析[M].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12.8.
[4]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簡稱<建設工程糾紛解釋>).
D923.6;D922.297
A
2095-4379-(2016)25-0111-02
張璐(1976-),女,內蒙古呼和浩特人,內蒙古大學法學院,法律碩士,于呼和浩特鐵路運輸法院民事審判庭從事九年民事審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