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玉曉
周口市人民檢察院,河南 周口 466000
?
司法的美
楊玉曉
周口市人民檢察院,河南周口466000
世界上有很多美的事物,如行云流水的鋼琴曲、嬌艷欲滴的玫瑰花、峰巒雄偉的山峰等,然而這些美好像與司法都沒有太大的關系。談起司法我們更多地想到的是法庭、警察、監獄等國家機器,讓人敬畏甚至是恐懼。然而在筆者看來,司法也有美之所在,司法之美如同翡翠,不僅僅美在外表,更美于其內在;司法的美不需要工匠們細心的雕琢,只需司法官員公平、公正的適用。世界上從來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當我們用發現美的眼光來審視司法行為,就能發現司法的美。司法之美美在神圣、美在公正、美在雅致。
司法;神圣之美;公正之美;雅致之美
宗教具有神圣性,司法與宗教有著共同的文化淵源,司法也具有神圣性。宗教是以虛幻和臆想為特征的,虛幻和臆想使想象與現實生活的界限變的模糊,幻覺滋生,崇拜出現,進而產生巨大的感召力,帶有崇拜的感召力使宗教具有了神圣性。然而宗教的這種虛幻和臆想并不是憑空產生的,它需要通過一定的器物、服飾、儀式來激發人們的想象,從而把參與者帶進與現實生活不同的虛幻世界,①使參與者信奉它,崇拜它。
司法的神圣性與宗教類似,司法以解決社會糾紛為其價值追求,這種價值追求也需要爭訟者認可、崇拜,這種認可和崇拜也是人類的一種思想認知。司法之美與其價值相互聯系使其具有了一種更高的境界,進而具有了神圣性。②同樣,司法之神圣性也不是空虛來風,司法活動通過自己的專門場所、獨有的設備、職業化的服飾來營造一種嚴肅而神圣的氣氛,在這樣的一種氣氛中,使爭訟者產生對司法的崇拜,從而對裁判結果認可,而司法本身也在訴訟過程中變的更為包容和大氣。
正是因為如此,司法環境的設置,最忌諱的是到處充斥著強權與暴力。手持武器的法警不應當是法庭的必備品,在民事訴訟或者行政訴訟中這種情況尤甚,因為以這種設置是以壓抑和恐慌為代價換來的法庭秩序。法庭的裝飾應以黑色為主,因為黑色基調更顯莊重,莊嚴肅穆是司法追求的視覺效果。至于位置安排,首先要保證法官高高在上,與爭訟者之間保持一定的空間和距離。這樣擺設一方面是距離能產生美,另一方面也使爭訟者對法官敬而遠之。如果法官與當事人之間的關系過于親密,爭訟者內心中對司法的神圣感消失,往往會使司法變成茶話會甚至淪為鬧劇。司法場所的布置和設計應能體現出神圣性,使爭訟者自從踏進法庭的一剎那即進入一種演出狀態,迅速找到自我角色、喚起其內心的圣神感。
作為司法官員的法官和檢察官,應當著一套得體且職業化的服裝,這種職業服飾會對司法官員和爭訟者產生雙向作用:對于爭訟者而言,法官、檢察官職業化的服飾會傳遞一種信息:你現在所處的場所是法庭,你面對的是司法官員而不是其他人,你現在正在參與的是國家的司法活動而不是別的娛樂活動,因而,你必須保證自己的言行不違反法律規定,你必須敬畏法律尊重司法官員。對于司法官員而言,帶有職業化美的服飾能更好的強化其對自我角色的認知,使其從內心產生一種職業神圣感,從而激發其責任意識和榮譽感,進而促使其更好的履行職責。
世界上會有語言、習慣、生活方式的差別,然而美卻是相通的,任何不純潔的心靈遇見美也會為之感動,從這個角度上說,美又何嘗不是一種資源和動力。③筆者從不認同司法活動是沒有感情的,司法作為“定紛止爭”的工具只是司法的一種功能,司法作為一種理性行為同樣可以具有美。④在歷史上,司法曾經被人們認為是階級斗爭的工具,在這個時期司法的美被庸俗的“司法工具論”所壓抑起來、埋沒起來。⑤而當筆者把司法活動和“定紛止爭”、“促進社會治理創新”⑥聯系起來的時候,筆者卻發現,司法行為不但可以帶有感情,而且還可以是美的,甚至能美到神圣。
司法的公平公正一直被人們直視為是司法的靈魂所在,認為公平公正是司法之美的價值追求和體現。“法”的古體字是“灋”,而“灋”字由“氵、廌、去”組成。殊不知,這三部分各有含義:“氵”表示水,比喻“法”和“水”一樣水平如鏡,喻示法公平公正;“廌”是古代的一種神獸,它是公平正義的代表,在案件事實不明時能夠幫助裁判者辨明是非;而“去”則是對于應當受到處罰者,由神獸用觸角“去”之。公正之美在“灋”字中體現的淋漓盡致。
我國古代司法有其獨特的形象,那就是“獨角獸”,表現的是“威武之美”;而在西方,司法更加注重人人平等:司法在對行為施加保護時和懲罰時只能關注行為的性質和后果,而不能關注行為人的身份。這一精神的形象化體現,就是司法女神的眼睛永遠是蒙起來的。在這一形象中也是一個由公平公正的元素構成的一個美的集合。由此可見,無論不是東方還是西方的司法圖騰都含有公平公正的元素,這種元素使司法的形象具有了公正之美。
在司法活動中,法律要求爭訟者要有誠實和美的人格,對于司法官員更是如此。司法公正之美不僅體現在司法的形象上,而且集中體現在司法官員的行為上,這就要求司法官員的行為要得體、莊重。無可否認的說,司法的公正之美,最主要的是表現在司法官員在司法活動中的行為之上。然而司法官員的這種行為也不是與生俱來的,一方面,它與司法官員的品質、個性有關系;另外一面,它也可以通過后天性學習而獲得。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司法官員的司法行為是一種表演,這種表演是否具有公正的美感,直接影響著司法行為的感染力。
司法來源于宗教,宗教活動是一種高雅的行為,因而司法本身也具有“貴族”的血脈。司法活動也是一種高雅的活動,因而司法的雅致之美是司法的應有之意。在我國古代,司法的雅致之美主要表現在判詞上⑦,這些判詞無論從法律角度還是從文學角度來看都非常美,甚至美到雅致。⑧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有二:一方面我國古代的司法官員與行政官員是合二為一的,即行政官員兼理司法事務;另一方面,古代的官員都是通過科舉考試選拔出來的社會精英,他們的文學素養都比較高。⑨
在判例法傳統的英美法系國家,司法官員經常充當“造法者”的角色。司法官員往往對待判決書像對待自己的胡須一樣認真。說理邏輯嚴謹、環環相扣、言辭優美的判決處處可見。在他們所撰寫的判決書中,除了對事實和證據的分析之外,司法官員通常用大量的筆墨把自己的觀點推理、感情智慧通過判決向社會作出詳盡的表達,以期取得爭訟者的認同。很多司法官員本身就是法學家,他們的判決書有時就是一篇高水準的法學論文。
司法文書的雅致之美,應當是司法文書的應有之意。然而我國目前的大多數司法文書過分的追求了形式和簡潔性,缺少了美和活力,往往傳達的只是一個判決結果而缺少了人文關懷。實質上,司法文書有自己的一整套語言體系,我們完全可以把司法文書寫的美而雅致以增強其社會認可度。
司法行為的“定紛止爭”功能,實質上是對社會利益的司法分配,但司法的這種嚴厲性和權威性并不否認其行為就不可以擁有溫情雅致。司法行為可以追求美,而且這種美是有價值的。作為時代的“法律共同體”我們都應該有這樣的觀念:在司法實踐中去創造美、去傳播美。舒國瀅教授曾經指出:只有那些對藝術一竅不通者,才會過分沉醉于自己從事工作的純粹的“專業性質”。時時刻刻自認為自己是社會最清醒、最理性、最有用的那一部分,往往會養成“固執獨斷”、“狹隘偏執”的職業作風。我們司法官員的追求,不應像工匠一樣只求“機械精細地”、“刻板冷酷地”適用法律,我們必須要有一種偉大的博愛精神,把人文關懷、美學的靈魂、正義的元素柔和在一起。在此意義上我們可以說:我們司法官員不僅僅是工匠和藝術家,更是司法之美的創造者。
[注釋]
①哲學家黑格爾在童年的時候,一次隨父親去教堂,他為教堂的輝宏壯麗所深深震撼,從此走上了一條追尋終極道德和超人智慧的不歸之路,這就是宗教的魅力.
②褚紅軍.司法判決的功能分析[J].法律適用,2013(01).
③胡橋.判決理由的概念和功能[J].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0(06).
④司法的美,是德國法學家拉德布魯赫在其《法哲學》中倡導的法美學(Aesthetikdes Rechts)的有機組成部分.
⑤舒國瀅.并非有一種值得期待的宣言——我們時代的法學為什么需要重視方法[J].現代法學,2006(05).
⑥2014年河南省檢察院檢察長蔡寧在<河南檢察機關規范司法行為的探索>中指堅持理性司法,實現三個層次的目標即:“定紛止爭,明辨是非”;“案結事了,息訴罷訪”;“深化職能,積極促進社會管理創新”.
⑦趙曉英.司法判決使用論辯修辭理論探究[J].中國成人教育,2014(15).
⑧從南宋開始,判詞開始成為文學作品的一個重要形式,名日“花判”.洪邁在<容齋隨筆>中說:“世俗道瑣屑細事,參以滑稽,日為花判.”明人馮夢龍的<醒世恒言·喬太守亂點鴛鴦譜>便是花判的代表作.花判的發展,對司法判詞制作,無疑也產生了巨大影響和推動.
⑨以文體為標準,古代的判詞分為駢判與散判兩種,前者以用典和辭藻的華麗為特點,后者以重事實分析及理由闡述為特征.這是古代判詞藝術的兩種不同風格.唐代詩人王維的<宮門誤不下鍵判>就是駢判的代表“設險守國,金城九重.迎賓遠方,朱門四辟.將以晝通阡陌,宵禁奸非.眷彼閽人,實司是職.當使秦王宮里,不失狐白之裘;漢后廄中,唯通赭馬之跡,是乃不失金鍵,空下鐵關.將謂堯人可封,固無狗盜之侶:王者無外,有輕魚鑰之心.過自慢生,陷茲詿誤.而抱關為事,空欲望于侯贏.或犯門有人,將何御于臧紇·固當無疑,必宜嚴科.”
[1]褚紅軍.司法判決的功能分析[J].法律適用,2013(01).
[2]胡橋.判決理由的概念和功能[J].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0(06).
[3]舒國瀅.并非有一種值得期待的宣言——我們時代的法學為什么需要重視方法[J].現代法學,2006(05).
[4]趙曉英.司法判決使用論辯修辭理論探究[J].中國成人教育,2014(15).
[5]張純輝.司法判決書中的深層修辭研究[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12.
[6]楊衛宏.司法判決與民意沖突原因探析[J].河北科技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02).
D926
A
2095-4379-(2016)25-0119-02
楊玉曉(1985-),河南項城人,碩士研究生,周口市人民檢察院,助理檢察員,研究方向:刑事訴訟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