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 曼 吳 赫
北京市延慶區人民檢察院,北京 102100
?
裁判文書上網寄托司法期待
尤曼吳赫
北京市延慶區人民檢察院,北京102100
裁判文書上網是我國司法公開制度的一項重要舉措,在一定程度上引領了司法改革的方向。其在對公眾的普法宣傳與發揮司法透明,防止司法腐敗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但裁判文書上網的實踐當中確實存在諸多問題,影響了該項措施本應實現的司法期待。為此,筆者針對提出的問題提出了幾點建議,期望能為該項措施發揮其功能盡點薄力。
裁判文書上網;意義;問題;對策
2014年3月10下午3時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第三次全體大會上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作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在談到深化司法公開,促進司法公正時,周強強調“加快推進裁判文書上網……其宗旨在于充分發揮裁判文書宣傳法律知識、引領社會風尚、規范公眾行為、樹立正確導向功能,傳遞法治正能量,同時促進法官提高業務素質和司法水平。”①
裁判文書上網是司法公開的一項重要舉措,在很大程度上拓寬了人們的司法視野,放大了人們對司法的期待,在某種程度上引領了司法改革的方向。首先裁判文書上網無疑是一次能量巨大的普法宣傳,這種方式的宣傳是持久的,和生澀枯燥的法條相比,案例可使普通公眾更好地理解法律的真實含義。這不僅可以促使普通民眾懂法、知法、守法而且可以促使我國民眾轉變由于我國長期的社會環境形成的不愿通過訴訟解決爭端的觀念,促使其拿起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以此樹立法的絕對權威,促進法治社會的建設,實現民眾依賴法律實現公平正義的期待。其次,裁判文書上網是實現司法公開,全民監督,防止司法腐敗的重要途徑之一。裁判文書上網是一種最大程度公開裁判文書,使審判工作接受人民群眾監督的舉措,能夠實現民眾對審判在陽光下進行,防止司法腐敗的期待。再次,裁判文書上網可以為法律研究者提供豐富的案例研究資料,相比單純的理論研究與毫無實踐根據的移植外國法而言,將我國現實中大量的案例與法學理論相結合進行研究,可以更好地為實踐中出現的問題提供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既可以豐富法學理論,又可以有選擇的借鑒和改造符合我國實際情況的外國法,解決長期以來我國對外來法水土不服的難題。此外,裁判文書上網,可以促進我國法官不斷提高審判水平,增強裁判文書的說理性,以此提高法院的司法水平。裁判文書上網不僅要接受不了解專業法律知識公眾的審閱,其質量還會被法學專家學者所評判,如此就會促使法官更在意裁判文書的說服力和文字表達的準確性,有利于提升裁判文書的質量。可以預見到的是,如果該項措施能夠得到很好的貫徹的話,我國的司法水平將有一個質的飛越。
盡管我國推行裁判文書上網這項措施以來在司法公開,法律宣傳,防止司法腐敗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但是實踐當中確實也存在著不少的問題,在一定程度上給該項制度的效果打了折扣。第一,裁判文書上網存在著兩種權利的沖突。一方面裁判文書上網關系到案件當事人的隱私權,很多當時人并不愿意將自己與他人之間的矛盾、糾紛搬上桌面供大眾觀看,而另一方面是公眾對司法享有的知情權,“從性質上看,法院是人民的法院,法官的薪酬來自人民的納稅,因此人民有權了解法院審判活動的內容。”②這樣兩種權利之間就難免存沖突,所以如何協調兩種權利之間的關系是裁判文書上網這項司法公開措施實施時必須考慮的。第二,法院網站公布裁判文書不及時不全面。除了涉及到國家秘密,未成年人犯罪,個人隱私等不適宜公開的案件不公開外,其他案件的裁判文書都應該公開,接受公眾的監督,也就是對法院的裁判文書應以公開為原則不公開為例外,并且所有要上網的裁判文書都應及時、規范。但是實踐當中確實存在著相當數量的法院公布裁判文書不及時,以及選擇性公布裁判文書的現象,從而使裁判文書上網這項司法公開的措施流于形式,有敷衍民眾之嫌。第三,裁判文書的上網平臺雜亂,缺少統一的平臺。目前,各地各級法院都制作了裁判文書的網上發布平臺,獨自發布,本轄區和本法院制作的裁判文書。“各地、各級法院各自負責發布裁判文書的做法導致各法院因裁判文書上網可投入經費、人力資源不同使文書上網的成效也存在較大差異。”③
針對上述問題,必須提出解決的方法,否則想通過裁判文書上網推進司法公開改革的期待只能成為空
話。其一,必須明確的是裁判文書必須公開,當個人將糾紛訴諸法院時,這項糾紛就已經在公共權力的運行之下,因此法院解決糾紛出具的裁判文書就有了公文的性質,它姓公不姓私,那么就要接受公眾的監督,但是這并不是說要置公民隱私權于不顧,“對于法律規定的不適宜公開案件的裁判文書只要在‘文書公開’原則下進行適當的‘技術性’處理即可,對涉及個人隱私、秘密等確實不宜公開,或者全面公開可能產生嚴重負面影響的,自然可對裁判文書的相關‘敏感’內容進行技術處理。”④如此看來公眾的知情權和個人隱私權之間的矛盾并不是大到不可調和的地步。其二,針對法院裁判文書上網不及時不全面的情況,應當出臺相關的規定規范裁判文書上網的程序要求。在裁判文書上網的時間要求方面可以考慮出臺相關規定要求在裁判文書送達當事人后多少日內上網,而對于裁判文書上網不全面的問題應當制定相關的監察監督機制,一旦發現應當上網的裁判文書而沒有上網的情況應當嚴肅處理,建立裁判文書上網負責制,發現違反規定的情況應當能夠做到追究個人的責任。其三,對于裁判文書網上發布平臺多,不統一的情況,可以考慮“由最高人民法院建立專門的裁判文書網站向社會公布;各高級人民法院可根據需要設置統一裁判文書網站;至于各中級及基層法院的裁判文書原則上不得自行發布,應通過所屬高級人民法院裁判文書網站統一發布。”⑤
裁判文書上網對于司法公開的重大意義是誰都無法否定的,任何困難都無法阻礙我國裁判文書上網的步伐。但是好的制度只有切實得到執行才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為此我們必須重視實踐當中裁判文書上網出現的一系列問題,并積極提出對策予以解決,使裁判文書上網為實現我們法治中國的期待增磚添瓦。
[注釋]①周強.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EB/OL].http//news.china.com.cn/2014lianghui/2014-03/10/content 31736744.htm,2014-4-20.
②胡夏冰.裁判文書上網難點及對策[J].專題研究,2009(7):79.
③林廣海,王晶.裁判文書上網:公開、知情、監督三重奏[J].人民司法,2013(23):11.
④張騏,游偉.看得見的正義[J].中國審判新聞月刊總,2013(90):23.
⑤胡夏冰.裁判文書上網難點及對策[J].專題研究,2009(7):79.
D926.13
A
2095-4379-(2016)25-0137-02
尤曼(1990-),女,湖北咸豐人,本科,北京市延慶區人民檢察院,科員,研究方向:刑事訴訟法學;吳赫(1990-),女,北京人,本科,北京市延慶區人民檢察院,科員,研究方向:刑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