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遠卓
遼寧永字律師事務所,遼寧 錦州 121000
?
論民事法律事實的類型區分
王遠卓
遼寧永字律師事務所,遼寧錦州121000
民事法律理論中最基礎和重要概念,成為民事法律事實。因為解讀民事法律事實,直接且深刻的影響民事法律體系的整體性構建。并且實際上的民事活動中的絕大部分民事法律關系都不是由一件民事法律事實發生的,多件事實相互交錯才構成了現實中種種民事法律關系。所以,研究并解析民事法律事實構成是民事法律研究的必經之路。
法律事實;民事法律事實;民事法律事實構成;法律要件
民法是協調社會利益沖突、維持社會秩序的基本工具,其含有一整套用來解釋、描述和想象外部世界的范疇體系,擁有多套針對某一特定類型沖突關系進行協調的規范方案。民法的范疇體系的關鍵詞就是“民事法律事實”和“民事法律關系”。其基礎范疇體系,一是作為一個判定體系,以我們的實際社會需要為依據,對客觀事實進行定性和排列;二是區分事實和價值、行為和規范,使得我們可以在錯綜復雜的感性世界中,用較為明了的理性邏輯進行法律仲裁。
“民事法律事實”的概念是“民事法律事實構成”的概念的前提基礎,正如之前所說,一個實際上的“民事法律事實構成”至少需要2個民事法律事實,這些事實必須真實存在而且需要進行一定的整合。所以在我們解釋什么是“民事法律事實構成”之前,先弄清楚“民事法律事實”的概念。
公認的定義是把引起法律關系變動的原因,當作是法律事實。而我們所談到的法律關系變動指的是法律關系的關系結構或者具體內容上的引起、更改和消滅。
而我們所要討論的就是在民法范疇內,可以導致民事法律關系變化的原因,這就是民事法律事實。民事法律事實屬于法律事實的一種,但也自有其特殊性。
(一)民事法律事實必然屬于民法規定的范疇內。
(二)民事法律事實也能夠引起一般性法律關系的變動,而不是只有一般性法律事實才有此功能。
(三)民事法律事實是已經發生的客觀存在的現實情況,具有客觀實在性。即使民事法律事實的發生,往往帶有當事人的主觀感性要素,我們也可以講這些感性要素界定為行為和事件不同的存在形式。
(一)概述
民法范疇內,一小部分的民事法律關系的變化,只需要一個民事法律事實就可以完成,而更多的民事法律的變化需要至少2個民事法律事實的結合才可以達到。而那些需要至少2個民事法律事實的結合才可以達到的民事法律變化,這種變化產生的法律后果就是我們即將討論的民事法律構成。
作者認為法律事實的結合和構成是兩種不同的概念,雖然有些學術觀點將構成等價為結合,但在此文中我們的態度是這兩者不能等價代換。查詢權威的《辭海》,可以得到“構成”的兩個解釋:1.動詞,形成、造成;2.名詞,結構。構成一詞還具有名詞性質,而結合就單純的指客觀事務之間發生的某種聯系,而且強調這種聯系是出于靜止狀態的。我們之前所說的民事法律構成是由至少2個民事法律事實的組合而產生,這里的組合精準的說話應該是構成。這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構成內部的多個法律事實存在邏輯關系。
有的專家的觀點是必須有2個以上的法律事實存在才滿足民事法律事實構成的基礎,因為只有兩個以上的法律事實成立,才能造成民事法律關系的變化。他們的觀點是不同的法律事實必然存在相關性,但是不能理解為事實之間可以相互結合在一起或者相關交融,稱之為事實的“總和”是更恰當的定義。作者自己認為,民事法律事實之間確實不存在相互的滲透和融合,但是多種事實的相互組合是可以讓一個法律關系產生變化的。每件法律事實單獨的去看,它們之間不存在什么聯系,可這些事實依托法律關系的主體、權益和責任進行組合時,彼此之間的關系就產生了,而且這些關系有內在邏輯,并不是簡單的加法。
綜上,民事法律事實構成的以下3點特性:(1)法律規定性和民法效果性。例如,當事人想要轉移房屋所有權,就需要登記一個合意的法律行為。但是如果,只有當事人私下之間的合意,沒有到相應的機關登記產生民法上的效果,就不能產生物權效益。登記規則由法律明確規定的,而民事法律事實構成還具有民法效果性,兩個行為之間或者兩個事件之間結合,引起法律關系變化,必然產生民法上的效果。(2)整體性。多個法律事實的組合就是民事法律事實構成,而多種的民事法律事實的有機統一就是組合。有機統一引起了民事法律關系的變化,所以民事法律事實構成的內部具有整體性。(3)有機聯系性。民事法律事實構成
內部是有機聯系的,單純的疊加。以遺囑繼承為例,被繼承人死亡這一事件和被繼承人生前的立遺囑行為,是聯系在一起的,這種關聯是有機的。
(二)法律要件、法律事實和法律事實構成
為了更清晰的了解法律事實構成的概念,我們應該區分以下三個概念:法律要件、法律事實。民法規范將法律關系和權利變換給予一些前提要求。這些前提導致了權利的變動,因此被稱為法律的構成要件。在民法規范中構成要件是主項,是規范的前提條件,任何權利或者關系的變換,都必須符合條件才行。
構成要件是規范的前提條件,由具體事實構成。構成要件的單個事實,我們稱之為單一法律事實。德國學術界認為,法律要件的主要部分是法律事實。大家把那些單一的要與其他事實一起引起法律效果的事實,稱呼為法律事實,也就是法律意義上有效的事實。由于法律事實是構建法律要件的必要元素,所以他們也是權利變更的一個重要條件,也是權利變更賴以法律發生的最終條件。
(三)類型
根據組合元素的不同,我們將民事法律構成分成以下幾類。
(一)至少2個行為的結合。這類構成是民事法律構成中最為常見的構成。對于民事行為理解是至少2個民事行為的結合的前提。行為是指由行為人實施,并在行為人之間變換民事權利和義務關系。絕大多數時候,民事法律關系的變換需要至少2個法律行為結合起來才能進行。無論是單一的行為還是單一的事件無法完成民事法律關系的變換。比如,外商投資企業,其合同除與當事人訂立外,還要上報外資主管單位,主管部門批準才能產生法律效益。一是需要當事人雙方合意的訂立合同,二是需要代表國家合法權利機關的外資主管部門的批準。只有兩個行為的結合才能使合同合法生效。
(二)至少2個事件的結合。至少2個法律行為結合就可以引起法律關系的變換,但是至少2個事件同樣可以導致法律關系的變換。由前文所述,事件是與當事人的意志無關的現象。所以一個事件是無法完成某個法律關系的變動的,這時需要多個事件的結合。比如,還是繼承權的例子,需要被繼承人死亡和被繼承人的子女后于被繼承人死亡這兩個事件,單一的一個事件則繼承權問題無從談起。
(三)行為和事件的結合。行為和事件的結合也可以形成民事法律時間的構成,經常性的我們會發現民事法律關系的變動只有單純的行為或者時間都不行,需要二者的結合才能完成。比如,仍然是繼承權問題,我們來看遺囑繼承權,其必須有被繼承人生前立遺囑的行為和被繼承人死亡的事件。遺囑繼承權的發生,只有被繼承人死亡或者只有立遺囑的法律行為都無法發生,需要二者的結合才能產生這樣的法律關系。
[1]王軼.論民事法律事實的類型區分[J].中國法學,2013,01:71-79.
[2]王雷.情誼行為、法外空間與民法對現實生活的介入[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大學學報),2014,06:42-51.
D913
A
2095-4379-(2016)25-0156-02
王遠卓(1975-),男,遼寧錦州人,本科,遼寧永字律師事務所,律師,研究方向:民商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