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夢秋
西安財經學院,陜西 西安 710100
?
互聯網+時代證券投資者保護法律制度
李夢秋
西安財經學院,陜西西安710100
近年來互聯網技術的高速進步,對各個行業的發展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作為金融行業的一支——證券公司也必將迎來新的時代。在此發展過程中,對投資者權益的保護依然是各國學術界研究的重中之重。本文從“互聯網+”證券投資者權益保護的內涵入手,描述了中國網絡證券投資者權益保護的發展現狀以及不足之處,并對如何完善網絡證券投資者保護提出意見。
互聯網證券;投資者權益;證券投資者保護制度
“互聯網+證券”是指投資者集合互聯網中的有效信息,并結合證券交易進行的一系列交易活動,包括隨時隨地了解實時的信息、市場資訊、理財活動咨詢以及網上委托交易股票等業務。“互聯網+證券”是一種規模龐大、覆蓋面廣、體系較為規范、極其新穎的證券經營模式,是證券營業部為大量距離較遠的投資者提供的服務。目前,大多數證券交易所已經開始對傳統的業務架構進行大幅度的調整,大力開展互聯網金融的各項新型業務,例如提供在網站上填寫證券買賣單證的服務,通過使用app開展信息傳遞與交易。互聯網證券具備資源廣、信息大,交易過程中的靈活應變性、低成本,低風險等優勢。
(一)我國互聯網證券投資者保護法律制度的發展現狀
《關于進一步加強資本市場中小投資者合法權益保護工作的意見》中,對保護中小投資者的合法權益等方面提出了改進意見,并制定相對完善的制度來保障投資者的權益。《證券法》修改草案中提出了設立投資者保護專章,公開征集投票權、先期賠付、股東派生訴訟、代表人訴訟等各種制度的完善措施。正在進行中的《期貨法》草案也對投資者保護做了專門制度安排。
(二)我國互聯網證券投資者保護制度的不足
“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對整個證券行業來說是市場經濟快速發展的機遇。雖然相關部門在互聯網飛速發展的同時也注重對投資者權益的保護,對互聯網金融規章制度的建立、監管以及規制風險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是我國目前存在的對投資者保護的制度仍存在需要改進的地方。
1.相關立法、規定不明確
目前針對互聯網證券投資者的保護方面相關條例內容分散在不同的法律制度中,且不夠完備,大部分投資者保護的制度都分布在部門規章、規范性文件甚至在會議文件中。立法層次低,執行力度的缺失,制約了在互聯網證券交易活動中對投資者進行保護措施的效果。
2.缺乏對證券投資者權益的補償
我國證券民事權利救濟方面的法律規定與司法活動較為缺乏,難以確保證券投資者權益不受到侵害。雖然《公司法》、《證券法》中規定了違反條款的責任人必須承擔相應的損失賠償責任。但是,有明文規定表示,由于內幕交易或者操縱股價而引起的民事類案件糾紛,法院暫不受理。
3.證券公司高管責任追究不到位
《證券法》、《公司法》、《刑法(修正案)》等各項法律的修訂,已基本對證券交易中的違法行為做到了嚴厲的打擊。但是,對于證券公司高層管理人員的違法行為仍是懲罰力度不夠,他們所付出的代價并不足以讓他們迷途知返。
4.缺乏對法定信息披露的規制
在互聯網時代,證券信息的傳播與獲取的渠道是多樣化的,很難辨別這些信息的真偽。一些上市公司發布自己的經營狀況以及決策或者是同行業公司的信息,但是這些信息可能并沒有達到法律規定的信息披露要求,可是投資者通過網站、app等互聯網手段很快獲取消息并直接或者間接的動搖他們的投資行為。這種情形就是因為沒有對互聯網信息平臺與其他信息共享者實行法定信息披露的規范,一旦發生風險與糾紛,投資者很難保障自己的權益。
(一)構建完善的互聯網證券投資者保護法規體系
對于目前證券投資者權益保護的法律法規具有分散、立法、執法力度不強等缺點,證券監管機構的首要任務就是整合與歸類證券投資者保護的有關法律內容,對目前存在的不和諧之處以及相互沖突矛盾的部分提交給相關部門進行修訂和完善;在相關部門考證合適時,政府部門可以制定專門的證券投資者保護法,對證券投資者的合法權益、保護方式以及法律責任等進行規定,并且不斷完善不斷改進。
(二)加強投資者權益的補助制度
首先,為體現仲裁在處理證券民事糾紛中的作用,可以建立證券糾紛仲裁機構,由該機構從事相關證券糾紛案件中的仲裁工作。其次,對處理這一類證券糾紛案件的具體細則進行制定。最后,應當考慮完善《民事訴訟法》中針對公司代表人訴訟的規定,制定出證券糾紛案件集團訴訟制度,加大對違反法律法規的行為人的震懾力,增加其違反法律的成本,近而避免上述違反法律法規行為的發生。
(三)加大對證券公司高管人員法律責任的追究
由于證券公司各種違法犯罪行為,范圍寬泛,影響之大,侵害了廣大投資者的利益,對社會具有嚴重的危害性,筆者認為應該對證券公司的違法行為的刑事責任加大力度進行處分,增加有期徒刑的刑期,甚至實行無期徒刑;同時,通過剝奪財產的手段對證券公司高管人員進行懲治,使沒有再次犯罪的經濟能力,也可以預防其它意圖實施證券犯罪的不穩定分子。
(四)構建互聯網證券信息披露的準則
互聯網金融的發展雖然開拓了證券行業發展領域、使得證券交易更加輕便,信息來源更加廣泛;但同時投資者身邊也充斥著真假難辨的信息。為了避免這些信息的散播,有必要進一步完善法定信息披露的準則。在互聯網這個大背景下,證券相關的法律法規應當對公司公布的一些信息和決策進行相應的約束。例如,在公司法定信息披露之前,不得在公司網頁、公司的門戶網以及社交平臺等公布影響股價波動的信息發布以及宣傳內容。只有通過法律和監管手段來確保信息渠道的真實可靠,信息內容與質量的權威性才能夠在互聯網時代有效規制大數據帶來的弊端,篩選出有價值的信息,進而避免影響投資者決策的問題出現。
總之,證券公司在互聯網新興產業大力發展起來的同時,能否把握住這種形勢下對證券行業所帶來的機遇,對未來經濟增長中飛速發展的企業進行全方位更高效的服務,對各個公司自身未來的發展方向進行規劃,對公司的發展前景進行制定。其次也應注意到互聯網證券只是傳統證券公司在交易方式與信息傳播渠道方面的一種手段,其本質仍是金融服務。證券公司應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并且將其充分利用,但同時要將其金融公司的本職工作做好,這樣才能將互聯網的發展與金融的優勢完美的融合。
[1]潘向東,劉娟秀.互聯網+證券的未來發展[J].互聯網+金融,2015(13).
[2]李響玲.試論電子化交易環境下的證券市場監管—以證券交易所市場監察為視角[J].證券法苑,2013,8:1.
[3]張學政.證券投資者保護的國際借鑒[J].中國金融,2014(9).
[4]李剛,舒勝輝,王琦.國內證券投資者保護制度法律研究[J].資本觀察,2014(10).
[5]周宇.中國證券投資者保護機制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4.
D922.287;D922.291.91
A
2095-4379-(2016)25-0196-02
李夢秋(1990-),女,漢族,陜西安康人,西安財經學院,2014級經濟法學研究生,研究方向:宏觀調控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