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嘉悅 李 鈺
西北政法大學,陜西 西安 710122
?
依法治國背景下專家輔助人制度研究
秦嘉悅李鈺
西北政法大學,陜西西安710122
在依法治國的背景下,人們對糾紛的解決方法逐漸轉變?yōu)槔萌俗C、物證來認定爭議事實進而做出裁判,然而在訴訟中,面對爭議事實本身是專門性問題,或認定爭議事實需要解決某專門性問題的情況,訴訟機關和當事人往往束手無策,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專家輔助人制度應運而生。然而在司法實踐中,專家輔助人的訴訟地位、證據(jù)屬性都尚不明確,相關法律規(guī)定模糊。基于此,本文以專家輔助人制度現(xiàn)存問題為對象,結合當前依法治國的新形勢對該制度進行研究。
依法治國;專家輔助人制度;庭審制度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生活中的糾紛開始變得復雜。相應地,人們對糾紛的解決方法,也在發(fā)生變化。基于社會分工的精細化,在訴訟中,法官的職責是做出裁判而非認定爭議事實,解決訴訟中涉及專門性問題的爭議事實,需要有相應的專門知識與技能、相關的科學原理與技術手段。為了更好地解決此類糾紛,各國紛紛建立專家證人制度或鑒定制度,我國也先后在三大訴訟法中引入具有專門知識的人來解決訴訟中的專門性問題。
專家輔助人制度,簡單來說就是具有專門知識的人參與訴訟解決專門性問題。在2002年實施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jù)的若干規(guī)定》第61條規(guī)定:“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由一至二名具有專門知識的人員出庭就案件的專門性問題……”。這是我國關于“有專門知識的人”最早的規(guī)定。2002年10月1日起實施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行政訴訟證據(jù)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第48條規(guī)定:“對被訴……涉及的專門性問題,當事人可以向法庭申請由專業(yè)人員出庭進行說明……”。2012年新修訂的《刑事訴訟法》第192條和《民事訴訟法》第79條分別規(guī)定:“……可以申請法庭通知有專門知識的人出庭,就鑒定人做出的鑒定意見提出意見”、“……可以申請人民法院通知有專門知識的人出庭,就鑒定人做出的鑒定意見提出意見”,至此專家輔助人制度正式確立。該制度擴展了具有專門知識的人參與訴訟的具體方式,對鑒定意見的質證提供了技術上的支持,對刑事辯護來說意義重大。
我國當前法律對專家輔助人制度的規(guī)定較為模糊,在實務中尚存在很多問題。為了真正了解專家輔助人制度的價值,有必要從實務角度對該制度進行以下分析:
(一)補充現(xiàn)行鑒定人制度的缺陷
我國現(xiàn)行的鑒定人制度存在很多不足之處,首先一點,鑒定的啟動程序繁瑣,需要征得偵查機關、法院的同意才可能啟動。其次,我國現(xiàn)今司法鑒定領域包含的鑒定事項較為單一。我國的鑒定機關和鑒定人需要經(jīng)過國家審核批準才能擁有鑒定權,導致鑒定資格獲取難度大,鑒定機關和鑒定人稀缺。但當今社會分工的精細化、專門性問題的多樣化引起對鑒定事項多樣化的需求,很明顯這二者之間存在矛盾,因此專家輔助人制度的出現(xiàn)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現(xiàn)行鑒定人制度的不足。
(二)加強庭審時質證的實際功效
我國訴訟法及相關司法解釋對庭審環(huán)節(jié)有嚴格規(guī)定,質證是庭審中訴訟證明的基本環(huán)節(jié),是將各種證據(jù)轉化為定案根據(jù)的重要程序,因而相關法律法條應當詳細完善對質證的規(guī)定。然而,在涉及專門性問題的訴訟中,專業(yè)的難度給質證活動帶來了重重難題,訴訟當事人、法官、其他訴訟參與人對專業(yè)知識的缺乏將導致質證在庭審中的虛化。而專家輔助人的出現(xiàn)恰恰可以解決這一難題,專家輔助人可以利用其專業(yè)知識全方位審核針對訴訟中專門性問題做出的鑒定意見,找出其破綻,削弱其證明力。
(三)加強訴訟當事人訴訟力量
訴訟當事人缺乏相關法律知識,律師這一職業(yè)就順勢而生;相應的,當事人缺乏專門性知識,鑒定人和專家輔助人也就隨之出現(xiàn)。這無疑是為了幫助當事人追求訴訟權利、增加訴訟力量,進一步實現(xiàn)司法正義。如經(jīng)典的辛普森殺妻案,正是因為李昌鈺等專家從專門性知識的角度合理質疑公訴方的多個專家證據(jù),辛普森才能夠無罪釋放。由此可見,專家輔助人制度在我國三大訴訟制度中的全面建立具有重大意義,不僅可以充實當事人訴訟權利、增強訴訟力量,還可以完善我國訴訟制度,使其進一步適應現(xiàn)代庭審的對抗制需要。
我國三大訴訟法中,對專家輔助人制度的規(guī)定較為模糊,導致在實務應用中,專家輔助人制度的很多具體內容存在爭議。這就要求我國在立法中更加重視這些問題,并在立法中進一步改善這些問題,完善我國專家輔助人制度,使其更好地服務于訴訟。
(一)專家輔助人的法律地位不明確
當前我國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都認識到了專家輔助人在庭審中的重要性,從而制定了專門條款來規(guī)定專家輔助人制度具體內容,例如專家輔助人如何介入庭審、專家輔助人在庭審中具體發(fā)揮哪些作用等。然而,至今卻沒有法律就專家輔助人在訴訟中的法律地位做出明確規(guī)定。最顯著的一個表現(xiàn)就是在我國目前的法庭上,沒有設立專門的鑒定人席,更沒有設立獨立的專家輔助人席,出庭參加調查活動的專家輔助人,有時候被安排在證人席,有時候被安排在原告或被告席,還有時候被安排在旁聽席。專家輔助人在法律上訴訟地位的不明確,將進一步導致其在實務應用中的混亂,削弱該制度在訴訟中應發(fā)揮的作用。因此,專家輔助人訴訟地位不明確這個問題無疑是當前我國法律的一塊缺失與空白,是急需彌補的一部分內容。
(二)專家輔助人的意見性質不明確
專家輔助人在庭審中所發(fā)揮的具體作用,就是就有爭議的專門性問題提出意見。那么,專家輔助人的意見在庭審中能發(fā)揮怎樣的作用?專家輔助人的意見是屬于簡單的質證意見,還是屬于證據(jù)?該問題在我國現(xiàn)有法律條款中也沒有明確規(guī)定。專家輔助人意見性質不明確導致庭審中法官不能將其作為有力證據(jù)采納,專家輔助人的意見就無法發(fā)揮真正的作用。專家輔助人借助專門知識,對專門性問題提出意見或對鑒定意見提出質證,與當事人陳述、證人證言一樣以言辭為形式,具有證據(jù)法學意義上的客觀性。此外,專家輔助人就訴訟中專門問題提出意見,可見其意見與訴訟中問題具有法律上的關聯(lián)性。同時,專家輔助人出庭就專門問題提出意見是根據(jù)我國法律規(guī)定,因而具有合法性。專家輔助人意見完全符合證據(jù)的基本屬性,可以說從證據(jù)法學的角度來看,專家輔助人意見是可以作為證據(jù)在庭審中發(fā)揮作用的。
在依法治國背景下,充分完善專家輔助人制度相關法律規(guī)定,不僅可以促進該制度在庭審中發(fā)揮質證作用,而且可以完善我國的庭審制度,從而進一步推動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進程。
[1]劉廣三.刑事證據(jù)法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
[2]汪建成.專家證人制度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0.
[3]王俊民,沈亮.訴訟輔助人意見與鑒定結論證據(jù)屬性比較研究[J].中國司法鑒定,2006(6).
[4]許江.論刑事訴訟參與人范圍的完善[J].南京大學學報,2008(5).
[5]陳瑞華.證據(jù)的概念與法定種類[J].法學雜志,2011(1).
[6]趙杰.論民事訴訟中專家輔助人的法律定位[J].中國司法鑒定,2011(6).
D925.2
A
2095-4379-(2016)25-0202-02
秦嘉悅(1996-),女,漢族,內蒙古鄂爾多斯人,西北政法大學,2014級偵查專業(yè)本科生,研究方向:經(jīng)濟犯罪偵查;李鈺(1994-),男,漢族,內蒙古包頭人,西北政法大學,2013級偵查專業(yè)本科生,研究方向:經(jīng)濟犯罪偵查。